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逊纪念活动预告(杰克逊诞辰60周年之际)
杰克逊纪念活动预告(杰克逊诞辰60周年之际)David LaChapelle Archangel Michael Jackson 20092009年杰克逊因心脏骤停逝世,而那一刻,全世界的心脏也因他停止——他的离去比猫王还要轰动。为了纪念他,因“刻奇超现实波普”风格成名的摄影师大卫•拉沙佩尔(David Lachapelle,他早年曾在沃霍尔的工作室“工厂”工作),围绕着杰克逊的形象创作了系列摄影“美国耶稣”(American Jesus)。照片中的杰克逊由一位模仿者扮演。其中,《大天使迈克尔·杰克逊》(Archangel Michael Jackson 2009)拍摄于摄影师的夏威夷庄园,杰克逊的角色定位表明了艺术家对他的爱戴。这件作品出现在当年的9月份《泰晤士报》的封面上。而在另外一件作品《被点亮的路》(An Illuminating Path,1988)中,杰克逊仿佛身处舞台中心,展现出他最放松和自由的状态。Andy
阿弥
David LaChapelle An Illuminating Path 1998 Photograph © David LaChapelle
时至今日,即便迈克尔·杰克逊离世已经将近十年,全世界也没有哪个黑人能够达到他在流行乐坛的成就。他是歌手、词曲作家、舞蹈家、演员、导演、唱片制作人、慈善家和时尚引领者;他曾16次获得格莱美奖,有13张单曲登上流行榜榜首,固定资助39个慈善机构,获得2次诺贝尔和平奖提名,并是极少数被迎入摇滚名人堂2次的艺人之一。他被誉为“流行音乐之王”(King of Pop)。他是世界上拥有歌迷最多的歌手之一。
杰克逊在音乐界的影响力无需赘言,但你也许不知道,他在当代艺术界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是艺术家最喜欢使用的明星形象——他在艺术品中出现的频率比玛丽莲·梦露还要多,这或许跟他百变的个人形象,以及擅长创造视觉奇观的天赋有关。不过话说回来,杰克逊和梦露倒是有不少的相似之处:他们都是家喻户晓的艺人,他们都在风华正茂时遭遇了非正常死亡,他们还都出现在一个人的作品中——这个人就是安迪·沃霍尔。
Andy Warhol Michael Jackson 1984 Image © The Andy Warhol Foundation for the Visual Arts Inc
如果说杰克逊是King of Pop 那么沃霍尔就是King of Pop Art(波普艺术之王),两人都在各自的领域达到了极致——只不过,一个致力于听觉艺术,一个致力于视觉艺术(巧合的是,两位大师级人物的死因都和医疗事故有关:沃霍尔是在胆囊病手术后猝死;而杰克逊的死则和其私人医生操作不当有关)。沃霍尔也是热爱杰克逊的,他曾在自己的日记里数十次提到杰克逊,记录他们偶遇时的情景。1984年,沃霍尔受《时代周刊》委托,创作了一张以杰克逊的肖像为主的杂志封面。这张封面出现在1984年3月19日发行的杂志上。
Andy Warhol,MJ Back
2009年杰克逊因心脏骤停逝世,而那一刻,全世界的心脏也因他停止——他的离去比猫王还要轰动。为了纪念他,因“刻奇超现实波普”风格成名的摄影师大卫•拉沙佩尔(David Lachapelle,他早年曾在沃霍尔的工作室“工厂”工作),围绕着杰克逊的形象创作了系列摄影“美国耶稣”(American Jesus)。照片中的杰克逊由一位模仿者扮演。其中,《大天使迈克尔·杰克逊》(Archangel Michael Jackson 2009)拍摄于摄影师的夏威夷庄园,杰克逊的角色定位表明了艺术家对他的爱戴。这件作品出现在当年的9月份《泰晤士报》的封面上。而在另外一件作品《被点亮的路》(An Illuminating Path,1988)中,杰克逊仿佛身处舞台中心,展现出他最放松和自由的状态。
David LaChapelle Archangel Michael Jackson 2009
David LaChapelle The Beatification,2009
英国国家肖像画廊(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的新展“墙上的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 Jackson: On the Wall,6月28日-10月21日)就涵盖了上面提到的相关作品。展览杰克逊的60岁生辰(8月29日)也将在展览期间度过。展览题目的表述“on the wall”暗示着杰克逊成年后发行的第一张专辑《Off the Wall》(译作“疯狂”)——这张专辑也是杰克逊的单飞之作,他从5岁出道到成年,一直在和四个哥哥组成的乐队The Jackson 5和The Jacksons中演唱。在经历了“疯狂”的一生后,如今,他被挂在美术馆的墙上,以艺术作品的形式,供众人观看和缅怀。
Isa Genzken Wind (Michael David) 2009
