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点心理学有什么压力(每天学点儿心理学)
每天学点心理学有什么压力(每天学点儿心理学)人类是唯一能够去预测遥远未来的物种,能够去想像与他们迄今为止有过的经历完全不同的经历。在马丁.塞格利曼习得性无助提出并解释部分抑郁症患者形成的可能原因时,1974年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提出的归因理论,为此类习得性无助引起的心理障碍指明了疗愈的方向。但心理学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千人千面,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因为不同的认知会有不同行为结果。习得性无助的原因,被动机心理学家认定为是三种人类核心动机之一“自主”需求的缺失而造成的。在爱德华伯克利和梅利莎伯克利的《动机心理学》一书中讲述当自由被剥夺时,第一反应是逆反,而逆反并试图收回自主控制权过程中多次失败后,就会陷入一种习得性无助。书中举了一个生动的场景:如果几个人把你摁在地上,你的第一反应是反抗,试图运用你的自主性挣脱束缚,但如果怎么挣扎都不管用时,你的下一个反应可能就是无助。你会放弃反抗,向权威屈服。这种反应很正常,常言道“识时务者
习得性无助是由美国行为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于1967年提出,指个体经历某种学习后,在面临不可控情境时形成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法改变事情结果的不可控认知,继而导致放弃努力的一种心理状态。
上周总结过行为心理学派创建人华生的《行为心理学三部曲》,华生提出了行为心理学的研究纲领,也即是经典的行为公式“S—R”(刺激—反应),主张将人类一切的行为活动,都用“刺激—反应”来解释。其中反应分为习得性和非习得性反应,习得性反应是指那些在生活中刺激下形成的条件性反应;而非习得性反应是指在婴儿早期条件性反应和习惯形成之前所做的一切反应,常常被认为是天生的,生物性的反应,比如眼睛遇到强光时会闭眼、对于恐惧、愤怒及爱的情绪反应。
习得性无助是马丁.塞利格曼在华生的习得性反应基础之上,经过研究动物后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但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这种在先前的经验中已经习得自己的行为不能改变电击的结果,于是即使处于新的能够逃脱的环境中,也会放弃的行为,被称为习得性无助。
1975 年马丁. 塞里格曼再次用人当受试者,结果被试也产生了类似的习得性无助。马丁.塞里格曼发现:当一个人控制特定生活事件的努力遭受多次失败后,就会停止这种尝试。而如果这种失败出现得足够频繁,这个人还会把这种缺乏控制的知觉推广到所有的情境中,甚至是实际上能够控制的情境中。于是,这种人开始感到自己像一颗“命运的棋子”任人摆布,无助而抑郁。
习得性无助的原因,被动机心理学家认定为是三种人类核心动机之一“自主”需求的缺失而造成的。在爱德华伯克利和梅利莎伯克利的《动机心理学》一书中讲述当自由被剥夺时,第一反应是逆反,而逆反并试图收回自主控制权过程中多次失败后,就会陷入一种习得性无助。
书中举了一个生动的场景:如果几个人把你摁在地上,你的第一反应是反抗,试图运用你的自主性挣脱束缚,但如果怎么挣扎都不管用时,你的下一个反应可能就是无助。你会放弃反抗,向权威屈服。这种反应很正常,常言道“识时务者为俊杰”,审时度势做出最优选择。
而从进化论的角度讲,这也有利于有机体及基因的延续。但如果这种无助反应延展到其它的情境之外,常常会出现自卑、抑郁等情况。
但心理学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千人千面,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因为不同的认知会有不同行为结果。
人类是唯一能够去预测遥远未来的物种,能够去想像与他们迄今为止有过的经历完全不同的经历。在马丁.塞格利曼习得性无助提出并解释部分抑郁症患者形成的可能原因时,1974年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提出的归因理论,为此类习得性无助引起的心理障碍指明了疗愈的方向。
下一节我们再来总结归因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