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武汉老街老巷美食(武汉老掌故武汉名店)

武汉老街老巷美食(武汉老掌故武汉名店)在网上搜索到一位“花楼小董”撰写的有关汪玉霞的博文,更为详细。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def7db0102wm4q.html汪玉霞创办于清乾隆四年(1739年)。创办人名叫蔡玉霞。原为安徽省休宁县人汪士良之妾,因随夫改姓汪,并以其名为店名。汪玉霞位于汉口汉正街灯笼巷,原以经营茶叶为主兼卖糕点。1840年以后,汪玉霞由兼营糕点转为专营,前店后坊,自产自销。汪玉霞糕点作坊的产生,开武汉近代食品工业的先河。由于注重质量,做鲜卖鲜,汪玉霞很快便声誉雀起。1921年,汪玉霞又在花楼街增设分店,产品花色品种增多。主要品种有糕、饼油炸、糖食4大类。如春节的酥糖、京果;端午节的芝麻糕、绿豆糕;中秋节的起酥月饼;元宵节的汤圆;中元节的祭饼,还有咸酥饼、元宝酥等,都有独特风味,深受群众喜爱。特别是汪玉霞的酥饼,远近闻名,民间有“汪玉霞的酥饼一绝酥" 的歇后语。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武汉形成了一批有地方特色的名店。这些名店都有自己独特的产品和商品,不仅有传统风格,有的还有近代业态,在中国近现代的工商业发展史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叶开泰药店

叶开泰中药店是中成药的著名药店。在清代,与北京同仁堂、杭州胡庆余堂、广州陈李济并称中国四大药店。这个店很有声誉,为百姓所信赖。汉口流传着一句歇后语:“叶开泰的药——吃死人都是好的。”叶开泰创自明崇祯十年( 1637年)。

叶开泰创始人叶文机,原籍徽州,后移居南京。叶文机精医道, 1637年,溯江而上,到达汉口,在鲍家巷口开设叶开泰药室,悬壶行医,经销药品。他自制成药,以医荐药。由于医术颇佳,用药灵验,在汉口站稳了脚跟。百年后迁店于大夹街(231号) ,更名叶开泰药铺。晚清时,叶家出了位名人,这就是官至两广总督的叶名琛。叶名琛在仕途上有政绩,但军事上遭到挫败。在1856-1860 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他战败被俘,被英军押至印度囚禁,在狱中保持了民族气节,最后于1859年自杀。其弟叶名沣联传三代,以叶名琛反洋遗训,努力扩大中药影响,抵制西药经销。经长期试验摸索,自制独特的名牌产品“八宝光明散”、“虎骨追风酒”、“参桂鹿茸丸”、“十全大补丸”等中成药,畅销湘、赣、陕、豫、皖诸省远销港、澳及东南亚等地。

武汉老街老巷美食(武汉老掌故武汉名店)(1)

光绪年间,年营业额约30万串钱左右,占当时武汉同业的12一13%。 至1927年资金积累达白银105万两。1938年武汉沦陷后,叶开泰迁往法租界,在车站路开设分店,从此开始走向衰落,每况愈下,直至解放。

武汉老街老巷美食(武汉老掌故武汉名店)(2)

建国后,叶开泰的制药部分联合陈太乙、刘天保等三大药店成立了健民制药厂。近年来,叶开泰药店名称恢复。叶开泰认真选用配方精选原料和精心加工,形成了一整套优良的传统。如制“八宝光明散”的麝香一定要买“杜盛兴”的,冰片则一定要“百草堂”的。制“虎骨追风酒”时,虎骨必购前有梆骨后有凤眼的小腿来熬制虎胶。制“参桂鹿茸丸”时则严格规定以红参、马锯茸、正安桂为主,占七成,附和以高丽参、青花桂、关茸占三成。制“十全大补丸”的黄芪要用正小皮,驴皮要用纯黑的等等。原料配好后,叶家亲自掌握配方剂量,分别配制、磨粉,再进行合剂。在烘制丸药时,须用各种烘箱将各个品种分别烘千,所用的木炭必须击碎,以灰覆盖,投丸药缓干,以保持药味经久不变。在制“虎骨追风酒”时,投料封缸后,夏季经2个月,冬季经4个月后方可启封,以保证质量。在叶开泰制药作坊的门首屏风上,贴着“宁缺勿滥,不好再来”八个大字。几百年间,叶开泰创出了牌子,建立了信誉,执武汉地区医药业之牛耳。

