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观超正的感人治愈系电影(豆瓣年度冷门佳片)
三观超正的感人治愈系电影(豆瓣年度冷门佳片)不知道的,先做个测试:先提问:你社恐吗?听说,这个毛病现在的年轻人更多(Sir似乎有了同类,感觉好多了)。所以今天。Sir想聊一部跟社恐青年有关的电影。
信不信,Sir是一名轻度社恐?
从小到大,一举手发言就紧张,登台就更糟,看见台下一双双眼睛就忘词。
这个毛病到了年长,并无好转。
可能因为一直在案头工作,相对缺乏待人接物的机会,可再自我的工作,也难免偶尔会出席某些重要场合,每到这时,Sir总觉得十分不自在……
听说,这个毛病现在的年轻人更多(Sir似乎有了同类,感觉好多了)。
所以今天。
Sir想聊一部跟社恐青年有关的电影。
先提问:你社恐吗?
不知道的,先做个测试:
假设你在读高中,你愿意做这些事吗?
努力考大学;在饭堂吃饭;加入一个社团;漂亮女同学主动示好,积极回应并期待下回分解……
全都愿意?恭喜,你是一枚假社恐。
什么才是原汁原味、如假包换的“终极社恐”?
就是故事的主角,格雷格这种。
他不想交朋友,饭堂、社团、大学一概不想去。
这样的社恐,人生还有出路吗?
《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
Me and Earl and the Dying Girl
一部小众佳作,但来头一点不小。
它曾获美国圣丹斯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和“观众选择大奖”,也是圣丹斯历史上发行权价格最高的电影。
被誉为2015年最好的独立电影,入选豆瓣年度冷门佳片。
它为什么好?
其一,它戳中了很多社恐患者。
其二,这是一部能检验你是不是真·影迷的电影。
因为本片男主不仅社恐,还超迷电影。
所以导演埋了巨多经典好片梗:
比如《2001太空漫游》推拉镜头、“镖客三部曲”的配乐、跟主角内心世界形成互文的老电影画面
好,说故事:
格雷格,一位迷影分子,终极社恐。
因为太社恐,电影口味又太特殊,所以从小只有一个黑人朋友,厄尔。
俩人在一起不混社会,不撩女生,就爱做一件恶趣味宅事——拍小电影。
比如把《惊魂记》变成《拉屎记》。
比如《精疲力尽》被他们变成了《精疲力尽……之哮喘》。
本来探讨哲学和人生的《第七封印》,被他们玩成喜感十足的《第七海豹印》……
对了,还有一堆煞有其事的海报,你仔细看,张张有亮点。
有的亮点,还很羞羞……
英文好的毒饭,请自行拆解他们的42部全集
格雷格清楚,恶搞模仿是有意思,但没啥意义啊。
可话说回来,一个社恐,圈子打不开,人生也不容易打开,还追求什么意义。
直到,他遇到一个罹患绝症的女生,瑞秋。
所以,这是一个别扭的社恐终于“被打开”的故事。
当格雷格被打开后,他和厄尔,这对活宝发现:
哎?这些年鼓捣的蠢事,说不定,还能变成好事?
01
前面说了,格雷格的社恐很严重。
在他眼里:
超过两个人的活动都算恐怖袭击。
被漂亮女同学搭一下肩膀?
别的男生很开心,他会觉得……自己像一只被母牛蹂躏的花栗鼠。
(有点被害妄想症了吧?)
这么奇葩一个人,是怎么跟瑞秋“好”上的呢?
多亏了老妈的“人生质问”:
当同学瑞秋生病了,妈妈劝他去看望一下。
格雷格的第一反应是……疯啊?我又不熟。
但妈妈说:你不是想告诉我,你从来不会为其他人做一件好事吧?
行,被问到这种程度,是个社恐都会挣扎一下。
格雷格象征性地打了个电话,用他社恐特有的颤音说:
喂?请问……
还没说完,他就感觉自己要被拒绝。
社恐人群,打电话都是要先排练的。
他的内心小世界,会想象出《出租车司机》的经典一幕——男主也在打电话,也被对面女生无情塞柠檬……
好歹,电话成功了,瑞秋答应了。
但对社恐来说,你不答应还好啊!!!
答应了就要见面,见面就好尴尬啊!!!!
第一次见面。
格雷格强打精神说套话:呃因为你生病,呃所以我来看你呃……
瑞秋不耐烦:我跟你又不熟。
你要懂社恐就会知道——他们自尊心特强,特别喜欢证明自己社恐。
所以格雷格直接就亮底牌了,也不管人家感受:
我妈逼我来的,你能不能配合一下啊。。。
你猜,瑞秋直接掀桌走人?
没有。
这种耿直到有点瘆人的坦白方式,反而拉近了两人的距离。
第二次见面,也离谱。
格雷格表示,那个……我把你生病的事说出去了呃。
结果瑞秋没生气,就一个小抱怨:唉,看来以后每天都要听到各种安慰话了。
中二的格雷格居然为了补救,再次情商掉线:
不怕,我教你!
以后别人一烦你,你就装死吓他们,像电影的丧尸!
完了,他还继续给瑞秋拓宽知识面:这可是甘地发明的,叫“消极抵抗”!
