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马未都怀念五十岁的时候(马未都40年前的今天)

马未都怀念五十岁的时候(马未都40年前的今天)那之后的第73天,我就调动到了中国青年出版社,做了一名文学编辑,可以算是一步登天。当时改革开放后的77、78两级大学生尚未毕业,出版社恢复工作不久,缺乏人手,青黄不接,全出版社属我最小,每天一上班就打开水,拖地,收拾屋子……做文学编辑的日子今日回想,恍如隔世。由于中国青年出版社及《青年文学》的文学地位,中国与我年龄相仿佛的知名作家,我无一人不认识,至今还有许多称霸文坛。他们的许多作品曾经对中国产生过巨大影响。这种影响是今天任何影视剧都达不到的,也让今天的年轻人难以有切身感受。日月如梭。我已步入人生晚年,至少已经迈入人生下半程,回想作品发表那天,我正在机床旁边工作,有一同事跑来问我,你是不是在偷偷写小说,今天《中国青年报》上有一个和你名字一样的人,占了一个整版……我人生由此而改变。40年来,如果说人生有转折的话,这一天算是里程碑吧。我由一名工人摇身一变成为了让人仰慕的文学编辑,这其中只是时势

40年前的今天,我的处女作《今夜月儿圆》发表在《中国青年报》上,责任编辑是顾志成、陈中冀。

马未都怀念五十岁的时候(马未都40年前的今天)(1)

今夜月儿圆

当时《中国青年报》发行500万份,且只有四版,阅读量平均每份10人以上,也就是说至少有5000万人阅读了此报。我当时在航天部的工厂当工人,所在车间100多号人,每张报纸都是从早传阅到下班一刻。那时的媒体主流就是报纸,电视尚未普及,而《中国青年报》在报纸中仅排在《人民日报》之后,可见其影响力。更加幸运的是,《小说月报》马上转载了我的小说,让我喜上加喜。

马未都怀念五十岁的时候(马未都40年前的今天)(2)

马未都

那之后的第73天,我就调动到了中国青年出版社,做了一名文学编辑,可以算是一步登天。当时改革开放后的77、78两级大学生尚未毕业,出版社恢复工作不久,缺乏人手,青黄不接,全出版社属我最小,每天一上班就打开水,拖地,收拾屋子……

做文学编辑的日子今日回想,恍如隔世。由于中国青年出版社及《青年文学》的文学地位,中国与我年龄相仿佛的知名作家,我无一人不认识,至今还有许多称霸文坛。他们的许多作品曾经对中国产生过巨大影响。这种影响是今天任何影视剧都达不到的,也让今天的年轻人难以有切身感受。

日月如梭。我已步入人生晚年,至少已经迈入人生下半程,回想作品发表那天,我正在机床旁边工作,有一同事跑来问我,你是不是在偷偷写小说,今天《中国青年报》上有一个和你名字一样的人,占了一个整版……我人生由此而改变。

40年来,如果说人生有转折的话,这一天算是里程碑吧。我由一名工人摇身一变成为了让人仰慕的文学编辑,这其中只是时势使然,我不过是个幸运儿而已。

人生40年,对谁都是半生,况且又是在最好的年代。写下几段文字,纪念此时此刻。也谢谢当年我的读者。

马未都 2021年8月20日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