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最著名武术大师(西部非遗冯一二)
四川最著名武术大师(西部非遗冯一二)几个月寻求未果。就在绝望之时,忽然柳暗花明。田壮壮在一次聚会上无意中从一位朋友嘴里得知新疆巴里坤有两位锻造百炼钢的铁匠——强万年、强永燊父子。剧组美工们认为,仅仅为了拍摄一部电影,完全可用以假乱真的道具,用不着如此较真。田壮壮却不为所动,始终坚守自己的底线。大家无奈,不得不拿着设计图纸像大海里捞针一样寻找锻剑师。他们找遍全国几乎所有专门制作古代刀具的师傅,没有一个敢接这活。除了锻造周期长,赚不到钱,因为锻造要求高,担心达不到要求会返工,得不偿失。尤其是给全剧增色不少的刀光剑影,这都得益于导演田壮壮对剧中冷兵器的深刻理解和对道具制作的把控。他认为,影片中使用的道具,特别是再现冷兵器时代场景时,刀剑所呈现的历史年代感与演员使用时的力道语言效果,能否准确反映历史情境,表现历史人物情感,演绎人物心绪,引发观众共鸣,不但直接影响演员技艺的临场发挥,更会影响受众的观影感受。基于此,田壮壮要求剧中的冷兵
强家煅剑作品
一 、众里寻他 百炼钢器
2009年,田壮壮执导了一部改编自日本作家井上靖同名小说的动作爱情片《狼灾记》。影片讲述了在长城以北草原上戍边的秦军在一次与当地部落的战斗中,捕获了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子,秦军统帅与她做了七夜夫妻之后,两人都变成了狼的故事。影片上映后,引起一时轰动。
影片产生轰动的原因,有离奇迭宕和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更有剧中主要人物刀光剑影所呈现的艺术魅力,令观众身临其境,可谓慑人心魄,使影片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尤其是给全剧增色不少的刀光剑影,这都得益于导演田壮壮对剧中冷兵器的深刻理解和对道具制作的把控。他认为,影片中使用的道具,特别是再现冷兵器时代场景时,刀剑所呈现的历史年代感与演员使用时的力道语言效果,能否准确反映历史情境,表现历史人物情感,演绎人物心绪,引发观众共鸣,不但直接影响演员技艺的临场发挥,更会影响受众的观影感受。基于此,田壮壮要求剧中的冷兵器,尤其是几个主要角色用的刀剑,都必须用与剧中历史时代相吻合的百炼钢锻造。
百炼钢,是我们古代的一种制钢工艺。最早始于春秋战国,成熟于秦汉,鼎盛于魏晋。唐宋以后,因灌钢工艺的发展,百炼钢日渐减少,明清以后,百炼钢已成为史书里的文献记载和民间艺人世代相传、几乎绝迹的江湖秘笈。
百炼钢被灌钢新工艺替代的根本原因,是其制作艰难,产品性能好,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盛赞。它的主要特点是,制炼过程中要反复加热锻打、千锤百炼。古代工匠在制作刀剑时,通过把“精铁”加热,锻打若干次,“一锻一称一轻”,即锻打一次后,称重一次,直到斤两不减,方成百炼钢。除了费时费功,并且工艺复杂,难以掌握。故曹操在《内诫令》中称百炼钢宝刀为“百炼利器”。
剧组美工们认为,仅仅为了拍摄一部电影,完全可用以假乱真的道具,用不着如此较真。田壮壮却不为所动,始终坚守自己的底线。大家无奈,不得不拿着设计图纸像大海里捞针一样寻找锻剑师。他们找遍全国几乎所有专门制作古代刀具的师傅,没有一个敢接这活。除了锻造周期长,赚不到钱,因为锻造要求高,担心达不到要求会返工,得不偿失。
几个月寻求未果。就在绝望之时,忽然柳暗花明。田壮壮在一次聚会上无意中从一位朋友嘴里得知新疆巴里坤有两位锻造百炼钢的铁匠——强万年、强永燊父子。
田壮壮费尽周折,最终找到这对父子,并将百炼钢道具图纸送到他们手里。
令田壮壮万万想不到的,没有什么名气的强万年凭着多年来对西部草原牧民生活的了解,在仔细看了图纸之后,不仅爽快地应承下来,还对图纸提出了一些修改建议。当初,田壮壮对刀剑部分设计方案不太满意,却又找不出理由去推翻,没想到被这位草原铁匠给解开了心结。
按照田壮壮的要求,强万年、强永燊父子起早摸黑,终于锻造出一把带有秦代风韵、货真价实的百炼钢宝剑。
美工组将成品图片发给远在北京的田壮壮。田壮壮看了照片之后非常高兴,这不正是自己朝思暮想的秦代宝剑吗?第二天,田壮壮迫不及待地赶到巴里坤,反复端详了强万年、强永燊父子锻造的百炼钢宝剑后,赞不绝口:“这才是我需要的剑。”
对艺术追求的极致,是田壮壮一直以来的个性。于是,他又到强万年、强永燊父子的铁匠铺进行了实地考察,非常满意。当场决定,剧中主要角色的刀剑和部分演员使用的冷兵器全由他们父子俩完成。
