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前的焦虑(我们有多么焦虑)
中考前的焦虑(我们有多么焦虑)孩子很委屈,回来哭着说内卷太严重了,那些提前上岸的同学太幸福了。对此,我表示没有怎么看明白,但是我又非常明白:只要孩子获得市级或者区级相关学校的指标,可以提前录取,不用参加中考。而指标到校的参考标准就是中考前的一诊和二诊并结合平时的成绩。很遗憾,孩子二诊没有考好,相比一诊成绩和平时成绩,整体下滑了三四十分。果然,虽然孩子排在指标到校第二梯队的第一名,但是仍然落选了。第一阶段的焦虑,是在孩子中考之前,这属于轻微型焦虑。虽然一再给孩子说,放轻松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发挥正常就好。但是焦虑挥之不去,担心孩子发挥不好呀,睡眠不好啊,吃喝不好呀,但是孩子在学校,你又无能为力。只有周末回家给孩子恶补,想吃啥呀?想喝啥呀,那时候恨不得自己是厨艺大师。出去吃吧,怕孩子闹肚子了,又怕疫情不方便了。最后焦虑的没有办法,干脆在周末让孩子都不补课了,一家人去梓潼县的七曲山大庙拜一下,因为家委会的家长传说很灵验的。
中考生活:我们有多么焦虑
回想当年的中考、高考,我感觉都没有像今天这么焦虑过。
焦虑是为孩子焦虑。工作是苦力,赚钱是动力,生活是压力。但孩子中考,得耗尽所有的力气,在中考的大潮之中,焦虑如同暗潮涌动,直到雾开云散。
(1)
第一阶段的焦虑,是在孩子中考之前,这属于轻微型焦虑。虽然一再给孩子说,放轻松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发挥正常就好。但是焦虑挥之不去,担心孩子发挥不好呀,睡眠不好啊,吃喝不好呀,但是孩子在学校,你又无能为力。只有周末回家给孩子恶补,想吃啥呀?想喝啥呀,那时候恨不得自己是厨艺大师。出去吃吧,怕孩子闹肚子了,又怕疫情不方便了。
最后焦虑的没有办法,干脆在周末让孩子都不补课了,一家人去梓潼县的七曲山大庙拜一下,因为家委会的家长传说很灵验的。于是去了,求得一条三尺红绫,孩子说晚上睡觉覆盖于肚脐方能入眠。自己心里说这岂不是封建迷信呀?但是嘴巴不能说出来,只能说求得是一份心安,就像基督徒在教堂忏悔,更多的是心灵的慰藉。
在中考之前,想着孩子能不能走“指标到校”——我查了一下指标到校的概念,是这样表达的:指标到校是指在我国部分省市实行的将重点高中招生名额分解到区域内的所有初中,给每个初中的尖子生都能获得进入重点高中的机会的招生政策。指标到校政策的制定主要是为逐步解决初中择校问题,引导城市初中均衡配置办学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对此,我表示没有怎么看明白,但是我又非常明白:只要孩子获得市级或者区级相关学校的指标,可以提前录取,不用参加中考。而指标到校的参考标准就是中考前的一诊和二诊并结合平时的成绩。很遗憾,孩子二诊没有考好,相比一诊成绩和平时成绩,整体下滑了三四十分。果然,虽然孩子排在指标到校第二梯队的第一名,但是仍然落选了。
孩子很委屈,回来哭着说内卷太严重了,那些提前上岸的同学太幸福了。
没有办法,那只有参加中考。给孩子打气,说你人生中最重要的两次考试,一次是中考,一次是高考。即使没有指标到校,但是你要相信你依靠自己的实力能够考进去。
(2)
中考之后,真正的焦虑才刚刚开始。
让孩子对照答案估一下总分,孩子回来说同学们对的答案怎么都不一样,今年的题目很难。憋了一两天,终于估了一个区间分。于是对照蓉城市2021年各个高中的录分情况,看哪个可以上,哪个可以冲,哪个可以跳起来摸一下。
在家开始为孩子做简历,发现整个中学时代奖状怎么这么少,又把初一以来的各科成绩列表,心里不免沾沾自喜,看着孩子成绩不错呀。所以人常说:自己家的孩子别人家的老婆。别人家老婆不敢奢望也不敢窥视,毕竟自己家孩子是最好的。
从中考之后到中考分数出来的半个月里,开始跑各种中学,加了各种群。尤其是来自全省各地的咨询电话接踵而来,每天接这一类学校或者中介机构的电话,居然比我工作电话都多,虽然烦不胜烦,但是又不忍掐掉,说不定你掐掉的就是孩子的一个机会呢。突然感觉自己的孩子原来是个香饽饽,这么多学校争着抢着要呀。毕竟只是咨询,中考分数没有出来之前剩下的都是焦虑。
有些中介机构明显都是骗人的,只要仔细询问、认真思考,就会发现骗子的智商不够用。什么承诺孩子可以通过艺考提前录取呀,我和某某学校校长私人关系好得很呀,如果你孩子录取不了我保证退钱呀,谎话连篇却大行其道。他们能够屡屡得逞,就是利用了家长的焦虑感,让焦虑成为骗子在中考路上行骗的通行证。
