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强的十大武装直升机(被欧洲淘汰的直升机)
世界上最强的十大武装直升机(被欧洲淘汰的直升机)这可让直-7为了难,要知道,在研发最开始,就没想让直-7下海,而如今直-7的机身结构更不适合作为舰载直升机投入使用。因为海上的空中环境不同于陆地,环境更为变幻莫测且恶劣,将直-7强行用于舰载直升机会有很大的风险。同时为了防止公海其他国家舰队打捞到我国洲际导弹泄露军事机密,我国同时组建了自己的海上测控编队,而这其中就需要大型直升机进行打捞数据仓。1975年,我国成功研制出了2架直-7原型机的机体,并且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机身配件的整体组装。照这个进度看下去,直-7应该马上可以成功试飞,并且服役于我国空军部队了。但是当时是一个国际形势紧张的环境,像美苏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早已完成了对大型直升机的研制,并投入使用,他们现阶段更多的是在进行洲际导弹试验。见此情况,我国权衡两者利弊,决定研发自己的洲际导弹,但是在这其中就有一项十分重要的试验就是洲际导弹试飞,为了能够获得更全面的数据,导弹是朝着
直-8系列直升机,相信是很多军迷心中我国自主研发的最大吨位舰用武装直升机。但是你知道吗?直-8的前身其实是欧洲已淘汰的超黄蜂直升机。
其实我国在最早自主研发高载重直升机时,是想在直-8的前辈直-7的身上动刀子,在当时,直-7是我国引以为傲的第一款自主研发的大型直升机。
直-7的最大起飞重量可达14吨,全速飞行时可达250公里每小时,可在3100米的高空实现悬停,并且可以搭载全副武装的士兵30余名,机身可吊挂最大重量2吨,自身最大载重量达4吨。
这样的配备在当时就已经是相当先进了,自然而然,为了进行机型的升级,这个重任就落在了直-7的身上。
1975年,我国成功研制出了2架直-7原型机的机体,并且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机身配件的整体组装。
照这个进度看下去,直-7应该马上可以成功试飞,并且服役于我国空军部队了。但是当时是一个国际形势紧张的环境,像美苏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早已完成了对大型直升机的研制,并投入使用,他们现阶段更多的是在进行洲际导弹试验。
见此情况,我国权衡两者利弊,决定研发自己的洲际导弹,但是在这其中就有一项十分重要的试验就是洲际导弹试飞,为了能够获得更全面的数据,导弹是朝着公海的方向进行试飞。
同时为了防止公海其他国家舰队打捞到我国洲际导弹泄露军事机密,我国同时组建了自己的海上测控编队,而这其中就需要大型直升机进行打捞数据仓。
这可让直-7为了难,要知道,在研发最开始,就没想让直-7下海,而如今直-7的机身结构更不适合作为舰载直升机投入使用。因为海上的空中环境不同于陆地,环境更为变幻莫测且恶劣,将直-7强行用于舰载直升机会有很大的风险。
面对当时紧张的国际局势,我国洲际导弹的研制可不能停工,那怎么办呢?
一个字:买!
当时完成洲际导弹试验迫在眉睫,于是我军在1975年的时候,从法国购买了15架SA321JA“超黄蜂”直升机应急。购置这类直升机的原因,也是看中了它优秀的性能。
这款于1962年成功试飞的大型直升机最大起飞重量可达13吨,最高时速可达275公里每小时,并且最大悬停高度可达5500米,机身外可悬挂最高重量可达5吨,这可是直-7的2.5倍。
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舰载工作,机身两侧还装载着稳定浮筒,在特定情况下,超黄蜂还可以在海面上直接起降。这也让超黄蜂直升机成为打捞信息舱的最佳选择。
然而我国为购置这15架“超黄蜂”直升机也是花了不少的外汇储备金,因此我国决定要将这15架大型直升机利用最大化。
1976年,在结束了我国洲际导弹试飞试验后,我国决定以超黄蜂的机型为基础,研制属于我国自主的直-8机型。70年代也正值我国计划经济的时代,用于军费的预算不足以我们同时研制直-7和直-8,这就意味着马上就能试飞的直-7系列直升机就此落下帷幕。
虽然这对于直-7来说不公平,但是时间也告诉了我们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一年之后,在昌河机场,第一架直-8原型机完成组装,同时完成了试飞前的静力试验。
1985年,第二架直-8完成首次试飞,并于四年后完成技术鉴定,这也表明法国同意可以将改造后的直-8正式投入我国使用。
这时候的直-8已经达到了50%的国产化,除了桨叶、桨毂和自动倾斜器等关键设备还需要从法国进口,但是主要的机身结构以及电路结构已经全都由我国自主研发而成。但是也正是有了这50%的国产化,也拿到了法国方面的使用许可证,直-8可以“光明正大”地投入使用。
从1990年开始,我国开始了直-8全面国产化的最后攻关,终于在1994年,直-8的核心零部件实现了全面国产化,这也宣布直-8完成了国产化定型。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直-8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舰载大型直升机,虽然他也搭载了和超黄蜂直升机一样的浮筒,能够在海面上实现升降,但只是用于海军陆战队的运输和空降作战。
而且直-8虽然是“继承”超黄蜂直升机的一款机型,但是整体性能几乎可以比肩超黄蜂大型直升机。直-8最大起飞重量可达13吨,满载重量可达17吨,机身外吊挂重量可达5吨,而且储油量也能高达近4吨,全速飞行时可达270公里每小时,可以说是我国大型直升机新的里程碑。
而那15架超黄蜂在当时仍然服役我国作战部队,同时,为了满足作战需求,海军部队还在超黄蜂直升机上加装了搜索雷达、吊放声呐以及配套武器。
直到2005年,一个直-8系列家族“新成员”直-8J的出现,打破了国产舰载直升机的尴尬局面。那直-8J究竟是怎样一个存在呢?
2005年,超黄蜂已经连续服役超过了30年,直到直-8J的出现,他们才正式结束了服役生涯。直-8J正式成为第一批我国舰载大型直升机,同时它的起重重量更大,飞行性能更稳定,同时具备长期驻舰和海上作战的能力。
2005年交付给海军使用的直-8J有两款机型,一款是负重运输的直-8JA和负责医疗救护的直-8JH。
在直-8这个大家庭里,还有后来出现的,性能比直-8J更优越,适用于两栖作战的直-8C,而动力舱和尾梁的过渡就是外观上8C和8J最直观的区别。同时为了适应我国复杂地形作战,适应高原作战的国产直升机直-8F应运而生。
2007年我国对现有的直-8进行了大改,为了大幅提高性能,最终在2010年,直8F100横空出世!直-8F100更是成为我国自主研发的主流三代直升机的先例。
也就是说,经过了40多年,我国成功将那一批已经被欧洲淘汰的超黄蜂直升机成功改造成了能与现代欧洲大型直升机比肩的机型,直-8系列机型值得我们所有中国人骄傲!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欢迎留言评论,还没关注的朋友不妨关注一下,我是启明,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