汪玉霞

汪玉霞创办于清乾隆四年(1739年)。创办人名叫蔡玉霞。原为安徽省休宁县人汪士良之妾,因随夫改姓汪,并以其名为店名。汪玉霞位于汉口汉正街灯笼巷,原以经营茶叶为主兼卖糕点。1840年以后,汪玉霞由兼营糕点转为专营,前店后坊,自产自销。汪玉霞糕点作坊的产生,开武汉近代食品工业的先河。由于注重质量,做鲜卖鲜,汪玉霞很快便声誉雀起。1921年,汪玉霞又在花楼街增设分店,产品花色品种增多。主要品种有糕、饼油炸、糖食4大类。如春节的酥糖、京果;端午节的芝麻糕、绿豆糕;中秋节的起酥月饼;元宵节的汤圆;中元节的祭饼,还有咸酥饼、元宝酥等,都有独特风味,深受群众喜爱。特别是汪玉霞的酥饼,远近闻名,民间有“汪玉霞的酥饼一绝酥" 的歇后语。汪玉霞选用原料考究。如黑白芝麻要选用武泰闸或者嘉鱼的;桂花要用咸宁的;糯米要选用应山的;还选用河南驻马店的小麻油、饴糖,配料独特,以重糖重油为主。在生产时,精工细作,产品甜、酥、香、脆兼备,形成独特风格,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武汉老街老巷美食(武汉老掌故武汉名店)(3)

在网上搜索到一位“花楼小董”撰写的有关汪玉霞的博文,更为详细。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def7db0102wm4q.html

曹祥泰

曹祥泰杂货店始建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其创始人曹南山经营水果和炒蠶豆,人称曹大把。提篮小卖13年后,才在原武昌后长街新街口开起一家杂货店。因经营得法,恪守承诺,颇得武昌城内及沿江上下各地顾客的信任。1908 年遭火灾,损失惨重。曹南山乃将店交与其子曹云阶主持,生意更趋兴隆,先后办有曹祥泰福记杂货店、禄记米店、寿记钱庄喜记糟坊等分店。

武汉老街老巷美食(武汉老掌故武汉名店)(4)

1932 年,曹祥泰设立糕饼作坊,按节令变化生产不同糕点,自产自销,做鲜卖鲜。由于选料严格,配料考究,工艺精湛,注重质量,很受顾客欢迎。其所生产的小麻叶、洪湖盐蛋具有独特的风味,在武汉地区享有盛誉。1938年武汉沦陷后,曹祥泰被迫停业,举家迁至香港避难,店堂也被日寇霸占作为酒巴间。抗战胜利后,曹云阶之子曹美成在原址主持复业。除继续经营以前的各种业务外,又开了祥泰肥皂厂、机器米厂等。曹美成早年在广州上大学,与民主人士柳亚子、何香凝等过从甚密,同情革命,热衷于进步的民主活动。他主持曹祥泰后,经营更加开明,恪守信用,不坑不骗,讲求实效,薄利多销,在广大市民中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维新百货商店