不跑不知道,跑起来真奇妙。根据孩子日常的考分,尤其是中考前的二诊成绩作为重要的参考,有针对性地跑了七八所高中。第一阶段就是给各个学校招生办送“投名状”:将孩子的简历一一放到学校的门卫处或者招生办接待点,然后回去等通知。第二阶段就是学校根据孩子成绩和自己往年的录取线学校通知家长,可以去面谈。虽然几所学校没有反馈,但是毕竟有心仪的学校给了面谈机会,感觉已经是等待临门一脚。
面谈一般都很神秘,进学校得靠短信,点对点地接头,然后先听学校宣讲,讲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历年教学成果:多少高级教师呀,获得多少奖励呀,高考多少北大清华呀,甚至食堂吃得怎么样,孩子们住宿怎么样等等,事无巨细。一般宣讲都得一个来小时,有时候会对一些数据进行学校之间的对比,这作为“保密”内容,一般要求家长不能录音不能拍照不能录像。末了,就是面谈,拿成绩出来,核实后给予孩子一个评级,这个就是保证孩子在达到这所学校的录取分数线后,如果报第一志愿就可以上的班型。
班型让人眼花缭乱:平行班、实验班、创新班、强基班、博士班、院士班、北清班、火箭班,就差宇宙班了。签完了,回家就开始天马行空地想象:孩子要上了北清班,考上北大清华,那祖坟不得冒青烟了啊?自己不行,回来下个蛋,自己明明就是一只“鸡”甚至是一只“鹌鹑”,却希望孵化出来的是一只鹰。
接下来只有等待,心烦意乱地焦虑。
(3)
分数终于要出来了,早上四五点孩子就醒来了,说自己睡不着。
睡不着,只有干等着——成绩要到上午10点钟才出来。
八点半,我还在家吃早饭等成绩,家长们就开始在群里发各种消息:烈日当空,在一些名校的门口,家长们排着长队等待进去抢学位了。感觉这学位就像超市里搞促销的鸡蛋,一开校门冲进去就能抢到一样。于是家人商量,去不去排队啊?但是在哪个学校排啊,分数都不知道,不能没头苍蝇一样到处串吧?算了,还是在家里等,一动不如一静呀。
9点40分,家长群开始炸锅了,因为有的家长在系统里看到了分数。但是我还没有看到,从九点钟登录刷新了多少次都没有看到,结果再刷都无法登录了——系统崩溃了。焦虑,顿时冲上了最高警戒线,都不知道应该用哪些词汇抱怨。还没有抱怨完,孩子母亲的手机通过短信收到分数了,居然比孩子估计的最高区间都高两分,这下可以选择的空间就大了,毕竟爬在大树的上半部分。额的神呀,终于喘口气呀,雨后彩虹啊,拨云见日呀!
赶紧分工,先是复印孩子的各种资料,户口本呀、身份证呀、中考证呀,成绩短信都要打印出来。然后又去之前心仪的两所学校分别蹲点,参照去年的成绩看看能不能抢到学位。去了果然人多,但是已经没有了此前照片上的人山人海,家长们根据孩子的成绩已经自觉做了疏散和分类。学校更是人性化,开放了大厅、会议室、教室让家长乘凉等待,摆放了水果、饮料供家长们自取。弄得我都不好意思,吃了人家那么多葡萄,喝了橙汁,要是不签人家学校心理上都过不去。
于是,两边开始互相打电话,排到哪里了,情况怎么样,要不要先签下来呀。征求孩子意见,孩子说选这所,我却想选另外一所,那学校虽然是名校的分校,但是校服穿出去同样倍有面子,秒杀LV、Gucci。但是孩子说以后想偏重文科,她心仪的学校文科不错。而且名校录取线水涨船高,只有赶快签约。
她对另外一所学校的印象极其不好,不是文理科教学的问题,而是担心校风:访校的时候,她看到有的女学生穿着校服,脸上打着粉嘴上涂着口红,因此极其反感。虽然这个学校老师几次电话想签下孩子,但是我也只能作罢。
随着学位的确定,焦虑开始减弱,一家人轻松起来,感觉凭借孩子在这个城市刷到了存在感。
(4)
晚上喝啥呀?家里还有“过期”的五粮液,开了一瓶喝得心花怒放:这毕竟是自己的第一个蛋,孵化出来了,羽翼正在丰满。
(5)
但焦虑不是我一个人的焦虑,不是我一个家庭的焦虑,而是社会的焦虑。
中考的难度,感觉越来越超过高考。从省市重点高中到普高到职高,教育系统通过分级分层的模式,推动一场教育的改革,这是必然的趋势也是改革的方向:强基计划不仅是培育北大清华的高端人才,更需要强化整个社会的基础:培育更多的职业产业工人,夯实大国基础。
教育的金字塔结构,必然造成向上的通道拥堵且艰难。中国人习惯向上仰望,都期望孩子能够出人头地。但在千军万马的中考中,只能是这样的考核机制,无论我们多么焦虑如何抱怨,中考、高考都是最公平的选择方式,没有其他路径可研。
其实,焦虑就是一种向上的力量,是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自我突破的条件映射。但焦虑又极其消耗能量,甚至引发各种抱怨,传染负面情绪。
因此,在一场中考的历练中,我们看到了各种制度设计的缺陷,教育资源配置的失衡,甚至于全社会心理的疏导,都需要提升和完善。因此,需要将焦虑转化为美好的期盼,转化为孩子升学的动力,转化为阳光之下花开的声音。
注:本文为非虚构作品,敬请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