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穿越其实真的可以实现(对生命崇高的敬畏)
星际穿越其实真的可以实现(对生命崇高的敬畏)第一次是在探险小组进入太空初期,布兰德教授以此激励且警示他们,在寻找新的可居住星球时,探险小组会遇到诸多困难,但绝不可以放弃生的希望。探险小组身负人类延续的希望,无论面对何种绝境,也绝对不可以妥协。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诗人狄兰·托马斯的父亲患病生命垂危,决定平静离世之时,作此诗来鼓励父亲不要放弃任何生的希望,可以鼓舞父亲的斗志。它在影片中两次出现。但是布兰德教授在临终前告诉男主的女儿墨菲那是一个谎言,这支探险小组不会回来地球营救,因为根本无法实现,只有实施计划B,而地球上的人类注定要灭绝。但影片的结局是在库珀与女儿墨菲等人的共同努力下,地球上的人来到了土星,开始了新的生活。我在这部科幻冒险电影中,看到了对看似既定未来的权力反抗,是一种对于未知决不甘心就此认命的努力。还有影片中展现的另一种家国情怀。布兰德教授在探险小组出发前给他们读了一首英国诗人狄兰·托马斯的诗《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不要
时隔六年,《星际穿越》再次出现在大荧幕上,片中“虫洞旅行”“第五维空间”“星际航行”等概念都不断刷新人们的宇宙观,为了这部电影,导演甚至种植了3000亩玉米地,其拍摄成本也高达1.65亿美元。这部豆瓣评分破9的电影含金量之重不言而喻。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随着地球自然环境的恶化,人类面临着无法生存的威胁。一个探险小组通过发现的虫洞穿越到太阳系之外,目标是要找到一颗适合人类移民的星球让人类得以延续生命。
事先布兰德教授有两个计划,计划A是探险小组回来营救地球上的人类,共赴新星球。这也是男主角库珀极力想要完成的目标,是一位父亲对女儿的承诺,体现的亲情令人感动。计划B则是利用预先制造的胚胎在新星球孕育新的人类。
但是布兰德教授在临终前告诉男主的女儿墨菲那是一个谎言,这支探险小组不会回来地球营救,因为根本无法实现,只有实施计划B,而地球上的人类注定要灭绝。但影片的结局是在库珀与女儿墨菲等人的共同努力下,地球上的人来到了土星,开始了新的生活。
我在这部科幻冒险电影中,看到了对看似既定未来的权力反抗,是一种对于未知决不甘心就此认命的努力。还有影片中展现的另一种家国情怀。
一:时刻敬畏生命,保持对未来的希望,决不妥协,绝不温顺的走进良夜。布兰德教授在探险小组出发前给他们读了一首英国诗人狄兰·托马斯的诗《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不要温顺地走进这个良夜,激情不能被消沉的暮色所淹没,咆哮吧!咆哮!痛斥那光的退缩!智者在临终的时候对黑暗妥协,是因为他们的语言已黯然失色 ,他们也不想被夜色迷惑 。咆哮吧!咆哮!痛斥那光的退缩!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诗人狄兰·托马斯的父亲患病生命垂危,决定平静离世之时,作此诗来鼓励父亲不要放弃任何生的希望,可以鼓舞父亲的斗志。它在影片中两次出现。
第一次是在探险小组进入太空初期,布兰德教授以此激励且警示他们,在寻找新的可居住星球时,探险小组会遇到诸多困难,但绝不可以放弃生的希望。探险小组身负人类延续的希望,无论面对何种绝境,也绝对不可以妥协。
在他们去往的第一个星球,这只探险小组不幸失去了一个队友。又由于在这个星球一小时相当于地球的七小时,再见他们另一位成员时已过去了二十三年。并且无法传送资料送回地球,男主角库珀被儿子选择“放下”。一次离别确实今生的不再相见。
美丽又充满未知的太空是诗中的“良夜”,看似温和的良夜,却是死亡的暮色。
即使有对亲人深深的愧疚与思念,即使前路会是更加可怖的死亡,唯有不向命运妥协,勇敢的走进良夜,才可能实现目标。探险小组马上去往另一个星球寻找人类生的希望。
这首诗第二次出现曼恩博士与库珀的单独交锋中。曼恩博士希望完成计划B,放弃地球的人类,建立新的家园,为此他不惜杀死库珀。库珀身处险境,想要拯救地球上的人类。是对生命的渴望和对万千生命的敬畏支撑他等待救援,正如诗中所说:“激情不能被消沉的暮色所淹没”。
曼恩博士对于地球的放弃是一种退缩,我们不仅要警惕良夜的危险,更要有在险境中不放弃不妥协的精神。不放弃任何希望,正如墨菲定律:任何一个事件,只要具有大于零的机率,就不能够假设它不会发生。既有成功的几率,哪怕很小,也要为之不断努力。
影片中墨菲的哥哥选择了妥协,他明知继续留在这里不去医治一家人都会死掉,但还是要将妹妹找来的为家人看病的医生赶走。
激情不能被暮色所淹没,希望不能因困境而消失。墨菲向命运反抗,她从未放弃过寻找生的机会,最终找到了带着地球上的人类离开地球前往土星的办法。
我们在成长中难免会遇到困难与挫折,但是牛顿第三定律:力是相互的,我们总得留下点什么。或许路途千万条,或许只有荆棘一路。
让疲惫痛苦或是其他成为成功路上的代价,但是绝不妥协,绝不放弃,奔向终点。墨菲定律有,只要有可能,就不能放弃希望。既然有胜利的几率,就不要一有挫折就转向失败。
