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黄简讲书法五级课程草书(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

黄简讲书法五级课程草书(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虽然说这几个字上古时是一样的,但后来意义区分开了,写法当然会有区别。以「卿」和「乡」为例,两个字小篆写法都是左中右三部分,中间部分是相同的,左右就不一样,「乡」上面多了口字形。结果隶变时,「乡」字左右比「卿」字左右多一节,「卿」字左边是一折加撇,「乡」是两折加撇,「卿」右旁是一室的节耳势,「乡」是两室的邑耳势。相对关系,左上角这个字大家都认识,「卿」字。「卿」字怎么来的?如果遮去中间这一部份,剩下的好像子丑寅卯的「卯」字。为了避免混淆,再遮去左上角的撇,那就得到这样一个字,也读Qing1,这是「卿」的本文。《说文》中有这个字,小篆就是两个人相对。再早甲骨文也有这个字,是跪坐的两个人,而且好像张着口,他们在做什么呢?后来繁化了,两个人中间加了一个「簋」,「簋」上次讲过,是青铜食器,原来这两个人在吃东西。来到小篆中间写成「皀」,《说文》解释为稻谷香气。小篆还有一个字,左右两边的人画出头部,或说

L7-23 草书释读17

14.3含有两个人的字

继续上一课14.3,讲含有两个人的字。

黄简讲书法五级课程草书(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1)

这图上两个人的关系有五种,相顺两种已经讲过,向左是「从」字,向右是「比」字。那么余下的相背、相对和相反关系,是什么字呢?

黄简讲书法五级课程草书(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2)

两人相背,这是「北」。《说文》:「北,乖也。从二人相背。」「乖」这个字,现在意义是听话,如「这孩子很乖」,但本义却是分离、违背,不听话才是「乖」。这在汉语中称为反训,例子很多,我初到香港时,看电视听人说「这小姐恨嫁」,我还以为这小姐不想嫁人,其实「恨嫁」是好想嫁人。唐兰先生《释四方之名》说:「『北』由二人相背,引申而有二义:一为人体之背,一为北方。」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说:「人坐立皆面明背暗,故以背为南北之北。」楚简写法不同于金文,金文两个人身体比较直,楚简上人身弯曲了,秦简两个人好像坐下了。「北」分左右两部分,草化时左边是竖笔势倒写,本来是从左写到右,现在是从右写到左,倒笔势。右旁一个竖笔势就可以,不必回上去加一横。王羲之这是标准写法,孙过庭等都是这样写的,还有一种右旁用两点羊角势,比较少见。

黄简讲书法五级课程草书(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3)

相对关系,左上角这个字大家都认识,「卿」字。「卿」字怎么来的?如果遮去中间这一部份,剩下的好像子丑寅卯的「卯」字。为了避免混淆,再遮去左上角的撇,那就得到这样一个字,也读Qing1,这是「卿」的本文。《说文》中有这个字,小篆就是两个人相对。再早甲骨文也有这个字,是跪坐的两个人,而且好像张着口,他们在做什么呢?后来繁化了,两个人中间加了一个「簋」,「簋」上次讲过,是青铜食器,原来这两个人在吃东西。来到小篆中间写成「皀」,《说文》解释为稻谷香气。小篆还有一个字,左右两边的人画出头部,或说是两个口,两个张开的嘴巴。如果再不明白,下面加个「食」字,明确告诉你这是吃。现在说一下这些是什么字,第一、二两个人相对,罗振玉《增订殷虚书契考释》认为:「此为向背之『向』字」。第三个中间有个青铜食器的甲骨文,这是「乡」字,第五个是「乡」字的小篆写法。第四个中间写为「皀」,这是「卿」字。第六个下面加了「食」,这是「飨」。这些字同出一源,一百多年前罗振玉已经指出:「古公卿之『卿』,乡党之『乡』,飨食之『飨』,皆为一字,后世析而为三」,这些都是「向」的本字发展出来的。

黄简讲书法五级课程草书(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4)

