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养的正确方法和操作(母乳喂养促进策略指南解读以及母乳喂养常见误区)
母乳喂养的正确方法和操作(母乳喂养促进策略指南解读以及母乳喂养常见误区)可以查”LactMed”网站的药物与哺乳的信息。妈妈用的药物一般要经过消化吸收等进入血液循环,接着跟随血液到了乳房的乳腺组织,再经过血乳屏障才会进入乳汁。真正会影响到乳汁的药物其实并不多。在用药前跟医生多讨论,尽量选择哺乳期更加安全的药物。指南提出:当症状严重、发热、怀疑菌血症、败血症、乳房脓肿等时需暂停乳房喂养,但应排空乳房。这些情况需要暂停母乳,这一点我是不认同的!对于乳腺炎的妈妈来说,最首要的治疗方式就是有效移出淤积的乳汁,而宝宝是最好的吸奶器,通过亲喂来有效移出乳汁的效果是最好的。目前WHO和各国指南,普遍认为发热、乳腺脓肿、使用抗生素等都不是母乳喂养的禁忌。发热、乳腺炎时乳汁反而给宝宝提供更多的免疫保护,使得宝宝不会受到影响。
接上篇:《母乳喂养促进策略指南》解读以及母乳喂养常见误区
https://www.toutiao.com/i6674577044145177102/
第四部分 母乳喂养过程中常见问题
如有条件喂母乳,肯定是母乳最好!
乳房充血肿胀及乳腺炎 推荐意见13:指导乳母掌握正确的母乳喂养方法可预防乳房充血肿胀。推荐意见14:乳母患乳腺炎时应及时寻求乳腺外科医生的专科治疗,采取排空乳房、休息、镇痛等对症支持措施,必要时用抗生素治疗;严重时可暂停乳房喂养,但应排空乳房。指南提出:当症状严重、发热、怀疑菌血症、败血症、乳房脓肿等时需暂停乳房喂养,但应排空乳房。这些情况需要暂停母乳,这一点我是不认同的!
对于乳腺炎的妈妈来说,最首要的治疗方式就是有效移出淤积的乳汁,而宝宝是最好的吸奶器,通过亲喂来有效移出乳汁的效果是最好的。
目前WHO和各国指南,普遍认为发热、乳腺脓肿、使用抗生素等都不是母乳喂养的禁忌。发热、乳腺炎时乳汁反而给宝宝提供更多的免疫保护,使得宝宝不会受到影响。
妈妈用的药物一般要经过消化吸收等进入血液循环,接着跟随血液到了乳房的乳腺组织,再经过血乳屏障才会进入乳汁。真正会影响到乳汁的药物其实并不多。在用药前跟医生多讨论,尽量选择哺乳期更加安全的药物。
可以查”LactMed”网站的药物与哺乳的信息。
新生儿低血糖 推荐意见15:早吸吮和早接触可降低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的风险。推荐意见16:高危新生儿生后1小时内应监测血糖。推荐意见17:无症状低血糖婴儿可继续母乳喂养,有临床症状或血糖<2.6mmol/L时可静脉输注葡萄糖。母乳相关性黄疸 推荐意见18:按需哺乳(频率≥8次/24小时)有助于预防母乳相关性黄疸的发生。推荐意见19:母乳相关性黄疸婴儿不应中断母乳喂养。推荐意见20:对于诊断明确的母乳相关性黄疸婴儿,当胆红素水平低于光疗界值时,不建议光疗和其他治疗。推荐意见21:对于诊断明确的母乳相关性黄疸婴儿,当胆红素水平达到光疗指征,允许母亲在婴儿光疗间歇期进行母乳喂养并照顾新生儿。推荐意见22:对诊断明确的母乳相关性黄疸婴儿,若一般情况良好,无其他并发症,可常规预防接种。母乳喂养相关的黄疸常出现在新生儿出生后一周内,因为母乳量少、摄入不足、排便延迟等导致血清胆红素升高。
晚发型母乳喂养相关的黄疸,通常称为“母乳性黄疸”,常出现在出生一周后,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母乳中β-葡萄糖酸醛酶有关,黄疸可持续到出生后3-4月,表现为非溶血性高非结合(间接)胆红素血症,停止母乳喂养3天黄疸可明显减轻。
如果母乳喂养的足月健康新生儿(一般情况好,无深色尿或浅色大便),超过3周黄疸持续不退,建议抽血检查,排除贫血和胆汁淤积,也就是排除结合(间接)胆红素明显升高的情况,如发现异常,需要进一步检查寻找病因。
