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芬奇最后一集(豆瓣9.0大卫芬奇借搏击俱乐部在20年前对世界开始的怀疑)
大卫芬奇最后一集(豆瓣9.0大卫芬奇借搏击俱乐部在20年前对世界开始的怀疑)他唯一称得上是爱好的事情,就是爱买宜家的家具。没有什么别的理由,他只是觉得“自己这种人就应该去买这样的家具”。今天要说的就是由布拉德·皮特、爱德华•诺顿主演、大卫·芬奇指导的经典悬疑电影《搏击俱乐部》。电影剧情速览杰克(爱德华•诺顿 饰)是一个大汽车公司里的普通职员,有着那时中产阶级的所有特点:规律却又普通的生活、没有明确的目标、患有严重的失眠症。
你有没有想过,自己生活的世界到底是真实存在的,还是自己幻想出来的呢?
在20年前,也就是即将迎来21世纪的1999年,全球的导演们不知什么原因都开始对这个世界产生“怀疑”,就像提前说好的那样。
最著名的两部科幻题材作品就是《黑客帝国 The Matrix》与《遗失的世界 The Lost World》,在那一年大家突然就喜欢探讨这个世界的真实性,而有些导演则开始用自己的解读,去阐述他们对这个世界的“怀疑”。
今天要说的就是由布拉德·皮特、爱德华•诺顿主演、大卫·芬奇指导的经典悬疑电影《搏击俱乐部》。
电影剧情速览
杰克(爱德华•诺顿 饰)是一个大汽车公司里的普通职员,有着那时中产阶级的所有特点:规律却又普通的生活、没有明确的目标、患有严重的失眠症。
他唯一称得上是爱好的事情,就是爱买宜家的家具。没有什么别的理由,他只是觉得“自己这种人就应该去买这样的家具”。
由于失眠症太过严重,他不得不去寻求医生的帮助。而医生也只是让他多放松、多去进行一些普通的运动。杰克抱怨自己已经失去了生活的希望,医生建议他去参加睾丸癌互助会,因为“去了那里才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没有希望”。
他在互助会上听完其他人的悲惨遭遇,不知为何也哭了出来。
发泄完的杰克“睡得比婴儿还死”。
于是杰克爱上了参加互助会、并且拥有一个好睡眠的生活,所以他去遍了几乎每一场互助会。可一个女人的出现打破了他的生活——玛拉(海伦娜·伯翰·卡特饰)。
杰克在每一场互助会都可以发现玛拉,这让他失去了在互助会的乐趣,于是又开始了失眠。
杰克的失眠症似乎愈发严重,他已经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机场、甚至不同的时区醒来,并且完全不记得自己做过了什么事情。
他在飞机上遇到了卖肥皂的商人泰勒(布拉德•皮特饰),有趣的是两人居然用的是一模一样的手提箱。交谈之后二人互留号码。
杰克回家的路上发现自己的公寓已经被烧毁了,于是他联系了泰勒,泰勒答应了杰克去他那里住一段日子的请求。作为交换,泰勒就向杰克提出了一个奇怪的要求:他要杰克痛打自己一顿。
在对打中,杰克体会到了搏斗的乐趣,他们开始创建“搏击俱乐部”:一个让人们不戴护具而徒手搏击,宗旨在于发泄情绪的组织。俱乐部制定了一系列的活动规则:不许向他人谈论俱乐部,只允许两人对打、新人必须打一场等等。
慢慢的,搏击俱乐部的规模变得越来越大,甚至已经发展成一个全国各地都存在分部的超级地下组织。泰勒成为了这个组织的创始人已经绝对的领导,他开始给组织的成员布置“作业”。
逐渐的,俱乐部成员变得越来越偏激,从单纯的搏击组织变成了一个搞破坏、防火、制造混乱的恐怖组织。
杰克已经无法忍受这个组织,于是选择逃离。可无论他到了哪里,所有的人都把他当作组织的创始人泰勒。并且他似乎永远都比泰勒要慢一拍,他仿佛就是泰勒的影子。
最终他发现,原来他自己就是泰勒......
电影解析:
《搏击俱乐部》上映于1999年,改编自恰克·帕拉尼克的同名小说,目前仍然保持着豆瓣9.0的高分,“好于99%的悬疑片”、“好于97%的剧情片”。位于“豆瓣top250”的第43位,属于大卫·芬奇众多作品里必看的一部作品。
电影的剧情一点都不复杂,可能够挖掘出来的信息量却十分庞大。
比如“人格分裂数量”这个问题:主人公杰克到底有几个人格?目前电影给明确给出的人格就只有泰勒,可影迷们对电影里“玛拉是否也是人格之一”保持一定猜测,更有甚者觉得电影里出现的所有人都可以成为一个“人格”。
关于《搏击俱乐部》的人格数量问题我们可以分几期详细聊一聊,今天我们聊的话题和透过这个现象去看本质:大卫·芬奇是不是通过这部电影表示了对这个世界的怀疑呢?
我们在电影里可以看到一些细节:
“Every evening I died and every evening I was born again. Resurrected(每晚我都会死去一次,可我又重生一次,复活过来)”
这是杰克的内心独白,表面上看上去是表示他失眠症的严重,或者说他对于一个优质睡眠的渴望。可这句台词是否有什么更深层次的意义呢?
电影的结尾,杀掉泰勒这个人格后的杰克握着玛拉的手,对她说“我们相遇的时候碰巧也是我人生中最诡异的一段时间。”
此时的杰克似乎不再害怕面对即将到来的爆炸,牵着玛拉的手一起“欣赏”前方建筑的倒塌。
杀掉一个人格后的杰克,是否已经掌握身体的主导权,彻底的醒过来了?
如果他没有醒过来,那么杰克口中“最诡异的一段时间”里的“诡异”是指什么呢?
轰然倒塌的建筑,在电影里是这样形容的“当这些信用卡公司倒塌后,人们的财务问题将全部重启”。这样的逻辑放到电影里似乎没有什么问题,可经得起推敲吗?
电影是不是刻意地给观众植入了一个概念——“倒塌之后,便是重启”
而主人公最终才明白,自己的真实身份。
而电影也通过不断加入几帧布拉德·皮特的身影来给让观众“出戏”,让我们不得不去思考电影里的画面到底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
换句话说,《搏击俱乐部》提出了三个问题:“我是谁?”、“我在哪?”、“这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
而小说里并没有对这三个问题进行深入,可大卫·芬奇却刻留下线索,暗示观众去思考这三个问题。
或许这就是《搏击俱乐部》20年分数仍然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吧。
各位小伙伴有什么看法或者补充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想要获取更多影视资讯、电影解析以及影人故事?这里是映画情报局,欢迎关注,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