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叶县有滋有味小吃店(叶县舌尖保卫战)

叶县有滋有味小吃店(叶县舌尖保卫战)叶县抓食品安全,秘诀就在于遵循“四个最严”,准绳在于2015年10月起施行的新食品安全法。“把工作做细做实,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2017年1月,对食品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持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严防、严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安心。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薛云伟说:“叶县食品安全监管精细化、规范化,智慧监管,做得扎实,效果明显。”2017年底,河南省的食品经营监管现场会放在叶县开。地处豫中偏西南,既是农业大县,又是人口大县,叶县在册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7500余家,抓好食品安全监管可谓难度大、任务重。3年前,叶县曾抽检100份食品样品,有17份查出了问题。这也难怪,起初听说叶县食品安全监管做得好,不少人第一反应是质疑。稳妥起见,河南省食药监局对叶县进行了一轮又一轮暗访。最近一次暗访,叶县各类食品抽检合

叶县有滋有味小吃店(叶县舌尖保卫战)(1)

2016年3月,叶县食药监局对查处的不合格食品进行集中销毁。陈亚玺摄

叶县有滋有味小吃店(叶县舌尖保卫战)(2)

数据来源: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1月23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 制图:张芳曼

一些批发市场上有些不过硬的货源,听说是叶县的人来进货,批发商压根不卖。

抓食品安全,叶县在河南出了名。

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薛云伟说:“叶县食品安全监管精细化、规范化,智慧监管,做得扎实,效果明显。”2017年底,河南省的食品经营监管现场会放在叶县开。

地处豫中偏西南,既是农业大县,又是人口大县,叶县在册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7500余家,抓好食品安全监管可谓难度大、任务重。3年前,叶县曾抽检100份食品样品,有17份查出了问题。

这也难怪,起初听说叶县食品安全监管做得好,不少人第一反应是质疑。稳妥起见,河南省食药监局对叶县进行了一轮又一轮暗访。最近一次暗访,叶县各类食品抽检合格率达99.62%。

“把工作做细做实,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2017年1月,对食品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持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严防、严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安心。

叶县抓食品安全,秘诀就在于遵循“四个最严”,准绳在于2015年10月起施行的新食品安全法。

重拳治乱

11包问题辣皮,最终罚了5万元,在叶县引起不小震动,“谁对黑心食品放水,谁就是同谋”

刘国平刚到叶县食药监局局长任上,就干了件全县轰动的事。

那是2015年10月,叶县食药监局到城区几个大超市随机抽检了100个批次的食品,结果发现17个批次有问题。

最先出化验结果的,是县城建业超市的一包红烧牛肉味辣皮——菌落总数严重超标。执法人员赶到超市固定证据,查获问题辣皮11包,货值22元。当时,修订后的食品安全法正式施行,一些违法行为的处罚额度,最低标准从过去的2000元上升到5万元。

叶县食药监局按照法律规定,开出了5万元的罚单。

11包辣皮不过22元,罚5万元,开玩笑吧?建业超市负责人不以为然,“这是厂家的错,我正常进正常卖,怪我吗?”

对于小店铺而言,5万元是笔不小的数目,托亲找友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对于大超市来说,宁可花5万元疏通疏通,也不当这“活现行”,丢了体面。

17个批次的货,多少人打招呼、说情、托请、施压?可法律不是摆来看的,刘国平从那时起,开始了得罪人的一段时光。

11包问题辣皮,最终罚了5万元,在全县引起不小震动。具体办案的是九龙街道办事处食药监所所长李正本,用他的话说,“谁对黑心食品放水,谁就是同谋。”

紧接着,在夏李乡世纪红超市,顾客买回一包过期速冻水饺。那是一家农村小超市,水饺是冰柜压底的积货,店老板小本生意,“哭得叫人心软”,没办法,罚;接着,又一家超市,糕点没过期,却出现了个霉点,商家厂家扯皮,不理会,罚……

可光靠罚,就能把食品安全管好?当然不是。重拳治乱,目的是尽快规范,倒逼出自觉自律。发现一起、立案一起、查处一起、结案一起、曝光一起、规范一起、帮助一起,为的是警示一批、带动一片。

刘国平水泼不进,各种声音都出来了。说他是“没掌过权吧”;说今后盯住他告,“磨道里找驴蹄”,不信寻不着你毛病;说食品安全不是个孤岛,你管得住包子,管得住馅吗?你管得住猪,管得住料吗?你管得住城,管得住乡吗?

