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间道电影你所不知道的事(豆瓣9.2无间道在悲剧中寻求轮回)
无间道电影你所不知道的事(豆瓣9.2无间道在悲剧中寻求轮回)《无间道》系列电影有一个很重要的元素:时间。导演在交替的时间中为我们讲述90年代香港警察与黑社会帮派之间斗智斗勇的故事,若想把电影的时代背景完全说清楚,时间线还得先着眼于《无间道II》。他们分别是黑社会和警方的卧底,错位的人生经历令两人都异常茫然和痛苦,善与恶的挣扎、现实与自我的冲击促使两人都想离开无间地狱,寻求轮回从而做回自己,做一个好人,奈何无解的处境把他们一步步逼向退无可退的深渊。毫无疑问,享誉无数的《无间道》是一部佳作,影片线索复杂缜密,节奏明快流畅,人物饱满、全面,剧情充满戏剧性和张力。从电影强大的演员阵容来看,这部戏也很有保障,由黄秋生、刘德华、梁朝伟和曾志伟四位影帝领衔主演,同台飙戏,萧亚轩、郑秀文、陈慧琳三位女神倾情加盟。另外,它的片名也很有考究,“无间道”意为“无间地狱”,既是佛经里说的八大地狱之一,也是人们常说的十八层地狱中最下面那一层,最苦、最煎熬。所谓的“无间地狱”
文丨橘色萝卜
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伊曼努尔·康德
2002年上映的警匪片《无间道》是香港影片的“救市”之作。那几年香港影视行业处于低迷时期,一部电影的票房收入基本浮动在200万上下,若能达到500万的水平已经是很好的了。令人意外的是,当时的《无间道》竟创造出了5500万港元的超高票房记录,打破了那阵子港片票房出一部死一部的恶性定律。
紧随着票房佳绩而来的是各种获奖记录,2003年该影片斩获了第2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梁朝伟)、最佳影片、最佳编剧(麦兆辉、庄文强)、最佳导演(刘伟强、麦兆辉)、最佳男配角(黄秋生)、最佳原创电影歌曲奖、最佳剪辑统共七项大奖。除此之外,《无间道》还揽获了第4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最佳影片等五个奖项,成为名利双收的最大赢家。
毫无疑问,享誉无数的《无间道》是一部佳作,影片线索复杂缜密,节奏明快流畅,人物饱满、全面,剧情充满戏剧性和张力。从电影强大的演员阵容来看,这部戏也很有保障,由黄秋生、刘德华、梁朝伟和曾志伟四位影帝领衔主演,同台飙戏,萧亚轩、郑秀文、陈慧琳三位女神倾情加盟。另外,它的片名也很有考究,“无间道”意为“无间地狱”,既是佛经里说的八大地狱之一,也是人们常说的十八层地狱中最下面那一层,最苦、最煎熬。
所谓的“无间地狱”其实很抽象,但将其具体化到影片中就不难理解了,它指的是刘建明、陈永仁仿佛活在人间炼狱一般。
刘德华饰演的刘建明本是三合会的一名古惑仔,听从大佬韩琛的指示进入警校学习做了警察,成为韩琛安插在警局的眼线;而梁朝伟演的陈永仁原是一名警察,却被上级黄志诚安排去三合会做卧底,成了一名像模像样的古惑仔。
他们分别是黑社会和警方的卧底,错位的人生经历令两人都异常茫然和痛苦,善与恶的挣扎、现实与自我的冲击促使两人都想离开无间地狱,寻求轮回从而做回自己,做一个好人,奈何无解的处境把他们一步步逼向退无可退的深渊。
1丨由家族衰亡、帮派变更和社会变迁,揭露出时代悲剧《无间道》系列电影有一个很重要的元素:时间。导演在交替的时间中为我们讲述90年代香港警察与黑社会帮派之间斗智斗勇的故事,若想把电影的时代背景完全说清楚,时间线还得先着眼于《无间道II》。
1991年倪氏家族在香港很有话语权,当时三合会的老大还是倪坤,就在这一年倪坤被刘建明枪杀,三合会权柄移交到倪坤儿子倪永孝手中。这个人手段高明,遇事沉稳,查清他父亲死因后立马开始清理门户,杀光害死倪坤的幕后之人,不动声色便报了杀父之仇。
倪氏家族是黑道出身,倪永孝接手后一直试图洗白,但家族产业还没转型成功,他就被韩琛联合警方设计杀害,倪家其他成员也未能幸免。自此倪氏家族衰亡,韩琛势力兴起。这一年恰好是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社会主权亦然,政局变迁。
导演用倪氏家族的衰亡象征香港耻辱的殖民时期已经逝去,韩琛势力的兴起代表香港新征程的开始。时代变迁的道路上铺满鲜血,旧事物被新事物蓦然替代,现实的残酷和事物的更迭无一不在向我们揭露着那个时代衍生的悲剧。
