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诸葛亮离成功最近的一次(诸葛亮传26)

诸葛亮离成功最近的一次(诸葛亮传26)由于诸葛亮的人生经历非常曲折,而他对自身的要求又非常严格,吸收的思想精神营养更是来自诸子百家,无所局限,所以他在整个人生历程中所奉行的高尚精神品格,就成为他屹立于古代历史人物之林的坚实基础。最后的第五阶段,从他上表率领大军北伐曹魏起,到他病逝前线为止。在此阶段,他奉行的则是不忘初心、坚持理想、顽强奋斗、拼搏进取、百折不回、坚忍不拔、治军严整、不畏强敌、重视军工、加强练兵、率先垂范、勇担责任、鞠躬尽瘁、壮心不已、生死从容、丧事从简等。进入第二阶段,即从草庐对策起,到辅助刘备占有荆州,建立蜀汉政权的雏形为止,他先后扮演刘备的发展战略总体设计师、联吴抗曹的外交使节、赋税征收的协调总管等多种角色。在此阶段,他奉行投身社会、认同道义、临危不惧、勇担重任、学以致用、讲求方法、善于言辞、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务实肯干等。到了第三阶段,即从荆州西进益州起,全力辅佐刘备正式建立起蜀汉王朝,

诸葛亮离成功最近的一次(诸葛亮传26)(1)

诸葛亮是一位有故事的人,也是一位历代各种群体依然不断对其加以评说的人。这种种评说,既能给我们全面认识诸葛亮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迪,也能让我们从中得知历代评说者身后的社会背景、价值取向和文化认同等重要信息。在本书的末章,笔者从千秋之后的当今视角,对诸葛亮做出个人的评说。

作为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而广泛的著名历史人物,诸葛亮最为值得肯定的方面在于,他是中国古代高尚精神品格的全面奉行者。

纵观诸葛亮的一生,可分为五大阶段。每一阶段所奉行的高尚精神品格,都有全面和丰富的内容。

在第一阶段,即认识刘备之前的青少年时代,他先后遭遇家乡反复陷入血腥战乱、家庭失去顶梁柱父亲的巨大苦难,被迫背井离乡,漂泊到豫章和荆州;直到抚养自己的叔父离世,他只能选择到生活成本很低的隆中乡下,亲自躬耕田地养活全家。在此阶段,他奉行坚韧弘毅、贫贱不移自强不息、奋发向上、啸咏自适、调养身心、淡泊宁静、志存高远、厚德载物、好学深思、善于读书、兼收并蓄、增长智慧、见贤思齐、文武兼重、广交益友、尊重长辈、开阔眼界、关注时局、融入社会等。

进入第二阶段,即从草庐对策起,到辅助刘备占有荆州,建立蜀汉政权的雏形为止,他先后扮演刘备的发展战略总体设计师、联吴抗曹的外交使节、赋税征收的协调总管等多种角色。在此阶段,他奉行投身社会、认同道义、临危不惧、勇担重任、学以致用、讲求方法、善于言辞、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务实肯干等。

到了第三阶段,即从荆州西进益州起,全力辅佐刘备正式建立起蜀汉王朝,他以丞相身份镇守后方,到接受刘备托孤重任为止。在此阶段,他奉行尽职尽责、足食足兵、集思广益、团结同僚、顾全大局、宽厚包容、和衷共济、临危受命、忠贞不二、不负承诺、共度时艰等。

再到第四阶段,即辅佐后主刘禅起,全力加强内政,恢复国力,至出兵北伐为止。在此阶段,他奉行奋斗不懈、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发展经济、开诚布公、提倡法治、赏罚分明、廉洁奉公、言行一致、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重视文教、民族平等、争取民心、维护统一、正本清源、循名责实、风清气正等。

最后的第五阶段,从他上表率领大军北伐曹魏起,到他病逝前线为止。在此阶段,他奉行的则是不忘初心、坚持理想、顽强奋斗、拼搏进取、百折不回、坚忍不拔、治军严整、不畏强敌、重视军工、加强练兵、率先垂范、勇担责任、鞠躬尽瘁、壮心不已、生死从容、丧事从简等。

由于诸葛亮的人生经历非常曲折,而他对自身的要求又非常严格,吸收的思想精神营养更是来自诸子百家,无所局限,所以他在整个人生历程中所奉行的高尚精神品格,就成为他屹立于古代历史人物之林的坚实基础。

正是因为他所奉行的高尚精神品格,其内容极其全面和丰富,这又得后世在运用某一具体的价值标准来衡量他的人生历程时,往往会呈现出近乎完美的结果来。

于是乎,这就形成了他人生的第一个突出特色一一完美。

例如,如果运用孔子教育学生的德行、政事、言语、文学四项标准,即后世所谓的“孔门四科”来衡量,诸葛亮在德行上得到蜀汉臣民的公认,政事上也做出了极为突出的成就,言语上又成功说服孙权共同抗曹,文学即文化成就上也有文集传世,包括《出师表》这样的不朽名篇。也就是说,在全部四个项目上,他都可以得到高分,堪称完美。