还有“好心人”来劝:“按住葫芦起了瓢,你做个样就行了,一样当你的局长,别犯傻。”

压力并不全在食药监局。有些招呼打到县委书记古松那里,告状也告到了他那里。古松一次也没给刘国平施压。

刘国平学理工出身,是出了名的“一根筋”。“不会变通”的刘国平,就是要把食品安全一抓到底。

由表及里

“人人骂黑心食品,天天盼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监管是副重担,要是挑不动,还是回去种你的菜”

刘国平在乡镇领导岗位上已干了14年半,蔬菜产业正搞得红火。赶上县食药监局组建,组织谈话让他担纲。这活得罪人,刘国平心里凉半截。

古松对他说:“老刘啊,现在人人骂黑心食品,天天盼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监管是副重担,要是挑不动,还是回去种你的菜!”

刘国平心一横:“书记,那组织得支持我!”

“中!”古松冲口允诺。

决心是下了,可抓食品安全,像老虎吃天,不知该从哪儿下口。

食药监局组建之初,到位才20多人,药监、工商、质监、卫计委和乡镇办事处陆续划转派员,一年后才过百人。而全县监管对象粗算就有7500多家,货品动辄上千种。食品从农田到餐桌,源头、加工、运输、存储、批零,中间有多少个环节,多少次倒手,多少处隐患?假冒伪劣、过期变质、“三无”产品、随意添加、以次充好,搞猫腻的方式防不胜防,下多大力气才能管得住?

晚上站在街上,刘国平越看越发慌。一些来历不明的车辆,装满来历不明的产品,穿梭在县城农村,大街小巷。车停在一家店门口,听报价合适,商店就招呼卸货。一旦出了问题,根本找不到正主。

刘国平决定先打一场普法宣传战。在新食品安全法正式施行前几个月,刘国平自己先学,一条条梳理,列成65项处罚简表,分别加备注,再印成小册子,向全县城乡发放10万多份。

刘国平还搞了个局长下乡课堂,到各乡镇巡回讲。每次请不同的对象,有时是小商贩、饭店老板,有时是学校教师、医院职工、普通群众,讲问题实例、讲安全标准、讲最严法规,往往一口气讲俩钟头。

跟不同人讲不同内容,里头有刘国平自己琢磨的理儿、有亲身经历的事儿。讲有一年,乡村饭店食物沾染了鼠疫杆菌,毁了一家人;讲老人带小孩,买到发红的甘蔗舍不得丢,害了孩子;讲为什么防腐剂要精确计量,食物过期一天将出现的危险概率;讲梭状芽孢杆菌、沙门氏菌、李斯特菌、黄曲霉毒素……

经常他在台上讲,店老板台下坐不住了,溜出去打电话,让员工快把某批货撤下来。保安镇一位店老板坦言:“有些货,说实话我们卖得也是提心吊胆,生怕吃出祸来。”

打铁必须自身硬。新组建的食药监队伍,人员来自多个部门,专业素质参差不齐。为了倒逼学习,班子成员带头,每个职工登台讲课,讲专业、讲职责、讲特长。

登门说情的太多,刘国平给自己门口装了摄像头,并对全局职工有言在先:“你们谁说情,我就专门盯谁的案,盯到底看是不是秉公办。”有几次,按规定惩处之后,职工们才知道挨罚的是刘国平的亲戚。

正本清源

“二维码扫一扫,李逵李鬼见分晓。”正规渠道来的食品、食材,不论是路上跑的,还是店里卖的,都有了明明白白的身份、清清楚楚的来历。不能说不会出现问题,而是出了问题可以追责到人

光照不到,物品就容易发霉,必须让藏在暗处的一切亮堂起来。

2017年春节前夕,正是购置年货的当口。一辆小货车装满食用油,在靠近叶县的乡镇游逛,不时下车推销。都知道叶县查得严,车主一万个小心,不承想还是在叶县任店镇瓦店村栽了。

执法人员赶到时,车被群众拦在村口天有购物中心门外,一车食用油全是假冒商品。车主百思不得其解:我刚进村,怎么这么快就被抓了现行?

