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物质不灭因果循环(沉淀的秘密物质不灭定律)

物质不灭因果循环(沉淀的秘密物质不灭定律)拉瓦锡再称了称玻璃瓶的重量,玻璃瓶的重量减少了些。为了避免差错,他又认真地再测了一遍瓶子的重量。没有错,玻璃瓶的重量比加热前的确减少了,不过是微量减少而已。因为水的重量并没有发生变化,和100天以前完全一样。这说明沉淀不是由水变成的。这番“理论”流传到18世纪中叶时,细心的拉瓦锡注意到了沉淀的现象。但他从不拘泥于现有的认识,不盲目接受现成的“理论”。于是他用很纯的蒸馏水放在玻璃瓶里加热,发现也有沉淀出现。拉瓦锡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实验:他在一个玻璃瓶中倒进蒸馏水,并分别记下玻璃瓶和蒸馆水的重量。然后他把玻璃瓶密封起来,再接上一个循环的冷凝管。开始对玻璃瓶连续加热100天,并密切观察瓶中的情况。在这个密封的装置中,水被加热后变成了水蒸气,经过旁边的冷凝管后又凝结为水,再重新回到玻璃瓶中。第101天,拉瓦锡撒去了火源,发现水中出现不少沉淀。他重新称了玻璃瓶、水以及沉淀的重量,发现它们的总重量并没有

物质不灭定律的发现者是“近代化学之父”法国化学家1743出生的拉瓦锡。

物质不灭因果循环(沉淀的秘密物质不灭定律)(1)

自古以来,黄金一直是财富的象征,并成为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东西。于是,古代出现了许多炼金术士。在古代“化学”的含义就是“炼金术”。

当时的人们都相信,一切事物都由水、火、土、气、金5种元素构成,并且这5种元素可以相互转化,从而使物质形态发生变化。根据这种观点,炼金术士们对烧水后沉淀的出现,作了这样的解释:加热时的“火”跑到水中,变成了“土”,就成为沉淀。

于是,这种解释就成为公认的“理论”,一代代地流传下来。

物质不灭因果循环(沉淀的秘密物质不灭定律)(2)

这番“理论”流传到18世纪中叶时,细心的拉瓦锡注意到了沉淀的现象。但他从不拘泥于现有的认识,不盲目接受现成的“理论”。于是他用很纯的蒸馏水放在玻璃瓶里加热,发现也有沉淀出现。拉瓦锡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实验:他在一个玻璃瓶中倒进蒸馏水,并分别记下玻璃瓶和蒸馆水的重量。然后他把玻璃瓶密封起来,再接上一个循环的冷凝管。开始对玻璃瓶连续加热100天,并密切观察瓶中的情况。

在这个密封的装置中,水被加热后变成了水蒸气,经过旁边的冷凝管后又凝结为水,再重新回到玻璃瓶中。第101天,拉瓦锡撒去了火源,发现水中出现不少沉淀。他重新称了玻璃瓶、水以及沉淀的重量,发现它们的总重量并没有变。

物质不灭因果循环(沉淀的秘密物质不灭定律)(3)

很显然,瓶底的火并没有跑到水中,沉淀并不是由火产生的。炼金术士关于沉淀产生的荒谬理论也就不攻自破了。但是瓶里的沉淀究竟是从哪儿出现的,

因为水的重量并没有发生变化,和100天以前完全一样。这说明沉淀不是由水变成的。

拉瓦锡再称了称玻璃瓶的重量,玻璃瓶的重量减少了些。为了避免差错,他又认真地再测了一遍瓶子的重量。没有错,玻璃瓶的重量比加热前的确减少了,不过是微量减少而已。

物质不灭因果循环(沉淀的秘密物质不灭定律)(4)

拉瓦锡赶紧再称量出沉淀的重量,发现这正是玻璃瓶减少的数值!玻璃瓶受热后,有微量的玻璃溶解在水中,产生了这些沉淀,但这还不足以证明沉淀就是由玻璃瓶形成的,还需要作进一步科学分析。

拉瓦锡用化学方法分析了沉淀的成分,结果表明它的成分和玻璃瓶完全相同。

根据实验的结果,拉瓦锡写成一篇论文《论水的性质兼论“证明”水可能变为土的实验》,推翻了流传多年的“水、火、土、气、金5种元素论”。

物质不灭因果循环(沉淀的秘密物质不灭定律)(5)

物质不变定律的发现和确立,奠定了现代化学的基础,并且有力地推动了哲学和自然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物质不灭定律说的是,物质的形态虽然能够变化,但变化前后物质的总量是相等的,参与变化的物质既不会消失,也不会凭空产生。

还有什么有关科学的故事,请在下方评论留言。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