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水浒传 花和尚鲁智深简介(水浒内外武林风)

水浒传 花和尚鲁智深简介(水浒内外武林风)这就是水浒鲁智深见佛杀佛大闹五台山的故事情节取材。东晋道安《西域志》有载:"天台山石梁桥古方广寺,五百罗汉之所住持,其灵异事迹往往称著。"后人就传言济公诞生时,国清寺罗汉堂里第十七尊罗汉(即降龙罗汉,如武松“天上降魔主”)突然倾倒,是谓罗汉投胎。济公(1148年-1209年),原名李修缘,浙江天台人,法名道济,时号为济颠,后人尊为"活佛济公",又称月引流光。少年李公子在台州国清寺受戒,后“投灵隐寺瞎堂远公出家,得其密印,后居净慈”(济公画像题文)。 济公学问渊博,撰有《镌峰语录》10卷,有诗收录于《净慈寺志》、《台山梵响》中。所以,《水浒传》里说山西文殊院住持智真长老“六旬之上 眉发尽白 骨格清奇 俨然有天台方广出山之相,是故宋时一个当世的活佛”。作者写鲁智深出家五台山,点出天台,暗喻济公出家。

济公“破帽嬉笑过闹市”,有名句云:“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其实还有下文:“世人若学我,斯人入魔道”,的确,济公活佛永远被模仿 从来没超越(日本的一休和尚与民国的弘一大师李叔同算是模仿秀成功者) 大多数人画虎不成反类犬,所以净土宗第十三祖印光大师说:我们且莫学他,否则只得皮毛。

历史上的济公活佛吃肉,众所周知,是否钟爱狗肉,不得而知,电视剧里是爱吃狗肉的;鲁智深自然爱吃狗腿的,还蘸上蒜泥;电影《少林寺》里觉远等和尚也大吃狗肉,可见狗肉这种富含大量卡路里的东东对人的杀伤力极大。

水浒传 花和尚鲁智深简介(水浒内外武林风)(1)

开封大相国寺,鲁智深雕塑

觉远的“远”字,源自净土宗第一人慧远大师(334年-416年),山西人,遍访名师得道后,在庐山东林寺结社念佛,标配是在水中立十二品莲花,随波旋转,昼夜不息。

济公(1148年-1209年),原名李修缘,浙江天台人,法名道济,时号为济颠,后人尊为"活佛济公",又称月引流光。少年李公子在台州国清寺受戒,后“投灵隐寺瞎堂远公出家,得其密印,后居净慈”(济公画像题文)。 济公学问渊博,撰有《镌峰语录》10卷,有诗收录于《净慈寺志》、《台山梵响》中。

所以,《水浒传》里说山西文殊院住持智真长老“六旬之上 眉发尽白 骨格清奇 俨然有天台方广出山之相,是故宋时一个当世的活佛”。

作者写鲁智深出家五台山,点出天台,暗喻济公出家。

东晋道安《西域志》有载:"天台山石梁桥古方广寺,五百罗汉之所住持,其灵异事迹往往称著。"后人就传言济公诞生时,国清寺罗汉堂里第十七尊罗汉(即降龙罗汉,如武松“天上降魔主”)突然倾倒,是谓罗汉投胎。

这就是水浒鲁智深见佛杀佛大闹五台山的故事情节取材。

鲁提辖从甘肃渭州来,经五台山出家,到东京(今开封)大相国寺管理菜园子,这个故事里有两个典故。

鲁智深云游四海,如同济公走遍中国,济公也曾到过少林寺,有书信为证。

愚徒道济稽首焚香致书于少林大和尚法坐下:.....济不慧,钻开地孔,推倒铁门;针尖眼里走得出来,芥菜子中寻条路去。幸我师慈悲,不嗔不怪。烦老天宽大,容逋容逃。

智真与大相国寺住持智清容纳鲁智深 正是此书信写照 而鲁智深种菜 又有和玄机呢?