如果发现宝宝吃奶不好、少哭少动、明显腹胀、深色尿、浅色大便、体重增长不良、发热等等异常,都需要及时医院就诊和检查。
牛奶蛋白过敏 推荐意见23:鼓励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儿继续母乳喂养,但母亲应回避牛奶及其制品的摄入,并补充钙剂。哺乳期妈妈每天膳食钙摄入量,要比一般女性高,推荐达到1000mg/天。奶类含钙高且容易吸收利用,是钙的最好食物来源。如果没有过敏或严重乳糖不耐受的情况,建议哺乳期妈妈注意饮奶,来保证钙的摄入量。
另外孕期和哺乳期,也要注意适当补充维生素D。
如果母亲的饮食须回避牛奶制品,建议适当补钙。
如果母亲饮食回避后婴儿症状无缓解时,建议转诊至专科咨询治疗。
母乳分泌不足 推荐意见24:医护人员应帮助乳母分析乳汁分泌不足的原因,同时增强乳母坚持哺乳的信心。推荐意见25:不推荐乳母摄入过多液体(包括汤类食物)以增加母乳分泌量。母体应激、焦虑、疲劳、疾病和吸烟可减少乳汁生成量。
常见误区:很多妈妈认为多喝汤才能奶水多,喝汤没有错,但有的妈妈每天狂喝汤,喝的想吐,而汤里的肉和鱼反而不吃或吃的很少。
本指南引用的一项系统评价显示:过多补充液体并不能提高母乳分泌量。
多喝汤的妈妈们,很多忽略了蛋白质类食物的摄入,比如喝很多鱼汤、鸡汤、喝排骨汤,反而鱼和肉不吃或吃的很少,那怎么能提高母乳的量和质量呢?汤的营养密度很低,含有更多脂肪的成分,反而可能会导致宝宝消化不良。
另外,哺乳期母亲汤喝多了,容易减少食量,影响其他食物(如主食和肉类)的摄入,容易造成母亲贫血和营养不良等问题。
婴儿体重增长不足 推荐意见26:母乳喂养婴儿的体重增长不足时,应详尽分析母亲与婴儿双方的原因,必要时转诊至相关专科。母乳的家庭贮存 推荐意见27:母亲可将乳汁短期贮存于冰箱冷藏室(≤4°C),不超过72小时;或将富余的乳汁长期贮存于冰箱冷冻室(<-18℃),不超过3个月。推荐意见28:母亲均应直接乳房喂养,需要时可泵出乳汁用奶瓶喂养,但不建议频繁泵乳。用吸奶器频繁泵乳,是早期终止母乳喂养或纯母乳喂养的危险因素。
常见误区:每次喂奶,必须把两边的乳房排空。如果一次喂奶宝宝无法把两边奶吃完,就必须要用吸奶器全部吸空!
这样的说法,让很多妈妈非常苦恼:宝宝只吃一侧的奶,有没有吃饱?另一侧到底要不要吸空?
首先,我们要遵循自然的规律,以前没有吸奶器和冰箱时,会有那么多妈妈把母乳存起来吗?
其次,我们要观察宝宝体重增长、尿量、精神反应等基本情况,如果能达到供需平衡,体重增长良好,不建议常规每次排空两侧乳房来存奶,每侧的乳房3-6小时左右内排空就可以了。
经常用吸奶器泵奶,妈妈非常辛苦,持续的从母亲身体泵取过多的奶,母乳的质量可能会受到影响。更重要的是,使母乳始终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一直供大于求反而容易涨奶,反而容易发生乳管堵塞、乳腺炎等问题。
所以,不建议常规每次为了排空两次乳房而用吸奶器泵奶,平衡状态才是最好的。
如果母乳不足、供需平衡尚未建立,可以考虑泵奶,促进供需平衡的建立;如果已经发生乳腺炎,需要积极排空乳房,宝宝吃不空,可以考虑泵奶促进乳房排空。
如果涨奶不适,可以尝试哺乳后稍稍泵奶(但是注意不泵空),或者偶尔的尝试彻底泵乳排空两侧母乳来缓解不适。
参考资料
1. 母乳喂养促进策略指南(2018版). 中华儿科杂志 2018 56(4): 261-266.
2. 哺乳期妇女膳食指南.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中国营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