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必备的100个技巧(你应该知道的3个受益终生的写作秘籍)
写作必备的100个技巧(你应该知道的3个受益终生的写作秘籍)踏踏实实的重复目标、问题、诊断、方案和践行这一系列过程,最终的结果则是这种螺旋式的指数型增长。那些真正厉害的人在做什么呢?他们在学习,在寻求进步,所以他们集中精力,花时间花费在没有掌握的事情上。比如有些人擅长写书评,有些人喜欢写个人感悟,有些人精通文案套路,当来到育儿、个人成长或职场写作这些陌生领域时,要是表现得好,就洋洋自得;要是表现得不那么好,我们就会沮丧甚至放弃。最终的结果会怎样呢?就像下面幅图一样 我会在一条水平线上波动,虽然也努力着,但是进步却很小。图片来源于:书籍《原则》
在写作的路上,有些人走了很久,却还在原地踏步,而有些人早已实现了10万 ,又或者赚得金满钵满,还有些人则实现了名与利的双丰收,今年我想从三个方面,说说我们在写作这条路上如何走得更快更远。
01 别把本该学习的时间,全都浪费在表现上瑞达利·欧在《原则》这本书中告诉我们的,想要获得成长,需要做这5件事:目标、问题、诊断、方案和践行。
图片来源于:书籍《原则》
我是个喜欢,停留在表现中的人,因为自己一点点成就就嗨上了天,大多数情况系我只在做1件事,那就是践行,喜欢把精力花费在已经掌握的事情上。
比如有些人擅长写书评,有些人喜欢写个人感悟,有些人精通文案套路,当来到育儿、个人成长或职场写作这些陌生领域时,要是表现得好,就洋洋自得;要是表现得不那么好,我们就会沮丧甚至放弃。
最终的结果会怎样呢?就像下面幅图一样 我会在一条水平线上波动,虽然也努力着,但是进步却很小。
图片来源于:书籍《原则》
那些真正厉害的人在做什么呢?他们在学习,在寻求进步,所以他们集中精力,花时间花费在没有掌握的事情上。
踏踏实实的重复目标、问题、诊断、方案和践行这一系列过程,最终的结果则是这种螺旋式的指数型增长。
图片来源于:书籍《原则》
这里要强调的是,表现也非常重要,它可以起到激励作用,但不是在舒适区里表现自己,而是更应该上升到另一个新的阶段,再把表现做到极致。
就像海明威所说:“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02 那些想走捷径的人,最后都走了弯路很多人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都喜欢寻找捷径。
是啊,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总是在寻找一门这样的付费课,它就像一剂变现神药,用注射器推到我的身体,瞬间让我能写出10万 的文章。一年下来,捷径的路走了不少,自己却依然站在原地。
最好的捷径,就是在最快的时间内,理清思路,掌握方法和干货,然后不断试错,不断总结。
写作过程,就像玩扫雷游戏,最开始你懂得最基本的规则与方法,然后通过逻辑推理,不断尝试,不断假设,甚至踩雷来总结经验,做一些笨功夫,最后才能获得成长。
电影《芳华》的编剧严歌岑曾说过“聪明的人,用的都是笨方法”,这就是她能坚持写作,并写出好作品的秘籍。
她每天花6个小时来写作,这一坚持就是30年;她为了能体会赌徒们的真实感受,还特意去澳门学习怎么赌钱;她也曾把40多万字的原稿,改成了10万字,最终出版。
《人物》主编李斐然,曾分享采访全球顶级古生物学家张弥曼的前期准备。对于古生物学这个领域,李斐然一无所知。原本以为是不是会我们不知道的捷径可走呢?然而并没有。
在有限的时间里,李斐然做了一些苦工夫。她先找来了一些书籍,消化进化论的逻辑体系,再找到一位北大博士生,梳理自己的基本框架,接下来她阅读了张弥曼撰写的大量研究和论文,找到了一条值得研究的线索,然后才去采访的当事人。
鲁迅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用笨办法做事情的人,看似不走捷径,最后却能比被人先到达彼岸。
扪心自问,你在选题、结构、素材、变现上下笨功夫吗?如果没有,凭什么别人要读你的文章呢?
03 先搞起来,你就成功了一半我想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焦虑,内心一直在重复上演着一场心理战:
“这么短的时间,连我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能完成,要不放弃吧?”
“不行,这次我一定要试试,不试试怎么知道自己行不行!”
“要不先找个选题试试?”开始了漫长的搜索阶段……
“唉,这个选题不好写,既没素材,也不新颖!”又开始了漫长的选题淘汰过程……
当截止时间在一步步接近时,选题还没确定,就更别说大纲、成稿了!剩下的就只有提到嗓子眼的焦虑感。
我们经常在自己的大脑中重复这种“我行不行?”“我要不要做”的问题,一直在焦虑中转圈。
而真正解决焦虑的只有两个字----去做。
这让我想起了罗辑思维CEO脱不花的鲁莽定律:
“人生总有很多左右为难的事,如果你在做与不做之间纠结,那么,不要反复推演,立即去做,莽撞的人反而更容易赢。”
脱不花人生中组织的第一次公开课,就是按照“先去做”的鲁莽定律获得成功的。
有一次她路过一个会议室在举办课程,于是偷溜进去听了起来。觉得这个老师讲的内容太震撼了,下课后,她冲上台找老师交流,问老师愿不愿意再举办一次公开课,老师说可以试试。
脱不花就这样搞定了讲师,接着她开始确定场地,想办法招收学生,开班那天20多个人,她自己上台主持,活跃气氛,还评选了优秀学员。第二次开课,有位优秀学员带来了十几个公司高管,还请脱不花带着老师,回他的企业做内训。
当时脱不花误打误撞遇见的这位老师是惠普中国的首席知识官高建华,而那位优秀学员是蒙牛的创始人牛根生。
这种“先搞起来”的方法,同样可以应用在写作上。
当找到一个选题,不知道如何动手时,你是否从多个角度思考一篇选题;当写不出大纲时,你是否从自己总结的结构套路中,挑出自己最擅长的逻辑结构;当找不到好的素材时,问问自己有没有建立自己的素材库呢?当屡次投稿被拒时,检查一下自己是否踩了投稿禁忌的雷区呢?
只要我们愿意一步一步推进,困难就会越来越少。有句话说的好,“只要你愿意,上帝都会为你开路。”
愿你也是在写作路上死磕到底的人,一起加油,一起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