《床头柜》(Bedside Table)是凯瑟琳·奥派(Catherine Opie)的摄影作品,这张照片出自奥派以好莱坞著名影星伊丽莎白·泰勒的家庭住址命名的摄影系列《700尼姆路》(the 700 Nimes Road,2010-2011)。此系列是对泰勒家庭内部空间的拍摄。在这张照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泰勒是如何纪念好友杰克逊的——杰克逊最广泛的称号“流行音乐之王”,就是得名于泰勒。泰勒将和杰克逊的合影摆放在床头柜,墙上还贴着一张杰克逊的肖像——这既表明了她和杰克逊私交甚笃,又表明了她粉丝的身份。杰克逊肖像上的红色花朵,仿佛寄托了她的哀思——这位比她小二十多岁,却先她而去的天才朋友,怎能不让她怀念呢?《床头柜》同样让人想起奥德莉·弗拉克(Audrey Flack)描绘玛丽莲·梦露的照相写实主义风格的油画作品。
Catherine Opie Bedside Table 2010-2011
Audrey Flack Marilyn 1977
《床头柜》上方悬挂的舞会面具又和另外一件作品产生了联系——马克·雷登(Mark Ryden)为杰克逊第8张专辑《危险之旅》(Dangerous)创作的封面。画面表现了一座未来城堡,天使、人类、博斯杰作《快乐之园》中拟人化的动物、杰克逊的爱宠猩猩“泡泡”(Bubbles)都居住在这座未来庄园里——这是不是对杰克逊建立的梦幻庄园的幻想性描绘?而杰克逊本人,只露出一双眼睛,不带任何表情地望向外面的世界。联想到他毕生的成就以及受到的诋毁和中伤——“危险之旅”,仿佛道尽了他人生的真相。而在生命的最后几年,杰克逊出门时总会狠狠地伪装自己一番,他会戴着面具出门。
Mark Ryde Dangerous 1991
杰夫·昆斯曾用杰克逊的形象创作过一件雕塑作品,名为《迈克尔·杰克逊和泡泡》(Michael Jackson and Bubbles 1998)。在这件“金碧辉煌”的作品中,杰克逊斜坐在一张花床上,如同抱着儿童一样抱着泡泡。泡泡是杰克逊从一家生物医学实验室救下来的。在20世纪80年代,这只宠物猩猩吸引了几乎和他的主人一样多的媒体关注。可惜的是,由于长大后泡泡的身躯庞大,同时破坏力也较强,已经不再适合和主人生活在一起。最后,他被辗转送到了类人猿中心。如今,这个35岁的猩猩仍在那里过着平淡的生活。不过,此次展览并不会出现泡泡的身影——收藏昆斯雕塑的机构并没有出借这件作品。
Jeff Koons Michael Jackson and Bubbles 1998
盖瑞·休姆(Gary Hume)笔下的杰克逊是忧伤的,甚至是可怖的:杰克逊的鼻子已经因多次整容和修复而塌陷,他的肤色已经变成如同日本艺伎一样的白色,他的眼神空洞而无力,碎发像眼泪一样飘荡在眼睛的下方。他不再是舞台上光芒万丈的歌王,而是一个空洞麻木的灵魂。
Gary Hume Michael Jackson,2001
展览中还出现了近两年因为奥巴马画官方肖像而火的可海恩德·维里(Kehinde Wiley)的作品。维里以描绘黑人形象为主,画面中的人物虽然是现代的,但常穿着古代人物的服饰,并摆出古典油画中人物的动作。2009年杰克逊逝世时,维里创作了一幅《菲利普二世骑马像》(Equestrian Portrait of King Philip II) 充分表明了他对杰克逊的崇敬之情。画面中的杰克逊有着王室高贵的表情,马匹不像《拿破仑骑马像》中那样威风凛凛,而是显得非常温顺。
Kehinde Wiley,Equestrian Portrait of King Philip II 2009
本场展览的策展人为画廊的总监尼古拉斯·库里南(Nicholas Cullinan)。库里南以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物为主题,并在展览开幕之前就发动多家媒体对展览进行造势,是出于战略发展的考虑。近两年,英国国家肖像画廊的发展并不理想,去年的参观人数下降了30 %,而画廊也解雇了二十几个工作人员。画廊似乎想通过本次展览获得翻身的机会。
Interview Magazine September 2009 (September 2009) Kaws. Courtesy of KAWS
不过,在笔者看来,这并不是一个系统地考察杰克逊人生的展览,艺术家的创作大都是即时性的,而并不是出于对杰克逊的研究与了解。杰克逊的人生经历了太多的波折:他不幸福的童年、在各方面都做到极致的完美主义态度、两次失败的婚姻、因父亲和他人影响导致的对黑人身份的憎恶、多次整形而产生的形象变化、娈童风波的真相、其下属对他的背叛……从任意一个角度深化下去,都会提高作品的文化深度。但展览的大部分作品还是停留在对其既有形象的二次创作上,围绕着他的“stardom”(明星身份)铺展开来,风格也以波普艺术为主,缺少多元化的视觉探索。而展览中出现的大量摄影作品,对于一个常常处在镁光灯下,拥有无数宣传照和舞台摄影的超级明星来说,实在是没有什么说服力和吸引力。英国国家肖像画廊想要可持续地发展下去,应该将更多的心思放在如何策划一个高质量的展览上,而不是靠展览的主题来吸引人流。
本文章来自中国美术报网APP
查看更多艺术资讯请下载中国美术报网APP
中国美术报网网址:http://www.zgmsbwe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