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技术产业(机器之眼火了这一赛道迎来风口)
机器人技术产业(机器之眼火了这一赛道迎来风口)不过,今年以来,市场逐渐产生微妙变化。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市场乘用车前装标配搭载激光雷达数量还不到8000颗。今年1-9月,前装搭载激光雷达的数量已达5.7万颗,预计全年达12万颗,增长10倍以上。激光雷达被喻为“机器之眼”,其测量精度高、范围广,可以实时构建车辆周边环境3D模型。不过,受限于技术难度大、成本高,2022年之前尚未大规模量产上车。在此之前,智能驾驶感知层硬件核心更多依靠车载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和超声波雷达。在二级市场上,激光雷达概念指数近期涨势明显,在近一个月内涨幅达27.37%。预计今年搭载量增长10倍“过去一颗激光雷达要卖到十几万价格,普通乘用车根本没可能用,在百万级别车辆中接受度会比较高,”上述华为人士告诉记者。早在2017年11月,奥迪首次将激光雷达安装到A8车型,成为全球第一款真正实现L3级量产车辆。
中国基金报记者 文夕
“过去是我们出去跑下游客户,今年更多是主机厂上门主动寻求合作,”一位负责与主机厂对接的华为人士直言。
曾经只会出现在百万级豪车身上的激光雷达,已经放下“身段”。随着智能网联汽车全面上路脚步渐近,被视为L3必备传感器的“机器之眼”激光雷达正加速上车,年内已经形成装车小高潮。
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统计,今年1-9月,前装搭载激光雷达的数量已达5.7万颗,预计全年达12万颗,增长10倍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国内激光雷达产业链正加速技术迭代,产业链中包括激光发射器、光电探测器、以及光学部件相关环节正形成突破。
在二级市场上,激光雷达概念指数近期涨势明显,在近一个月内涨幅达27.37%。
预计今年搭载量增长10倍
“过去一颗激光雷达要卖到十几万价格,普通乘用车根本没可能用,在百万级别车辆中接受度会比较高,”上述华为人士告诉记者。早在2017年11月,奥迪首次将激光雷达安装到A8车型,成为全球第一款真正实现L3级量产车辆。
激光雷达被喻为“机器之眼”,其测量精度高、范围广,可以实时构建车辆周边环境3D模型。不过,受限于技术难度大、成本高,2022年之前尚未大规模量产上车。在此之前,智能驾驶感知层硬件核心更多依靠车载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和超声波雷达。
不过,今年以来,市场逐渐产生微妙变化。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市场乘用车前装标配搭载激光雷达数量还不到8000颗。今年1-9月,前装搭载激光雷达的数量已达5.7万颗,预计全年达12万颗,增长10倍以上。
相较与早期只有百万级豪车才能享受,今年以来,更多传统车企与造车新势力已将激光雷达下放到更多车型上。
据记者了解,华为的激光雷达方案已经受到北汽蓝谷、长安汽车、长城汽车等多家主机厂青睐,包括北汽蓝谷旗下极狐阿尔法S HI版、长城汽车机甲龙以及即将实现交付的阿维塔11均搭载了其激光雷达。
小鹏新一代P7也搭载大疆Livox激光雷达,该车型目前已于2021年3月开始预售;蔚来ET7 搭载Innovusion图达通激光雷达在2021年1月9日就已经正式上市,并于2022年3月28日开启交付。除此之外 Luminar、Cepton、Aeva、华为、大疆、速腾聚创、一径科技、禾赛科技等激光雷达公司已经拿到或正在交付前装量产订单。
跨越L2必备传感器
据了解,目前对于智能驾驶感知层配置,主要有两大技术流派:一类是“摄像头主导”方案,感知系统由摄像头主导 毫米波雷达组成,轻感知重算法;另一类是“激光雷达主导”方案,感知系统由激光雷达主导 摄像头 毫米波雷达组成,重感知轻算法。
其中前者典型代表即为特斯拉。在10月9日,特斯拉官宣“一口气”拿掉搭载在Model 3、Model Y上的12颗超声波雷达。移除雷达后,Model 3、Model Y将完全依靠自身8个摄像头实现高级辅助驾驶。这也是马斯克一直以来坚守的“纯视觉”技术路线。
万和证券认为,摄像头类似人眼,可对物体几何特征、色彩及文字信息进行识别,借助算法可实现对障碍物距离的探测,技术成熟成本可控,因而成为L2及以下ADAS系统中最主要的视觉传感器,但受光照及恶劣天气影响大,识别准确率在长尾场景存在安全隐患。
该机构认为,相较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所见即所得,能够实现三维实时感知,避开了对算法和数据的高度依赖,因而被大多数整车厂、Tier1 认为是L3 智能驾驶必备的传感器。不过该机构认为,激光雷达与对其他智能硬件传感器不是替代而是功能的补充叠加。
目前来看,国内传统车企与新势力一面倒选择了“激光雷达主导”方案。“今年来自主机厂的需求明显增大,跟产品的NOA(导航辅助驾驶)需求提升有直接关系,想要从L2向L3跨越,很难跨过激光雷达方案,”上述华为人士表示。
万和证券预计,激光雷达行业目前具备了量产基础,并有望在2022-2023年迎来向上拐点。而根据出货量数据测,到2025年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将达到约70.3亿美元,到2027年更是有望达到129.7亿美元。
降本是中长期考量
目前,国内厂商正在各环节加速技术迭代,以实现产业链国产替代。11月2日,禾赛科技正式发布面向ADAS前装量产车的纯固态近距补盲激光雷达——FT120。该公司表示,目前已经获得多家主机厂总计超过100万台的定点,公司预计2023年下半年量产交付。
不过,包括禾赛科技、速腾聚创、大疆以及华为等国内主流激光雷达整机厂商目前尚未上市,但激光雷达上游环节来看,则有不少上市公司涉及。
目前,已经涉足激光发射器、光电探测器领域并有所突破的公司包括炬光科技、长光华芯;而光学部件方面,国内供应链价值量占比不低且技术水平成熟,有望借激光雷达之东风率先获得收益,包括腾景科技、水晶光电、福晶科技等公司。
但对于激光雷达风口何时降临,机构普遍认为,降本是中长期考量,是激光雷达从1到N阶段的关键,2025年将会是L3级别智能驾驶汽车大规模量产应用的时间节点,激光雷达价格有望降至500美元左右。
不少公司认为产量会对成本有主要干扰作用。图达通预测,当公司年出货量在10万台时,成本将会下降到1000美元左右。速腾聚创也曾披露,如果订单规模达到10万-100万台,则硬件价格可下探至200-500美元。不难看出,规模化生产将令激光雷达成本大幅下降。
编辑:舰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