武昌维新百货商店的前身为清宣统三年(1911年)的一一个地摊,当时资本仅有制钱五六十串,在武昌南楼边摆摊,销售绉纱包头、土布袜、布底鞋、绑腿头绳、梳蓖、美人胶等小商品。至1921年,正式设店,有店员8人,经营范围扩大,增加了服装、火柴、肥皂等销售,至1948 年,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店员48名,在武汉三镇颇有名气的中型百货店。在长期的商业实践中,维新不断总结经验,讲求商业信誉,明码实价,薄利多销。该店根据市场特点,确定以纱厂工人和流动的牌客、炭帮等为主要销售对象,与之建立长期业务往来。采取先货后款,分户挂帐,按比期(同行业结算日期叫“比期”,这里是指算客、炭帮的行期)结算等多种办法扩大销售。为了组织适销对路货源,维新在上海派有常驻庄客,在本市也设有“经手”,负责货源采购。除外采货源外.维新还组织人力自制化妆品,为本店创牌名。在经营管理上,采取分工负责制,分柜、分人、分等负责。每10天按分工后各人的销售货款的多寡,提取厘头发给个人,以鼓励多销。年终盘存。一年决算一次。店员除福利和月工资外,每月还得到按销售知的1%的奖励,年终另有红利。在经营作风上,对顾客礼貌周到,,言语轻和,迎进送出,强调俗守"一文钱的生意也是衣食父母”的准则,童更无欺,做好每一笔生意。由于经营有方,店员上下努力,至1948年以前,维新的业务蒸蒸日上。

亨达利钟表店

亨达利是武汉负盛名的钟表商店,始创于1917年,老板名叫陈父生,他在上海亨达利钟表店占有股份,但汉口亨达利则独立核算,自成一家。开业时有职工24人,其中约有一半是修理工。主要经营欧美等国钟表,由于技术精湛,注重质量,在武汉市场赢得了良好声誉。在武汉沦陷以前,平均月营业额3万元左右。武汉沦陷后,亨达利迁人法租界内继续营业,但业务已大为萎缩。抗战胜利后又迁回原址复业。业务复振,日销瑞土和美国手表约3打,店员发展到60人,为建国前亨达利的极盛时期。

武汉老街老巷美食(武汉老掌故武汉名店)(5)

注重质量,取信顾客,是亨达利的经营传统。凡所经营的各国钟表,在上柜前必先进行校对,走时不准或有其它问题的概不上柜。为了创名牌,亨达利曾向瑞士HOPE厂定制金质和银质的挂表,向德国谦信洋行定制双箭牌马头钟,上面均刻上了亨达利的字样。凡售出的钟表均负责保修,店内聘有技艺精湛的修表技师,并制订有一整套严格的修表制度,素以能修各国各种花色的钟表而闻名。在内部的企业管理上,亨达利建立了健全的会计制度,注重发挥店员的积极性,如外地职工除每年多发2个月的工资外,还另给2个月的探亲假,路费全由店中支付。

武汉老街老巷美食(武汉老掌故武汉名店)(6)

苏恒泰伞店

汉口苏恒泰伞店在清末民初被誉为武汉地区名店之一。其所制造销售的伞,质量之高据说能达到一人撑开后从楼上跳下,伞既不坏而人亦不伤。在伞面上投以小石,小石能在伞面上弹苏恒泰创设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创始人苏文受,湖南长沙人,幼年从师学制伞,技艺渐精。1862 年,逃难至汉口,在关帝庙(今砺口区西关帝巷)定居下来,靠修伞为生,在修伞中,他发现汉口的伞(主要为蒲圻和潜江所产)在质量上与湖南伞相差甚远,于是便萌发制伞念头。他利用晚上时间按湖南制伞方法制伞,白天便摆在伞担上出售,牌名定为苏恒泰。由于质量甚好,渐渐供不应求。

为保证伞的质量,苏恒泰的制伞原料求精。做伞骨的竹子,一定要湖南茶陵产的,因其肉厚质坚,不走弯边;伞柄采用质地坚实的湖南益阳树木;桐油则非湖南常德的不用,因其纯度高、光泽好;皮纸则选用陕西的郧皮纸,性韧坚牢,不易磨损;柿油则必用罗田的,汁清透油,粘性强而耐久。

1864年,苏文受收起伞担,在关帝庙正式坐庄开店,定名为汉口苏恒泰伞店。雇工12人,还收3个徒弟。月产量达五六百把。为了提高产量,苏文受-方面增加雇工,一方面对传统的生产方式进行改进。原来是从下料到做成成品(内行叫成器伞),全由一个人完成,一个工人每月可做50把左右。后改为分工协作,伞架部分,一人做长骨,一人做短寸,一人做兜托、套柄;油褙部分,一人褙伞, 一人打油。改进后,效率提高,质量更好。不久,苏文受在大火路先贤巷租-栋房屋,正式成立作坊,集中生产。从此,苏恒泰发展更快了,雇工达到100余人。到1905年,月产销量已达到四五千把左右。

