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府北河墟历史(话说雷州东林林子梁的)
雷州府北河墟历史(话说雷州东林林子梁的)第二笑是:他买了田,有些让卖者自行耕种,过几年再收租。还有,他买了你的田,会预付钱给你,你无种子,他又供给你种子,田仍然归你自己耕种,收成时候,再扣回种子费及田租,若收成后实在交不起租,还可以继续拖欠着,甚至免去。“天下哪有这样的‘地主’?”人们怀疑子梁有点“不正常”。或许就是因为这样的“不正常”,村民们都很乐意把自家的田卖给他。日久下来,子梁手中的田越来越多,自然成了当地最大的“地主”。土地让子梁实现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随后他又向百货、文具、当铺等行业发展。这些带给他滚滚财源!第一“笑”:在这样的“灾难”年头,子梁却出手买田,甚至借钱买田。村中有一个叫林芝浦的人,是一个大富户。子梁为了买田,也常常跟他借钱。有一年,又发大水,子梁向他借钱买田的时候,他暗地里笑:“这时候买田,血本难保!”但他没说,还故意提高利息想让子梁破产,便向子梁大量供款。但谁也没有想到:这一次的灾难却破了例:第二年便可以
他是160多年前雷州乃至广东的“首富”、“大地主”,雷州善良的老百姓一直用各种各样的传说故事演绎着这位故人的致富发财之谜。有一天,我耳闻他的几个小故事后,也是感悟颇多。对,他就是清道光年间雷州东林村的林子梁先生——
1 梁不烂,屋不破
那天,走进雷州市东林村,踏在青石板铺砌的东巷上,有几多沉重,当眼前出现一座座古宅之时,每一个人的心都起了波浪。
是的,这些古民居掩盖不住“沧桑”,掩盖不住“皱纹”,掩盖不住“遗憾”,却一样掩盖不了曾经的辉煌,那么一种风骨犹在的美,让人只有惊叹。一砖一瓦,一门一窗,一柱一栏,雕檐画栋……,无不让人啧啧称奇。
陪同我们的是古宅的主人林子梁的后代子孙75岁的林玉先生,一路上,林玉先生不多言。任凭我们欣赏古宅门楼所雕的双狮戏舞、芍菊牡丹、红梅;任凭我们欣赏中厅前檐所雕刻的五龙戏珠、花鸟瑞兽;任凭我们欣赏后檐雕刻的“水浒”108好汉群像……唯独来到屋内,他指着屋顶的“梁”,说:“你们得仔细看看这个!”这时候,一直不多言的几位上了年纪的村民也附和道:“这古宅能保留下来靠的就是它!”林玉先生说:“‘梁’不烂,屋不破的!”
2 不正常的地主
子梁出身并非大富大贵之家,但这里须提一下他的母亲陈氏。这位农村妇女,聪明贤惠,深信读书能改变孩子的命运,于是早早就送子梁读私塾。而生性沉静的子梁却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生活在洋田的他,从小看着人们在田野上劳劳作作,“春天播下希望,秋天收获着果实”,但实际上并不都这样。因为这里地处南渡河下游,天公若不作美,遇到大雨连天便洪涝发作,颗粒无收;更为严重的是常常遭受咸潮袭击,一次袭击都要使土地丢好几年的荒。子梁把这一切看在眼里,记在心头。这里却有子梁的“两笑”之事呢!
第一“笑”:在这样的“灾难”年头,子梁却出手买田,甚至借钱买田。村中有一个叫林芝浦的人,是一个大富户。子梁为了买田,也常常跟他借钱。有一年,又发大水,子梁向他借钱买田的时候,他暗地里笑:“这时候买田,血本难保!”但他没说,还故意提高利息想让子梁破产,便向子梁大量供款。但谁也没有想到:这一次的灾难却破了例:第二年便可以开耕,而且有了收成。笑他的人都睁大了眼——谁能预料呢?
