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简单童谣大全集(妙趣横生的平原童谣)

简单童谣大全集(妙趣横生的平原童谣)平原童谣来自于民间,植根于民间,盛行于民间,有着平原人独有的语言特点,伴随一代又一代平原人走过童年,是平原历史长河中一朵璀璨的花朵,是一门优秀的民间文化。童谣也有反映农村农活的,比如说“鸡叫了,天明了,老头起来虽喂牛了。”也有教育孩子要注意安全的,比如说“小蛤蟆,当街坐,来个汽车轧着我,娘哎娘哎来抱我。”在没有报纸、电视、电灯等媒体的年代,许多童谣都是口口相传下来的,因此也有许多不同的版本。版本一“小花狗,戴铃铛,唏哩哗啦到集上,买了个桃,桃有毛,买了个杏,杏忒酸,买了个李子面淡淡。”版本二“小花狗,戴铃铛,唏哩哗啦到集上,也不买也不卖,夹着尾巴再回来。”——据我估计,这大概是大人们用来哄骗哭着闹着去赶集的孩子吧。“盘,盘,盘脚盘,顶十年,十年顶,烙花饼,花饼花,炒芝麻,芝麻粒,小脚去!”——相信现在30岁以上的平原人大多数都会这首童谣。没有滑冰鞋,没有广场,晚上一家几口在土炕上,都伸出自

文|陈静

简单童谣大全集(妙趣横生的平原童谣)(1)

位于鲁西北的山东省平原县人杰地灵,许多脍炙人口的童谣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过去物质生活极为匮乏年代的孩子们最喜爱的精神食粮。如今时过境迁,放学可以坐在电脑、电视前,忙着学舞蹈、学画画的孩子们已离童谣越来越远,许多好听、好玩、好记的童谣已近乎失传,笔者寻访了多位老人,慢慢寻觅着童谣的时代印迹,小有收获,与大家共赏。

“好孩子,睡觉觉,马猴猴来到了(liao),红鼻子绿眼,四个毛蹄子,走道咚咚响,爱吃小孩子。”——这首听起来令人毛骨悚然的童谣过去在平原的北部乡镇十分流行,是大人们哄孩子睡觉时常哼的,抑扬顿挫,在一遍一遍的哼唱中,孩子在大人们的怀抱中安然睡去。

“月亮奶奶爱吃韭菜,韭菜忒辣,爱吃黄瓜,黄瓜有种(儿),爱吃油饼(儿),油饼(儿)0忒香,爱喝蛋汤,蛋汤忒稀,爱吃公鸡,公鸡有毛,爱吃甜桃,甜桃忒甜……”——这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奶奶哼给我的,可惜,年代久远,结尾已经难寻。与这个差不多的还有一个——“月姥娘圆圆,里边住个神仙,神仙出来作揖,里边出来个白鸡,白鸡出来咯嗒,里边盛个黄瓜,黄瓜有种儿,烙个香油饼儿,香油饼忒香,里边盛着烂汤,烂汤忒烂,里边盛个鸡蛋。”以上两首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通过这种哼唱童谣的方式,让那些不谙人事的孩子大体知道一些常见物体的特征,间接地起到了素质教育的作用,不得不让人佩服前辈们的智慧。

在没有报纸、电视、电灯等媒体的年代,许多童谣都是口口相传下来的,因此也有许多不同的版本。版本一“小花狗,戴铃铛,唏哩哗啦到集上,买了个桃,桃有毛,买了个杏,杏忒酸,买了个李子面淡淡。”版本二“小花狗,戴铃铛,唏哩哗啦到集上,也不买也不卖,夹着尾巴再回来。”——据我估计,这大概是大人们用来哄骗哭着闹着去赶集的孩子吧。

“盘,盘,盘脚盘,顶十年,十年顶,烙花饼,花饼花,炒芝麻,芝麻粒,小脚去!”——相信现在30岁以上的平原人大多数都会这首童谣。没有滑冰鞋,没有广场,晚上一家几口在土炕上,都伸出自己的脚,边数边用手指点在脚上,哪个脚轮到最后一句就被“去掉”,失去了下一局的机会。不过,聪明的大人们总是通过哼唱的速度来控制脚的去留,而让自家的小宝贝兴高采烈地把双脚保留到最后,成为赢家。

“机机灵啊,望南城啊,南城关啊,望南山啊,南山有个麦秸垛啊,你挑哪一个啊?”——这也是一首游戏中的童谣。一群孩子按人数分成两组,分别手拉手站成两队,一方哼唱完后,由对方挑一个他们所认为的哼唱队最弱的队员前去闯关,被挑中的队员则选择对方最薄弱的两人之间,通过助跑后冲过去,若对方被撞开,则挑选对方一位最强壮的队员带回哼唱队,若没有撞开,则被留在对方,双方轮流哼唱,依次类推,最后哪个组只剩下一人即为游戏结束。一段童谣便给孩子们留下一段童年最美好的记忆。