影片播出后,田壮壮与强万年仍保持着联系。他还建议强万年父子,可以走传统工艺锻造高端精品刀剑的路子。经这么一指点,父子俩对今后努力的方向更清晰了,对未来终于有了信心。果不其然,后来,不少拍摄西部题材的剧组经常请他们锻造刀剑道具。
古人云,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诚然,今天收获的这份成功,得益于父子俩几十年来对百炼钢坚持不懈的学习与追求。
▲锻剑大师 强永燊
二 、西域刀剑 师出有门
在物资极其匮乏的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强万年的家庭非常困难,姊妹九个,生活难以为继。
俗话说:“荒年饿不死手艺人。”为了改善家庭生活,家里让十六岁的强万年去哈密综合厂学铁匠手艺。
手艺行当里有三苦:打铁、撑船,卖豆腐。若说苦,最苦不过铁匠。吃的是力气饭,又脏又累,挣的却是小钱。家里人让强永年学打铁,是因他没文化,也是无奈之举。
在哈密综合厂,强万年跟着一位姓沙的老师傅身边当学徒。沙师傅精通各类刀具锻造,曾在全疆手工艺大赛中拿过一等奖,并且精通锻造百炼钢刀具技艺,尤其是对西域百炼钢煅剑技艺的掌握,可谓如火纯青。在那个特殊年代,综合厂只是锻造一般的生产用具,简单易学,只要有力气扔大锤,徒弟们跟着师傅学些日子就算入行了。强万年虽说年纪小,但脑子很灵,几个月就基本掌握了普通刀具的锻造技术。沙师傅见强万年聪明好学,便向他传授煅造百炼钢刀具技艺,尤其是濒临失传的西域刀剑的锻造技艺。当时,沙师傅已到快退休的年纪,希望强万年把这个技艺传承下去。遗憾的是强万年家里穷,急需要劳力,父亲催他立即回去。沙师傅得知后非常着急,叫他无论如何再呆上两三个月,哪怕一个月也行。最终,强万年选择了回巴里坤。临走之前,沙师傅再三叮嘱他,过段时间再回到他身边。最后,两人约定,半年后再回来。
强万年回到巴里坤没几个月,就成为当地铁匠行里的全能师傅。“钳子翻过手,养活七八口。”强万年虽不能承担大家庭的全部经济来源,起码使大家庭生活宽裕许多。大约半年以后,强万年打算再回哈密。待他把日子敲定准备去哈密时,却得到沙师傅因病突然去世的消息。沙师傅的去世,给强万年心中留下了永远的痛。
▲父子锻剑 左:强万年 右:强永燊
三 、坚守初心 静待花开
铁匠,这个有着2700多年的历史的职业,在冷兵器时代曾风光无限,直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农村还盛极一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机械制造、电子行业的快速发展,铁匠这个古老的行当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没有了市场,铁匠们不得不另谋生路。但在强万年看来,巴里坤的农牧民们其时大都还在使用原始锻造的工具,更新淘汰所有手工锻造刀具也不是一天两日的事情。眼见同行们纷纷离去,可强万年却依依不舍,心里无法放弃当年沙师傅教过他、还没有完全掌握的百炼钢锻造刀剑技艺。他更意识到,如果现在不坚持,那么,煅造百炼钢西域刀剑的传统工艺就可能从此在草原上失传了。于是,他决定自己开个铁匠铺,一边替农牧民们锻造零星的马具、农具配件和生活刀具,在维持生计的同时可以继续摸索用百炼钢锻剑。让他庆幸的是,儿子强永燊此时接上了力,成为他的好帮手。
自古以来,名贵刀剑,非百炼钢不可。人们用千锤百炼比喻人生的成功需要历经各种磨难。其实这句成语的原意就是锻剑需要千百次的冶炼和锻打而成。
每个传统行当里,都有各自的门道,各自的经。如戏曲演员要具备“唱念做打”和“手眼身法步”的“四功五法”基本功训练。“百炼钢”是我国古代的制钢工艺,制作艰难,金属收得率低,成功率更低,其锻造过程与其它传统技艺同理。锻造一把百炼钢宝剑除了锻造人具备健硕的身体素质,更多要靠悟性和感觉,过程中有“五静五细”的说法,如:脑静、心静、眼静、口静、手静; 脑细、心细、眼细、口细、手细,等等。
所谓技艺,本质是形与念的完美协调与融合。就锻造百炼钢而言,“技”,是有形的程序、节奏、速度、火候、力道,比较容易精准把握,甚至可以编成程序由电脑自动化实现;“艺”,是人脑中无形的思想、意念、思维、审美、品位等在锻制过程中作用于“技”的综合因子。
正是基于这种超乎寻常的理解,凭当年从沙师傅那里学到的一些入门知识,强万年带着儿子强永燊用锻造百炼钢技艺来锻造普通刀具。从细心选料、精致熔铸、悉心锻打、淬火磨砺,将全部的身心和意念全部渗透在数百道工序之中,最终凝聚在成品的“百炼钢宝剑”里。他们这样执着的目的,是期望在锻造普通刀具过程中积累经验,为日后制剑奠定基础。
