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八大景点游览攻略大全(带你回到两百多年前的重庆)
重庆八大景点游览攻略大全(带你回到两百多年前的重庆)像潇湘八景、西湖十景等也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景观现象走进古巴渝十二景吧“八景”现象成形于唐宋是极具中国特色的“国粹”
从古至今
巴山渝水重庆城,景致万千
雄浑与秀美并重
今天就跟旅游君一起来
走进古巴渝十二景吧
“八景”现象成形于唐宋
是极具中国特色的“国粹”
也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景观现象
像潇湘八景、西湖十景等
备受人们的推崇与向往
(也可以是“十景”“十二景”甚至“二十景”等,都统称为“八景”现象)
到了明代万历年间
朝廷下诏各地定出当地“八景”上报朝廷
“八景”从此打上了官方烙印
并成了地方志中不得不记的一笔
清乾隆年间
时任巴县知县、河南卢氏人王尔鉴
访遍县境内山川名迹
(当时的巴县,大致相当于今天重庆主城九区的范围)
甄选命名了巴渝十二景
并将之载入其主修的《巴县志》
从此成为经典
“古巴渝十二景”的出现
在“古巴渝十二景”之前
重庆城已有了“渝城八景”
明天顺二年(1458年)
崇因寺铸大钟一口
(崇因寺俗称长安寺,遗址在今重庆25中)
钟上刻有《渝城八景》
因年久失修、字迹剥落
发现时只剩《龙门浩月》一首
好在
王尔鉴在《巴县志》中
记载了这八景
金碧香风、洪崖滴翠、龙门浩月、黄葛晚渡
佛图夜雨、孔殿秋香、觉林晓钟、北镇金沙
明“渝城八景”分布图 制图 | 王伟
其中的黄葛晚渡和觉林晓钟二景
南宋抗蒙名将、四川安抚制置使余玠
已为其赋诗
可见其美景妙境由来已久
到了清代
王尔鉴依其“空灵缥缈”等选景标准
删掉了八景中的三处
另新增七处
最终在“渝城八景”的基础上
提炼出了流芳至今的“古巴渝十二景”
此十二景
以寥寥数语将古人的诗与远方凝练其中
饱含深厚传统文化魅力
将这座城市的美好穿越时空带到人们面前
清乾隆年间的《巴县志》,详细记录了这十二景
这“古巴渝十二景”分别是
金碧流香、洪崖滴翠、龙门浩月、桶井峡猿
字水宵灯、黄葛晚渡、海棠烟雨、缙岭云霞
云篆风清、华蓥雪霁、佛图夜雨、歌乐灵音
“古巴渝十二景”分布图 制图 | @蒋雪
“古巴渝十二景”到底是何景?
金碧流香
绘画by画家侯耘
江环千嶂合,云度就门开。每一凭栏眺,清芬扶草莱。
——王尔鉴
渝中半岛有金碧山
是重庆古城中部最高处
山上曾建有金碧台
是古人城内登高望远的好去处
其位置就在今天的人民公园
乾隆《巴县志》重庆城图上的金碧山、金碧台
清《渝城图》中的金碧山、金碧台
清代
金碧山脚下为重庆政治中心
集中了川东道、重庆府、巴县三级政权衙署
也因此成了这些衙署的后花园
文人、官员们常结伴至此
吟诗作对、举目远眺
每当清风徐过暗香盈盈
而寻之并无花草之异
此奇景称为“金碧流香”
今天看来
应是因当时城内房屋密集、空气不畅
而登金碧山高处望远
在徐徐清风中远望大江和对面南山
必定会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这也许才是所谓“暗香”的真正来源
人民公园里下棋的人们 摄影by@王岚
洪崖滴翠
绘画by画家侯耘
珠飞高岸落,翠涌大江流。掩映斜阳里,波光点石头。
——王尔鉴
今天的洪崖洞一带
清代曾是临嘉陵江的一片巨大山崖
每遇暴雨来临
城内雨水会积聚于此
如同山洪爆发、倾崖而下
故名“洪崖”
洪崖洞的人工瀑布 图源 | 八二四研究所
而当冬春少雨季节
崖上的水流则呈星星点点滴落
被阳光映透得如绿珠碧玉
再加之青苔绿植的衬托
显得尤为好看
吸引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打卡”
是为“洪崖滴翠”
洪崖洞璀璨的夜景 图源 | 图虫网
龙门浩月
绘画by画家侯耘
石破天开处,龙行俨禹门。魄宁生月窟,光自耀云根。
——王尔鉴