第二笑是:他买了田,有些让卖者自行耕种,过几年再收租。还有,他买了你的田,会预付钱给你,你无种子,他又供给你种子,田仍然归你自己耕种,收成时候,再扣回种子费及田租,若收成后实在交不起租,还可以继续拖欠着,甚至免去。“天下哪有这样的‘地主’?”人们怀疑子梁有点“不正常”。或许就是因为这样的“不正常”,村民们都很乐意把自家的田卖给他。日久下来,子梁手中的田越来越多,自然成了当地最大的“地主”。土地让子梁实现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随后他又向百货、文具、当铺等行业发展。这些带给他滚滚财源!
呵呵!这该是子梁的第二道“梁”——过人的眼光。俗话说:“眼光有多远,天地有多大”大概也如此吧!
3 金子铺过的地皮
“古宅虽豪华,但有一遗憾。”每一位走过子梁豪宅东南角的那块空地时,都会这样感叹:“子梁这么富裕,为啥不把这一块空地买下来修宅呢?这样不是更完美?”一位80多岁的老人听了我们的疑问,笑了笑,说:“子梁确实有过此意!只是不能达成!”老人笑了笑说:“这里还真有一个小故事!”老人指着那一块空地,说:“子梁为了这块地,可谓费尽心思。最后一招,他用自家的金子铺在这块空地上,密密麻麻的。然后跟人家说,‘这些金子,你随意捡,金子属于你,金子铺过的地皮属于我!’”顿了顿,老人感叹道:“但出他意料的是,人家却不为金子所动!”
听到这里,很多人都忍不住惊叹,而我也陷入深思:世人都说金钱是万能!但子梁所受的打击或许该让世人清醒了:金钱成为万能的时候也就成了万恶的。子梁大概也是读懂了这点吧!
大富了的子梁,对金钱的使用也加倍谨慎,他不允许子孙自由挥霍家产,而是在家族内部实行家长制管理。同时对子孙实行“节俭”、“勤劳”等教育,并加大教育投入,积极引导子孙提高文化素养,让“诗书”、“礼让”这让文化潜移默化。同时,其人也以身作则,子梁为人持重,“干内酬外,巨细必躬,上下交心,绳尺不爽”(梁成玖《海康县续志·人物志》)他虽为巨富,并非一毛不拔。他除了捐巨资修堤岸、协创新宾兴祠外,平时也乐善好施。
他有一个儿子叫麟年,字性仁,号四公。时至如今,雷州各地还盛传着四公的很多故事。其中《都是四公的钱》最为出名。四公能言善道,乐于助人,四周村庄若有纠纷争议之事,只要四公出面调解,必定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人们在感叹四公的能力同时。也更好奇他到底用的是什么妙法,后来才知道,原来四公都是用自己的钱摆平了一切的。比如双方因为儿子打架而闹开,四公劝架的时候,往往先分隔双方,对A说:B方知道自己不对了,同意陪你药费,说着四公便掏出一些钱给A;到B方,他也说同样的话,人家态度甚好,都同意给点钱化解此事了,于是掏出钱给了B。一场纠纷便这样被化解了。呵呵!妙吧!A与B哪知道“都是四公的钱”呢?60多年了,四公的故事被世人传播,百讲不厌。试想:这不把钱用到了极致吗?
人无完人,屋无完屋,但子梁先生却告诉我们:“最不能却的就是那根顶梁。”梁在屋在,梁在人犹在!“家风慈善仁为本,祖德清廉义领先”,那一天,林玉老师望着祖屋,念读此联,满脸庄严,他说:“子梁先辈的钱已经被历史的浪潮冲走了,留给我们的只有他的顶梁家训,顶梁精神!”一旁他的侄子,也频频点头。
作者简介:曹炜明(笔名:海梦 星云 好人),雷州人,1979年出生,作品散见《南方日报》、《重庆商报》、《羊城晚报》《思维与智慧》《家庭百事通》《演讲与口才》《少年文摘》《小品文选刊》《青年博览》《党员文摘》《才智》《教师博览》《上海教育》《幽默与智慧》等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