他不知道,叶县在册食品运输车的挡风玻璃上,都找得到一个二维码身份标记。遍寻不着,拿起手机就可以拨“12331”举报。

叶县市面上的预包装食品,95%以上来自外地。正本先清源,源头就出在流通上。叶县创建了一套二维码身份证,将批发零售食品的大小车辆标注身份,手机扫描可以查到其所属商家、经营品类等。

身份透明,在册的车辆因此自律。该拉啤酒的,拉肉就有猫腻;查不到身份的,形同自动曝光在众目睽睽之下,随时“升级”为重点监管对象。目前,全县159家批发商、523辆运输车登记在册,带着名片上路。

“二维码扫一扫,李逵李鬼见分晓。”在叶县,大小超市或饭店货架,每一款食品都有专属二维码。扫码可看该批次食品经营证照、进货渠道、批零环节责任人、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按照法律法规,消费者有权索要食品身份信息,包括生产许可证、质量检验报告、批发商营业执照和流通许可证。最初,叶县也这么要求商家,信息需要纸质复印件,县里配发了许多文件夹。

可实际执行起来令商家叫苦不迭。以超市为例,食品种类批次数以千计,一年要复印数万张证照票单备查,成了一大额外负担。既要随时可查,又要真实可执行,一时成为大难题。最后,二维码再次帮叶县解决了问题,信息全部上网,扫码查阅。随之而来的便利是,食品流通经营的数据整体纳入电子监管。

自此,正规渠道进入叶县的食品、食材,不论路上跑的,还是店里卖的,都有了明明白白的身份、清清楚楚的来历。不能说不会出现问题,而是出了问题可以追责到人。

在县城乐易购超市美林湖店,卖场各处挂着十余个干湿温度计。经理高洁解释,没人要求这么做,但严格规范之下,责任一定要厘清,按时记录保管环境,便于出现问题后同厂家交涉。

在农村超市,标准严起来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叶邑镇老鸦村超市,前两年屡出纰漏。店长不以为然:“农村超市嘛,还不就是这样?”听了这话,急的是老板。不换观念就换人。从城里请来的新店长朱培广走马上任,先从超市的铺货细节做起——小包食品不再堆放,而是改为一层层码放,“这样避免了新旧混合,过期食品沉底。”

“法律可没对农村食品放低标准,所以别觉得乡村超市就该管得粗。”朱培广说。

顺着流通的“藤”,摸到批发仓储的“瓜”。2015年调研批发库房时,叶县食药监局的执法人员见货物随机堆放,进货出货一片忙乱。欲照表单找一款过期货品,却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借鉴药品管理,叶县食药监局副局长王迎信搞出了一套入仓色标接力。货物进仓先卸在黄色区,表示待验,等查证货票一致,手续齐全后,才正式进入绿色区。绿色区代表能够销售,也意味着被正式纳入监管。还有一片红色区,那是退货召回区,临到期和过期食品要回到这里。过保质期的严格登记、封存、销毁。

第一家改色标的是银杏副食品仓库。当时老板赵江森老大不情愿:“仓库堆积如山,要整个腾空刷色,想想都头大。”县食药监局的权限只能提倡,不能强来。好说歹说,赵江森一拖再拖,只说好好好,就是不动手。一天,赵江森看见刘国平搬把椅子坐在他仓库外赖着不走了,抹不开面子,只好请人手腾库刷漆。仓库一下子井然有序,院里9家仓库,跟着都改成了色标管理。

管理一清晰,过期食品如“水落石出”,过期批次自此可以按册销毁。两年多时间,叶县公开销毁过期食品6万箱,价值232万元。

啃硬骨头

从城到乡,很多餐饮企业曾经气味熏天、不见天日的后厨,如今一间间改成明厨亮灶

从运到储,从批到零,环环可追溯后,叶县将工作重点推进到了深水区——餐饮行业。

一位市民网上点外卖,在一家知名连锁店点了一份“魔法鸡块”,搭眼一看附带的配料包已经过期16天。这不是凑巧,不少叶县人已经习惯了特别注意保质期。接到举报,叶县食药监局餐饮稽查中队长刘永前赶去核实之后,对店里库房进行突击检查。巧的是库房还剩了一袋同品同日期的料包。

这边稽查队正式立案,那边连锁店的律师第二天就找上门来。律师提出:“你能证明顾客的过期料包,出自当天的套餐吗?既然已经离开了经营视线,便不能充分证明过期料包出自该天该次的配餐。”刘永前差点被绕进去:“你说得也对,可是店里还查获固定了一包证据,总该认吧?”“好!”律师拿出一张购物小票:“店里那包,是员工自己吃的,误放入销售盘里,没有流通……”

刘永前傻眼了,只好找执法记录仪回放,发现了破绽。固定证据是当晚9点半,买料包小票则是晚11点!再查销售记录,进、出、剩余料包数目批次清清楚楚。律师偃旗息鼓,连锁店乖乖接受处罚。

从城到乡,叶县很多餐饮企业曾经气味熏天、不见天日的后厨,如今一间间改成明厨亮灶,实在没条件的采用电子大屏实时监控。不锈钢后厨已改出2000多家。细心观察,多数饭店门口开着风幕机,蝇虫飞不进;进菜口采用挡鼠板,鼠害被截断。越来越多的后厨,采用脚踏垃圾桶,避免手碰;中等规模以上的饭店,配备低温的凉菜专间、独立的原料间、农残检测间……