生活中,人们都喜欢百炼钢刀具,因为好用。但是,做一把百炼钢刀具很费时间,成本高,价格贵,买的人少,这些刀具摆在架子上往往无人问津,如同摆设,投入与产出严重倒挂。平时,两个人将大把的时间耗在锻造百炼钢研究上,原本可以维持一家老小生计的手艺不仅没有使家庭富裕起来,日子反而越来越窘迫了。时间一长,父子间,夫妻间渐渐产生了矛盾。儿子强永燊进退维谷:如果再坚持,大家庭的日子难以维继;如果放弃,父子俩的心血将功亏一篑。
因此,强万年坚信,坚持初心不变,纵有万难千险,总有花开之日。
于是,他们终于等到了田壮壮这个伯乐,让其锻造的百炼钢秦剑在影片《狼灾记》中大放异彩。
强万年父子趁热打铁,开始致力于高端锻剑技艺的研究,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挖掘民间锻造技艺。经常与草原上的民间锻造师傅进行交流,汲取精华,在自我提升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见解,形成了一套自己独有的工艺。
▲父子交流 左:强永燊 右:强万年
四 、古老技艺 大放异彩
现在,强万年、强永燊父子是目前新疆唯一的锻剑师傅。他们锻造的剑系列产品远销全疆内外,其剑艺作品还参加了很多展览,获得不俗的成绩。许多客户慕名携重金不远千里前来购买、收藏。现在收藏宝剑的人群由以前的大老板逐渐扩展到文化圈,成为收藏热点。
时下,不少文化人在书房、办公室摆放一把宝剑已成为一种时尚和文化品位。其实,文人爱剑可追溯到几千年前古代中国的文人骚客,诸如屈原、李白、诸葛亮、张旭、怀素和辛弃疾等,他们的作品或生活中从没离开过剑的影子,当代武侠小说家金庸先生的书房也摆放着一把寒光闪闪的宝剑。文化人收藏剑,这对锻造宝剑的师傅来说增加了难度,毕竟文化人对剑的品质、品位与收藏家的要求有所区别。面对不同客户各种各样的需求,这对父子没有去迎合市场,而是从传承技艺的角度去锻制产品。
常言道:“打铁还靠自身硬。”当年强万年从沙师傅那里学到的濒临灭失的西域百炼钢工艺,结合自己的经验加以弘扬提升,在炼就了过硬本领的同时,也使得这种古老技艺得以传承,重新绽放异彩。
▲强永燊获“新疆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五 、工匠精神 师传剑魂
现在,强万年、强永燊两位父子铸剑大师堪称当代干将莫邪,被当地人称之为“草原铁匠”;业界则盛赞为“西域剑客”“锻剑大师”。儿子强永燊还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授予“新疆工艺美术大师”。
而笔者则认为,他们是新时代的——西域剑师!
从“草原铁匠”到“西域剑师”,可谓华丽转身。
这种非凡的传统技艺传承,既有大时代所赋予的新机遇,更有个人缘自初心梦想的坚守与追求。
众所周知,眼下业内的刀剑制作早已市场化。市场化,意味着生产者是逐利的,其产品必须价格低,卖得便宜才行。因而,一些刀剑制作公司不得不到钢材市场去批发成品廉价原料,采用现代化机械工艺替代人工,压铸、成型、打磨、抛光,一气呵成。不但出品快,成本低,甚至在光鲜的外表下,连肉眼可见的瑕疵都几乎没有。但是,这种机械化的批量产品,属于现代工艺品,里面是没有生命灵性的。
而人工锻剑的选料与批量化的机械加工的选料有着天壤之别。
强万年父子选用的料都来自农牧民废弃的生产用具,将上面的废钢废铁拆卸下来之后再遴选搭配,与数十种杂料混合融炼,反复锻打。在锻打的过程中一点点剔除杂质,“每锻打一次,斤两少一点”,成品上细腻的水纹,也都是一次次重锤精准砸落的印痕。源自百炼钢鼎盛时期魏晋的成语“千锤百炼”,就是最好的诠释。
故而,强万年、强永燊父子坚持用传统手工锻造,除了收集各种丰富的废品作为原料,还要有日复一日的工匠精神,其剑不仅仅充盈着灵气,更蕴藏有传承永恒的灵魂。
六、 结语
为了中华民族古老技艺的传承,执著逐梦四十多年的强万年不惜透支生命的代价与有限的人生余额赛跑。
他向儿子传承的不仅仅是单纯的锻剑技艺,而是一位大国工匠所肩负的时代责任担当,是缘自灵魂深处的耐心、专注、坚持、严谨,更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国家情怀展现与昭示。
强永燊告诉笔者:“我能走到今天,都是来自于当年父亲的执着与坚守。”
正所谓,守望初心终无悔,一片冰心在玉壶!
▲作品获奖证书
文章来源:丝绸之路新疆人物(文章原名:西域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