武汉老街老巷美食(武汉老掌故武汉名店)(7)

1906年,苏恒泰派左云种至湖南湘潭组织左祥和制伞作坊,其原料和做法完全以苏恒泰为模式,做成后全部运到汉口由苏恒泰包销。这种包销方式,引起了湘潭朱德泰、傅保兴和长沙李仁和等制伞作坊的兴趣,也分别和苏恒泰订立包销合同。由于货源充足,苏恒泰便结束了大火路的作坊,专门经销以苏恒泰为牌名的雨伞。不仅畅销武汉、黄陂、孝感、黄冈、汉阳、汉川、沔阳、嘉鱼、麻城、罗田、天门、襄樊等地,还远销河南、河北两省。年销量达8万把左右。

武汉老街老巷美食(武汉老掌故武汉名店)(8)

1928年,苏恒泰的第三代传人苏荫泉在湘潭重组作坊,并对传统的制伞方式作了改进,使伞的质量又得到提高。1938年武汉沦陷后,苏恒泰遭到惨重损失。业务一落千丈,只雇了8个工人在店内自制销售。抗战胜利后,苏恒泰又派人至湘潭再度组建作坊,由于质量提高,经营得法,年产销量达10万把左右。

谦样益绸布店(衡记)

谦祥益衡记绸布商店是著名山东八大祥之一谦祥 益的分支机构。谦祥益的创始人盂传珠是山东章邱县的财主。清咸丰十一年(1861 年),谦祥益业务扩展至汉口,在戏子街设谦样益老号棉布批发庄。1894 年,孟传珠之孙孟养轩出生,乳名衡柱子,盂传珠遂在汉正街为其孙设立谦祥益衡记绸布店,资本为纹银10万两, 1904年又在衡记旁设谦祥益西号。谦祥益衡记的代理人受北京的总代理人管辖,职工主要是山东人。谦祥益业务迅速发展。1912 年后,店员增至200人,日销货量平均达5 000元,最高时可达1.1万元,年销量额达120-160万元。1937 年资本增至53万元。

在长期的商业运营中,谦祥益衡记创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企业管理经验,形成了一套谦祥益衡记店规。店规共十八款,对职工的工作和生活行为都有详细规定。如规定职工不准赌博;除过节请客外,平素不准饮酒;严禁吸食鸦片和嫖妓;不准擅自给自己的亲朋好友赊账、、借钱;如有亲友前来买货,应回避,改由他人经手....若有违规者,轻者责罚,重者开除。

谦祥益衡记由于资本雄厚,在全国联系广泛,进货渠道畅通,故成本较它店为低,花色品种也较全,质量较高,售价比-般市价略低。附近农村姑娘出嫁,均以能用谦祥益衡记的布为荣,民间有“没有谦祥益的布不嫁”之说。在建店初,京青市布、月色市布全由北京总店供给,后来自设保记染坊后,也严格按照北京工艺加工,故能保持质量不变。谦祥益衡记也委托其它染坊加工各种等级的市布、宝蓝土布、官布、杂色洋布、竹布及绸缎、夏布等,验收时极为认真。染坊怕失去生意,在加工时多过三道缸.其布色正而深,质量甚佳。.

在经营作风上,该店对顾客热情接待,迎进送出,看座、奉烟递茶,服务周到。若偶遇顾客货款不足,则必派店员往取;对于老主顾还在店中国餐。由于货真价实,童叟无欺,谦祥益衡记在顾客中具有良好信誉。如河南、湖南部分地区的农民前来买布,只要把货单往柜台上一放,待出去办完其它事情后回来即取货付款,一不看货色如何,二不向价格高低,完全相信其商业信誉。同街的小商店的包装纸,也多印上“谦祥益上首”或“谦样益下首”的字样,借谦祥益衡记名头以广招徕。

