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疑绑架案(一桩绑架案触动)
悬疑绑架案(一桩绑架案触动)随着阅读和创作的深入,阿加莎·克里斯蒂受作家梅·辛克莱,加斯顿·勒鲁等人的作品的影响很大,尤其是是加斯顿·勒鲁的《黄屋之谜》,更是激发了阿加莎·克里斯蒂创作侦探小说的热情。1909年,20岁的阿加莎·克里斯蒂陪伴着患病的母亲到埃及疗养。阿加莎·克里斯蒂一边参加社交活动,一边在母亲的鼓励下,完成了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白雪覆盖的荒漠》,并得到了小说家邻居的热心指点。回到英国后,随着父亲因急性肺炎而去世,姐姐麦琪出嫁,哥哥退学后从军,家中只剩下母亲和阿加莎·克里斯蒂相依为命。也就是从那时开始,11岁的阿加莎·克里斯蒂进行了大量的英法名著阅读,像狄更斯、萨克雷和大仲马等人的作品都是在那个时期阅读的。除了阅读之外,阿加莎·克里斯蒂还喜欢看舞台剧和音乐剧,每次到伦敦伊灵区探望姨婆,她都会去剧院观看舞台剧和音乐剧,这些还成为她的一大爱好。渐渐地,受阅读和看戏剧的熏陶,加上有才姐姐的影响,阿加莎·克里斯蒂
深夜,一列遭遇暴风雪的列车上,正在睡梦中的乘客被一声哀嚎惊醒。次日,被积雪困住的列车不能动弹了,可一间反锁着门的包厢的窗户却是打开着的,而躺在充满了积雪的包厢中的乘客,身上被刺了十二刀……#我在岛屿读书#
这虽然不是一个真实的事件,是作者创作的一部名叫《东方快车谋杀案》的小说,但其创作灵感却来自于一桩真实的绑架案。
创作这部小说的作者是被英国女王授予“侦探小说女王”桂冠的阿加莎·克里斯蒂。阿加莎·克里斯蒂一生创作了78部侦探小说,被翻译成超过103种语言传遍了世界各地,总销量突破了20亿本,大部分作品被搬上了影视屏幕。她是与日本的松本清张,英国的阿瑟·柯南·道尔齐名的“三大推理文学宗师”之一。不过,参加过一战的阿加莎却有着不同于凡人的人生经历。
1890年9月15日,阿加莎·克里斯蒂出生于英国德文郡托基的一个富户人家。从小就聪明的她,在母亲的培养下,5岁时就学会了阅读,从而产生了阅读兴趣。阿加莎·克里斯蒂6岁时,随父亲举家到消费较低的法国以度假为由在法国生活了一段时间,阿加莎·克里斯蒂因此就在法国接受了一段时间的教育。
回到英国后,随着父亲因急性肺炎而去世,姐姐麦琪出嫁,哥哥退学后从军,家中只剩下母亲和阿加莎·克里斯蒂相依为命。也就是从那时开始,11岁的阿加莎·克里斯蒂进行了大量的英法名著阅读,像狄更斯、萨克雷和大仲马等人的作品都是在那个时期阅读的。
除了阅读之外,阿加莎·克里斯蒂还喜欢看舞台剧和音乐剧,每次到伦敦伊灵区探望姨婆,她都会去剧院观看舞台剧和音乐剧,这些还成为她的一大爱好。渐渐地,受阅读和看戏剧的熏陶,加上有才姐姐的影响,阿加莎·克里斯蒂就萌发了创作的欲望。于是,也开始尝试写作一些诗歌、小说,甚至剧本。
不过,阿加莎·克里斯蒂并没有就此走上写作之路,而是在母亲的主张下,来到了巴黎的寄宿学校,主修起钢琴演奏和声乐。可是没过多久,尽管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嗓音被认为大有前途,但她的表演恐惧症,不得不使她和她的母亲理智地放弃了音乐家梦想。
1909年,20岁的阿加莎·克里斯蒂陪伴着患病的母亲到埃及疗养。阿加莎·克里斯蒂一边参加社交活动,一边在母亲的鼓励下,完成了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白雪覆盖的荒漠》,并得到了小说家邻居的热心指点。
随着阅读和创作的深入,阿加莎·克里斯蒂受作家梅·辛克莱,加斯顿·勒鲁等人的作品的影响很大,尤其是是加斯顿·勒鲁的《黄屋之谜》,更是激发了阿加莎·克里斯蒂创作侦探小说的热情。
但就在阿加莎·克里斯蒂决定进军侦探小说领域之时,姐姐麦琪却向她泼来了冷水,麦琪固执地认为阿加莎·克里斯蒂写不了侦探小说,还认真地劝她另行其道。可是性格顽强的阿加莎·克里斯蒂却不这么认为,反而更坚定了创作侦探小说的决心。
然而,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创作之路并没有就此打开,随着一名潇洒而年轻的飞行员进入她的生活,24岁的她就与这位名叫阿奇·克里斯蒂的男子结婚成家。不过,突然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他们的婚后生活聚少离多。
阿奇在婚后奔赴法国战场,阿加莎·克里斯蒂成为医院里的一名志愿者。在近两年当医护志愿者的学习与磨炼中,阿加莎·克里斯蒂成为一名拥有合法资质的药剂师,而药物和毒物知识的增长使她构思的一部分侦探小说成为现实。
1916年,26岁的阿加莎·克里斯蒂创作出了《斯泰尔斯的神秘案件》,可是这部小说却被退稿数次。心灰意冷之下,她再次投稿后,一心投入了与归国丈夫的幸福生活中。
