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古城的传统手艺在哪里(跟着非遗游歙县威风凛凛的许村十三刀)
徽州古城的传统手艺在哪里(跟着非遗游歙县威风凛凛的许村十三刀)糊上白纸后,还要刷一层明矾水,使之平滑。水干后画上图画,刀两面画钟馗、天官、寿星,或是三国演义上的英雄人物,人物周围画有花草虫鱼,亭台楼阁。大刀灯,有大中小三号,大号长 24 尺,内点 48 支蜡烛;中号长 18 尺,内点 36 支蜡烛;小号长 12 尺,内点 24 支蜡烛。选用柢、杪悬殊不大的整根毛竹制作。先从柢往上五、六尺处,用绳索扎多个套,再从杪上分十股破开,将一杉木段插入柢部竹筒,作为“刀心木”。然后用篾条把十股竹杪摊开编织成“刀”的雏形,最后用苎麻绕刀心木扎缀,并放好便于拉索的杉木环夹,使其完全成型。相传古时许村的大街小巷里,常出没一种身形高大的精怪,名叫“邋遢相”。每当夜幕降临,便会在在幽深阴暗的街巷深处,越过马头墙惊吓百姓。为了除去这地方一害,有人就想,能不能特制一把超过马头墙的加长型大刀。这样,只要邋遢相将脖子一伸出来,就用这把长刀奋力砍去,肯定能斩下它的脑袋,这一招果真有
徽州大地,山峦起伏,溪流纵横,粉墙黛瓦的乡村,点缀在松涛竹海之中,错落有致,意味无穷。这就是千百年来徽州人根本所在、情怀所系的徽州古村落。
歙县的许村便是这星点村落中的一颗明珠。许村地处黄山主脉箬岭南侧,距离歙县县城约20公里。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八角牌楼”的主人许国的故里,至今仍保存有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古建筑200余座。
在这片极具烟火气的徽州古村落里,除了那些不言不语的古建,生动的民俗更是精彩。许村人的“舞大刀”,是歙县民俗活动中最具特色的一项。传说该刀是为了“镇妖辟邪”,确保一方平安,时至今日,传统民俗已经演变成一种祈福的仪式和表演,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大刀灯的传说
相传古时许村的大街小巷里,常出没一种身形高大的精怪,名叫“邋遢相”。每当夜幕降临,便会在在幽深阴暗的街巷深处,越过马头墙惊吓百姓。为了除去这地方一害,有人就想,能不能特制一把超过马头墙的加长型大刀。这样,只要邋遢相将脖子一伸出来,就用这把长刀奋力砍去,肯定能斩下它的脑袋,这一招果真有效,吓得邋遢相再也不敢肆意出来害人了。于是,许村人就在每年的正月十五这天都舞大刀,以此来震慑邋遢相,确保一年平安。这个习俗就这样一直流传到今天。
大刀灯的制作工艺
大刀灯是以长条竹等为原材料制作大刀,进行传统民俗舞蹈,在名城歙县为之独特,全国也很罕见。
大刀灯,有大中小三号,大号长 24 尺,内点 48 支蜡烛;中号长 18 尺,内点 36 支蜡烛;小号长 12 尺,内点 24 支蜡烛。选用柢、杪悬殊不大的整根毛竹制作。先从柢往上五、六尺处,用绳索扎多个套,再从杪上分十股破开,将一杉木段插入柢部竹筒,作为“刀心木”。然后用篾条把十股竹杪摊开编织成“刀”的雏形,最后用苎麻绕刀心木扎缀,并放好便于拉索的杉木环夹,使其完全成型。
糊上白纸后,还要刷一层明矾水,使之平滑。水干后画上图画,刀两面画钟馗、天官、寿星,或是三国演义上的英雄人物,人物周围画有花草虫鱼,亭台楼阁。
大刀灯的独特技艺
舞大刀,讲究“手眼身法步”缺一不可,舞刀人必须要齐心协力,通力合作。三遍锣响,先出灯的塘头开始点蜡烛,出行。数十面大旗开道,两面大开锣“哐哐哐”前行。一人执一杆红纸剪的十二个长钱,在前引路,挂长钱的细竹杆顶,留有一蓬竹叶,喻示“四季常青”。紧跟着是十三把大中小型大刀,喻“十三太保”。
来源:歙县文化旅游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