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三庆老牌匾(三盛记装成记盛三)

三庆老牌匾(三盛记装成记盛三)装好一个牌匾,修好一盏路灯,更换一个井盖,看似小事,考验的却是一个城市的治理水平,影响的是群众生活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展示的是一个城市的品位与格调。这关乎城市的“面子”,更关乎城市的“里子”,必须做好做实。惟有如此,一个城市的治理才算得上真正精细起来了。(来源:北京日报)

三庆老牌匾(三盛记装成记盛三)(1)

这两天,“三盛记”商号火了,只是火的原因有点尴尬:西交民巷某文保院落墙上,老砖匾“三盛记”在修缮中错装成了“记盛三”,而且一错就是十年。市民吐槽、媒体报道后,相关方面正着手整改。此外,还有声音认为,砖匾安装位置或也不对,“目前是把边放在一头,正常应该放在中间”。究竟孰是孰非,有待进一步论证。

说起来,“三盛记”名气虽不大,但也颇有些来头。据报道,该商号隶属“双合盛”旗下。而“双合盛”是京城老字号,在清末及民国时期颇具规模,“双合盛”生产的“五星啤酒”,更是北京人喜爱的独一份“老味道”。十几年前,产权单位开展修缮工作,对老砖匾进行粉刷、拆装。这本是好事,哪承想,就三个字还装反了。而如今“安装位置不对”的说法,则更显当初工作之草率。这种有些不伦不类的保护举措、展示方式,显然有悖初衷。

更让人不解的是,砖匾装上后,不止一个热心市民指出来错误,但这一错硬是拖了十年。相关方面给出的“用水泥贴的砖不可逆”“剔砖风险很大”等说法,都显然不是久拖不治、知错不改的理由。特别是如今在舆论压力下,相关单位做了整改,这恰恰证明:不是问题解决起来麻烦,而是怕麻烦。一位基层工作者的几句话点出了问题本质:社区无权处置,去找产权单位,对方因文保院落施工审批手续严格等原因不予配合,管理单位畏于风险也不敢轻举妄动。如果说施工人员不了解历史文化,一时疏忽把砖匾装反了尚情有可原,那相关部门互相“踢皮球”,任由砖匾“反”下去,则是典型的态度不“正”。

城市治理,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细节。而现实中,细节错误并不少见。单就一字一句、一图一标来说,宣传标语上有错别字、公共场所英文翻译不准、地铁指示标识进出难分等不一而足。更让人无奈的是,如“记盛三”这般知错不改、将错就错的不在少数。久而久之,一时疏漏成了“永久”错误,闹出了不少笑话。如一些“无名路”无人管,民众起的“野路名”几成正规路名,甚至被官方稀里糊涂采纳。个中缘由或有很多,比如管理存在缺口、权责模糊混乱、处置审核复杂等,但根本上还是治理者的不担当、不作为。从这一点上看,“三盛记”这个三字匾算是城市治理的“一字之师”,其他城市治理者有必要反躬自省。

装好一个牌匾,修好一盏路灯,更换一个井盖,看似小事,考验的却是一个城市的治理水平,影响的是群众生活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展示的是一个城市的品位与格调。这关乎城市的“面子”,更关乎城市的“里子”,必须做好做实。惟有如此,一个城市的治理才算得上真正精细起来了。

(来源:北京日报)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