1919年,随着女儿的降生,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另一个惊喜也接踵而至,《斯泰尔斯的神秘案件》销声匿迹2年后,以25英磅的酬劳在《时代周刊》勉强连载。不过,随着《斯泰尔斯的神秘案件》在1920年成书出版,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声名开始在英国文坛闪亮起来。
然而,广受好评的侦探小说并没有给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生活带来好运。1926年,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成名作《罗杰疑案》出版,可她的母亲却突然因病离世,就在她为母亲的离世而伤心欲绝时,丈夫阿奇却为了另外一个女人而绝情地离开了她。
35岁的阿加莎·克里斯蒂被双重痛苦所冲击,进而陷入了深深的抑郁状态,她想到了自杀。但为了才7岁的女儿,阿加莎·克里斯蒂在离奇失踪了12天后,又坚强地活了下来。
失去了经济来源,为了生活和抚养女儿,阿加莎·克里斯蒂只得以创作小说来赚取稿酬。与阿奇离婚后的第二年,阿加莎·克里斯蒂第一次登上了东方快车,远赴中东领略特异的风土人情。后来,她经常乘坐这趟列车,来往与中东和英国之间,或旅游散心,或采风创作,但令阿加莎·克里斯蒂自己也没有想到的是,在这趟列车上,她将会创作与《尼罗河上的惨案》齐名的《东方快车谋杀案》。
1932年,那个之前驾驶着飞机,飞过大西洋的飞行员林白在自己家的窗台上发现了一张字条,这才知道自己不到2岁的儿子被人给带走了,而在这张字条上写着要他拿出5万美金才能来赎回儿子的文字。
很明显,这是一桩为了勒索钱财而发生的绑架案。可是,当林白按照绑匪要求好不容易凑足了5万美金的赎金时,他等来的却是儿子的尸体。
这桩被视为“世纪犯罪”的绑架案是美国史上最知名的绑架案中的其中一件,这桩案件激发了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创作灵感,更重要的是这桩案件还触动了她“关于正义、关于尊严、关于复仇正当性”的多重联想。
1933年,阿加莎·克里斯蒂陪同她的第二任丈夫前往伊拉克地区进行考古挖掘工作时,开始创作《东方快车谋杀案》。
不过,在开始创作《东方快车谋杀案》之前,阿加莎·克里斯蒂早在1929年就因乘坐的东方快车在土耳基境内遭遇暴风雪而停留了6天。1931年12月,阿加莎·克里斯蒂再次乘坐东方快车的途中,又因遭遇洪水和山体滑坡,不得不再次停留了24个小时。这些亲身经历和见闻,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东方快车谋杀案》小说中的暴雪天气和旅程中断的灵感来源。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东方快车谋案》于1934年1月1日首次出版。小说围绕发生在一列名叫“东方快车”的豪华列车上的谋杀案,讲述了大侦探波洛在杀机重重的列车上破解谜案,很快抓获犯罪嫌疑人卡塞蒂,并使案件快速进入审理阶段,进而在十二个嫌疑人中锁定了真正的凶手。
小说还借此讨论了在法治不健全的情况下的私刑寻仇,人情正义与法理争议之间的重重矛盾。12名嫌疑人代替法律行事,向已经死亡的雷切特身上每人捅了一刀,是作为对造成阿姆斯特朗家庭毁灭性悲剧的凶手雷切特的最后惩处。
在《东方快车谋杀案》这部小说中,阿加莎·克里斯蒂用巧妙留下的两个悬疑勾住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第一个疑团是,真凶到底是谁?直到读者阅读完了整部小说时,凶手才渐渐露出水面,但真正的凶手却出乎人们的料想。
第二个疑团是,行凶动机出乎意料。大侦探波洛在查明了凶手的行凶动机后,却对凶案的真相重要,还是正义更重要,产生了重大疑问,对于是否要把真凶公之于众而犹豫不决。
《东方快车谋杀案》问世后,早在1975年,英格丽·褒曼就凭借根据阿加莎同名小说《东方快车谋杀案》改编的影片获得了第三座奥斯卡奖杯。
2017年,由二十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根据《东方快车谋杀案》小说最新制作的同名电影在英国上映。同年11月10日,该部影片在中国公映。
阿加莎·克里斯蒂一生写了80多部长篇小说,100多个短篇,17部剧作品,被誉为“举世公认的侦探小说女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61年时的报告称,阿加莎·克里斯蒂是当时世界上作品最畅销的作家。
阿加莎·克里斯蒂在1976年1月12日去世后,有人统计她的作品在全世界销售已达4亿册。因为她在文学上取得的成就,英国女王于1971年时还授予她“阿加莎夫人”的女爵士称号。
---更多精彩,请关注@尔文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