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玉泉寺最好听的三首歌(一首紫玉歌无处话凄凉)
游玉泉寺最好听的三首歌(一首紫玉歌无处话凄凉)吴王夫差面若冰霜,不过话说的很客气:小女紫玉已经许配他人!韩重要外出求学,临走时,让父母到吴王那里去提亲。吴王一听就火了,心里道:也不看看自己是什么人家,我家紫玉生在帝王家,是何等金贵,怎么可以下嫁给一个平民百姓?简直是异想天开!爱情就是这么神奇!双方不经意的一瞥,就把对方给俘虏了。紫玉是一个爽直开朗的姑娘,爱就爱了,她不想留下遗憾。当得知韩重尚未婚配之时,紫玉大喜,天赐韩重啊!紫玉不敢怠慢,修书一封,派人送给韩重。在信中紫玉向韩重敞开了心扉,要求做韩重的妻子,让韩重的父母速来提亲。韩重看后十分感动,立刻告诉下书人,自己愿意和紫玉姑娘白头偕老,共结连理。紫玉得知后,芳心大悦,坐等韩重家人前来提亲。
前言:中华文化绵延5000年,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在中国历史上,诗歌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古代祭祀要唱诗,送别要吟诗,青年男女谈情说爱要赠诗,朋友在一起喝酒要吟诗作对,以助酒兴。“不学诗,无以言”,科举考试把作诗作为必考科目。知道为什么中国古代诗人辈出的原因了吧!自从唐代以后诗赋取士后,读书人吟诗作对成为一种时尚,若是你不会作诗,会被人耻笑的。诗歌流传自古至今,不知道各位注意到没有,一类诗歌尤其引人入胜,那就是“鬼诗”。中国古人在写鬼诗抒发情怀时,经常伴有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诗和故事相得益彰,引人入胜,令人欲罢不能。
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的吴国。
紫玉是吴王夫差的小女儿,一次出宫游玩,见路边站着一位玉树临风的青年男子。俩人目光相遇时,紫玉被电流击中一般,瞬间丧失了抵抗力。
这个美男子叫韩重。
爱情就是这么神奇!双方不经意的一瞥,就把对方给俘虏了。
紫玉是一个爽直开朗的姑娘,爱就爱了,她不想留下遗憾。当得知韩重尚未婚配之时,紫玉大喜,天赐韩重啊!
紫玉不敢怠慢,修书一封,派人送给韩重。在信中紫玉向韩重敞开了心扉,要求做韩重的妻子,让韩重的父母速来提亲。韩重看后十分感动,立刻告诉下书人,自己愿意和紫玉姑娘白头偕老,共结连理。紫玉得知后,芳心大悦,坐等韩重家人前来提亲。
韩重要外出求学,临走时,让父母到吴王那里去提亲。吴王一听就火了,心里道:也不看看自己是什么人家,我家紫玉生在帝王家,是何等金贵,怎么可以下嫁给一个平民百姓?简直是异想天开!
吴王夫差面若冰霜,不过话说的很客气:小女紫玉已经许配他人!
紫玉得知父亲把韩重父母给撵走了,心里十分委屈。又不敢和父亲挑明,因此天天郁郁寡欢。吴王夫差天天忙于国事,一直没有注意到紫玉的变化。最终紫玉因单相思而抑郁而终。
韩重学成归来,问父母吴王是否答应,父母告诉他:紫玉已经不在人世了。韩重闻听心如刀绞,痛哭连连。韩重收拾好祭品,到心上人的墓前祭奠。一边哭一边诉说衷肠,十分凄惨。
紫玉听到韩重撕心裂肺的哭声,知道心上人来了。她的灵魂从墓里飘然而出,两个有情人居然以这种方式见面!
韩重拉着紫玉的手,坐在青石上,深情地望着紫玉道:我韩重还以为今生今世再也见不到你了,天可怜见,今天我们又见面了。
二人诉说离别之苦,不觉已到黄昏。
紫玉见天色已晚,拉着韩重到墓中,从此成为了夫妻。
行文至此,故事最后以喜剧结尾,有情人终成眷属。作者或许认为以这种方式结尾未免过于俗套,吴王夫差不接受点惩罚有点说不过去,所以故事还得继续往下编。
韩重打算回家禀告父母这件事,临走时,紫玉给了他一颗翠绿的夜明珠,紫玉告诉韩重:你速速回家告诉父母后,再去禀告我父亲,然后速速回来。
韩重去见吴王,把和紫玉成亲的事情告诉了吴王。
吴王夫差听后大发雷霆,道:“荒唐,我家小女紫玉已经去世,何来与你成亲一说,想必是你去盗墓侮辱了我家紫玉,然后假托鬼神前来骗取财物罢了“。
韩重来到墓地,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紫玉。紫玉道:“你先坐下休息片刻,我现在就去告诉我父王。”
吴王夫差正在宫中歇息,听到门响,睁开眼一看,见紫玉站在自己面前,大吃一惊,道:我的好女儿,你又活了吗?快让我看看”!
