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过江通道规划图(不是海宁就在海宁)
海宁过江通道规划图(不是海宁就在海宁)潮乡大地现有铁路沪昆铁路、沪杭高铁途经;沪杭高速、杭浦高速和杭州绕城高速东线、钱江通道和嘉绍高速构成“两横三纵”高速公路网;在建中的杭海城际铁路是嘉兴市域范围内的第一条城际铁路;全市现有等级航道46条,首条高等级航道杭平申线三级航道也已基本建成。一个家,如此,一座城,更是如此。(注意!本条干货很多,建议看一看)多点入城,重构城市门户新体系“门户”是留给来客的第一印象,体现着主人的格局、胸怀和眼界。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海宁缩短与沪杭的时空距离,提高与沪杭同城化水平带来了新机遇,聚焦“高质量、一体化”,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恰逢其时。
日前,海宁市委市政府智库顾问团(以下简称“智库顾问团”)组织召开“不是海宁,就在海宁”——长三角一体化海宁综合交通建设专题研讨会,多位智库委员与相关部门围绕全市综合交通建设情况和规划发展互动交流,共谋全域交通体系提升,高质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研讨会现场。
(注意!本条干货很多,建议看一看)
多点入城,重构城市门户新体系
“门户”是留给来客的第一印象,体现着主人的格局、胸怀和眼界。
一个家,如此,一座城,更是如此。
潮乡大地现有铁路沪昆铁路、沪杭高铁途经;沪杭高速、杭浦高速和杭州绕城高速东线、钱江通道和嘉绍高速构成“两横三纵”高速公路网;在建中的杭海城际铁路是嘉兴市域范围内的第一条城际铁路;全市现有等级航道46条,首条高等级航道杭平申线三级航道也已基本建成。
“我们离不开交通门户与外部进行货物流通、人员往来,包括空港、海港、高铁站、铁路站、高速公路口等。”智库顾问团委员、杭州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汤海孺指出,交通门户形象关系到城市能否健康发展,对于拥有地缘优势的县域城市而言,意义尤为重要。
回望历史,1909年沪杭铁路全线通车,沿线硖石、庆云、斜桥、周王庙、长安、许村各地迅速发展,客运便利、货运畅通,加速了海宁现代工商业的发展和繁荣,造就了硖石“小上海”的美誉。
1990年1月1日,硖石火车站更名海宁站,10月11日,海宁新火车站举行开通典礼,杭州至北京120次列车首次通过海宁站。钱雪军摄
立足当下,海宁火车站2019年旅客发送量为186万人次,占沪昆铁路嘉兴站旅客发送量的52.2%;沪杭高铁在许村镇设海宁西站,2019年旅客发送量96万人次,现为海宁西部地区往来沪杭的重要交通站点……
但是,海宁境内没有机场、没有外海港口,高铁站距离市中心路程较远,一度让不少市民耿耿于怀。
“我们邀请的专家、人才坐高铁到海宁西站,下车一看离杭州更近,打车到海宁市区还要40分钟。”智库顾问团委员、天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建清就在研讨会上表示,企业在招才引智过程中,海宁交通便捷的优势并没有完全发挥。
凭借优越区位,海宁在过去的发展中抢得先机,但不得不清醒地看到,市域地形狭长,土地资源严重紧缺,要素瓶颈明显,制约着交通门户的进一步提升。
“随着桐乡、嘉善等周边城市高铁、城铁建设发展,海宁交通能级的提升尤为迫切,社会各方面不同程度的需求强烈。”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5月8日下午,智库顾问团考察海宁火车站。
“重构海宁门户新体系,这是一个凤凰涅槃的过程。”智库顾问团委员、浙江省信息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卓勇良就指出,当下海宁更应以人民出行便利为中心,充分利用周边交通基础设施,来科学谋划综合交通体系。
5月8日下午,智库顾问团考察西山路跨海宁大道大桥。
设施共享,不求所在但求所用
放眼海宁周边,现有高铁站为沪杭高铁桐乡站、嘉兴南站,杭州萧山机场、上海虹桥、浦东机场等空港承载了不少海宁客流,嘉兴港作为浙北杭嘉湖平原在杭州湾沟通外海出口的唯一门户,也是海宁外贸企业“出海”的重要支撑。
以一座县级城市的体量,能否集纳所有的交通门户?
