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患者的良肢位摆放目的(卒中后良肢位摆放)
偏瘫患者的良肢位摆放目的(卒中后良肢位摆放)✧腕关节掌屈、尺侧偏斜✧前臂旋前或旋后上肢可出现的典型姿势是:✧肩部上提、肩胛骨下沉后缩✧肩关节外展、内旋
良肢位摆放良肢位是从治疗的角度出发而设计的一种临时性体位。对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而言,早期床上良好的肢体摆放位置对预防、缓解痉挛、肩关节半脱位、肩痛、肩手综合征、骨盆后倾、髋关节外展、外旋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均具有一定作用,是康复治疗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需要家属和陪护人员密切配合。
一、良肢位摆放时机:越早越好,尽早实施。床上主要为三种体位:1.患侧卧位,2.健侧卧位,3.仰卧位(过渡体位)
辅助体位:4.半卧位(不提倡),5.床上坐位
二、偏瘫患者常见的异常模式典型的痉挛姿势
上肢可出现的典型姿势是:
✧肩部上提、肩胛骨下沉后缩
✧肩关节外展、内旋
✧前臂旋前或旋后
✧腕关节掌屈、尺侧偏斜
✧手指屈曲,拇指内收屈曲
下肢可出现的典型姿势是:
✧患侧骨盆上抬且向后方旋转下肢外旋;
✧髋膝关节伸展;
✧踝关节趾屈、内翻,足尖着地。
三、良肢位摆放的目的良肢位摆放——是指为防止和对抗痉挛姿势出现,保护肩关节、防止半脱位,防止骨盆后倾和髋关节外展、外旋,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治疗体位。它是早期抗痉挛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
1.能有效的预防继发及废用综合征的发生,如压疮、肺部和泌尿系感染,肌肉萎缩、关节挛缩、足下垂、足内翻等;
2.防止和对抗痉挛模式发生;
3.保护肩关节,预防肩关节半脱位;预防肩手综合症;
4.防止骨盆后倾和髋关节外展、外旋;
5.诱发分离运动;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
6.减少残障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生活生命质量;
7.早期良肢位摆放可为后期康复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不同程度的降低患者致残率。
四、良肢位体位详解示意图:1.患侧卧位1.患侧卧位
患侧卧位 ∶ 患侧下,健侧上 患侧上肢伸展,手指张开,掌心向上。健侧上肢放于身上或身后。 患侧下肢后伸屈膝,健侧下肢放于患肢前,呈迈步或屈曲状,两下肢垫枕。
2.健侧卧位2.健侧卧位
健侧卧位∶ 健侧下,患侧上 患侧上肢下垫枕,患肩关节屈曲,上肢伸直,手指伸展,掌心向下。 患侧下肢垫枕,保持屈髋,屈膝位,健侧下肢轻度伸髋屈膝。
3.仰卧位3.仰卧位
仰卧位:头偏向患侧,头下置枕,躯干平直。患肩下方枕,前臂旋后掌心向上手指伸展放于体侧枕上。患侧髋,膝关节各垫一枕,下肢呈髋,膝自然屈曲,踝关节背屈。
4.半卧位(不提倡)4.半卧位
半卧位:患侧后辈、肩部、手臂、下肢用枕头支撑,患侧下肢保持微屈。患侧足底可适当垫软枕,使踝关节保持背屈位。(床应放平,不主张抬高床头及半坐卧位,此体位受迷路反射影响使下肢伸肌张力升高。)
5.床上坐位:5.床上坐位
床上坐位:头部要直立,躯干背后垫枕头(目的:保持躯干伸展),髋关节尽量保持90°屈曲,重量均匀分布于臀部两侧,双手交叉放于床前桌上或枕头上,高度要适当。
五、良肢位摆放需要注意事项①良肢位是早期脑卒中病人床上的正确体位,摆放一定要正确;
②当病人可以离开床活动进行锻炼时,夜间睡眠则不应强制患者于某一体位,应以舒适、安全、保证休息为主;
③定时翻身,任何一种体位均不可超过2h,防止褥疮形成;
④注意床上卫生安全,定期清洗床单被套;
⑤床上卧位期间,尽可能从患侧接触患者,特别是有左侧忽略症时,如床头柜摆在患侧,所有的人员都从患侧接触患者。
⑥给患者翻身时动作要轻柔,切勿拉扯患者和使用蛮力,防止造成患者二次伤害。
省退役军人总医院康复二科(中医病区)
好的开始,是尽快康复的保证。
通过及时、准确的良肢位摆放,可以为患者下一步的康复治疗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给想了解康复和需要康复的人带来帮助!
如遇相关不解问题,可到省退役军人总医院康复二科/中医病区科室咨询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泉南西大街289号省退役军人总医院综合楼4楼康复二科
康复一人,幸福一家
图文编辑:崔赏谦(主治中医师、主管康复治疗技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