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高级乒乓球拍制作全过程(成都有位80后大国工匠)

高级乒乓球拍制作全过程(成都有位80后大国工匠)曹立熹今年已经83岁,可他从不觉得应该休息和享受人生了。就象他家院子的对门,就是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中国第一所公立学校——成都石室中学,仍然散发着无限活力、培育无数优秀学子一样,他觉得自己仍然有创造力和旺盛精力,为一生钟爱的乒乓球事业多做点事。看着修葺如新的底板,曹立熹很欣慰,长松一口气,在屋里蹓跶了几圈。他的两项发明获得专利,“中国造”球拍圆梦他叫曹立熹,今年83岁,快乐地称自己为“80后”……元宵佳节,曹立熹在工作室忙碌了一天,修理中国男子乒乓球国家队队员徐晨皓的球拍;10天之前,他修好了中国女子乒乓球国家队队员王曼昱的球拍底板,这都是国家女队教练肖战送来的“急活”。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高级乒乓球拍制作全过程(成都有位80后大国工匠)(1)

他制作的乒乓球拍,每一只都有一个特殊的记号:1953

他和搭裆制作的球拍被国际乒联、中国乒联收藏

他是军械师出身,会钳工、篆刻,由“乒乓达人”走上制拍路,国手们常找他修拍

他的两项发明获得专利,“中国造”球拍圆梦

他叫曹立熹,今年83岁,快乐地称自己为“80后”……

元宵佳节,曹立熹在工作室忙碌了一天,修理中国男子乒乓球国家队队员徐晨皓的球拍;10天之前,他修好了中国女子乒乓球国家队队员王曼昱的球拍底板,这都是国家女队教练肖战送来的“急活”。

看着修葺如新的底板,曹立熹很欣慰,长松一口气,在屋里蹓跶了几圈。

高级乒乓球拍制作全过程(成都有位80后大国工匠)(2)

高级乒乓球拍制作全过程(成都有位80后大国工匠)(3)

曹立熹今年已经83岁,可他从不觉得应该休息和享受人生了。就象他家院子的对门,就是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中国第一所公立学校——成都石室中学,仍然散发着无限活力、培育无数优秀学子一样,他觉得自己仍然有创造力和旺盛精力,为一生钟爱的乒乓球事业多做点事。

不仅在成都、在四川的球友中出名,在全国的专业选手和爱好者中,曹立熹和他的“熹”牌乒乓球拍都是大国工匠、大国技艺的代名词,他发明的“竹纤维”和“梅花桩”两项制拍专利技术更是成为“中国造”球拍的一股清流。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曹立熹计划制作庆祝主题球拍,为祖国“庆生”。

斜杠老年:军械师/钳工/篆刻/资深乒乓球迷

居于成都市中心区域文庙前街,曹立熹的家是球友们拜访的热点,资深球迷都知道他——称手的球拍打坏了,找他修肯定没错。

曹立熹也曾是个乒乓球迷。1953年,16岁的他参军被分配到南京某炮兵部队,后来做了一名军械师。爱打乒乓球的他开始琢磨“人巧不如家什妙”,并开始利用手边的材料,做各种试验,例如用胶鞋里的海绵垫、废弃加农炮的内胎等做胶皮,自己选料、买工具制作球拍。后来,在他所制作的每一支球拍上,都有一个“1953”的字样,那是对首支球拍的纪念。

走进曹立熹的家,不过两居室的屋子,有一片区域是属于乒乓球的世界。他的工作室,是家里的阳台和小花园改建的。长条形的屋里,墙上挂满了各种成品底板,桌子上是各式工具和材料。每天把修拍或制作的过程,发图到朋友圈,和全国各地的球友们互动一番,是他的一大乐事。

高级乒乓球拍制作全过程(成都有位80后大国工匠)(4)

从参军入伍起,曹立熹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我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炮兵技术学校学习,毕业后在部队当过修械所长、也在工厂带过徒弟,我最在意的,还是我的钳工技术,如果没有它作为基础,所谓的发明创造也无从谈起。”

一位坚守了67年的老 “钳工”,确如他所说,尺子、锯子、螺丝刀、锉刀等工具不离手,切割、打磨、液压等手艺样样流畅,他的手上居然没有长茧,“说明是一个善用工具的好钳工”,他爽朗地笑了,拿出一本他参与编撰的钳工技术书,“大国老工匠”绝非浪得虚名。

