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人生本是修心过程(宽容不仅仅是一种胸怀)
菜根谭人生本是修心过程(宽容不仅仅是一种胸怀)《菜根谭》有一句话叫: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故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不可持好洁独行之操。在实际生活中,就是因为很多人总将自己看得太高,这种自命清高就是铸就人生孤岛,最后给自己带来灾难的根源。所以生活中才会出现许多这样的问题,在对自身都没有清晰认知的同时,便将自己放在道德制高点,并以主观偏颇的标准去要求别人达到自己都无法达到的完美状态,一旦别人未能满足自己自私的期待时,就会用极不理智的行为企图惩罚和纠正别人的所作所为。这也是一种自私,而这种自私不仅会对旁人造成痛苦,也会使自己陷入愚昧且错误的状态之中。因为在这个世界上生存,我们需要面对和协调的事情太多了,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和相对宽容的胸怀去面对这个世界,你就不可能塑造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一个错误的生活方式,永远不会带来一个好的人生。
《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孔子杜绝四种弊病,所谓“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就是不主观臆断,不要求事事达到预想的目标,不固执己见,不唯我独尊。
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主要来源于三个根源:
其一,是认识不到自己的问题;其二,是缺乏换位思考的智慧;其三,就是以自己的标准过分要求别人。
所以生活中才会出现许多这样的问题,在对自身都没有清晰认知的同时,便将自己放在道德制高点,并以主观偏颇的标准去要求别人达到自己都无法达到的完美状态,一旦别人未能满足自己自私的期待时,就会用极不理智的行为企图惩罚和纠正别人的所作所为。
这也是一种自私,而这种自私不仅会对旁人造成痛苦,也会使自己陷入愚昧且错误的状态之中。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生存,我们需要面对和协调的事情太多了,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和相对宽容的胸怀去面对这个世界,你就不可能塑造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一个错误的生活方式,永远不会带来一个好的人生。
在实际生活中,就是因为很多人总将自己看得太高,这种自命清高就是铸就人生孤岛,最后给自己带来灾难的根源。
《菜根谭》有一句话叫: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故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不可持好洁独行之操。
意思就是说:堆满污物的地方往往可以滋生许多生物,而极为清澈的水中反而没有鱼儿生长。所以真正有德行的君子应该有容纳他人缺点,和宽恕他人过失的气度,绝对不能自命清高,独来独往。
这句话所对应的就是孔子所说的“四个弊病”。
正所谓:人至察则无友,水至清则无鱼。
坚持追求完美的标准是一种美好的品德,不轻易放弃自己的底线和原则,也同样值得尊重。但是,万万不可将这种标准施加在别人身上,也不能用自己的底线去要求别人。
因为你没有自己想象得那么完善,而同时,别人也没有你以为的那么糟糕。
只有我们带着能容纳污秽的态度去面对这个世界时,在遇到诸多问题的同时,才可能去包容问题,从而塑造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才是智慧的人生状态,而这种状态是人生一切福分的前提。
在唐朝天宝十四载的时候,安史之乱爆发,当时郭子仪被任命为朔方节度使,攻陷了河东地区的战略重地,并斩杀了胡兵七千多人,也是“安史之乱”之后,唐朝的首次大捷。
后来郭子仪又打败史思明,率兵攻入东都洛阳,陈兵于天津桥南的时候,士气大振,后来又收复长安。
因为郭子仪屡建战功,后来被加封司徒,成为代国公。
就在郭子仪一步步晋升高位的时候,鱼朝恩因心胸狭窄,怕郭子仪地位太高于己不利,于是背后不断向唐肃宗进谗言,说郭子仪意欲谋反。
皇上听了之后虽然不信,但最终还是对郭子仪采取了一些措施,剥夺了郭子仪的兵权,让他担任一个位卑言轻的官职。
郭子仪面对这种局面毫无怨言,反而欣然接受,后来他的一些朋友、部下知道了,纷纷为他鸣不平,要上朝面圣,澄清事实,并且诛杀鱼朝恩。
而郭子仪听了之后直摇头就说:“如今国家危难,各路敌军围剿,这个时候若是朝廷因为我而相互猜疑,不是给了敌人可乘之机吗,外患未平,而国家动乱,我的罪过可就大了。这么做,就是不想让国家出现无谓的战斗,一致平判,这样我大唐才有希望。”
就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后来甚至在鱼朝恩带掘开郭子仪祖墓的时候,郭子仪不但没有表现出怨恨,反而对皇上说:“臣长期带兵,我没有禁止自己的部下摧毁他人的坟墓,现在别人也掘了我家的祖坟,这是上天对我的谴责,和别人无关。”
宽容别人不仅仅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智慧。
所谓成熟,就是能够明白在这个世界上,别人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差劲,你也没有自己以为的那么完美,当你能够带着清醒且客观的状态去看待自己,带着包容和理解的态度去看见别人的同时,你才能遇见一个更好的人生。
宽以待人,严以律己,这是一种高于常人的觉悟。
作者|国学书舍
品读国学智慧,感受古人文化,体悟不一样的世界,看见不一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