祥康西服店

1909年,浙江宁波人陈尧章在汉口车站路开设了武汉历史上最早的西服店一祥康西服店。当时的武汉,穿西服的人还不多,陈尧章遂自带剪刀量尺上门兜揽生意,以做男西服为主。陈尧章原在上海学得缝制西服的手艺,缝制技艺精湛,不久即接得法国领事馆的包括,业务逐渐扩大,声誉日隆。20 世纪20年代初,迁店于三德里。30年代后,穿西服的人渐多,祥康业务拓展,至30年代末,其资金积累已达七八万元(法币),店员增至40人,与信康西服店(本帮,亦以做男装为主)并称双雄,为当时法租界的两大家。但信康的精工款式略显逊色,祥康遂为男西服首席。

祥康的店堂约百来平方米,布置十分整洁。店内专设试衣室,试衣室四壁嵌以大镜,还备有试穿猎装的木马。其货架备料充足,看大样挑选。同时还备有衣料样板,供同行接活零剪。

祥康在保证质量方面有五个特点:一是选料考究。按照顾客选定的面料,选用适合配套的上等里料、衬头、纽扣等配料,绝不以劣充抵,數衍塞责。二是精心剪裁。店内备有各国男装图样,供顾客参考挑选和店内技工学习研究。三是严格试样。裁剪师根据试穿胚样的不足之处和顾客的要求,用画粉当场标出,修改后再试,若不满意则再修改, 一直要到顾客满意后方才拆散缝制。四是精工缝制。衣片整烫缩水,每道缝线还用肥皂分开熨烫,经推归、拔后,冷透成型,绝不马虎。五是讲究手针。缝边锁眼,针细线密,针脚整齐,钉扣要保证若千年不脱线。一件西服成衣。从选料到成品,在经过了上述5道关口。

盛锡福帽厂

天津盛锡福帽厂开设于1911年,产品常运销汉口。1936 年在汉口中山大道民生路口设发行所,是武汉盛锡福帽厂的前身。开业时员工17人,由总店拨货销售。武汉沦陷后,部分员工回津,部分去重庆开办发行所。1940年总厂又派人来汉复业,因原址被日商强占,在汉正街石码头新辟营业处,店员13人,因陋就简,贩卖日产礼帽、草帽,勉强维护。抗战胜利后,迁回原址,汉正街店面为支店。除天津本厂货外,并向上海厂家定制盛锡福牌号的新式礼帽,兼销美国哈大门兔呢帽和意大利金丝绒礼帽,高、中、低档商品齐备,成为当时武汉最大的帽店。年销量最高达25万顶,员工最多时达45人(1946年),至武汉解放前夕,有35人。商店的管理沿用北方商店的习惯,货帐分管货房货单发货,售货凭单收款。日销售款和月盈亏,按月逐日报送总厂,年终盈余由总厂分配。20世纪40年代中,采取从营业额中提成10%付酬,又曾采用折实工资制,最高的为每目大米1石4斗,最低2斗,年终按劳绩别有馈赠。店员学徒一律在店食住,不得外宿。

武汉老街老巷美食(武汉老掌故武汉名店)(9)

中国国货公司

武汉中国国货公司创造于1937 年12月,不久汉口沦陷,公司停业。1946年10月10日复业。该公司属股份有限公司,交通银行、中国银行、中央信讯局均有股份。公司以经营国货为特色,以保护利权相号召,同时做到“信誉第一 ,顾客第一”。公司所售商品,品种多,花色多,既有高档品,也有大路货,面向社会各阶层。在遇到退货、换货等问题时,也予以合理的处置。因此受到市民称道。解放后改造成为武汉市中心百货商店。

武汉老街老巷美食(武汉老掌故武汉名店)(10)

悦新昌绸缎局

悦新昌绸缎局设于1918年,是汉口老采章绸缎局与杭州悦昌文绸缎店合资创办。开业后,年销售50万两。由于内部风波迭起,元气大伤,1947年破产。后由胡梅堂等集股顶接,初以悦新昌为招牌,后改为江汉绸布公司。

武汉老街老巷美食(武汉老掌故武汉名店)(11)

品芳照像馆

1914年设于中山大道民生路口。以照“全家福”、“寿相”而闻品。相片影调柔和,修工细腻。该馆延续至今。

武汉老街老巷美食(武汉老掌故武汉名店)(12)