紫玉跪下身子把和韩重成亲的事告诉了吴王。吴王听后,沉吟半晌,道:既然女儿你愿意,为父也只能同意了,好孩子快起来,让为父好好瞧瞧。吴王说罢,正要把紫玉扶起来,紫玉化作一缕青烟不见了。
作者写到这里,故事戛然而至。好似曲子弹奏到高潮处,琴弦突然断了一样。把读者扔在半山腰不管了,十分难受 。
紫玉抑郁而终,在等待韩重的三年里,天天唱一首歌,就是文章开始说的《紫玉歌》:
南山有乌,北山张罗。乌既高飞,罗将奈何!意欲从君,谗言孔多。悲结成疹,没命黄垆。命之不造,冤如之何!羽族之多,名为凤凰。一日失雄,三年感伤。虽有众鸟,不为匹双。故见逼姿,逢君辉光。身远心近,何当暂忘。------《紫玉歌》
紫玉因婚姻不能自主抑郁而终,死后依眷恋着韩重。她的悲愤思恋,以及她对爱情的忠贞,在这首朴素的诗歌中流露出来。尤其是最后两句:自己和韩重虽然阴阳两隔,但是彼此的心是在一起的,怎能有片刻的遗忘呢?
这是一首四言诗,风格质朴,读罢令人唏嘘不已。
这个故事出自《搜神记》,作者对当时青年男女婚姻不能自主造成的悲剧十分痛心,借着紫玉之口,把胸中的郁闷发泄出来。
魏晋时,有一个叫王敬伯的年轻人,在皇宫中做乐师,精通音律,善于鼓琴。一天,王敬伯请假回乡,经过吴地的时候,天色已晚,王敬伯就想找个地方过夜。一抬头见前面不远处了有一个亭子,在月色下玲珑精致,很有韵味。王敬伯信步来到亭子里,抬头望月,突然间见不远处站着一个身穿白色衣服的年轻女子,发出一声轻轻的叹息。那女子道:听说你的琴弹得很好,小女子早有耳闻,我们俩共同弹奏一曲可好?
王敬伯道:承蒙姑娘抬爱,在下求之不得。
那女子道:我叫刘妙容,粗通音律,公子莫要取笑。
王敬伯躬身道:姑娘何出此言,小生愿意领教。
刘妙容资质婉丽,仪态大方,款款落座,道:公子请坐。
刘妙容拨弄了几下琴弦,顿时传出悦耳动听的琴声。
王敬伯一听,大为折服,道:请姑娘为我弹奏一曲可好?
刘妙容面带微笑,也不答话,曲子走起!
夜色阑珊,明月当头,夜风习习,琴声优雅绵长。
一曲终了,大地一片沉寂。
王敬伯击节赞叹道:好!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刘妙容站起身,举手抚掌,但见闪出两个妙龄少女,一个手捧箜篌,一个端了美酒,站立在两边。
刘妙容道:公子何不与我共奏一曲?
王敬伯道:还是请姑娘再奏一曲,方才所奏,天籁之音啊!
刘妙容重新落座,看了一眼手持箜篌的少女,二人合奏《宛转歌》。女郎抚琴挥弦,少女弹箜篌,主仆二人配合的天衣无缝。
刘妙容唱到:
月既明,西轩琴复清。存心斗酒争芳夜,千秋万岁同一情。歌宛转,宛转凄以哀。愿为星与汉,光影共徘徊。悲且伤,参差泪成行。低红掩翠方无色。金徽玉轸为谁锵?歌宛转,宛转情复悲。愿为烟与雾,氛氤对容姿。------《宛转歌》
再看王敬伯,一杯美酒下肚,举头望月,若有所思。
一曲《宛转歌》弹罢,大地重归寂静。
刘妙容站起身道:多有打扰,我等主仆三人就此别过。
说完,刘妙容摘下头上的金簪递到王敬伯手中,留下过夜的卧具,转身就走。
王敬伯道:姑娘请留步。
王敬伯取出宫中御赐的物件赠给刘妙容,刘妙容接过,面带欣喜,道:我独处深闺十六年,今天晚上你我在这里相遇,应该是上天的安排。不过人鬼殊途,我们不是一路人。
刘妙容说完,长叹一声,转身匆匆离去。
王敬伯后来才知道,刘妙容本是当地县令刘惠明的女儿,已去世多年。
这两首以箜篌伴奏的乐曲,声情宛转凄凉,表现出刘妙容对爱情的渴望。
这个故事来源于《乐府诗集》引梁朝《续齐谐记》,情节曲折动人,更加哀艳动人。
所谓鬼诗,其实都是人所为,有意无意假托鬼而已。既然假借鬼言,必须表现想象中他们的生活、感情才能成为佳作。这样也就无形中形成鬼诗的艺术特色,那就是:一是语言幽怨,如泣如诉,二是意象幽冷,峭奇生僻;三是意境幽轻,缥缈恍惚。这种诗反映了人世间的悲苦,我们看到的是人世间悲凉的一幕。
不过,也有例外。慕容垂劝说唐太宗的诗就和以上的存在天壤之别。《太平广记》中记载,唐太宗率兵攻打辽国,走到定州,见路边站着一个人,衣着很破,站在高冢上,向李世民挥手。李世民很诧异,派人前去询问。那人赠了一首诗给李世民:
我昔胜君昔,君今胜我今。荣华各异代,何用苦追寻?
这人说完就不见了。慕容垂是十六国时期后燕的建立者。他的鬼魂告诉李世民不要苦苦追求荣华富贵,荣华富贵是不会长久的。既有慕容垂自己的伤感,也有劝诫李世民的意思。作者无非借慕容垂的嘴表达荣华富贵如过眼云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