2017年11月28日上午,首列停靠海宁站的动集绿巨人缓缓驶入车站。杨立超摄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但随着海宁市域范围内交通路网日益完善,整合利用周边交通资源,进一步实现借梯登高、借船出海、借势发力,成为不少有识之士的共识。
“近期可以加强研究与桐乡高铁站之间的快速路,建议列入十四五规划进行建设。”智库顾问团委员们纷纷表示,“要把‘不是海宁’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就在海宁’的发展优势,加强与周边交通枢纽的快速联系。”
跳出海宁看海宁。位于高桥镇的桐乡高铁站距海宁中心城区仅16公里,日均出发客流达9千多人次,日均到达客流达8千多人次,居沪杭高铁沿线县级站首位,而海宁西站距离海宁中心城区约32公里,嘉兴南站约为31公里。
本着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辐射范围大、拉动区域发展快及与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布局契合的原则,与桐乡高铁站互联,更易实现对区域交通设施的高效利用。
“在海宁城区与桐乡站、嘉兴南站建立快速联系通道,已经提上议事日程。”市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融杭一线的许村镇和长安镇(高新区),如何进一步完善融杭路网的新课题,同样摆在市委市政府面前。
智库顾问团委员、浙江省轨道交通建设与管理协会高级顾问吴学新就表示:“长安镇(高新区)与钱塘新区之间需加密过江通道,解决目前只有江东大桥的交通瓶颈问题,并打通许村与下沙之间的南北向通道。”
融入杭州、路网衔接、高架联通,城铁呼啸而过,西片市民的殷殷期盼,随着杭嘉一体化深入推进,迎来越来越多的回响。
“未来海宁如与周边县市交通枢纽做好互联互通,一方面可避免由于引入过多交通廊道造成对地块的切割,另一方面实现了重大基础设施共享。”智库顾问团委员、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分院院长蔡红兵说道。
铁路杭州萧山机场站枢纽及接线工程在周王庙设“海宁观潮站”,钱塘新区江东三路过江通道线位确定,京杭运河二通道加快推进……与周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正在带给海宁新的期待。
外联内畅,工业强市向高质量前进
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每到周末,在上海的火车站、码头,常常会看到穿着蓝色卡其布衣服、拎着人造革包的人,他们就是“星期天工程师”,带着他们的知识和经验,去到长三角的城镇乡村,帮助乡镇企业搞技术做项目,海宁不少企业也接受过点拨,从中受益良多。
便利的交通走廊,一头连着大城市的先进技术人才,一头连着县域经济的活力脉动。
如今,当人才越来越倾向于通过高铁、航空等快速交通方式出行时,海宁人已经集体醒悟:再也不能躺在区位优势好、公路密度高这些“老黄历”上吃老本了!
交通交通,一通百通。将交通资源转化为产业和经济优势,海宁人深刻地懂得这个道理。
改革开放之初,海宁到嘉兴只有一条七八米宽的砂石路,西到杭州也只有一条沿江的老公路,路窄、路况差,民间有一句调侃“海宁到汽车跳,七拐八弯弯进来,七问八问问进来”,这也成为海宁经济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
后来,1993年东西大道(现01省道)建设,半个月时间就拆平了400多户征迁房屋,12万民工自发共同参与建设;再后来,南北大道(现海宁大道)在2008年顺利通车,穿城而过,和东西大道(现01省道)串起了海宁皮革、经编、家纺三大支柱产业的交通流。
交通通达的背后,是产业的欣欣向荣,是经济的蓬勃发展,是长三角一体化的雏形。
“完善综合交通体系,代表着优良的营商环境,也对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带动作用。”智库顾问团委员、浙江大学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欧阳安蛟肯定地说。
今年恰逢我市国土空间规划、十四五规划编制之年的机遇,引入新的高铁线路、规划城市快速路、提升现有航道等级等课题频频进入市委市政府的视野。
“杭海城际往西延伸1、2公里,接上杭州快速干线,融入杭州地铁网络,十四五要动起来。”在几天前召开的全市综合环境提升暨杭海新区“全域整治、全面发展”行动动员大会上,市委书记朱建军谋划着新的方向。
好消息还在不断传来。年初,总投资13.2亿元的杭平申线海宁段正式通航,为海宁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通江达海”;在位于市区北部的经济开发区(海昌街道),全市首个集装箱专用码头——海宁国际集装箱港区海昌作业区正加快推进,海宁港初露雏形;钱江通道北接线、杭浦高速胡家兜互通改造及接线工程;持续建设四好农村路建设、国省道大中修、县道大中修工程等让全域交通面貌焕然一新……
今年4月,省委书记车俊在全面推进高水平交通强省建设动员大会上强调,要让我省交通来一个历史性的大跨越、大提升、大变化,让交通成为扩大有效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力支撑,成为展示“重要窗口”建设成果的鲜明标志。
站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落实首位战略的新起点上,海宁正以新理念、新思路在追梦路上争先创优、不负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