2丨通过“追求自我”展现人物悲剧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包括三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
①本我,隐藏于潜意识之中,是一个混沌的世界,它容纳一团杂乱无章、很不稳定且本能性被压抑的欲望,隐匿各种现代人类社会未曾开发的本能冲动。
②自我,指现实的我,由后天的学习和环境的接触发展而来,属于意识结构的部分。它是本我和外界环境的调节者,奉行现实原则,既要满足本我的需要,又要制止违反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法律的行为。
③超我,从自我中分化和发展而来,是道德化的我。它是人在儿童时代对父母道德行为的认同,对社会典范的效仿,是接受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社会理想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
两位主角刘建明、陈永仁用本该不属于自己的身份活着,卧底的生活危机四伏,谁也不确定自己何时会暴露,还能不能见到第二天的太阳?年复一年的高压感和恐惧感将他们推进无间地狱,而坠入其中的人注定永远受尽折磨和苦难,可他们却从中寻找轮回,试图逃离,实现自我。
刘建明和陈永仁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做一个好人。为此刘建明不惜设计杀了自己的大哥韩琛,想要抹尽污秽不堪的过去获取新生,可惜他始终未能如愿。陈永仁做了将近十年的古惑仔,身心俱疲,为了恢复警察的身份,他一直在做抗争,但直到生命尽头也没能做回光明磊落的好人,以至于死不瞑目。他们的一生经历不同,却充满相似的悲剧色彩。
①丨刘建明的悲剧
在《无间道II》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年轻时候的刘建明,因为被韩琛老婆Mary姐吸引才接触三合会,之后听从Mary姐的吩咐杀了倪坤,就此走进罪恶深渊。
刘建明其实是个很有意思的人,他外表是个纯良懵懂的少年,实际内心布满恶性因子。当他从倪永孝手下手里救回Mary时,就想将这个女人占为己有,没成想被Mary断然拒绝。求爱不得,刘建明因爱生恨,向倪永孝那边透露Mary的行踪,间接害 Mary惨死。
目睹心爱的女人死去,刘建明似乎并没有多少悲伤,眼里有眷念,更多的是平静。自己得不到的就毁了,这种做法极端到令人生寒,导演用刘建明害死Mary这一点揭开他自私、暴戾、偏激的病态人格。
逝者已矣,刘建明对Mary姐恨意消散,心底独留一份眷恋。当同名女孩小说家Mary出现时,毫无意外,刘建明爱上了小说家Mary。
对于小说家Mary是替身还是真爱暂且不论。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她满足了刘建明对“Mary”的占有欲,因为他已经把对Mary姐的爱转移到了这个名字上,以此来安放内心偏执的情感。
除了这里暗示刘建明有心理问题之外,小说家Mary新书中塑造的 “有二十八种性格,每天起床都自己跟自己演戏,演得他连自己真实性格都忘了”的男主角也暗指刘建明。导演在《无间道》系列电影前两集埋下如此多的伏笔,让第三集的刘建明精神分裂不会显得突兀又顺理成章,还给了观众一种恍然大悟的意外感,这样的构思确实很巧妙。
刘建明在警局当卧底接近十年,长期游走在正义与罪恶的边缘,备受煎熬,他亲手杀了韩琛试图获取解脱,又掉入必须杀害所有知道他真实身份的人的漩涡。女朋友Mary的话点醒了他,幡然醒悟后他决定做一个人好人。
天台上他与陈永仁对峙时发自真心地说:
“给我一个机会,我以前没得选,现在我想做一个好人”。
这是刘建明的自我意识在“晦涩的绝望”中觉醒的表现,他尝试摆脱过往的、罪恶的束缚,用自己善性的一面开始全新的生活,但他的同事大B(也是韩琛的线人)一枪毙了陈永仁。
看着倒在地上死不瞑目的陈永仁,刘建明眼神空洞而怔愣,此时镜头回切到当年韩琛送他们几个古惑仔去警校前那一幕,“祝你们在警察部一帆风顺,干杯,各位长官”回响在耳边。现实和往昔来回切换交代了陈永仁被杀的理由,也表达出罪恶始终缠绕在刘建明身边的寓意。
陈永仁的死加剧了刘建明在无间地狱的痛苦,暗示他回头无岸。片尾刘建明回想起陈永仁被开除出警校那天,教官指着走出校门的陈永仁说不守规矩的人就像他一样滚蛋,还问有没有人想跟他交换,低头站在队伍里的刘建明暗自回了一句“我想跟他换”。可以说那时的陈永仁代表刘建明选走正道的唯一机会,不幸的是他错过了,就再也找不到“一次机会”允许他做好人,未来他将继续徘徊在无间地狱的黑暗中,苦苦挣扎。
