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需要怎么养(老了怎么养)
人需要怎么养(老了怎么养)春日午后,社区里树木在不声不响中抽出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新芽。“幸福的新生活从这里开始了”“1234抓,手挥动的幅度再大一点……”“你看王阿姨的表情多好,一定要笑起来,再来一次……”4月13日,下午三点,记者来到位于西安市鄠邑区陕西首家以“CCRC模式”的新型养老模式荣华清荷园养老社区里,老人们正兴致勃勃地学习手势舞,这里的老年生活幸福满满。
截至2020年底,陕西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759.12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9.2%,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探索全新养老模式,追求自由多彩的养老方式,选择普惠型的社区养老,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已成为千家万户热议的民生话题。
市场化养老:“CCRC模式”幸福满满
“阿姨们,今天我们先复习下昨天学习的手势舞,然后再学习个新的手势舞好不好?”
“好。”
“1234抓,手挥动的幅度再大一点……”
“你看王阿姨的表情多好,一定要笑起来,再来一次……”
4月13日,下午三点,记者来到位于西安市鄠邑区陕西首家以“CCRC模式”的新型养老模式荣华清荷园养老社区里,老人们正兴致勃勃地学习手势舞,这里的老年生活幸福满满。
“幸福的新生活从这里开始了”
春日午后,社区里树木在不声不响中抽出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新芽。
86岁的刘叔正在国画小课堂上讲授国画技巧。刘叔曾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副教授,退休后,生活条件也挺好的,不缺吃的、穿的,但孩子们都不在身边,家里只有自己和老伴。
1982年的时候,刘叔父亲因为突发脑梗导致半身偏瘫,当时他正处于事业黄金期,家里还有孩子正在读书,两口子实在抽不出时间照顾父亲,无奈只能给刚出院的父亲找了一家养老院,当把父亲送到养老院后,刘叔无比心酸与无奈。
当年情急之下找了一家不太理想的养老机构,对此刘叔一直很内疚。
如今自己两口子也到了耄耋之年,不想过多连累孩子,两口子四年前主动寻找养老机构,经过多方比较最后选择了这里。“这里环境好,服务好,院子里有花草树木,就像个大花园,住起来很舒服。”刘叔开心地说:“幸福的新生活从这里开始了”。
现在刘叔在园区任国画班老师,还会向年轻时一样给大家备课、批改作业,还不时参加模特班、合唱班的兴趣活动,傍晚时分更是带着老伴去自己开垦的农场料理院里的瓜果蔬菜。他不仅收获身心的健康,也结识了不少新朋友。
80后服务“80 ”
“在这里只有一种人,就是‘80后’,80后出生的‘秘书们’和我们‘80 ’的老同志,这些‘80后’给我们‘80 ’带来了积极、阳光的心态和正能量,让我们也感觉年轻了好几岁,也让我们充满了快乐和活力,生活更是有滋有味。”住在这里王阿姨说道。
高美乐,荣华清荷园养老社区服务部经理,1987年出生的她,在这里已经工作了6年时间。
这里的老人们有很多故事,也有许多喜怒哀乐。高美乐说,几乎每位老人的故事都能写成一本书。跟他们相处久了,她渐渐觉得自己比同龄人更成熟,觉得在这里工作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叮叮叮”24小时值班室里响起急促的警铃,24号楼806李阿姨家紧急呼叫按钮响起。晚20点30分从值班室收到通知后,高美乐疾步走向李阿姨家,见到李阿姨时她脸色苍白。李阿姨说:“肚子很不舒服。”随即高美乐同工作人员把李阿姨送到社区门后的医院。经医生诊断,当时老人血压不稳定,拉肚子至脱水。当晚,由于老人状态不佳和持续的拉肚子,高美乐一直照顾到第二天的早上6点。
后经医生诊疗后李阿姨的状态逐渐恢复,高美乐的心也逐渐放下。
这里的老年人平均年龄82.5岁,这里的工作人员普遍是“80后”,“80后”服务“80 ” ,春去秋来,年复一年,这些“80后”们还将继续工作,让每一位长者安享健康、快乐、幸福的晚年。
CCRC模式突出“家”文化
“献给热爱生活的长者。” 在荣华清荷园养老社区里,这一句话格外引人注目。
在这里,以CCRC为模式的新型养让热爱生活的长者更好的面对生活。
CCRC即为持续照料退休社区(Continue Care of Retirement Community)英文缩写。通过为老年人提供自理、介护、介助一体化的居住设施和服务,使老年人在健康状况和自理能力变化时,依然可以在熟悉的环境中继续居住,并获得与身体状况相对应的照料服务,涵盖老人从生活全自理到需要生活协助再到需要特殊护理的晚年全阶段的一站式养老方案。
“简单来说,CCRC养老模式就是指从退休开始专为老人打造的,提供娱乐、照料、护理等综合服务的全闭环式养老社区。”荣华清荷园养老社区院长陈海静说,“我们在硬件上、服务上都有亮点。园区从顶层设计到园区的配套,吃、住、医、娱,都搬到机构里面,在社区里就可以完成生活所需的一切。在这里居住环境好,配套设施齐全,最重要的是这里的房间按照‘家’文化给予打造。”