误差需在“0.1毫米”内,球拍新技术获两项国家专利

在内行眼里,乒乓球拍有弹力、速度、控制三个参数,一般来说,球拍厚就弹、速度就快,相反,控制降低,好的球拍就是去找中间的平衡点。在球拍结构上,分为底板、海绵和胶皮,影响球拍重量的因素,底板尤为突出。

因受国外影响,目前国内高档底板的增强、增弹等性能都采用含有化学物质的碳纤材料,“这其实与国际奥委会提倡的环保方向不是那么吻合,我一直在寻找更天然环保、更称手轻巧的新型材料”,曹立熹说。

就像爱迪生寻找灯丝一样,曹立熹从各种木料、各种纤维中寻找素材,直到他找到了产自邛崃山区的竹纤维,以此替代“纯木 碳素复合材料”结构。有匠人将邛崃山里的竹子剥下的第二层制成薄如纸张的竹纤维,在粘合时,曹立熹又遇到粘合剂难题,竹纤维易产生脱落。后来,在他的指导下,一家文体用品企业试制研发出了初级产品,经过曹立熹的调整和完善,轻而有弹性、经济又好用,世界上第一支天然竹编蹦床式纤维底板诞生,并于2011年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除了竹纤维,曹立熹还开发出梅花桩底板。普通乒乓球拍都是实心的,为了减轻重量,他把一根根小木,锯成只有两毫米宽的“小木桩”。再把“小木桩”一个个粘在底板上,总共274颗,形成一个“梅花桩阵”,最后贴上其他薄板,从而减轻球拍的重量。2015年,梅花桩底板再获国家专利。

“这两项发明做到了厚而轻、轻而弹,要做到这些,误差需要控制在0.1毫米之内。” 曹立熹的技术传人、搭档吴伟如是体会。

网店红火带动社区 慷慨传授“断肢再植”方法

去年春节前,曹立熹和吴伟创建的位于青羊区上池正街的乒乓球拍研创室,获选“2017青羊区十大暖心事件”。在文翁社区的帮助下,开设网店,销售注册商标为“熹”牌的乒乓球拍。

“同时,即使已过八十高龄,曹立熹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免费传授球拍制作技术、赠送制作材料给居民,只要验收合格,就向居民支付制作费用,为社区居民灵活就业开创了新思路。”这是组委会给予曹立熹的颁奖词。

开店三年多来,慕名而来的球友订单接踵而至,曹立熹和吴伟不贪多求快、不趁热涨价,以球拍制作质量为首要,以经济实惠为宗旨,依然保持着原有的节奏。曹立熹说:“我的发明与科研成果是为广大乒乓球爱好者服务的,只求为普及国球做一点贡献、争口气!商业运作慢慢来,这是我的原则。”

曹立熹一直以“8级钳工”自居,把运用钳工技术维修底板的手艺,视为锤炼制作球拍的基本功,他的微信名就叫“曹大爷:中国钳工”。所以,在天南海北的乒球迷中,不仅知道曹大爷球拍作得好,更晓得他的修拍技艺了得。他的朋友圈,经常展示各种“神医妙手”,甚至有被掰成几块、“直接解体”的拍子,也重修旧颜,靓丽出击。

高级乒乓球拍制作全过程(成都有位80后大国工匠)(5)

在他的维修记录上,能看到了许多乒界大腕的名字:国家乒乓球队女队教练肖战、邓亚萍曾经的教练李共鸣、世界冠军陈龙灿的启蒙教练黄德儒、世界冠军成员邱怡可……很多球员还来维修过多次。

2月17日,阴雨袭蓉。曹立熹在家里向各地球迷介绍“断肢再植”的过程,进行一次修底板“远程教学”,供乒乓球迷掌握。

他如此描述心中情愫:球友底板损坏了不愿换新的原因是“用惯了,有情感了,是主人征战南北的无言‘战友’,因此要费九牛二虎之力去寻找修板人……在这里,各位可按图学到修乒乓球拍底板的技巧,不是更好吗?我想为普及国球多做一点事,因为我是一个兵!

来源:川报观察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