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九州名称都有特殊的含义(华夏九州名称都有特殊的含义)
华夏九州名称都有特殊的含义(华夏九州名称都有特殊的含义)广西省【贺州、柳州、钦州、梧州、宜州】河南省【邓州、林州、孟州、汝州、禹州、郑州】河北省【霸州、沧州、定州、冀州、晋州、深州、涿州】江苏省【常州、苏州、泰州、通州、徐州、扬州、邳州】浙江省【杭州、湖州、台州、温州、嵊州、衢州】
中国地方和城市名称中含“州”的很多,每一个地方都有命名的理由,也可以看出,中国对“州”这个字,有特殊的情节,因此在冠名的时候,偏爱选择这个字。“州”字应该地名选择最频繁的字之一。
“州”读【zhou】 全国至少有六十四个地级以上的城市名字带“州”,五个以上的省份如下:
广东省【潮州、高州、广州、化州、惠州、雷州、连州、梅州】
山东省【滨州、德州、胶州、莱州、青州、兖州、腾州】
河北省【霸州、沧州、定州、冀州、晋州、深州、涿州】
江苏省【常州、苏州、泰州、通州、徐州、扬州、邳州】
浙江省【杭州、湖州、台州、温州、嵊州、衢州】
河南省【邓州、林州、孟州、汝州、禹州、郑州】
广西省【贺州、柳州、钦州、梧州、宜州】
“州”的写法从古代到今天变化不大,是基本保留了原来面貌的汉字。从“州”字的原始象意看,比较容易理解,河流中间有一块陆地,后来指适合人生存聚集的地方,“水中可居曰州”。有居民组织和行政划区两个含义。很多时候,“州”与“洲”是相通的。
●古代很重视这些取名和冠名的程序,他们会从各种了理论系统里找到命名的理由:天文,地理,环境,人文,乃至音律术数。所以古代“九州”的冠名不是偶然而来的。
当然,“州”在古代怎么发音,实在是不可考了,暂且存疑。
中国古代字的发音分上古时期和中古时期。上古时候“州”的发音是哪种,估计也无法考证了,因为中国方言太多,差异明显,对“州”的发音也不一样,不知道哪一种更接近上古时期的音。中古时代,人们对字的发音根据韵图来切的,也十分重视字的音韵,他们有一套比较严格的韵图来规范字的发音。
古人表示一个字的发音有两种方法:
以字注字:一种是用另一个字标注这个字的读音,《说文解字》就采用这种形式。
双拼注音法:一字表声,一字表韵母和声调(反切法是最常见的用法)。鲁,郎古切,去郎的声母I 取古的韵母u还有声调。
古人为何要把国土分为九个部分,是有其来源的。
●古人崇尚天人感应,认为天体的运动和方位,是与地上对应的。当时没有地球是圆的这一概念,所以他们把天上的九个区域与古代中国领域对应,划分出九个区域:八方和中央,统称“九筹”。
有古籍如此记载:枢星为扬州,玑星为梁州,璇星为兖州,权星为雍州,衡星为豫州,开阳星为徐州,瑶光星为青州,属斗第八星为荆州,属斗第九星为冀州。
枢星,璇星,玑星其实是天上的星宿的名称,古人把这些常见的星宿在天上所处的方位,结合地上的八个方位,给出了对应的描述。
●最早出现“九州”这个词是在先秦时期典籍《尚书·禹贡》中,由于历史原因,在几个朝代九州的名称和包含的区域又略有不同,但方位大体一致。历史上也出现过十三州,十二州的情况,最终确定九州这个名称,并且成为华夏大地的代称。
不管哪种分法,“九州”名称起源的说法是共同的:尧禹时期就对华夏大地划分了这些区域。一说尧帝原本划分的是十二个州,大禹并为九个州。也有说大禹治水,创设九州而治,《左传》说“芒芒禹迹,画为九州”。
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尚书·禹贡》
冀州、兖州、青州、并州、扬州、荆州、豫州、幽州、雍州——《周礼·夏官·职方氏》
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幽州、雍州——《吕氏春秋·有始览》
冀州、兖州、营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幽州、雍州——《尔雅·释地》
●古人对九州名称的字面解释,是很有意思的。
冀州:是以取当地的地势来命名的,“有险易”,意思是险阻和平坦共存,指的是太行山一直到东海,南边到王屋山,西边到底柱山。在中国的北部。
荆州:荆,警也。荆州这个地方有很多蛮人是山上的土匪,所以要时时警戒不能放松。地域在荆山到衡阳之间,其实就是指楚国一带。在长江以南地带。
青州:古代青色是指东方的,所以青州在东部,东北临海,西边是山。是当时的齐国一带。大致在今天山东。
徐州:徐,舒也。用了一个有意思的词语“土气舒缓也”,应该是指青州这个地方的气候很好。
豫州:豫,安豫也。豫州在中部地带,所以说有中和之气,性理安舒,并以此而得名。
雍州:“阳所不至,阴气壅淤”,因为这个地方阳光不足,潮湿阴冷而得名。以前的秦国的地域。
梁州:梁者,刚也。有金刚之气,又在西部,所以名为梁州。
兖州:这个倒是简单,说是因兖水而命名的,取其中贞正之义。
扬州:这个地方水域很多,“水波扬也”,依此而得名。
●古人还赋予了“九州”很多的意义:
1.古人把从一到九的九个数字赋给了“九州”。这个数的来源,应该是洛书九格宫所对应的数字。中央的豫州是五,东面的青州是三,东北的兖州是八,北部的冀州是一,西北的雍州是六,西部的梁州是七,西南的荆州是二,南部的扬州是九。
2.古人把星宿(28星宿)也分别对应于“九州”。除了北方冀州有四个星宿,其他八州各对应三个星宿。
3.当然,古老的伏羲八卦更是少不了会分别对应“九州”。除了中部的豫州,其他的八州各对应一个八卦。有了八卦,也就也有五种元素状态(五行),也就有了方位,也就有了颜色,也就有了很多的象征意义。这就是古人思考问题的逻辑。
可见,“九州”这个概念不是那么简单,它包含了古人很多的哲学观,世界观,以及对自然的探索。当然,其中唯心的思想也是显而易见的。也说明古代中国文化在同时代的先进性。
关于“九州”的说法还有一个神奇的人,他的奇思妙想在当时被人诟病不已,但在今天看来,你可能会很佩服这位妙人:他构思了一个比“九州”大得多的“大九州”。他把华夏九州称为“赤县神州”,在他心目中还有一个包含“赤县神州”的“大九州”,各州周围有瀛海环绕。今天来看,组合起来是不是一张世界地图?这个牛人是战国阴阳家邹衍。王充说他“此言诡异,闻者惊骇”,司马迁讥讽邹衍“其说闳大不径”。
可见,中国人在古代对“九州”这个名称就赋予了很多的意义,因为“九州”代表的是我们居住的大地,是华夏子孙的家园。在今天,九州已经是华夏的别名了。这块土地发生的一切,都与我们息息相关。难怪龚自珍曾经在这块大地上疾呼: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