目前,全省有各类养老机构及服务设施16742个,其中养老机构827个(公办养老机构439个、民办养老机构335个、公建民营养老机构53个),居家养老服务设施15915个(城市日间照料中心2063个、农村互助幸福院13852个),建成各类养老床位30.5万张,全省特困供养服务机构实现县级全覆盖,农村互助幸福院覆盖82%的行政村,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覆盖63.4%的社区,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45.59%。积极推进养老服务综合监管,陕西养老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居家化养老:自由支配养老也多彩
“刚退休的一年多,体重一下涨到70多公斤,是跳广场舞让自己瘦了回来。”在西安市莲湖公园北门外跳广场舞的孙阿姨说。如何享受健康快乐的退休生活,跳广场舞、唱KTV、学才艺……不同的娱乐活动成为大多数城市退休老人打发时间的多种方式。
广场舞跳出好身体
“我跳了七八年了,总想着退休了没有事情,一天闲在家里太闷了,买买菜、逛逛街,到街上转转也没有意思。”家住西安市西郊的贺阿姨说。她经过朋友介绍,加入了家里附近的广场舞队,本来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谁知一跳就停不下来了。“想着哪有学不会的,世上的东西都学得会,学了后慢慢地越学越有劲。学了广场舞,一门心思就想着怎么跳好,精神头都好了不少。”
现在贺阿姨的广场舞队里十多个退休的阿姨,每天除了跳广场舞,还一起讨论美食、时尚和旅游,甚至还到找别的广场舞队伍去交流经验。“身体好了就是少给国家增加开支,少给儿女带来麻烦,我们一天很乐观,高高兴兴的。”贺阿姨说。
和贺阿姨感受的还有一位家住西安市北郊的李阿姨,她退休前是一名教师,忙碌的生活一下子就闲下来,心理落差极大。“一天就除了吃,就是看电视、玩手机,那个时候很单一,心里面非常失落,参加跳舞的活动以后,感觉充满了朝气,心里有一个目标。”如今,跳广场舞不光是健身的活动,更是老年人交流沟通的一个平台。
KTV唱出好心情
“老规矩,喜欢唱啥就点啥,排队来。”在西安一家KTV包房里,几位60多岁的老人坐在一起一部分在唱歌,另一部分则在后面跟着跳舞或者聊天。在这家KTV的包间里,一般下午场会有三成包间上座,其中一半以上的包间会被退休的老人预定。
“事实上,这种现象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这个KTV 的工作人员解释说,“我们下午优惠,每房间40元的价格吸引顾客。如果顾客人数较多,实际上平摊到每人身上的钱也就几元。”
低廉的价格似乎是吸引老年顾客的一个关键因素。“大家都退休了,有很多空闲时间……每个人只花几元钱,就能练习唱歌,有娱乐活动,这让大家都拥有很好的心情。”在这KTV唱歌的一位60多岁的赵先生说。
“在KTV里不像在公园里那样,这里没有人打扰。有时在外面唱歌会感到不好意思,但在这里可以把自己的心情唱出来。”在另一个包间唱歌的马先生说。
如今,到KTV消费的老年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了KTV白天档的消费主力军。许多六十多岁的老年人手头宽裕,并且有大把大把的空闲时间,消费心态也变得积极和年轻化,而身处行业寒冬中的KTV也主动调整经营方式,以打折促销活动和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内容,来迎合老年消费人群的需求和喜好。
与此同时,许多KTV也针对60周岁以上的顾客推出了“老年卡”和“夕阳卡”,老年人手持这种卡,嗨唱7小时仅仅只需要10块钱。“很多老人都是早上送完孩子买完菜,拎着菜来唱歌的,有时候来了需要排队,他们就直接在大厅开始边摘菜边等,这样一来唱歌不耽误,做家务也不耽误,唱完歌回家直接就开始做饭。”这家KTV的工作人员说。
学才艺丰富生活
“自打上了老年大学,退休后的生活变得不一样了。”家住西安市未央区兴盛园小区的王先生对老年大学称赞不已。
今年65岁的王先生,退休快5年了。一开始,他常常和小区里一群老人打牌,“打牌是为了消磨时间,但牌友之间容易产生矛盾,家人跟着生气,自己也觉得这样的日子过得没啥意思。”王先生感慨道。
在朋友推荐下,王先生2021年报名上了西安老年大学,参加绘画和行书基础班学习,为退休生活打开新世界。“上老年大学,不仅充实了生活,还圆了年轻时的学习梦。”随着老龄人口迅速增加和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老年人接受再教育的需求日益旺盛。
据了解,西安老年大学是一所市级公办老年大学,创办于1995年。学校现有书画、声乐、器乐、文体、综合5个系,开设素描、声乐、葫芦丝、太极拳、摄影等40余门课程,年在校学员约1.2万人次。