宝华西法洗染公司

1911年创办。后改名为宝华西法洗染公司、宝华机器洗染厂,开洗、染、烫结为一体之先河,在车站路、北京路丹水池设门诊部。

汉口大旅馆

1913年建,不同于旧式客栈、号栈。该馆有二栋西式五层建筑,层顶有花园,并装有汉口第一部电梯,号称“楼外楼”。解放之后改为人民大饭店。

长生堂

1913年创建,为武汉第一家大型理发店,迥异于清代的剃头挑子和小剃头铺。

德记理发店

1919年建,后改为武汉理发店,以理女发著称。

东华园

民国初年开设,为新型 盆汤店,与早期浴缸店、澡堂不同,设有单间客房,浴具卫生,也有大池,适应不同阶层需要。

精益眼镜店

汉口精益眼镜店,创办于1912年,是上海精益眼镜股份公司的分店,由在美商高胜眼镜行做工的张士德等十多集资设置。起初在花楼街设店,后移江汉路,有制镜、验光等设备,是武汉从未有过的现代眼镜店。此店延续到今天。

武汉老街老巷美食(武汉老掌故武汉名店)(13)

老锦春酱品厂

清乾隆时,在汉阳东门创老锦春酱园,清末民初,先后在汉口黄陂街、汉阳黄陵矶、汉川等地设有分园。该厂用料讲究,制作精良,配方有特点,所创制的紫苏豆、蓑衣萝卜、菖头、甜酱瓜、臭面筋糟鱼、五香干子等,风味独特,遐迩闻名,是武汉市声誉卓著的老酱园。

武汉老街老巷美食(武汉老掌故武汉名店)(14)

滋美食品厂

武汉老街老巷美食(武汉老掌故武汉名店)(15)

创建于1904年,原名滋美食品商店,经营西式糕点、西式糖果、饼干、冰淇淋,还经销进口食品、饮料原料,如可可粉、可可豆、咖啡、奶油奶粉和上海生产的各种听装食品,并设有咖啡间。武汉沦陷后,商店关闭。抗战胜利后,原滋美职员在原厂房和设备的基础上,合伙开设前店后坊的滋美食品厂,聘请利泰洋行欧美派西点师傅主持生产西点、面包、冰淇淋、苹果软糖、核桃糖和各种饮料。1947 年曾经营中西大菜。

伍亿丰杂货店

“伍亿丰 挤不通”,这是民间形容该店顾客盈门的盛况。1862年创办于武昌粮道街。经营杂货、糖点、肥皂、水草等。该店最多时有八个分店 并自设酱园、烛房。酱园从店后一直摆到胭脂山上,达400口之多,所产辣酱酱罗卜、雪里红、腐乳很受欢迎。

显真楼照像馆

1881年建于奥略楼旁 曾摄孙中山1912年访问武汉照片。解放初迁至中华路口。

武汉老街老巷美食(武汉老掌故武汉名店)(16)

和利汽水

1911年英商柯三和克鲁奇针对汉口天气炎热,做饮料有利可图,便从英国购来制冰设备,在法租界霞飞路(今岳飞路)购地建厂开始生产机制冰块,名为和利冰厂。

武汉老街老巷美食(武汉老掌故武汉名店)(17)

武汉老街老巷美食(武汉老掌故武汉名店)(18)

武汉老街老巷美食(武汉老掌故武汉名店)(19)

与此同时,法国人纳加利在海寿街开设汽水制造车间,后英商赞育药房加入,扩大生产,1918年成立汉口第一家机制汽水工厂——赞育汽水厂,柯三和克鲁奇看到汽水销路旺,于1922年又建汉口和利汽水厂,生产和利汽水,占领了汉口市场。

1937年同和米厂经理以16.7万余元收购了和利汽水厂。抗战胜利后,刘辉堂恢复和扩大和利汽水生产,兼并了和利冰厂,又取得赞育汽水厂租赁权,形成和利汽水在武汉的一-统天下。解放后,该厂成为武汉饮料二厂。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