二:“拯救我们的不是他们,而是我们自己。”
中国古语有:“佛不渡人人自渡。”
最终能拯救自己的只有我们自己。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依附他们而活成为菟丝子,最后的结局只有因寄主离开而灭亡或是失去自我寄生于他人。自渡,才是最终的良策。
最初库珀误闯秘密基地时,布莱恩教授告诉他:“‘他们’选择了你”。随后在讲解土星附近的虫洞时,所有人都认为是“他们”将虫洞放在那里,有“他们”在帮助人类。在穿越虫洞时,库珀的队友与“他们”触碰。似乎有什么神秘的类似救世主在背后给人类以帮助。
但是到了影片结尾,库珀坠入五维空间才发现,曾经一直以为的“他们”就是人类。库珀通过五维空间的实体化时间告诉女儿方法,引导人类进行自救,最后地球上的人类自救成功,关闭了五维空间。
一个看似有神秘力量帮助的救援,却是人类自己拯救自己的过程。这是在不妥协之上的递进,让我想起了《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内容。面对天生注定成魔的命运,哪吒说:“去他个鸟命!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决定!”他人无法决定自己的样子,一切的成功究其根本都是自我的不懈努力。若是自己选择放弃,谁人可以拯救?就像深渊中的人,就算外界想要拯救,你也要先把手伸出去。
要知道,“若命运不公,就和他斗到底。”他人的力量只是辅助,唯有自己才是拯救自己的决定性力量。正如哲学中的内外因关系原理,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我们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远方,但是否能够到达远方,还是取决于自身。
《星际穿越》中库珀最后才发现原来拯救人类的是人类自己。哪吒在三岁生辰宴上说,“我自己的命自己扛,不连累别人。”现实生活就是如此,除了你自己,没有人可以完全体会你的感受。很多事情,只能一个人扛;很多路,只能一个人走过。所以,只有不断的强大自身,才可以自我拯救,自我蜕变,成为更好的自己,实现自己理想。
三:逃离地球还是带着地球流浪所体现的文化差异同是科幻冒险类影片,且都以地球出现严重问题,无法让人类继续生存为背景。但两部影片的最终选择却有很大不同。《星际穿越》中最终逃离地球居住到土星。而《流浪地球》中却是选择是带着地球一起离开。
《星际穿越》中布莱恩教授说:“我们不是要拯救它,而是要离开它。”,他们要寻找新的适宜人类居住的星球。这一选择是要放弃地球,从最初的两个计划中也可以看出,并没有什么拯救地球,似乎让人类生存的所有可能都是离开地球。这也是好莱坞大片中常出现的情节,放弃地球而去探索或移居其他星球。
在科幻动画电影《机器人总动员》中也是如此,地球由于成了一个巨大的垃圾场,已经到了无法居住的地步,人类只能大举迁移到别的星球。这里便是《星际穿越》与《流浪地球》最大的不同,这不同的背后体现了中美不同的价值观念。
《流浪地球》中“冰会化成水的……我相信我们的子孙还可以在贝加尔湖钓鲑鱼。”在《流浪地球》中,地球是故乡,是人类的根,是人类不可舍弃的本。人若无根,到哪里都是漂泊,就像浮萍一般。在面临是要继续带着地球流浪还是放弃地球时,机器人moss说道:“让人类永远保持理智,真是不可能的事。”
机器人无法理解带着地球流浪这个中国式的选择。事实上,这才是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中国人会选择拼尽全力守住家园,守住故土。千百年来形成的中国式家国情怀有着完全不同于西方个人英雄主义的价值观。
这个延续两千五百年、一百代人的“流浪地球”计划,体现了中国人的坚韧。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若没有坚韧在其中,何能绵绵若存,何能有今日之成就。在《流浪地球》中,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的道德观,看到了中国的家国情怀,中国的故土难离。
另外,《星际穿越》中的美国人拯救世界,侧面反映了美国人仍存在的对世界秩序的旧的看法。而《流浪地球》中是尽全球之力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万座发动机和转向发动机,并且领航员中的人来自世界多个国家,真正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
总结:
在《星际穿越》中我们感受到中美文化的差异,但更加重要的是一种在命运面前绝不低头的精神。
首先,生而为人,非常值得。我们要敬畏生命,保护和爱护生命。其次,绝不向命运妥协,绝不放弃任何希望,勇敢而顽强的往前走。
有些绝境,唯有自救。有些困难,唯有自渡。唐山7.8级大地震也曾是那个并不富裕的中国靠自己的力量重建和恢复。
不向命运妥协,保持前进的激情。不顺从的走进良夜,不放弃任何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