这又得说一下净土宗的一段另类发展历史了。南宋初,江苏昆山人茅子元创立白莲宗,即白莲教。茅子元根据弥陀经典编写《弥陀节要》,宣扬"念念弥陀出世,处处极乐观前"(《庐山莲宗宝鉴》卷二《离相三昧无住法门》),才能明心见性,红楼贾宝玉见甄宝玉后也如是说。

水浒传 花和尚鲁智深简介(水浒内外武林风)(2)

苏州拙政园莲花池

白莲教戒律森严,有要三皈(皈佛、皈法、皈僧)、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之律,主张素食主义,被称为"白莲菜人"。但又不为正统净土宗所承认,视为“菜事魔”,例如天台宗志磐在《佛祖统纪》中把明教与白莲教并称为"事魔邪党"。

因此,鲁智深种菜,和刘备种菜不同,刘备种菜是示弱于曹操,鲁智深种菜则属于反叛。

济公的叛逆人生,由来已久,《嘲灵隐寺印铁牛》为证:

几百年来灵隐寺,如今却被铁牛闩。

蹄中有漏难耕种,鼻孔撩天不受穿。

道眼何如驴眼瞎,寺门常似狱门关。

冷泉有水无鸥鹭,空使留名在世间。

济公姓李,李逵也姓李,金圣叹说杀人狂李逵是活佛,那是胡说,济公学庄子嘲笑铁牛却是真的悟道。

灵隐寺瞎堂远公是净土宗,而济公出家其下却如鲁智深一样不受戒规,所以后来成为禅宗第五十祖。

作为禅宗人,也是另类得要不得。且看其“自白书”有云:.....宿慧神(慧远大师)通三昧,今修语具辨才......尼姑寺里讲禅机,人俱笑我颠倒;娼妓家中说因果,我却自认风狂。(瓦罐寺 邱道成崔小乙)唱小词,声声般若;饮美酒,碗碗曹溪......

如此妓院唱曲悟道形象 写在鲁智深火烧瓦罐寺一节 那邱道成与崔小乙对着少妇唱小词,少妇也被写成享受状 并无反抗之意。

水浒传 花和尚鲁智深简介(水浒内外武林风)(3)

灵隐寺,济公壁画

鲁智深不好色 为何被称花和尚 其实是如同燕青、史进等的宋代时尚花秀而已,只是鲁提辖变成智深之后,花秀让人刺目而已。

花秀,体现出生命的热情,所以鲁智深在路上,贪看太行风光,还作狮子吼,何等豪迈!后与武松见杭州风光秀丽,也是“心中欢喜”,可见豪放派,也有婉约心。

济公也有一比,在寄书少林和尚有云:“虽成新梦,犹是故人。长啸三声,万山黄叶落;回头一望,千派碧泉流。尚有欲言,不能违反”。

鲁智深是大吼,济公是长啸,一个外力雄劲,一个内功深厚,异曲同工。

鲁智深圆寂于杭州六合寺,济公也与六合寺有缘, 有画像题文为证:临终作偈曰:六十年来狼藉 东壁打倒西壁。于今收拾归来 依旧水连天碧。入灭后 有僧遇于六和塔下。复附书归:有忆昔面前当一箭 至今犹觉骨毛寒。只因面目无人识 又往天台走一番。盖天台五百应真之一也。

鲁智深原型不是济公活佛,那又能是谁呢?

二人初入慧远净土宗,一个英雄救美,除暴安良,一个浪迹天涯,行医除病,后殊途同归,皈依慧能禅宗,生活另类,却是悟道的大势所趋,二人引领潮流:三教合一。

三教合一理论发轫于东汉末年牟子根据庄子“天下惑”而写的《理惑论》,逐渐流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慧远大师就是代表之一,成熟于宋明时期,苏轼、张伯端(《悟真篇》作者)、王阳明是代表人物。

水浒作者以济公为原型塑造鲁智深,开篇大书“鲁十回”,后以二龙山老大鲁智深并入梁山为高潮部分,最后以鲁智深圆寂做书结尾,一部《高山流水》,显而易见。

所以我们只看梁山派领袖宋江,却忽视了水浒英雄的核心人物鲁智深,那真是误读水浒了!

广告:济公是文人,智深是元帅,原型一说,似乎还不够全面,那么鲁智深的英雄形象,其原型又是谁呢?且听下回分解。

预告:鲁智深是山大王,原型是元末一位大和尚!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