昔日望龙门对面的长江南岸
有一长条石梁与江岸平行
围合成一座水面平静易于停泊的小港
也就是俗称的“浩”
在石梁的断处有一浩口
其左右两侧石梁上刻有“龙门”二字
故曰“龙门浩”
民国老地图中的龙门浩,长条石梁清晰可见
浩口内侧有一碛石曰黄鱼岭
江水为其所阻后
从浩口徐折而出
水脉涌向江心
回旋圆转、形如满月
此景便是“龙门浩月”
古人常乘船至浩口处
登上两侧石梁观此美景
如今
石梁大部分时间都会淹没在水下
只有枯水期才会裸露出来
东水门大桥靠近南滨路的桥墩
正好修建在当年浩口附近的石梁上
修建在石梁上的东水门大桥 图源 | 图虫网
桶井峡猿
绘画by画家侯耘
山锁疑无路,崖幽别有天。一溪沿洞入,千树看猿悬。
——王尔鉴
“桶井”即为现在的“统景”
御临河支流温塘河
自西向东切割铜锣山
形成了绝壁连天的峡谷
舟行其中,有如坐井中之感
桶井峡是重庆峡谷的典型代表
清代峡内猿猴众多
时常三五成群
或江中嬉戏,或树间跳跃
趣味盎然
“桶井峡猿”因此得名
如今统景峡中猕猴遍布 图源 | 八二四研究所
字水霄灯
绘画by画家侯耘
高下渝州屋,参差傍石城。谁将万家炬,倒射一江明。
——王尔鉴
渝中半岛由长江、嘉陵江合围而成
两江几经曲折迂回
交汇于朝天门
天然形成一个酷似“巴”字的古篆体
也因此这段长江水域又称“字水”
左为古篆体“巴”字,右为长江嘉陵合围之形,两者极似
南岸慈云寺下江边岩石上,光绪年间刻下的“字水”至今仍存
每到夜晚
两江四岸华灯绽放
江水被岸上、船上的灯火映照
山水城交相映相融
熠熠生辉
此即为“字水宵灯”
“字水霄灯”是彼时重庆夜景的代表
当时的涂山寺附近今铁桅杆一带
建有一座“澄鉴亭”
是城内文人雅客登高观夜景的最常去之处
清《渝城图》中的澄鉴亭和铁桅杆
如今
“字水”依旧,“宵灯”更美
重庆夜景成为外地人来渝必看的景观
也是重庆的一张重要名片
南山下的重庆夜景 图源 | 八二四研究所
黄葛晚渡
绘画by画家侯耘
野渡沙洲晚,江寒古木幽。两岸苍烟合,长天碧水秋。
——王尔鉴
在南纪门对岸的长江南岸
昔日有一渡口
渡边有一颗巨大的黄葛树
故曰黄葛渡
人们往来大江南北
多经于此乘船
明万历《重庆府志》老地图中就已有了“黄葛渡”
每当烟雾苍茫之时
站在南纪门处的高地
远眺往来木船
一叶孤舟晚渡长江
恍如秋叶
“黄葛晚渡”的幽美意境立出
如今黄葛渡口原址处建有“黄葛晚渡”公园 图源 | 八二四研究所
海棠烟雨
绘画by画家侯耘
溪邃怜香国,山容映海棠。轻烟笼小髻,细雨点新装。
——王尔鉴
“海棠烟雨”景观得名于海棠溪
溪发源于南山山麓
因两岸多海棠花而得名
现在海棠溪早已不复存在
其入江处为南滨路上的海棠烟雨公园
《重庆府治全图》中的海棠溪及其周围景观
清末的海棠溪入江处 图源 | @Robert John
旧时初春海棠早花
绵绵春雨宛如薄纱漫飘
雨中看山、山色空濛
雨中赏花、百媚千娇
历来被誉为重庆游览观赏的最佳去处
1896年英国报纸《黑桥通讯》就称
“重庆城唯有海棠溪一带才是游赏的精华所在”
这样的景致
自然也引得文人不惜笔墨
为其写诗赋词
叶圣陶曾暂住溪边
深夜万籁俱寂
惟闻雨声和杜鹃啼声
有感而发挥毫写下
“渝州万籁一时寂,夜雨啼鹃听到晨”
已经消失的海棠溪烟雨桥 图源 | 八二四研究所
缙岭云霞
绘画by画家侯耘
蜀山九十九,萃此九峰青。霞霄悬丹嶂,云开列翠屏。
——王尔鉴
缙,赤色
缙岭,缙云山
然而
王尔鉴笔下的“缙岭云霞”
并非指缙云山云霞之艳丽
而是指当时的缙云山岩石裸露较多
苍松古柏映照在丹崖翠壁上
远眺好似云霞
今天的缙云山
植被较古代更好
当年裸露的山岩都被掩盖
又换却了一番景致
缙云山植物资源丰富 图源 | 八二四研究所
缙云山有九峰
若逢朝升夕落间的云烟
霞光万千变幻
山峰若隐若现,极尽绚丽
自山脚北碚城区望去
好似神仙之地
如今的“缙岭云霞”
也平添了另一番独特魅力
缙云山云霞赤色如缙 图源 | 八二四研究所
云篆风清
绘画by画家侯耘
风送云为御,云盘山几重。如何非象马,偏是走蛇龙。
——王尔鉴
云篆山突起于鱼洞以南长江东岸
以山势秀耸曲折
蜿蜒如云篆而得名
其断崖如削、背靠大江