虽然说这几个字上古时是一样的,但后来意义区分开了,写法当然会有区别。以「卿」和「乡」为例,两个字小篆写法都是左中右三部分,中间部分是相同的,左右就不一样,「乡」上面多了口字形。结果隶变时,「乡」字左右比「卿」字左右多一节,「卿」字左边是一折加撇,「乡」是两折加撇,「卿」右旁是一室的节耳势,「乡」是两室的邑耳势。

黄简讲书法五级课程草书(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5)

17课讲到顾盼势,原本是先写中间、再写两边的小字形,如果遇到少字形,可视为顾盼化势。同样道理,玉函势如果最后一笔拉长为撇,可视为玉函化势。蟠龙势如果最后一笔拉长为撇,可视为蟠龙化势。这样一规定,在分笔势的时候可以省去很多麻烦。

黄简讲书法五级课程草书(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6)

现在来说一说这几个字怎样草化,相当简单。「卿」字分左中右三部分,左中两部分均以一点替代,右旁这部分本身是节耳势,草书把一竖缩短为一点,裹束起来,就是草书的「卿」字。因为两点等于一横,所以今草把三部分连通写了,看起来似乎只有一个节耳化势,不知草法就看不懂了。

黄简讲书法五级课程草书(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7)

「乡」字又怎样草化呢?刚才说了,「乡」左右两边比「卿」字多一折,只要把这个区别表现出来就可以了。左边写竖笔势两折,中间省略不写,右旁是邑耳势,把竖笔缩短为一点,裹束起来就是草书「乡」字,如皇象所书。今草写法把左边的两折拉直,成为一竖,而右旁和章草一样,邑耳化势不变即可。

黄简讲书法五级课程草书(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8)

注意「乡」字作为某个字的一部份,还会简化,如音响的「响」,一看就属于笔画太多的字,这时候就要大刀阔斧地简化,最常用就是用点来替代。索靖是这样写的,上面的「乡」用三点,中间的「立」用三横,下面加一个「日」就可以了。皇象写的就不容易辨识,他做了一些挪位,上面三点连写了,看起来好像曲钩势,中间三横,皇象变为三点,横排,然后下面是玉函化势,这个写法很难认。《急就章》拓本叶梦得释文缺,高二适写法也不对。其实下面「音」字写得老实点,如隋人《出师颂》这样,释读不难,孙过庭《书谱》也有一个「响」,也是这样写的。

黄简讲书法五级课程草书(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9)

两个「人」字相反转,「

黄简讲书法五级课程草书(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10)

」就是一个例子,左边一个人头向上,右旁一个头向下,变

黄简讲书法五级课程草书(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11)

的意思。楚简中,右旁头向下写为撇捺,交争势,小篆恭正一些,其实右旁还是撇捺。这右旁隶定后看起来像「

黄简讲书法五级课程草书(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12)

」字,读Hua4,跟「

黄简讲书法五级课程草书(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13)

」比一比,两个字是不同的,一个用撇,一个用横,不要搞错了。汉隶和唐人真书,都是依照撇捺变过来的,所以草书「

黄简讲书法五级课程草书(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14)

」的右旁,也是用撇捺组成的。

黄简讲书法五级课程草书(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15)

二级课程讲过,捺笔有三种笔势,这就是磔势、波势和戈势。戈势产生了倚戈势、弯笋势,即纵戈和横戈,还有化为一波三折的捺笔,如外略势和虿尾势,18课我曾举过「空」字为例,「空」中间是「八」,「八」那一捺就写成一波三折,乙字状。当然,乙字状笔势还可以代表其他意思,不止是捺,大家可以查查笔记。

黄简讲书法五级课程草书(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16)

本级15课我讲到「必」字草化,草书「必」字先写中间两笔,一撇一捺,交争势。「化」字右旁也是一撇一捺,所以也是交争势。后来的隶书、真书变化渐渐远了,你可以分笔势说,真书「必」中间是变笋势加一撇,真书「化」字右旁是虿尾势加一撇,但如果你知道草字的来源,就不用这样复杂。一撇加一个弯笋势,或一撇加一个乙字形虿尾势,今后可以直接说就是交争势。