童谣也有反映农村农活的,比如说“鸡叫了,天明了,老头起来虽喂牛了。”也有教育孩子要注意安全的,比如说“小蛤蟆,当街坐,来个汽车轧着我,娘哎娘哎来抱我。”

平原童谣来自于民间,植根于民间,盛行于民间,有着平原人独有的语言特点,伴随一代又一代平原人走过童年,是平原历史长河中一朵璀璨的花朵,是一门优秀的民间文化。

前几天与同事们讨论起平原童谣,勾起了他们的童年记忆,有一些热心的又陆续提供了许多耳熟能详的童谣,与大家一起分享。

“小花花儿,打呼噜,谁来了,小姑父,拿的么?两眼赤么呼,也没(读mu)酒,也没(读mu)菜,胡拉胡拉一把面。”——“小花花儿”即是平原人对小猫的俗称,“两眼赤么呼”就是两手空空什么也没拿的意思,“胡拉胡拉”即平原人对“划拉”的俗称。大意就是说,孩子的小姑父到岳父或是大舅子小舅子家,什么礼物也没带,所以就随便管了顿饭而已。短短几句话,道出一个浅显的道理,走亲戚一定要带礼物哦。

“筛箩箩,打机机,下来麦子给谁吃,给孩子吃,孩子吃不够,再叫他大舅给他做(zou)”——就是说把麦子筛好了,打轧了,给孩子做吃的的意思。大多数平原人小时候都听大人念过这样的童谣。

“炸,炸,炸果果,腰里掖个皮锁锁,你一半,我一半,咱俩吃了做买卖,你敲锣,我敲鼓,咱俩玩个小老虎。”——这是一首比较老的童谣,以至于我问了许多人,都不知道“皮锁锁”在这里指的是什么。不过这倒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亲子游戏,一般都是父母握住孩子的双手,边说边做动作,到最后一句话时两个人拉着的手从头顶上翻过,换成背靠背的姿势,然后再说一遍,再正过来,周而复始。

“太阳一出朝正西,走了个亲戚买了个鸡,鸡没毛儿,买了个勺儿,勺没把儿,买个画儿,画没人儿,买了个盆儿,盆没沿儿,买了个罐儿,罐没底儿,买了个小猪拉八腿儿。”——“拉八腿“的意思就是说腿向两边撇,呵呵,是不是觉得这首更有意思啊,孩子念起来朗朗上口,也就明白了没毛的鸡不好,没把儿的勺子不好等等,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平原先人的智慧。

“月姥娘明堂堂,开开门洗衣裳,洗的白,浆的白,说了女婿不成才。”——“说女婿”就是指女孩子找婆家,“不成才”是说不好好过日子。童谣大意是一个心灵巧的女孩子找了个对象不如意,语气有对女孩的夸奖、赞美和对女婿的不屑。

“小皮球,嘀嗒嘀,马莲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九八九九一百一。”——这首童谣到现在还流传在平原小学的校园里,广受孩子们的喜爱,孩子们一边大声念着,一边跳皮筋做着不同的动作。

说起跳皮筋,还有一个是近代《平原游击队》中关于李向阳的一首童谣,“学习李向阳,坚决不投降,敌人来抓我,我就跳高墙,高墙不管用,我就钻地洞,地洞有碴子,砸死一帮小日本。”说跳高墙的时候就从皮筋上跳过去,说钻地洞的时候就从筋下钻过去。这首童谣曾一度盛行于各个学校,充满了爱国主义的色彩和对外来侵略者的痛恨。

“天上有么?有星;地上有么?有坑;坑里有么?有蛤蟆;蛤蟆怎么叫唤?咕呱咕呱。”——这一问一答的童谣也是一个有趣的游戏。夜晚华灯初上,孩子们在院子里大街上,三五成群,两个人一组做这个游戏。两个人背靠背,胳膊挽住胳膊,一个在下,弯腰成90度角,一个在上,仰面朝天,一问一答,然后交换,给单调的童年带来了些许乐趣。

“老妈妈儿,嫁人家,一嫁嫁到西邻家;西邻家怪臭的,一嫁嫁到那卖肉的;卖那肉怪香的,一嫁嫁给那卖姜的;卖的姜怪辣的,一嫁嫁给那算卦的;算卦的,挺灵的,一嫁嫁给那打绳的;打那绳,挺好的,一嫁嫁给那卖枣的;卖那枣,稀甜的,一嫁嫁那磨镰的;磨那镰,挺快的,一嫁嫁那种菜的;种那菜,挺高的,一嫁嫁那攒梢的。”——“老妈妈儿”在平原是对老年妇性的俗称,“攒梢”是指用一堆木板拼合成梢桶等物需要专门的手艺,现在已基本上失传了。这首童谣通过一个虚拟的老太太再嫁的故事,让孩子们认知了各种事物和行当,活灵活现了当时的生活情景。

以上几首童谣其实只是平原童谣中的一小部分,但愿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更多的有积极意义的童谣重新回到学校,回到孩子当中,给他们一个快乐的童年。

壹点号玉河微澜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