又如,儒家经典《左传》曾经归纳出三种方法,可以使人的声名长存不朽:最上一等是“立德”,其次是“立功”,最后是“立言”。即树立道德,创建功勋,留下言论,后世简称为“三不朽”。以此来衡量诸葛亮,他就不单只是符合其中的某一方面,而是三个方面全都完美做到了。论“立德”,他有修身之德、齐家之德、从政之德;论“立功”,他有协助刘备开创蜀汉王朝之功、辅佐刘禅治国用兵之功;论“立言”,他有多种军事著作,又有传世的政论名篇《隆中对》《出师表》,还有教育子弟的《诫子书》等,完全做到了“三不朽”。

再如,儒家经典《礼记》对完美人生的渐进成功学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四步标准,后世简称为“修齐治平”。如果用这套标准去衡量历史上真实记载的诸葛亮,那么他在前三步上堪称做到了极致。至于最后一步“平天下”,虽然未能完美实现,但是他打从青年时代起,就把“平天下”化作具体的理念,即“兴复汉室,攘除奸凶”,并以此作为自己投身政治的理想抱负,为此终身坚持,顽强奋斗,历经磨难,不忘初心,并且取得了不容否定的成绩。而他最后未能完美实现“平天下”的原因,人们往往认为在于苍天没有给他更长的寿命,而不在于他本人。因此,他也接近了完美的程度。

如果用以上具有综合性的标准来衡量,诸葛亮已经够得上完美的话,那么如果只用单一性的标准来衡量,就更是如此了一一如果是君主,最为欣赏他的忠贞不;如果是同僚,最为欣赏他的集思广益;如果是下属,最为欣赏他的率先垂范;如果是挚友,最为欣赏他的才智超群;如果是妻子,最为欣赏他的重才而不重貌;如果是儿子,最为欣赏他的关爱教诲;如果是读书士子,最为欣赏他得到了非凡的知遇,隆中对策,一飞冲天;如果是普通民众,最为欣赏他的用兵,打得司马懿龟缩于大营之中不敢应战;就连他的去世,也是极度完美的谢幕场景,是死在为国奋斗的战场,死在忠于职守的岗位,死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庄严承诺之中。

因此,从这一角度来说,诸葛亮又为中国古代的从政者树立了一个堪称完美的典范。

但是,世间的事,往往物极必反。如果诸葛亮只有完美即没有一点点遗憾,比如完全实现了兴复汉室平定天下的理想,然后衣锦还乡,儿孙满堂,健康长寿,无疾而终,把自己的人生演绎成一场十全十美的大喜剧,那么他对后世还会有如此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吗?恐怕就未必了。这是因为,喜剧固然可以吸引众多的目光,也可以使人会心一笑,但是难以产生穿越时空而撼动人心的深沉力量。

好在诸葛亮的人生还有第二个突出特色一一悲壮。

当他顺利完成“修身”“齐家”“治国”这三步之后,继续雄心勃勃向着“平天下”的终极目标迈进,而且似乎很有可能接近终极目标之时却遇到“不可抗力”而猝然倒下了。

于是乎,他的人生没有能够演绎成一场大喜剧,而是发生了剧烈的翻转,变成了一场大悲剧。完美的事物遭到毁灭,这是一种悲剧;完美的事物遭到不可抗力而产生了令人遗憾的缺陷,这是另一种悲剧。诸葛亮壮志未酬,遗恨千古,他的悲剧就属于后面这一种。

比起大喜剧来,令人扼腕慨叹而遗憾不已的大悲剧,当然更加具有撼动人心的深沉力量。但是诸葛亮的大悲剧,并不仅仅有“悲”,而是悲”中还有“壮”。

这是因为,他虽然遭遇到了不可抗力,过早损害了自己的健康甚至失去了生命,但是他在自己生命的最后阶段,一直在顽强奋斗,拼搏进取。其心理定位,并非“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而是“以为有可为而努力为之”。

他这种“以为有可为而努力为之”,从表面上来看,是在同强敌曹魏政权进行抗争,然而从深层次来看,却是在同自己的命运进行抗争。如此悲壮的抗争,就更加具有撼动人心的深沉力量了。

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的进程中,积累起了使我们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精神支柱和宝贵文化遗产。

诸葛亮的治国功业大小如何、施政举措得失如何、军事才能优劣如何、人才使用是非如何,这种种的具体问题,我们后世都有可能见仁见智,可以各抒己见。但是,唯有他用自己的整个一生,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不懈努力,力求做到对古代高尚精神品格的全面奉行,为中国古代的从政者、准备进入仕途的士子,乃至立身社会的所有人,树立起一个堪称完美的典范,这是无法否定的历史事实,也是必须高度肯定的正面表现。而他之所以能够在后世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以及不同的群体之中,产生如此深远和广泛的影响,其中最为根本性的原因,实际上也就在这里。

最后,在本书收笔之际,笔者不禁要引录唐代“诗圣”杜甫写于成都的《蜀相》一诗,作为终曲: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来源|《诸葛亮传》 作者|方北辰 天地出版社|出版)

温馨提示:《诸葛亮传》连载到此结束,谢谢关注。

诸葛亮离成功最近的一次(诸葛亮传26)(2)

有温度、有态度、有深度!《读者报》封面欣赏:

诸葛亮离成功最近的一次(诸葛亮传26)(3)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