不断推进的后厨改造,让餐饮环境提升连点成线,第一条餐饮街叶公古街、第二条餐饮街人民路相继脱胎换骨,成为全县模范。县长徐延杰是第一责任人,当时带着多个条口的人员常盯到深夜。他介绍:“叶县不是一个局在抓食品安全,而是农业、畜牧、环保、公安等多部门会战。”

叶公古街两公里,200多家饭店成为整体示范。河南省食品经营监管现场会上,这条街的规范程度给了全省同行很大冲击,不少人看似玩笑又极其认真地问:“餐饮管理是不是用的欧洲标准?”刘国平哪去过什么欧洲,标准就是新食品安全法,把工作落细落小落实罢了。

县城东煌饭店,公示栏挂5本记录,分别记食品采购、食品留样、餐饮炊具消毒、食品安全员自查、废弃物处置。记录密密麻麻,具体到人。抹布分5种颜色,从擦灶台、擦设备到擦手,各有专用。案板、刀具、储物盒按生、熟,青菜分不同色标。连洗手台挂的每位厨师的指甲刷,都标了名字专人专用。

是不是作秀?饭店厨师长禹本周说,罚一次你就不这么想了,只有自己更严。

餐饮监管的一大难题,是农村红白喜事聚餐。客人多、卫生差、食材乱,出个事就是大事。叶县在全县整合农村聚餐点,原有170家,按统一标准,经过两年淘汰,目前稳定为127家。

龚店镇台刘村乡土农情饭店是其中一家,看后厨,不输大城市:全不锈钢,分色标管理,独立凉菜间、储物间、冷藏间、农残检验间一应俱全。调料架上可以看出细致程度:每类调味品摆放还标注有一进一出两个箭头,要求依次拿放,免得混放造成过期。

农村也能这么严格规范起来吗?确实很难,叶县食药监局提出的目标是,未来“城乡一个样,大店小店一个样,一种业态一个样”。

驰而不息

“较真,需要些傻气。”较真之后,食品安全监管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早着呢”

叶县食药监局的一位同志说,食品安全工作最大的阻力,是不少人头脑中的“不信”。但凡不信,法律执行起来就会力道衰减;也因为不信,干预、说情、放水者便心无忌惮。而相信是有代价的,挡了人情,堵了财路,坏了“规矩”。刘国平说,遵循“四个最严”,叶县才这么不折不扣去干,“较真,需要些傻气。”

叶县自打食品治乱以来,罚到谁家,谁家生意反而更好。群众的逻辑很简单,挨过罚的店老实。

很多地方罚款催交是老大难,而在叶县查出问题,商户交款透着主动。商户的逻辑是,既然开脱不了,执法又公道,主动交争取从轻处罚。

有些找刘国平说情碰壁的人,反倒成了他的支持者。逻辑也很简单:规矩之下,人人平等,那你规矩要讲到底,谁家敢违规我催着你管。

2018年夏天,叶县数千家商户提档升级完成,总花费数千万元,全是商户自掏腰包。监管推动外,更重要的是市场倒逼——客人会拿脚投票。搞农村聚餐点的老板刘钢磊改不锈钢后厨花了3万多元,但迎来的是每月300到500桌宴席,投入很快就被摊平了。“严,开始需要适应,后来就成了习惯。我现在回家,忍不住就想拾掇厨房。”

任店镇辉西村超市法人陶庆林讲,对于商家,“最严”看似是约束,其实是保护。社会上有那么一类“职业索赔人”,以抓超市、饭店的把柄谋财。“有的识假买假,一手举报,一手敲诈。现在这类人在叶县基本销声匿迹了。”

叶县的食品安全监管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刘国平忙不迭摆手:“早着呢!”超市、饭店提升了,小餐饮、小食品还没规范呢;学校医院食堂提升了,敬老院食堂还是空白呢;外来的产品严查了,土产的瓜果蔬菜、生鱼生肉还在流入市场呢。从罚款看得出来,原来罚粗如今罚细,但是总量丝毫没显出减少的势头。

今年10月,新食品安全法施行3周年之际,一座食品检测中心在叶县建成,这是河南布局的5个县级区域检测中心之一,也是豫西南最大的食品检测中心。

叶县舌尖保卫战,仍在攻坚。

《 人民日报 》( 2018年11月16日 16 版)

(责编:李 丹、王浩)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