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冰冰在丛溪庄园拍什么(中兴和园昔日罗玉凤)
范冰冰在丛溪庄园拍什么(中兴和园昔日罗玉凤)“屌丝”的初见!022010年夏天某个清晨,我从叠山路口挤上了堪称一代人早晚高峰的噩梦----5路车,一路摇摇晃晃到了终点站高新停车场,这个位置在我脑海里就是南昌的极限边界了。然后在终点站继续乘坐一路803微型公交车,绕过风光旖旎的艾溪湖,达到了艾溪湖的东岸,然后我站在了中兴和园的门口。(如今803改路线了)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干什么?那时候,这个地方在我概念里,已经突破了南昌的边界了。
转载自洪楼News微信公众号。
今天的主角是中兴和园,本文理论上是一个测评,但是由于我与中兴和园之间的特殊渊源,就不用了传统的方式来写这个“屌丝逆袭”盘了。
01
曾经远出了南昌的边界!
2010年夏天某个清晨,我从叠山路口挤上了堪称一代人早晚高峰的噩梦----5路车,一路摇摇晃晃到了终点站高新停车场,这个位置在我脑海里就是南昌的极限边界了。
然后在终点站继续乘坐一路803微型公交车,绕过风光旖旎的艾溪湖,达到了艾溪湖的东岸,然后我站在了中兴和园的门口。(如今803改路线了)
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干什么?那时候,这个地方在我概念里,已经突破了南昌的边界了。
02
“屌丝”的初见!
2010年我第一次到中兴和园的时候,一期已经交付了,入住率很低,而且还有少量的尾房在售,一水全部是5层的楼梯房,售价有点记不清楚了,4000多还是5000多。
此时正在开发二期项目,是高低搭配的社区,2010年下半年高层售价5200元左右。
二期的洋房是5层带电梯的,在那一年的理念也算是领先的。以至于那一年看洋房的客户会质疑:5层也搞电梯,那不是得房率低了?
如今这种质疑已经很少了,大家对房子的理解也比之前进步了,居住的体验更好一些,得房率低一些就不会太计较了,看来大家确实更富裕了嘛!
中兴和园的开发商就是做手机的那个中兴,总体来说在地产行业里算是比较边缘的,属于玩票的性质,也是“业余爱好”。
所以当时的房屋质量就会水一些,据传一期的洋房很少有不漏水的,不是顶楼漏水,是窗沿渗水。而且主体结构上都能看见明显的不整齐,园林和社区的设施也乏善可陈,屌丝的气息浓郁,和当年的我可谓气质相符,气味相投。
不过从肉眼看过去,每新做一期的设计和质量看起来都有进步。
中兴和园是艾溪湖东的拓荒盘,当时人烟稀少,唯一的优势就是紧紧靠着湿地公园,至今仍然是唯一紧靠湿地公园的商品房。(高知公寓除外)
03
屌丝顺风翻盘!
在那一年艾溪湖湿地公园就已经成型了,我都感慨原来南昌还有这么却杀的公园,但是很多人根本不知道。
对于当时消费还未升级的国人来说,环境不是最重要的,所以中兴和园的房价一直都是环艾溪湖最低的那一个。
后来湖东开始大开发,陆陆续续多个楼盘开发,城泰湖韵天成一开始都要卖6000,就知道当时在湖东中兴和园的“屌丝”地位了。
世事难料,谁能想到这个“屌丝”几年后竟然逆袭了?
如今中兴和园二期高层,因为旧一些,售价大致在1.5万左右,三期的高层还要贵个几百到一千每平,而湖韵天成只在1.2万 徘徊。
湖韵天成的业主此时内心泛起一阵酸楚,世界上最痛苦的事,莫过于当初最看不上的穷亲戚翻身了,在你面前人五人六的!
市场的喜好也总是在变化,以前觉得艾溪湖远,现在艾溪湖俨然一副高新区核心的调调,学区、地铁都过来了,一时间成为了城东置业的主力。
随着艾溪湖湿地的游客越来越多,中兴和园每到节假日就处在巨量人流的曝光之中,这都是天然的广告和曝光率,而且曝光的打开方式非常优秀。
新城虽然更远,但是优势就是空白之处可以随意填充,而老城没有空间,一些资源只能往新城注入了。
好几个新城的房价迎来“暴击”就是在于学校的入驻,比如朝阳,比如艾溪湖。而中兴和园就是其中典型被学区拯救的项目。28中与中兴和园的距离近的令人发指,出门过个小马路就是了。
政府大笔一划,四号线终点站设在门前,艾溪湖天空中的候鸟再这么成群结队的飞过,这场景简直烈火烹油。
在趋势中“屌丝”就这么顺风翻盘了,正所谓在风口上,猪都能上天。
04
另类的操盘方式!
