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故事从未结束(他们的名字永不褪色)
他们的故事从未结束(他们的名字永不褪色)荣炳盐资源区:将红色基因注入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在先烈精神的鼓舞和带动下,如今的学富镇已经探索出了“特色产业强镇”的跨越发展之路,建成3000亩医疗用品产业园区,“四横四纵”10公里路网全部形成,打造医疗用品、环保装备、人防装备和传统建筑产业等四大支柱产业,企业达上百家。被俘后,敌人用刺刀逼杨学富交出武器和党员名单,杨学富同志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愤怒地回答:“要枪没有!要党员,只有我一个!”残暴的敌人对他猛刺一刀,企图逼他屈服。“敌人又对我父亲胸脯一刀,他在最后临终的时候就喊‘共产党万岁!’就这样,他就牺牲了”, 说到此时,杨美娣的眼泪夺眶而出。杨学富牺牲后,他的家人将他安葬于学中村一处农田中。1947年春,盐城横塘区党政军民为了纪念杨学富等革命烈士,将烈士的家乡时桥乡改名为学富乡,后为学富人民公社、学富乡,沿革至今成为学富镇。1997年,烈士墓迁移到学中居委会境内,并建设学富烈士陵园。“我们
江苏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有很多与英烈紧密联系的地名。在这些用英烈之名命名的土地上,红色血脉赓续不绝,薪火相传。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走进英雄故里,了解用英烈之名命名的这片土地上,红色血脉赓续不绝、薪火相传的动人故事。
学富镇:先烈牺牲时的高呼传响至今
盐城市盐都区有一个以“杨学富”烈士命名的乡镇叫学富镇。每次回到这里,杨学富的后人都会有很多的回忆。今年已经81岁的杨美娣哽咽着向记者讲述了70多年前父亲牺牲时的场景。
被俘后,敌人用刺刀逼杨学富交出武器和党员名单,杨学富同志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愤怒地回答:“要枪没有!要党员,只有我一个!”残暴的敌人对他猛刺一刀,企图逼他屈服。“敌人又对我父亲胸脯一刀,他在最后临终的时候就喊‘共产党万岁!’就这样,他就牺牲了”, 说到此时,杨美娣的眼泪夺眶而出。
杨学富牺牲后,他的家人将他安葬于学中村一处农田中。1947年春,盐城横塘区党政军民为了纪念杨学富等革命烈士,将烈士的家乡时桥乡改名为学富乡,后为学富人民公社、学富乡,沿革至今成为学富镇。1997年,烈士墓迁移到学中居委会境内,并建设学富烈士陵园。“我们学富镇红色文化展示馆以杨学富烈士为原型,将他的英勇事迹创作了一系列红色文艺节目。” 盐城市盐都区学富镇文化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王扣成介绍,学富镇每年定期通过举办红色文化节目、杨学富精神朗诵会、红歌比赛等活动,继承先烈的革命遗志,传承烈士精神。
以文化站、道德讲堂、学富烈士陵园为载体,学富镇打造了革命传统宣传教育基地,在弘扬“爱党、爱国、爱家乡”的优良传统中,让一代又一代学富人铭记先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实际行动继承先烈的革命遗志。
在先烈精神的鼓舞和带动下,如今的学富镇已经探索出了“特色产业强镇”的跨越发展之路,建成3000亩医疗用品产业园区,“四横四纵”10公里路网全部形成,打造医疗用品、环保装备、人防装备和传统建筑产业等四大支柱产业,企业达上百家。
荣炳盐资源区:将红色基因注入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荣炳盐资源区位于镇江市丹徒区。1950年,陈毅元帅报请党中央,以凌荣炳烈士的名字命名了他的故乡,后为荣炳人民公社、荣炳乡、荣炳镇,在2005年撤镇设园区,成为了如今的荣炳盐资源区。
孤身一人打死日军哨兵、双拳打死鬼子特务大队长……今年79岁的凌承前告诉记者,越了解父亲当年的事迹,就越是敬佩他。但是说起父亲牺牲之惨烈,凌承前数次哽咽。
“这时,我父亲遭遇到埋伏在蒲甲村一个连的敌人加上反革命武装围攻,敌人用机枪、步枪,射枪猛烈的火力,子弹像雨粒一样,朝湖中射去,当我父亲从水中冒出头来呼吸时,被敌人的流弹击中,献血染红了湖水,我父亲咬紧牙关,继续朝岸上还击,由于寡不敌众,壮烈牺牲。”
一直以来,荣炳盐资源区将发掘和理清荣炳红色资源,作为传承和保护好红色文化的首要工作。从2021年9月开始园区启动新一轮的荣炳红色资源普查。通过查阅300多本历史资料和实地走访结合等方式,补录烈士名录8人,新增和完善各类革命历史事件、活动遗址和非物质文化资料69件。在极大丰富了园区红色文化资源的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财富。
