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104岁老人去世后遗物知道父亲身份(老汉去世仅留一箱子)

104岁老人去世后遗物知道父亲身份(老汉去世仅留一箱子)三兄弟为了照顾父母,找了不下7,8个保姆,可是保姆看见父亲家太寒酸了掉头就走。后来三兄弟诚意恳求,答应了不少条件,才留下来一个。如果说父亲念旧还说得过去,但父母退休工资也有几千块,不出去旅游起码是衣食无忧,可他们却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日子可以用清贫来形容。木匣子内有什么,的确让三兄弟很好奇,因为一直以来他们都有一个疑惑,就是父母作为安庆石化厂里的退休工人,两人的退休金加起来也有几千块。兄弟三人有稳定的工作,结婚后家庭和睦。他们买些东西来孝顺他们的两个长辈。他们父母的养老金足以让他们和其他叔伯一样,到处去旅游或者吃好喝好,享受美好的晚年生活。但父亲却非常的节省,甚至可以说有些抠门,40年过去父母的房子,依然保留了80年代的家具,而这些老式五斗柜、吃饭的圆桌、木床、木箱子,还都是父亲早年自己制作的。

穷老汉的木匣子藏了什么?

2019年,安庆市的许海东和媳妇,和兄弟们一起在父亲寒酸的房舍不断翻找,许海东一边找一边喃喃自语,不可能没有啊!过了不久,媳妇忽然急促地呼唤他快进里屋。

104岁老人去世后遗物知道父亲身份(老汉去世仅留一箱子)(1)

许海东进里屋一瞧,原来媳妇在父亲的床底下找到一个木箱子。箱子让他感觉很熟悉,看着箱盖上刻着几画,他忽然想起来,这不是父亲年轻时候制作的箱子,小时候他和兄弟们很好奇,曾经悄悄拿出来玩,还在上面画了几笔,被父亲发生了还揍了一顿。

父亲明确地告诉他们,以后不能碰这个木箱子,此后他们都知道,这可是父亲的宝贝,但除了父亲,兄弟三人谁也不知道里面藏了什么呢?

里面会有什么?存折?祖传的老古董?

木匣子内有什么,的确让三兄弟很好奇,因为一直以来他们都有一个疑惑,就是父母作为安庆石化厂里的退休工人,两人的退休金加起来也有几千块。

兄弟三人有稳定的工作,结婚后家庭和睦。他们买些东西来孝顺他们的两个长辈。他们父母的养老金足以让他们和其他叔伯一样,到处去旅游或者吃好喝好,享受美好的晚年生活。

但父亲却非常的节省,甚至可以说有些抠门,40年过去父母的房子,依然保留了80年代的家具,而这些老式五斗柜、吃饭的圆桌、木床、木箱子,还都是父亲早年自己制作的。

104岁老人去世后遗物知道父亲身份(老汉去世仅留一箱子)(2)

如果说父亲念旧还说得过去,但父母退休工资也有几千块,不出去旅游起码是衣食无忧,可他们却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日子可以用清贫来形容。

三兄弟为了照顾父母,找了不下7,8个保姆,可是保姆看见父亲家太寒酸了掉头就走。后来三兄弟诚意恳求,答应了不少条件,才留下来一个。

但父亲的节省,让保姆也是苦不堪言,甚至连三兄弟送好一点的营养品,他也会责怪他们乱花钱。更重要的是,这么多年,父亲从来没提出过生日,儿子要办生日宴,也会被他严词拒绝,如此的行为,让亲家都感觉难以理解。

但三兄弟更大的疑惑,父母这么多年剩下了的退休金去哪里了?

会不会就在木箱子里面?

看着箱子,兄弟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随后大哥的建议,要不打开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三兄弟就此打开了木箱子。

匣子打开后,表面放着一本日记,媳妇拿起日记翻看,三兄弟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下面没有存折,却有厚厚一叠的单据,一枚三等功勋章、几封信件。他们很疑惑,这么是一叠单据呢?

难道父亲遇上了骗子?