素有“滔滔长江水,巍巍云篆山”之称
云篆山地理位置
按王尔鉴的说法
人在云篆山山脊行走时
沿青林翠霭间
宛如云扶足下,随风荡颸
左俯大江,右窥深涧
觉置身青霄上御风而行
故命名为“云篆风清”
云篆山葱葱郁郁 图源 | 八二四研究所
华蓥雪霁
绘画by画家侯耘
最爱华蓥雪,新晴映玉林。光流尘不染,清响度崖音。
——王尔鉴
雪霁即雪停天晴
大雪过后天清气朗
目光所及之处通透无比
往往成为了大家喜爱的美景
渝州城内群山环绕
冬季气温偏高
难见雪景
而在今天渝北及主城北界
华蓥山高耸而气势如虹
重庆主城区的最高峰
大沙土梁子(1421米)也位于此
云雾之中的华蓥山 图源 | 八二四研究所
每到寒冬
山上大雪之后
点点白雪如碎琼乱玉
在丛林翠霭中似有还无
掩映群山之间
是为“华蓥雪霁”
大雪初霁的华蓥山宛如人间仙境 图源 | 八二四研究所
佛图夜雨
绘画by画家侯耘
何处花霏雨,石灵露自生。谁曾收玉液,我欲叩精英。
——王尔鉴
佛图关地势高峻
处在渝中半岛最窄的鹅颈处
旧时进出重庆城
沿东大路上前往四川等地
这是唯一的陆路关隘
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佛图关及鹅岭一线航拍图
关内曾有一笋状青石
入夜生凉
清晨表面湿润无比
颗颗露珠滚落石下
好似夜雨来过
这也是“佛图夜雨”的由来
老照片中的佛图关西门牌坊
如今
夜雨石、夜雨寺都已消失在历史中
人们只能来此寻幽访古
现在的佛图关已被开辟成为公园
图源 | 八二四研究所
歌乐灵音
绘画by画家侯耘
山迥清音远,聿谁弄管弦。崖鸣风度壑,松韵雨霏天。
——王尔鉴
华蓥山脉下的中梁山支脉
南延入沙坪坝老城区西侧
这就是我们熟知的歌乐山
歌乐山为中梁山山脉的一段,由北碚延伸而来
歌乐山上草木繁盛
置身其中
如有清风徐来
可听松涛声如管弦丝竹
如遇劲风忽袭
则惊涛拍岸如万马奔腾
这也是“歌乐灵音”的由来
诗人刘道开曾写“松风来枕畔,一夜响飕飕” 图源 | 八二四研究所
如今
置身歌乐山的狮子山上
依旧可听悦耳的松涛声
美妙非凡
现代人常说的“等风来”
不就是此间景象吗?
歌乐山山气氤氲、光影变化 图源 | 八二四研究所
天地人和十二景
无论是明“渝城八景”
还是清“巴渝十二景”
都体现着不同时代的景观精华和审美
清"巴渝十二景"示意图 制图 | @蒋雪
“渝城八景”将内容局限于当时的城墙内外
清代的“巴渝十二景”
则将景致从城内拓展到了城外
并尽量往当时巴县的疆域四至延伸
如华蓥雪霁、云篆风清等
最东至今渝北统景
最西为北碚缙云山
最南为巴南云篆山
最北则是川渝交界处的华蓥山
以体现更为普遍的地域代表性
与此同时
王尔鉴提出十二景后将其列入县志
且又逐一做诗咏之
使其作为城市名片以传世
反映出其原始朴素的城市营销意识
“巴渝十二景”在母城周边的景点分布 制图 | @蒋雪
王尔鉴的“巴渝十二景”
以中国文化特有的审美情趣
对当时的山水城景观资源进行了高度凝练
种类上
山有华蓥、歌乐
水有长江、嘉陵
城有宵灯、晚渡
也只有“山城”“江城”的重庆
才能拥有如此多层多样的景观
山、水、城融为一体的重庆 图源 | 图虫网
感官上
有行舟眼观峡猿之趣味
有登高耳听松涛之灵音
有望远鼻闻流香之缥缈
景致的精华与妙处
调动了身体的各种感官才共同体会
乘舟峡中,体验“桶井峡猿”的之趣 图源 | 八二四研究所
视角上
有澄鉴亭上俯视的字水霄灯
有缙云山下仰视的缙岭云霞
有南纪门外远眺的黄葛晚渡
有嘉陵江边近观的洪崖滴翠
远近高低,景致各异
季节上
初春的海棠烟雨
盛夏的云篆风清
深秋的黄葛晚渡
隆冬的华蓥雪霁
重庆的四时都在十二景里
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山城都有迷人景
这经典的“古巴渝十二景”
可谓景名合一
仅观其名
就能令人如临其境、如见其形
让诗意将今天的人们
带回到两百多年前的重庆
堪称景点命名的典范之作
(来源:八二四研究所| 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