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谈谈你对马斯洛需求理论的认识(从马斯洛需求理论前三大层次去解读无名之辈中小人物的世界)

谈谈你对马斯洛需求理论的认识(从马斯洛需求理论前三大层次去解读无名之辈中小人物的世界)我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小人物,在他们各自的世界里面创造着他们自己的故事。这个时候我就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的角度去解读这些“小人物”世界。我和女儿再次观看时,已经没有了当时的咧嘴大笑,反而是以一个宏观的视角去观看整个电影的布局。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从我们看过的电影里面权衡。好电影是不怕被观众反复观看的,于是我和女儿沟通之后,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无名之辈》这部电影。无名之辈海报

《无名之辈》讲述了一对低配版的劫匪,一个落魄的保安,一个身体残疾却性格彪悍的毒舌女,这些“无名之辈”身上发生的一系列荒诞故事。

从上面的人物设定上来看,这部电影选的都是社会中的底层人物,也就是我们说的“小角色”,导演从他们的视角出发,带我们去看看可能我们从来没有感受过的世界。

这篇文章主要想以介绍马斯洛理论需求出发,再谈谈我对于剧中的三大“小人物”的全面分析,最后以写出我的思考结束。

为什么要选择看《无名之辈》?

五一假期,闲暇时光我总是想呆在客厅,就想找一个又带点幽默又蕴含哲理的电影,其实不太好找。我和女儿比较挑剔,找到的电影,要么她嫌喜感不强,要么我嫌深度不够。

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从我们看过的电影里面权衡。

好电影是不怕被观众反复观看的,于是我和女儿沟通之后,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无名之辈》这部电影。

谈谈你对马斯洛需求理论的认识(从马斯洛需求理论前三大层次去解读无名之辈中小人物的世界)(1)

无名之辈海报

我和女儿再次观看时,已经没有了当时的咧嘴大笑,反而是以一个宏观的视角去观看整个电影的布局。

我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小人物,在他们各自的世界里面创造着他们自己的故事。这个时候我就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的角度去解读这些“小人物”世界。

如何从马斯洛理论层次去看“小人物”?

①我们先来谈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什么?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由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提出,其基本内容是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种需求。

谈谈你对马斯洛需求理论的认识(从马斯洛需求理论前三大层次去解读无名之辈中小人物的世界)(2)

马斯洛需求理论模型

从上面的图中,我们能看出来,不同层次的人群,不仅数量不同,而且各自的需求不同。然而“自我实现”部分的人,是最光彩夺目的,是最容易被大众所熟知的,可是,我们却恰恰忽略了他们的人群数量是最少的。

这些底层的人,以其数量之广,遍布在我们的身边,时时刻刻出现在街头巷尾,可是我们没有人愿意去注意他们,甚至我们自己本身都是“生理需求”的层次,可是我们自己都不愿意去注意。

谈谈你对马斯洛需求理论的认识(从马斯洛需求理论前三大层次去解读无名之辈中小人物的世界)(3)

②《无名之辈》的表达以什么为主?

不同的底层人物有着不同的命运背景,他们自我实现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就像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中心都是围绕“人”而展开,这也是饶晓志导演当时做电影时的初衷: “多线叙事不为炫技,只为多讲一点 ‘人’” 。

谈谈你对马斯洛需求理论的认识(从马斯洛需求理论前三大层次去解读无名之辈中小人物的世界)(4)

《无名之辈》是从平凡的人的视角出发的,由一个个的小故事以喜剧的方式,呈现出了生而为人的尊严,有社会的背景,有时代的缩影, 但主要还是聚焦于“人” ,因为有人,所以有思考,有想法。这是最伟大的事情。

我觉得,其实这部电影里面没有什么花哨的故事,也没有安排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这部电影就是非常简单地由这些底层人物的一个个真实生活的模样,去引发观众对生活、 社会和生命的思考。

谈谈你对马斯洛需求理论的认识(从马斯洛需求理论前三大层次去解读无名之辈中小人物的世界)(5)

③怎么从马斯洛理论去看小人物?

戈布尔曾说: “亚伯拉罕·马斯洛的人类动机理论,几乎可以运用到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通俗一点来讲就是,一个普通人在获得低层次的需求之后,再去实现较高层次的需求时,会有意识地放弃或压抑低级需要而满足高级需要。

小人物在社会中不被重视是家常便饭,因为贫穷,造成了他们生活上的压迫,他们满足不了自身的生理和安全需求。这个时候是不是努力去学习工作,多给自己攒一点本钱,去缓解他们当下的处境,是最棒的办法?