《无间道III》中刘建明深陷精神分裂的痛苦,疯狂妄想自己是陈永仁也证明了这一点。
影片意在表明坠入无间道的人“追求自我”是注定无果的悲剧,任何的负隅顽抗都是徒劳无功。其实早在刘建明痴迷Mary时,他的悲剧就已经成了定局。
②丨陈永仁的悲剧
作为黑道老大倪坤流落在外的私生子,陈永仁并没有混黑社会,反而隐瞒家庭实情去读了警校,想做一个走得正行得端的好警察。
尽管在警校里他表现优秀,但父亲的身份被上司发现后,陈永仁依旧被学校开除了。黄志诚借机收他为线人,让他回到倪家做卧底。扳倒他三哥倪永孝,除去倪家后,陈永仁又被派去接近新一任三合会龙头韩琛。
三年过去,三年又三年的卧底生活是陈永仁悲剧人生的源头,他每天用古惑仔的身份伪装自己,贩毒、吸毒、杀人斗殴等等,良心和道德的谴责不断残害他的内心,以至于心理出现了病变,需要去看心理医生。
影片中刘建明有两段爱情,都成了悲情。当古惑仔期间,陈永仁和May相恋多年,女友怀孕后骗他说孩子流掉了,陈永仁异常气愤。从这里可以看得出来陈永仁在不健全的家庭长大,亲情的缺失让他很渴望自己能建立一个幸福家庭,做一个他常说的普通人,但他最后都没能如愿。倒是May和他分手后,一个人生养他们的女儿,过上了平淡普通的日子,更显出陈永仁的悲凉。
至于他和心理医生李心儿的感情,直到陈永仁临死前不久,双方才互通心意,短暂的甜蜜和幸福反衬出陈永仁死亡的愈加凄凉和悲惨。
戏里刘建明有提到,做卧底的陈永仁老爱约人在天台见面,导演这样安排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天台空旷,谈话不易被窃听,符合卧底与警察会面的保密原则;另一个是想要以此映射陈永仁内心对光明正大活着的渴望,他过了数年逼仄的灰暗生活,内心非常期盼光明的到来,所以他总爱约上司在天台见面,表现了他想要恢复警察身份的迫切感,因为警察的身份对他来说就是光明。
陈永仁连做梦都想说出那句“我是警察”,用被世人认可的、光明磊落的身份行走在阳光底下,然而老天并不眷顾他,还没来得为上司报仇,还没成家立业,他就死在了真正的古惑仔兼黑警的枪下,这是极大的讽刺和悲哀。
总的来说,刘建明和陈永仁这一场追求自我,寻找真我的轮回是一场揭开人物欲念的悲剧,也是自我意识的觉醒。
3丨思考:结合影片中的人物抉择,感悟“追求自我”的现实意义“自我”通俗一点的解释就是:指自己反思后,纯净公正的内心世界。陈永仁、刘建明作为卧底,恶事见惯,也做过不少,他们内心却能保有一方净土,安放着“做好人”的自我追求。
可想而知,一个人无论经历过什么,或多或少都存有善性的一面,所谓“人性本善”,即使是无恶不作的大魔头,在他呱呱坠地之际,也曾是干净善良的人。换一个角度思考,我们可以懂得:“追求自我”是人的天性。在这条路上的人,不达目的不会轻易罢休。
刘建明为了实现自我,挣扎一生,最后搞得自己精神分裂,神志不清;陈永仁想做好人,为此丢了性命,获得了另一种意义上的解脱。他们在悲剧的命运中坚持摒弃一切不堪的事物,憧憬一饭一蔬的平凡烟火和岁月静好的安稳幸福,只因那是他们灰败的人生中最纯净、最渴望的存在,所以不论前方有多少荆棘和坎坷,他们都奋勇直前,绝不言弃。
脱离影片,我们反观当下,自己内心是否存在明确的自我,在追求自我、追逐梦想的路上又是否坚持不懈?自我指引我们人生的方向,它就好比我们给自己树立的梦想,常有人说梦想是无法实现的,其实只是在为自己没有拼尽全力找的借口。如果我们肯为梦想付出百分百的努力,相信实现自我便不再遥远。
结语刘伟强导演说:“《无间道》只有在香港这样的大环境下,才能拍出一种晦涩的绝望。”
一句话道出了这部电影的独特感,而为了拍好这部片子,制作团队冒着亏本的风险耗资2000万之多,导演刘伟强曾在采访中提到拍《无间道》时市太差,电影不成功就要转行,抱着巨大的决心,顶着强劲的压力,刘伟强和麦兆辉导演还是把《无间道》拍出来了。
大成本制作搭配大牌演员,无疑给了这部戏很大的助力,戏中每一个角色都塑造得非常成功,影片故事也很精彩。《无间道》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导演想要的“晦涩”与“绝望”,还有追求自我的坚决,更重要的是它展现出了满满的“救市”诚意,是当之无愧的经典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