正在狐疑之际,忽然许海东的媳妇失声痛哭起来,许海东莫名其妙地问媳妇怎么了?媳妇含泪哽咽地说:咱爸,就是那位匿名土豪。

许海东接过日记,三兄弟再摊开单据一张一张数,20、100、500,2500、7000、10000元,前后28张汇款单,大约有7万多元,署名并非父亲,而是一位叫李记的人,三兄弟看着汇款单,心中既感慨又骄傲原来大家找了几十年的神秘土豪,竟然就是他。

104岁老人去世后遗物知道父亲身份(老汉去世仅留一箱子)(3)

谜一样的“李记“

他们翻看单据,发现最早的一张捐款单是1981年开始,署名为“李记“。但父亲的名字并不叫“李记“,而是叫许惠春。李记和许惠春是什么关系?

对于“李记“,三兄弟是耳熟能详的。早在1991年,当时许惠春所工作的单位,安庆石化厂曾经收到一封感谢信,主要是感谢厂里一位职工“李记”,通过邮汇捐款了300元,支援抗洪救灾的善举。

可能很多人还记得,1991年华东地区遇上百年一遇的大洪水,安徽和江苏部分地区成了一片海洋,为此社会各界纷纷守望相助,李记也是在此时捐助了300元,300元在现在听起来并不算多,但是在当时的安庆可是一笔不少的数目,等于普通工人接近2个月的收入。

104岁老人去世后遗物知道父亲身份(老汉去世仅留一箱子)(4)

为此安庆石化厂想找出“李记”进行表扬,但是让石化厂人事部惊讶的是,查遍了厂里所有工人的名单,没有一个人叫李记的。

此事让石化厂感到很疑惑,为此组织全厂职工寻找“李记”,还为此去邮局了解当时具体的情况。但很可惜的是,当时由于人太多,接触“李记”的值班人员只有模糊的印象。

当时有人猜测,“李记”是否是一位姓李的编辑呢?但经过多方的核对和查找,却发现李编辑退休去了上海,因此完全不可能是他,毕竟汇款的地点是在安庆的邮局。

寻找李记陷入了沉寂,为此安庆石化报接连通过媒体呼唤,李记同志,你在哪里?但依然毫无所获,

等人们逐渐忘记了此事时,到了1998年,神秘的李记又再次出现,在人们努力抵御洪灾时,安庆石化总厂又收到署名李记的来信,信中啥也没有,只有一张3000元的存单。

104岁老人去世后遗物知道父亲身份(老汉去世仅留一箱子)(5)

1998年,3000元可是一笔大数目,是谁默默地作了如此的善举?为此石化总厂发动职工,深入地寻找“李记”同志。

而就是在寻找“李记”同志的过程中,人们意外发现,原来“李记”默默无闻地捐款了多次,而且捐助的都是素不相识的但是需要帮助的人,捐款数额也不等,根据搜集的资料统计,1992到1993年,李记名义单笔捐助的金额高达几万多元,最高的一笔有1万多元,整个90年代,李记热心捐助金额估计在当时能买下几套房子。

令人疑惑的是,这位“李记”却是谜一样的存在,没人知道他是谁?也没人知道他为何这样做?

工人们议论,“李记”应该不是一个人,估计是一个团体,或者是一个慈善组织,有人认为是一个有爱心的土豪,因为90年代,安庆工人普遍的月工资,也不过就是几百元前而已,谁会不断捐这么多钱给有需要的人呢?

104岁老人去世后遗物知道父亲身份(老汉去世仅留一箱子)(6)

为此媒体以《好事做一串,至今是个谜》报道过李记,但这位安庆人茶余饭后热议的人物,依然是没有留下任何蛛丝马迹。“李记”是谁成了一个难解之谜。

买个学步器,我要下楼走走!

看着一叠的单据,许海东终于明白了,几年前非常节省的父亲,为何一反常态的念叨的让儿子,买一个学步器,他独自一个人下楼走走。

回忆此事,不由泪如雨下,当时已经80多岁,之前因为脑梗治疗后,回家里休养,一天他出去回来,却发现许惠春不在家 他很奇怪,父亲行动不便,会去哪里呢?

心中焦急的他连忙下楼四处打听,终于在附近10来分钟远地方,看到了父亲熟悉的身影,原来父亲又是去悄悄地去捐款了,因为身体极为虚弱,还差点跌倒,幸好是附近的人帮忙搀扶起来,要不后果不堪设想。

但父亲却对他闭口不提捐款的事,只是说要出去散散心,儿子也没过多地追问此事,现在一回想,不禁感叹,原来父亲想下楼走走,是想去捐款。但是那次以后,父亲因为身体的关系,就再也不能独自下楼了。

104岁老人去世后遗物知道父亲身份(老汉去世仅留一箱子)(7)

李记怎么可能是他?