中兴和园这个楼盘开发时间非常早,如果没记错大概是2007年就开始了。据说这块土地是高新区批给中兴做产业的,然后中兴修改了规划,把其中一半修改了土地性质,做了地产开发。
中兴通讯这个模式不仅在南昌,在其他城市也有类似的操作,而且楼盘也叫中兴和园。
项目总占地345亩,一共分四期开发,开发周期超过了十年,这个操盘思路也是中兴一贯的思路。我又不是专业搞地产的,也不会拿钱去买地,快速开发快速完成的高周转对我来说毫无意义,甚至是不划算的。
曾经极低的价格拿下土地,开发周期越慢,时间拉的越长,到了后期周围的地价上升的越多,我的利益也就越大。
中兴和园的销售策略就是尽量把价格标高,高出市场对其的预期,增加利润率,有人就喜欢我的环境,愿意出高价,我就卖,慢慢卖。
有一回二期高层开盘,去化率达到30% ,管理层被总部领导diss了一通,原因是:你们定价肯定太低了,开盘去化率高于20%,就是你们定价过低,失策了。
把地产开发当成“业余爱好”的也不只是中兴一家,其他也是这么操作的,慢慢搞,慢慢卖,越到后期,利润越大。
今年的高新爆款洋房,中兴和府,也就是四期被严格限价了,不然我估计它能上天。
05
中兴和园二手房如何?
1
一期
最早的开发的项目,全部是五层的多层,无电梯。最靠近艾溪湖北路,离地铁站最近,也是离湿地公园北门最近的的一期。
不过建筑的质量比较水,没有电梯,在未来的竞争力也不是特别强,虽然得房率不错。设计和园区设施都是比较早的,个人感觉一期的优势并不会很大。
推荐指数:☆☆
2
二期
二期距离地铁430米左右,是业态最多的片区,有高层、电梯洋房,还有联排别墅和独栋别墅,独栋对外宣称是不卖的。别墅区是单独管理,和高层、洋房是隔开的。
比一期的设计感略强了不少,不过产品的面积依然是比较早期的设计,比如高层90的两房,120的三房。这在当时确实属于主流的面积段,三房就是要比两房多30个平方,也不知道为何。
高层总共18层,典型的品字楼设计,中间两房完全不通透,北面无连廊设计。不过得房率高一些,超过了80%,二期高层的价格在1.5万左右。
二期的洋房面积也比较大,137和139的面积做的是三房,走进去一看这个客厅大的有点丧心病狂,估么着有20多个平方,不包括餐厅。这么多年看惯了小的样板房,面对这么大一个客厅真的有些不知所措,洋房价格在1.6万左右。
二期配有一个篮球场,人车依然不是分流的设计,地面上可走车,停车位配比不是特别够,不过租车位也不贵。
中兴和园的二期高层外立面比较鲜艳,刚刚交付之时,看过去还可以,但是在用色上真的有些迷之审美了。
如今可以看见明显褪色,比较显旧。所以,通常我也比较喜欢深色的外立面,不容易显旧。
总体来说,设计较早,面积偏大,总价上优势不大,而且略微显旧了。
推荐指数:☆☆☆
3
三期
三期距离地铁站700米,业态就是高层与洋房,三期的设计就比二期要先进一些了,在外墙配色上虽然依旧鲜艳,保持了类似的风格,但是没有用反差太大的颜色,视觉效果要好一些,更重要的是新不少。
另外三期的面积段显然更加贴近目前的需求,高层三房114平米,洋房的面积也在110 也有,不过高层的设计依然是品字楼的设计,端户只有半天阳光,中间户完全不通透。
三期在最南面一排的一楼做了综合文体活动中心,算是一个简略版的会所吧,而且园林中的设施也更多一些,要新不少。
三期还有几个特点,第一是楼间距特别大,第二是总算实现了全部的人车分流,第三是距离学校的距离非常近。入住率还不错,果然自带学区属性的房子,入住率都还可以。
三期的高层成交价在1.5-1.6万元的样子,还可以。如果是碰上那种二楼带超大露台的,可能要到1.7万甚至更贵,洋房也要1.7万左右。
推荐指数:☆☆☆☆
4
四期
距离地铁930米左右,四期全部是洋房设计,最高有11层的。因为严格限价的原因,这个项目被无数人盯上,连开盘都要偷偷摸摸,前期认筹就爆满,而且要求一次性付款,据说有不少Z家大佬买了。
四期的位置非常适合“隐贵”居住,出门左拐即使湿地公园,右拐就是28中,坐落在艾溪湖周边最安逸的一个角落里。
到了四期设计风格又有了变化,整体在用色上依然还是有些配合之前的风格,但是建筑形态已经不是那么欧式了。而且户型的设计又比之前有了进步,面积段也还比较合适,120 的三房和140 的四房,能买到四期也是不错的。
因为还没有交付,所以也没有推荐指数了,二手售价肯定比三期洋房又要高了。
06
隐贵聚居,“魔改”社区!