此处,Sir必须认真表扬一下瑞秋。
也许是绝症,让她具备了一般少年不可能有的成熟。
面对中二的格雷格,这个搞笑的、尴尬的、凑上来想让自己开心的少年。
她开始装死了。
看到这,我想你不会觉得奇怪。
一个绝症病人的世界,最不缺鼓励和安慰。
“要加油哦”、“一切都会过去的哦”。
这些话当然出自善意,但它们太正确了,人一追求正确,就会把距离越拉越远。
可怜者,最不需要的就是“正确的怜悯”;社恐者,最不需要的,可能也是“正确的关怀”。
当瑞秋开始化疗,关心她的人纷纷来探望,也说出不少正确关怀的假话:
“你没有头发也好看。”“你的帽子真心可爱。”
但他们忘记了,瑞秋也是一个正常人,有着她珍视的自尊,和重视的智商。
而格雷格,这个随便说说就会无意冒犯人的傻少年。
反而成了瑞秋最珍惜的朋友。
你能信?
这真实到极致的“低情商”,居然让更纯粹的善意浮出水面。
02
故事再往下发生,你可别期待童话。
瑞秋的病不会好转,她的人生只剩下越来越有限的长度。
这是电影无法改变的现实。
但这部电影,又给很多青年社恐,指明了出路:
你是社恐吗?别怕。
你一样能做想做的事,做你力所能及、甚至原本力所不能及的事。
起初,是格雷格想帮瑞秋。
虽然情商低,但也确实给瑞秋最后的日子增加了无数快乐……
然后,是瑞秋帮了格雷格。
她看穿了格雷格的自卑,决定陪他走出安全但闭塞的蜗牛壳。
瑞秋的方法?当然也不是正确的废话。
她做的好事,看起来也像一件坏事——她故意让格雷格“四处碰壁”。
知道格雷格不敢去餐厅。
瑞秋约他到饭堂,还故意安排他坐闺蜜对面。
知道格雷格逃避考大学。
瑞秋告诉他哪里可以走读,还威胁他说“必须要当着自己的面,完成大学申请论文”。
得知格雷格打算给自己拍一部电影,瑞秋提醒格雷格要加快点:
我要放弃治疗了,你电影打算啥时候给?
格雷格听出了弦外之音,这是一部他用心制作的电影啊,是他想为瑞秋做的最后一件好事,但话到嘴边又变成:
“呃我觉得我拍不好,我拍的很烂呃……”
听到这,瑞秋真怒了:
不想拍就算了。
反正是你妈让你跟我交朋友的,是厄尔劝你要陪我的,是我闺蜜拜托你拍电影的……
这可是一记重锤,不比格雷格老妈那记轻:
反正你的人生,也没多少选择是自己做的。
其实,阻止格雷格拍电影的,不是拖延症。
事实上,他早就开始roll机了。
努力克服社恐,找来了很多同学,说了十七年来最多的话……
一直停留在半成品状态,又是因为社恐人群常有的,毫无逻辑的自我否定
别人会说 你看这对奇葩
会不会半夜溜进别人家里
偷拍别人睡觉啊
自我否定之后,又会进入恶性循环:
越在乎,越逃避。
那么,格雷格的作品到底啥时候出来?
等一下,让Sir放放再说。
03
说了这么多格雷格,也来聊聊厄尔吧。
这位黑人小哥,脾气暴躁,看到猫咪都要出言挑衅。
但他也以自己的方式,为朋友做着真正的“好事”,消除着格雷格的社恐——两个细节。
格雷格的老爸,总会用他在世界各地搜罗的“美味佳肴”招待人。
而且,他永远看不出别人不想吃。
因为他也是个社恐(难道家族遗传啊)……
但厄尔总是特给脸,每次都会硬着头皮吃下去……
还有。
因为拍电影,格雷格和厄尔吵了一架。
格雷格主动示好,傲娇的厄尔却不领情。
没多久,知道格雷格跟人打架,他又屁颠颠赶来,姿势娴熟地赶跑了小混混。
完了还说了句:
看到你打架,我真是又欣喜又失望啊。
为啥?
虽然打架确实不好,但它至少意味着:
这个社恐直男,终于敢和别人接触了,哪怕,是以这种有点极端的方式。
也是这句话,让格雷格开了窍。
他终于意识到,对于将死的瑞秋来说,为她做的最大的好事,不是全天候陪伴,不是鼓励她撑下去。
而是走出社恐。
而最好的行动,就是他一直难产的电影。
影片结尾,他带着拍好的小电影,走进了瑞秋的重症病房。
此时的瑞秋,已经没法说出一句完整的话。
但她依然睁大了眼睛,摘掉了假发,和格雷格一起躺在病床上。
认认真真地把电影看完,就像看完了自己短暂人生的回放。
他们都知道
电影拍得怎样,不重要。
看完电影会怎样,也不重要。
能拍出来,就是一件好事,这部小片就是属于瑞秋和格雷格的乌托邦。
所以说到这,Sir不打算只说社恐了。
今天的我们,因为焦虑因为宅,因为工作感情的问题,也许总会有着各式各样的心结。
但自救的方法,也许并不来自自己,而是为他人做一件好事。
就像格雷格,就是从看见别人、在意别人开始的。
只要我们都能一起做点好事,乌托邦就会越变越大,越变越真实。
你是不是社恐不关键。
你是不是焦虑,有没有忧郁,会不会因为生活时而沮丧……
它们都不会永远存在。
想从自己的困境走出来,就从帮助别人,随手做好事开始吧。
善意的光会互相照耀,会从你传递到ta,再从ta那里传回到你这里。
就像格雷格遇到了瑞秋一样。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奇爱博士多店老板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