客观上来说,这是最聪明的办法了,完全可以靠自身的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但是对于他们大部分人而言,有时候尊重的需求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更加重要。

谈谈你对马斯洛需求理论的认识(从马斯洛需求理论前三大层次去解读无名之辈中小人物的世界)(6)

①马先勇追求认同感的“成为协警”。

陈建斌扮演的马先勇的身份是一个因为犯了错误,失去做警察资格的保安,但他的一直以来内心的追求就是是做一名协警。

他在自己上班的工地上发现了一把土枪,第一反应不是惊讶,也不是害怕,而是非常地开心。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的观点是上交这把枪,就可以立功,就有机会成为一名协警。

事情总是会出现插曲,当马先勇把层层包裹着的枪小心翼翼拿给警官时,却是一把玩具水枪。看到这里很多人笑了,大家都以为马先勇真的拿了一把水枪糊弄别人。这个时候,小人物的内心世界开始表现了,他觉得不可思议,他认为要出大事情了

谈谈你对马斯洛需求理论的认识(从马斯洛需求理论前三大层次去解读无名之辈中小人物的世界)(7)

马先勇剧照

其实短短的一幕,马先勇从开始的嬉皮笑脸,到逐渐的严肃,再到最后陷入深思,都将一个底层人物的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他们就是会敏感地捕捉到一些事物,并且认认真真地去对待它。这就是对于底层人物的典型,进行典型特征表达。

典型又称典型人物、典型性格或典型形象,是指艺术作品中塑造成 功的人物形象, 典型的核心是塑造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我们再把时间线向后延展,马先勇在警察面前碰瓷要医药费;夸卖水果的女人时,偷偷拿走一个鸡蛋;为了让孩子上学,给老师送水果……这一幕幕都表达了,他为了追求自己的“协警梦”,不去努力赚钱,反而每天在做着一些与自己梦想道德相悖的事情。

这就是典型的因为生活的贫困让他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都很难满足,于是自己只能一直去追求更高的层次,以使得自己的内心拥有认同感。而这一切的行为,都在导致着他只能越来越活成一个底层人民的样子。

谈谈你对马斯洛需求理论的认识(从马斯洛需求理论前三大层次去解读无名之辈中小人物的世界)(8)

尽管他把自己现在的生活过得晕头转向的,连低级的基本需求都无法满足,但是马先勇一直以来都向着自己的理想和信仰出发,他需要一个“协警”的方向,去得到他的认同感

说说结尾吧,那最后的一枪,好像让他的梦想不存在了,但其实是马先勇这个小人物得到了精神上的救赎。他得到了女儿的理解,得到了妹妹的原谅,这两个人就是他活着的力量支撑。也就是这个时候,他得到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最高层次——自我实现。

②马嘉祺保护自尊心的“求死欲望”

马嘉祺与马先勇是兄妹关系,因为马先勇醉酒导致的这场车祸让他丢了警察的身份,也让马嘉祺成为一个高位截瘫患者,双腿从此没有知觉。如花一般的年龄,她却不得不与轮椅相伴终生。

一个普通人自然没有那么好的宽容心去接受这一切,她怨恨呀!可是这些痛苦也只能用自己十分出彩的口才去表达出来,她需要用嘴巴作为情绪的出口去宣泄。

谈谈你对马斯洛需求理论的认识(从马斯洛需求理论前三大层次去解读无名之辈中小人物的世界)(9)

马嘉祺剧照

让我们回到影片的最开始,《无名之辈》运用了闪回的电影语言。又有一个知识点来了,什么是闪回?

闪回是影片中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一种手法。即突然以短暂的画面插入某一场景,用以表现人物此时此刻的心理状态和感情起伏。“闪回”的内容一般为过去和已经发生的事情,如表现人物对未来或即将发生的事情的想像和预感则称为“前闪”,两者统称为“闪念”。

说回电影的剧情,一方的身份是闯入者,另一方的身份是残疾人,客观上两者身份的差别,让马嘉祺最基本的两大需求得不到满足,这个时候,她能想到的只有解脱,而离开人间,就是她现在最想要的解脱。

因为家人怕马嘉祺想不开,所以把所有危险的东西都藏起来了,马嘉祺没有了好好活下去的权利了,现在连选择离开的权利都没有了,那么支撑她活下去的信念就是怨恨马先勇。这是侧面的一种精神寄托,也是归属需求。

谈谈你对马斯洛需求理论的认识(从马斯洛需求理论前三大层次去解读无名之辈中小人物的世界)(10)

原谅了

整个电影中最揪心的一幕莫过于马嘉祺面对自己的生理缺陷,发出呐喊,发出哭泣,因为她不想让别人看见她脆弱的一面,这也就关系到了尊重需求,自尊心是她最后的一道防线了。一旦这个防线没有了,她紧紧抓住的生活稻草也就没有了。

死亡是她实现最高需求的一种方式,她相信自己只有这一个机会,可是没有想到等自己从轮椅中醒来之后,看着开着的窗户,看着面前那副画,才明白原来温暖也是可以实现自我的一种方式,这个世界也可以有人在乎她的自尊心,去爱着她。她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都达到了,也就开始好好生活了。