当初这里荒无人烟,现在俨然一副新城半成熟社区的既视感。最靠近湿地公园那一侧的房子,观景与观鸟的效果极佳,尤其是候鸟成群结队的在屋顶上空盘旋,感觉住这里人都要多活几年。
中兴和园有个特点,一楼都是带院子的,不仅洋房带,高层一楼也带。而且商铺的顶也被利用了起来,住在高层二楼的,正好是在商铺的上方,就会拥有巨大的露台,少则1、2百平米,多则500多平米。
因为存在这样的土壤,在中兴和园可以随处可见业主对自身居住环境的“暴力魔改”。整个小区的物业管理不算严格,不过整体打扫还是比较干净。
比如走在三期的社区的,因为楼间距大,院子的可发挥空间就更大了。有人在一楼院子搭门头,搭凉亭;有人从院子直接开门入户,在院中撑起了大凉伞;有人在院子门口放一对石鼓,俨然一副大户人家的感觉;
顶楼的“魔改”就比较暴力了,洋房的顶楼是尖顶,上面可以利用。而且顶楼做了退台设计,业主可以在北面露台上现浇一层,然后再从阁楼打破外墙开一个门出来,妥妥的双层空中大别野。
二楼的露台(商铺顶上)可以搞园艺,不过可能“魔改”的成本太高,暂时没有看见大范围使用露台的。但是如果想弄,这露台上能踢球!
据说中兴和园的业主里卧虎藏龙,物业想管理估计也很难干涉,只能任由这些大户人家纵情发挥他们的“闲情逸致”了。
如今这个地段也有些城市隐居的味道了,虽不如万科青山湖那般张扬,但是环境却也别有风味,可能喜欢低调的业主更加心水。
06
总结:南昌楼市的“凤变冰”
个人以为三期是比较合适的,中产朋友能够够上,设计和楼龄都偏新,间距大,人车分流,到学校近,南门出来右拐直接进公园,距离地铁的距离也还行,综合看来是最合适的,所以售价也在1-2-3期中最高,1.6万左右。
当然二手房价差比较大,涉及到房东的心态,买家的心态,装修的程度等等。三期面积虽小,功能和二期的差不多,但是居住体验更佳。当然三期的物业费要更贵,接近3块吧,二期不到两块。
这个楼盘户型没啥说的,都还可以,虽然没有现在这么主流、精致,但是布局都是很合理的。
我是一个非常重产品、设计和物业的人,这个涉及我们居住的体验如何。实话说,中兴和园的产品其实一般般,建筑风格太过鲜明,容易过时,质量也好不到哪里去,开发商品牌无甚可说,物业也没有口碑,至少当时一期的业主反应不咋地。
但湖东这一块,被它占据了一个非常优越的位置,真的是十年湖西,十年湖东,这个屌丝地段简直上演了一出“凤变冰”。
如果说仅仅是公园和地铁,还不会这么傲娇。关键这个学校离的近,真的会击中很多买家的心里。
因为周边的楼盘,如果是在28中读书,全部都要过昌东大道来上学,这是一条跑大车的主干道,特别不方便。
而在昌东大道西侧,就是一幅独享静谧的安逸社区既视感,只有中兴和园占据了学校、公园、地铁全部的资源。至于商业,大家都没有,whate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