黄简讲书法五级课程草书(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17)

中文里有些字非常相近,如己、已、巳。再举三个例子,第一个是

黄简讲书法五级课程草书(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18)

八九的「

黄简讲书法五级课程草书(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19)

」,用一横,查字典在一部。第二个是「匕」,用一撇,这是短撇,上一课讲的「比」字,右旁写成「匕」。第三个是「化」字的右旁,本身也是一个字,也读Hua4,用较长的一撇,内地写「化」字,右旁就是这样写的。香港写法依照古文字而来,还是用短撇,刚才说过,唐朝真书都用短撇,缺点是这样一来,跟「匕」就分不开了。

14.4含有三个人的字

黄简讲书法五级课程草书(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20)

三个人,意思是很多人,我们已经知道三表示多。三个人本身也是一个字,现在是极少用了。《说文解字》把它当作一个部首,读音是Yin2,许慎说这字的意思是:「众立也」,就是一群人站在那里。

黄简讲书法五级课程草书(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21)

「众」字下面就是三个人,甲骨文表达得很清楚,上面是「日」,太阳照耀下的一群人。有人说这是奴隶在烈日下耕作,相当于劳动改造,但阅读大量甲骨文之后,学术界已经排除了这种观点,「众」是自由人,地位高于臣,这些人只是站着。金文上面的「日」变为一个眼睛,或许甲骨文是简写,自后小篆、楚简皆如此,请注意楚简写眼睛,往往用一笔圈外框,显露一个明显的起笔,这形成了后来汉隶「众」上面多一点。行书、真书都是这样,上半部看起来像「血」字。草书「众」,上面取宀头势,跟实盖头写法相同。

黄简讲书法五级课程草书(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22)

「众」字下面三个人,有两种写法:一是先写中间撇竖,立人势,皇象下面有个钩,那是虚笔,然后左右各加两点。汉隶《乙瑛碑》、真书《荐季直表》都是这样先中间、后两边。另一种写法是顺次从左写到右,如孙过庭,先写立人势,中间的人取一竖,右旁取竖横,在集王羲之《圣教序》中,已经有这样左中右的笔顺。

黄简讲书法五级课程草书(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23)

还有「聚」字,下半部跟「众」字一样,也表示人多,《说文:「聚,会也」,本义是很多人聚会、聚集。上半部的「取」是声旁,「取」声。

黄简讲书法五级课程草书(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24)

这个「取」字,《周礼》说:「获者取左耳」,古代抓住敌人,把他的左耳割下来,篆字就反映出这种情况,相当野蛮。秦简一种写法,左边是「耳」,「耳」草书只需写横竖竖,智永是用倒笔来写的,也就是先写右旁的竖,然后倒回去写左竖。王羲之、孙过庭这两个「取」,竖笔是从左写到右。至于右旁的「又」,秦简有把「又」写为撇捺,而撇捺在草书中等于竖横,所以王羲之、孙过庭右旁都用竖横,而智永还是写「又」字,这些小地方要注意。

黄简讲书法五级课程草书(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25)

回过来讲「聚」字草化,就是上面的「取」,和下面中间一竖打通写,所得就是「聚」。整个字的笔势,先取横竖,奋笔势,然后左右两点一横,竖笔势,下面左右各两点,四点组成菱米势。今天讲到这里,谢谢。

本节要点:

■含有两个人的字:北、卿、乡、响、化。

黄简讲书法五级课程草书(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26)

■含有三个人的字:众,聚。

复习思考:

■「以」和「北」两个草字,它们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各取了什么笔势?

■试用草书写下面词语〔扩号内不必写〕: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史记〕

■乃在无人乡。〔曹操〕

■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论语〕

■天下从之,如响之应声。〔淮南子〕

■一览众山小。〔杜甫〕

■不同凡响。

■聚沙成塔。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