当地政府还将红色基因注入到现代化建设中,为荣炳乡村振兴增添“红色动能”,立足“生态 创新 产业”的发展新定位,坚持三产融合发展,聚焦民生福祉改善,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开创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局面。汤阳介绍,在“十三五”期间,园区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70.3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总投资12.2亿元,实现规上企业总产值43.5亿元;积极开展生态河道创建工作,着力提升水环境,现已创成8条生态河道,总长度达16.89公里,生态河道覆盖率达53%,美丽宜居村庄建成率达56.5%,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提升。
根思乡的“三色”课程
1952年5月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杨根思追记特等功,并追授“特级战斗英雄”称号,将他的连队命名为“杨根思连”。位于江苏泰兴杨根思的家乡同样以这位英烈的名字命名。
1955年10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在英雄杨根思的家乡杨货郎店兴建“杨根思烈士祠”,当地也改名为根思乡。1970年,烈士祠更名为“杨根思烈士陵园”。在陵园广场的中央,屹立着一尊杨根思烈士的雕像,雕像定格了杨根思在朝鲜战场小高岭阵地英勇就义的时刻。
杨根思烈士陵园园林管理科科长唐鹏飞讲述,在抗美援朝战场的1071.1高地,杨根思带领三排战士们打退了美军8次疯狂进攻后,小高岭阵地上只剩下他自己、通讯员王喜和机枪手陈德胜。
“然后他命令重机枪手带着机枪撤退,还有通讯员受伤了,命令他们两个撤退,他们俩就是含着泪下去的。撤退之后,他就收拢起阵地上的所有的武器,一支驳壳枪,一个炸药包,一枚手榴弹,打光了所有的子弹,掷完了手榴弹,就剩一个炸药包了。”唐鹏飞说,那时敌人乌泱泱又上来, 40多名敌人很快围上来了,杨根思埋伏在阵地中突然纵身而起,抱着炸药包冲入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
以“赓续精神力量,传承红色基因”为主线,根思乡实施“文化兴村”行动传承红色基因,以杨根思烈士陵园党性教育基地为主体,通过整合全市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和现代工业文化资源,创设“红色、绿色、金色”三色课程,建强“品牌化”红色教育基地。根思乡党委副书记刘寅:“我们在线上创设‘红色根思’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将红色党课、红色资源触网上线,在线下组建村文化宣传队伍,运用鼓儿书、快板、三句半等形式宣讲党的光辉历史、杨根思的英雄事迹和群众身边的奋斗典型,打造全方位红色宣传矩阵,将教育潜移默化融入百姓日常生活,营造‘体验式’红色文化氛围。”
与此同时,当地还整合各类资源,开发特色庄台,倾力打造“绿色生态区”;创新发展模式,促进三产融合,着力打造“金色产业区”。
红色地名中的红色文化,见证着中华民族百年沧桑,凝聚着党的光荣和辉煌历史,是江苏大地上的红色烙印。目前在江苏有超过10个的乡镇、街道使用的是烈士名字,包括泰兴市根思乡,镇江市丹徒区荣炳盐资源区,高邮市周山镇,盐城市盐都区的学富镇、郭猛镇、潘黄街道,盐城市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步凤镇,滨海县正红镇、陈涛镇,射阳县特庸镇、启东市王鲍镇、盱眙县桂五镇等。2021年和2022年,江苏省先后发布两个批次的红色地名,共包含32个村落区片、161个革命遗址纪念地和建筑物以及7个山河湖岛。红色地名发布后,全省各地建立起历史地名分级保护体系,设置红色地名标志牌、建立完善红色地名文化标识。以红色地名发布保护为契机,全省各地进一步加大地名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力度,将“不得随意更改老地名”落到实处。
江苏全省各地在充分保护红色地名的基础上,以多种方式加以传承利用,让这些镌刻在大地上的名字,成为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使得在用英烈之名命名的这片土地上,红色血脉赓续不绝,薪火相传。
江苏新闻广播
记者 王文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