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四大贝勒能力值(死在朝鲜一小卒手中的后金开国大将武勋王扬古利)
后金四大贝勒能力值(死在朝鲜一小卒手中的后金开国大将武勋王扬古利)在关系着努尔哈赤政权生死存亡的乌拉一战中,还是扬古利面对敌众我寡的形势下,以三千人对万人乌拉兵,在舒尔哈齐、褚英、代善的积极配合下,大败乌拉部。是战,扬古利等人共歼灭乌拉兵三千人,其大将博克多亦死于扬古利刀下。自此以后,强悍一时的乌拉部逐渐没落,其贝勒布占泰最终死于努尔哈赤之手。自此后扬古利便追随努尔哈赤征讨四方并屡建奇功。从攻珠舍里路到克纳殷路,再到远征安楚拉库路,到处都有身先士卒的扬古利的身影。尤其是在努尔哈赤兼并辉发部落之战中,当他们兵临多璧城之际,恰逢大雨,由于河水暴涨,众人正为难时,只有扬古利率部涉险渡河一举拿下了多璧城。接着扬古利又在努尔哈赤攻灭哈达部时,又是扬古利率先登城并生擒了哈达贝勒孟格布禄。就在扬古利入质努尔哈赤不久,郎柱部人发动叛乱。为了保护妻子郎柱被部人乱刀砍死,所幸其妻及幼子纳穆泰得以突围并投靠了努尔哈赤。扬古利虽小但勇悍绝伦,立誓要为父亲复仇。恰巧发动叛乱的部人
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吉日,后金天聪汗皇太极在盛京皇宫正式称帝,国号大清。他在追尊父汗努尔哈赤为太祖武皇帝之后开始大封功臣,其中兄代善为和硕礼亲王,堂弟济尔哈朗为和硕郑亲王,弟多尔衮为和硕睿亲王,弟多铎为和硕豫亲王,子豪格为和硕肃亲王,侄岳托为和硕成亲王,弟阿济格为多罗武英郡王……努尔哈赤的女婿扬古利因功勋卓著而位列于诸王贝勒之后,并被封为一等总兵官、超品公世职。就在这年年底朝鲜复叛,扬古利奉命与豫亲王多铎再征朝鲜。不幸的事是,在他们取得完全胜利时,正在利登山督战的扬古利被藏匿于暗处的朝鲜一小兵用鸟枪所伤不治而卒。消息传到盛京,皇太极为之痛悼,下诏追封扬古利为武勋王并陪葬福陵(努尔哈赤与皇后陵)。
那么,这个扬古利凭什么能够享此殊荣并被追封王爵的呢?请容我一一道来。
扬古利(1572—1637),姓舒穆禄氏,为世居浑春女真部落人,其父郎柱为库尔喀部长。
在扬古利成长的时代正是努尔哈赤以父祖十三副遗甲统一女真部落之际,其父郎柱为了与努尔哈赤结盟,便按照女真部落之间交往的惯例,将年仅十四岁的扬古利送与努尔哈赤为质子。正是这个契机造就了扬古利辉煌的人生。
就在扬古利入质努尔哈赤不久,郎柱部人发动叛乱。为了保护妻子郎柱被部人乱刀砍死,所幸其妻及幼子纳穆泰得以突围并投靠了努尔哈赤。
扬古利虽小但勇悍绝伦,立誓要为父亲复仇。恰巧发动叛乱的部人为其他部落所败,无处安身的他便也来投奔了努尔哈赤。
扬古利闻迅提刀而出,并在母亲的指认下,手刃了杀父仇人。关于这段历史《清史稿》是如此记载的,“其手刃杀父者,割耳鼻而生啖之,时年仅十四,太祖深异焉。”因为这件事,努尔哈赤认为扬古利日后必成大器,便把他召为上门女婿,同时命扬古利一家入了满洲正黄旗籍。
自此后扬古利便追随努尔哈赤征讨四方并屡建奇功。从攻珠舍里路到克纳殷路,再到远征安楚拉库路,到处都有身先士卒的扬古利的身影。尤其是在努尔哈赤兼并辉发部落之战中,当他们兵临多璧城之际,恰逢大雨,由于河水暴涨,众人正为难时,只有扬古利率部涉险渡河一举拿下了多璧城。接着扬古利又在努尔哈赤攻灭哈达部时,又是扬古利率先登城并生擒了哈达贝勒孟格布禄。
在关系着努尔哈赤政权生死存亡的乌拉一战中,还是扬古利面对敌众我寡的形势下,以三千人对万人乌拉兵,在舒尔哈齐、褚英、代善的积极配合下,大败乌拉部。是战,扬古利等人共歼灭乌拉兵三千人,其大将博克多亦死于扬古利刀下。自此以后,强悍一时的乌拉部逐渐没落,其贝勒布占泰最终死于努尔哈赤之手。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以后,扬古利在明金大对决的萨尔浒大战中,在身受十余处创伤的情况下死战不退,全歼了明总兵杜松部。接着扬古利又不顾努尔哈赤命他下战场之令,裹伤再战明另一总兵马林,杀得马林丢下所部狼狈逃去。
在努尔哈赤攻取辽东首府辽阳之战时,扬古利率部与明军血战两昼夜,大败明军于沙岭,为努尔哈赤迅速拿下辽阳城立下了首功。战后论功扬古利被努尔哈赤封为一等总兵之职,其地位在后金政权中仅次于八贝勒。
在皇太极时代,扬古利曾多次追随诸王贝勒攻入关内,所到之处无不克捷,并在皇太极兵临北京城下时大败明朝猛将满桂等人。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称帝,为显八旗军兵威,扬古利奉命与武英郡王阿济格、饶余贝勒阿巴泰率兵长驱直入,连克十二城,俘获明朝军民数万劫掠大批金银财宝而归。为此皇太极特意出城十里设宴郊迎扬古利诸人。
崇德二年(1637年)元月,正当扬古利准备为新兴的大清政权大展宏图时,他在与豫亲王多铎再征朝鲜时,也是劫数使然,扬古利在胜后观察战场中为一朝鲜败卒暗枪所伤,不幸伤重不治而亡,这一年他六十五岁。
为了铭记扬古利之功,皇太极下诏将扬古利赐葬于福陵之侧,同时追封他为武勋王。清王朝入主中原以后,顺治帝命将扬古利配享太庙。康熙帝东巡祭祖时,为了让子孙牢记扬古利之功,他特意带着儿子们到扬古利墓前致祭,并御书为其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