去年疫情以来,西安老年大学就积极应对疫情考验,探索线上教学模式,广泛调研,培训队伍,购买设备,开展线上教学试点。并开展了十多个专业200余课时的线上公开教学,利用腾讯会议、腾讯课堂、微信直播、抖音快手、钉钉等各种网络平台开展线上直播课教学,同时,通过视频手把手、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指导学员操作使用网络学习软件。
社区化养老:突出普惠型
了解老年群体最关心、最迫切的需求,聚焦“医、食、住、行、娱”等多个方面。如今,推进普惠型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让老年人收获满满的幸福,成为社区养老的关键。
让老年人更称心
西电设社区里的养老服务中心是胡家庙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主体服务区”。据西电设社区党委书记兼主任郭欣荣介绍,养老服务中心以西安马应龙肛肠医院和西安市新城区爱心护理院社会力量为主体,为老人推行“诊疗 康复 养生”的医养服务。
参观养老服务中心正值午休时间,前来医养的老人并不多。养老服务中心一楼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左边有供老人休息和就餐的房间,右边是部分基础诊疗室。
休息室里都配备了空调,单人床叠放的干净整齐。“我们的养老服务中心实际上发挥着养老院的作用,能做到为不同情况的老人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郭欣荣说,社区里一些老人身体行动不便,子女也没有在身边陪同,养老服务中心就承担起了全日制照顾老人的责任。
B超、心电图检查、血常规化验、中医推拿、针灸按摩,养老服务中心内不同功能的诊疗室一应俱全。按摩室里,一位老人正在享受着保健师的按摩服务,路过艾灸室还能闻到阵阵艾灸过后留下的味道。“所有的保健室每天都会对老人开放,方便老人随时享受服务,我们尽力满足老人们的一切需要,让他们生活得更加称心。”郭欣荣说。
让老年人更放心
75岁的雷有孙是胡家庙街道万东社区的一名老年居住者。老伴去世后,他觉得一个人做饭多少有些麻烦,于是成了万东社区餐厅的一名常客。
说起社区餐厅,他赞不绝口。“早上起得早,在餐厅花3块钱就能吃上一顿热乎可口的早饭,午饭品种丰富,饭菜也都很适合老年人清淡的口味。”雷友孙说,为了照顾老年人的饮食习惯,餐厅的饭菜很多时候都会做的相对绵软一些,方便他们咀嚼。
万东社区书记兼主任刘娜告诉记者,社区里像雷有孙一样的老人还有很多,目前有1000多个老人在餐厅办卡吃饭,餐厅里人多的时候服务员都忙不过来,但是老人们也都非常理解。
万东社区餐厅门口的菜单展示了老人们一周的菜谱。下午5点,餐厅里的服务人员开始为晚饭做准备。“我们的菜谱都是依靠专业营养师的合理搭配,要让老年人不仅吃得可口还要吃得健康。”心为养老服务中心的负责人赵高平说万东社区老年餐厅主要辐射万东、金泰、金花、华清等4个社区的老年人,为辖区60岁以上老年人、退役军人、残疾人、低保人员、低收入人员、计划生育等特殊家庭人员提供价格优惠的餐食。
让老年人更舒心
让社区的老人过上老有所依的日子是西电设社区的服务宗旨,网格化的管理模式让西电设社区的日常工作开展得井井有条。“我们把社区划分为不同的网格,每个网格由一名网格长负责,划分区域内包含的三四栋居民楼。”郭欣荣说。
社区工作事无巨细,除了网格长,每栋居民楼里还有一位栋长。“在社区居住的居民大多数都是原来西电设计院的职工,几十年的相处居民们之间都很熟悉。我们会在一栋楼里面挑选一位相对年轻的居民成为栋长,高效的社区服务工作离不开各个栋长对我们的支持和理解。”
王桂范是西电设社区众多栋长之一,相对其他退休员工,60多岁的她觉得自己还不算老。“我在社区生活的时间比较长,社区的工作者们在我眼里就像是孩子一样,趁着还有精力我觉得能帮一把就帮一把,每个人都尽我所能给社区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社区才会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不管是义诊服务还是公益执勤,只要社区有需要,热心的王桂范总会第一时间出现在社区志愿服务的队伍中。去年疫情期间,王桂范主动承担起为隔离人员配送物资的工作,重提那段抗疫的日子,王桂范记忆犹新。
“当时社区里的一个小伙子刚从外地回来就被隔离了,家里什么都没有,我第一时间联系和他取得了联系,及时采买了一些食品和生活用品送到他家门口。”王桂范说在当时严峻的形势下,自己身为党员,无论如何都要挺身而出。
评价社区的养老服务工作,王桂范接连说了几个“好”。“没当志愿者之前,我觉得社区工作没什么复杂的,通过长时间的接触了解以后,我才发现社区工作忙碌且繁琐,每一个工作人员既细心又贴心,对我们的照顾十分周到。”王桂范说着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
本报记者 周生来 魏建军 柴迎 王媛瑞
责任编辑:安心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y609235490/18292963986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