三兄弟一次又一次地翻看汇款单,发现父亲几十年来,坚持以李记的名义捐款,而更让他们感叹的是,曾经他们也在茶余饭后当着父亲的面,聊起那位神秘的李记,但是父亲听到他们的讨论后,却是默不作声。

他们明白父亲为人善良,见不得人人吃苦受罪,只要看到别人有困难,都会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曾经因此受惠的邻居和工友非常的多,但父亲却从来不提这些事。

此时一家人的疑惑也解开了,兄弟们和媳妇都终于明白,安庆石化效益挺好的,这几十年,和父亲一起退休的叔伯,吃的好喝的好,还到处走走,依然有存款,但父亲省吃俭用那么多年,却一分钱都没留下,原来他的钱花到这里了!

104岁老人去世后遗物知道父亲身份(老汉去世仅留一箱子)(8)

弟兄三人非常后悔,一直误解了父亲,谁也没想到平凡少言语的父亲,做了如此一件不平凡的事情。而他们也明白父亲为何不将此事告诉任何人,是因为不想让别人知道这个秘密,他们刚开始并没有打算将此事公开。

但是,后来亲戚和邻居们听说了父亲的事,都非常的吃惊和难以置信,李记怎么可能是他?

在人们的印象中,李记应该是一个生活优裕,过着富足生活的土豪,或者是一个有一定财力的慈善家,再怎么样也是日子过得不错的人。谁也没想到过,会把李记和这位节省的有点抠门的老汉挂钩。

原因除了许惠春节省是出了名外,更重要的就是他的家庭条件也一般,木匠出身的他文化程度不高,十多岁的时候为了糊口走南闯北,年轻的时候响应号召,奔赴各地工作,最后在安庆扎根,默默工作到退休。

虽然他的工资还算可以,但是毕竟家里有三个儿子,退休后妻子章美芳还患上病疾一直卧床,需要人照顾,并且许惠春本人随着年龄不断增长,身体这做了好几次手术,他家的经济情况是可想而知的。因为即便是熟悉的工友和亲戚,没人会把他和李记联系起来。

所以当这个消息被街坊和亲戚们知道时,大家都感觉难以置信,但好像又在情理之中。毕竟老许是出了名的乐于助人。但为人低调少言,完全符合他的行事作风。

因此众人都一致认为,应该将许惠春乐于助人的善举告诉大家,不能让老爷子走得默默无闻,必须给好人一个交代,同时也解开了多年的寻找之谜。

2019年5月,默默助人为乐,坚持以李记捐款近40载的许惠春,荣登“中国好人榜”,面对忽如其来的荣誉和锦旗,兄弟三人看着父亲遗留下来的捐款单,他们含泪感叹:“我们之前抱怨过,父亲为何这么抠、连一分钱都不舍得花,原来……”

104岁老人去世后遗物知道父亲身份(老汉去世仅留一箱子)(9)

美德才是最贵重的财富

当人们终于知道李记就是许惠春后,曾经有人问过他的儿子,老人捐助了那么多人和钱,却没有一分钱留给你们,你们怎么看?

三兄弟虽然日子过得也并不宽裕,但每每想到父亲的善举,心中油然生出一股自豪感,他们认为父亲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什么才是真正的节俭,什么才是真正的施恩不图报,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虽然许惠春走了,但是他的慷慨和慈善的精神将代代传承,这才是他留给后人的最重要财富。

俗语说莫以善小而不为,一个人偶然做一件善事是举手之劳,但一个人坚持几十年,不断默默无闻地做善事,不但不考虑自己的利益,而且还放弃了被褒奖的机会,从这里足见许惠春的高尚情操。

104岁老人去世后遗物知道父亲身份(老汉去世仅留一箱子)(10)

俗话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但一辈子都做好事就很难了,而且还甘愿默默无闻,不图任何回报,更是难上加难。而现今社会高速发展,相比许多人为了利益,不断千方百计地挖空心思去获取名利,许惠春老人的善举是难能可贵,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乐于助人的善心的好人依然很多。

许惠春老人让我们知道,只要真诚地付出,哪怕是一件小小的善事,也会照亮一座城,温暖一批人,希望互相帮助,真诚奉献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永不褪色,

虽然许惠春老人已经故去了几年,我们还是要给他说一声:“谢谢你!”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