谈谈你对马斯洛需求理论的认识(从马斯洛需求理论前三大层次去解读无名之辈中小人物的世界)(11)

其实,生活中很多过不去的难关,都有别样的解决方式,往往会有温暖的人,跨过了山和海去拥抱你,保护你,都一定要相信这个人的存在,好好的生活下去。

③胡广生渴望关注的“劫匪事迹”

《无名之辈》的开头就是采用喜剧的方式,去描写眼镜和大头的“抢劫”,摩托车因为油门给油过多,被挂到树上;能轻轻拉开的展示柜,偏偏用锤头去砸;抢手机店拿走一堆手机模型。这一系列的操作,都足以看出眼镜和大头本身绝不是有经验的人,他们肯定是第一次来“抢劫”,就像小孩子出去看世界的感觉,有点憨,有点无知。

谈谈你对马斯洛需求理论的认识(从马斯洛需求理论前三大层次去解读无名之辈中小人物的世界)(12)

眼镜和大头是从小生活在农村里面的,他们有农村人骨子里的憨厚,现在选择来到城市谋求发展,可能他们自身拥有的技能并不能让他们快速地融入城市,于是他们的需求得不到保障,就想到了“抢劫”这个错误方向。

在警察通缉的过程,眼镜腿部也受伤了,这又是陷入了一种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不到保障的情况。这个时候眼镜不想着自首和治疗,而是希望舆论越来越大,这样就能“做大做强”了,这也是他在基本需求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去追求他自己认为的“被关注”。

而后面的鬼畜视频是对他的最大伤害,那是他最在意的自尊心,就被人们赤裸裸地做成娱乐项目,试问,他怎么会不崩溃?

谈谈你对马斯洛需求理论的认识(从马斯洛需求理论前三大层次去解读无名之辈中小人物的世界)(13)

大头因为霞妹和眼镜吵架,提到了“眼镜”名称的由来:当年打死的眼镜蛇,是一条死蛇!这是他这么多年唯一被人们关注的事情,也许他自己真的都忘了那是一条“死蛇”吧。

对马嘉祺动了真情的眼镜,我们也跟随着电影的节奏,知道了他叫胡广生,知道他虽然憨,但是心地善良。两个人的爱情相当于是两个人的互相拯救,成为了彼此生命里的光。

此时想起在天台上看太阳时,响起的陈粒的《光》。

你低头不说一句
你朝着灰色走去
你住进混沌深海
你开始无望等待
你低头不说一句
你朝着灰色走去
你住进混沌深海
你开始无望等待

当时的情况和歌词一样无奈,每个人都对自己当下的处境十分无奈,可就是这个伏笔,让我们在后面的看到了不一样的美好:胡广生为马嘉祺画画,马嘉祺等待胡广生出狱。

这都是他们在生活最绝望的时候,成为了彼此生命里的光,归属需求有了。影片在胡广生被捕时,他抬头看到天空的烟花,说明他的世界也开始变得有色彩了,对自己释怀了,也就是有一点点自我认同了。关于尊重需求,影片没有给出答案,这就是给了我们观众想象空间,也许等胡广生出狱之后,和马嘉祺两人一起相濡以沫,他为了这个家去拼搏努力,自然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谈谈你对马斯洛需求理论的认识(从马斯洛需求理论前三大层次去解读无名之辈中小人物的世界)(14)

总结

上文选取了三个《无名之辈》中的典型代表人物,分别是马先勇、马嘉祺和胡广生,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基础上,展开对人物的分析,对于他们的生活的分析,探求了大多数底层人物的生活现状和内心活动。

同时选取了一些经典片段加以分析,并且对于《无名之辈》中用的电影艺术进行解释,虽然是一部成本很低的电影,但是里面的电影拍摄手法却是毫不含糊的,比如典型特征表达、闪回这些表现手法,都是能看出电影的艺术价值的。

谈谈你对马斯洛需求理论的认识(从马斯洛需求理论前三大层次去解读无名之辈中小人物的世界)(15)

天台

我们这些普通人或多或少能从《无名之辈》里面看到一些点里面折射出我们自己的样子,我们也有追求,也有自尊,也渴望被关注。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提出人类的五大基本需求,都是围绕“人”来展开的,就像我今天分析的电影《无名之辈》,即使我们身处逆境,也不要放弃自己的更高需求,生活往往会用殊途同归的方式,给你一个实现自我的机会。

希望大家热爱生活,尊重自己,如果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目前还没有得到满足,先去努力做一些事情,提升自己,多给自己一些可能性!

等到我们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时,我们自然而然会去理性地追求更高的精神层次,这样的正向反馈,会让我们更努力把基本需求要的因素做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写到这里时,女儿已经在我旁边了,说:“妈妈,咱们都要努力活出不是‘小人物’的样子!”

我看着她,点了点头,说:“一定会的!”


我是@言午说故事:希望有一天我们所有“小人物”,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都不在是“小人物”!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