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铁路转体斜拉桥(一桥跨天堑中铁二院勘察设计的世界上最宽公铁两用斜拉桥合龙)
跨铁路转体斜拉桥(一桥跨天堑中铁二院勘察设计的世界上最宽公铁两用斜拉桥合龙)更多精彩详见《一带一路报道(中英文)》↓↓↓主编:邓灼编辑:雷露审核:贾琪校对:秦粟风
一桥跨天堑,又一“超级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5月31日,在蜀道集团统筹指挥下,由中铁二院勘察设计、中铁大桥局和四川路桥施工的川南城际铁路宜宾临港长江大桥合龙。宜宾临港长江大桥是川南城际铁路自贡至宜宾线的重点控制性工程,建成通车后是蓉昆高铁、渝昆高铁共同过长江的通道,未来将形成四川南向出川的大通道,带动沿线多个城市交通互联互通,区域融合发展。大桥连接长江两岸沿江国省公路,对优化交通路网结构、提升交通运输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将极大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更好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互联互通、全面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具有重要意义。
为节约通道资源和工程投资,中铁二院设计团队采用“四线铁路六车道公路”同层布置的公铁两用桥梁方案。铁路为四线客运专线,设计时速300km/h,公路为双向六车道布置于铁路两侧,设计行车速度80km/h,外侧设慢车道和人行道。大桥全长1742.1m,其中主桥长度为1075.2m,主桥梁部采用钢箱梁,引桥采用多跨40m钢混结合连续梁桥式方案。桥塔采用外包钢箱梁的钻石型混凝土桥塔,桥塔处的人行道采用外绕桥塔的结构形式。大桥北塔高250.8m,南塔高239.978m,主跨522m,主桥梁宽63.9m,钢箱梁用钢量4.6万吨。随着大桥合龙,大桥主体已经完全呈现,远望去,它以优雅轻盈的身姿跨过长江,两座主塔高高耸立,一道道斜拉索将主塔和桥面牵系,恢宏大气;近观之,大桥的索塔部分比桥面高出170多米,高耸云霄,斜拉索如男子手臂般刚劲有力,在空中绷出一道道整齐的线条,雄浑粗犷。
在大桥设计和建设的日日夜夜,中铁二院川南城际铁路宜宾临港公铁两用长江大桥青年突击队始终冲锋在前。设计团队综合考虑了结构受力、施工方案、工程造价、运营养护等控制因素,不断深化设计方案,优质高效的完成大桥的初步设计文件,历时3年,经技术团队反复论证,推荐的公铁平层钢箱梁斜拉桥方案获国铁集团鉴定中心认可并批复。由于国内首次采用公铁平层斜拉桥方案,针对施工图阶段的诸多技术难题,设计团队通过与西南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科研高校开展联合技术攻关,重点解决了大桥结构体系、公铁综合防护、宽体箱梁有效宽度、关键构件复杂受力分析、大吨位结构架设等关键技术问题,并及时高质量交付大桥施工图,保证了大桥如期开工。合龙关键期,反复优化钢梁节段吊装施工方案和工序流程,将主桥钢梁节段悬臂吊装施工周期从常规的8天一段压缩至6天一段,为大桥合龙赢得了时间。下一步,中铁二院将高擎中国中铁“开路先锋”大旗,在蜀道集团统筹指挥下,再接再厉、奋发有为,为川南城际铁路持续提供技术保障,助力项目顺利推进,为蜀道变通途源源不断贡献二院智慧力量。
来源:中铁二院
编辑:雷露
审核:贾琪
校对:秦粟风
主编:邓灼
更多精彩详见《一带一路报道(中英文)》↓↓↓
欢迎订阅·诚邀合作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51-1788/F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2096-2886
邮发代号:62-625
(028)86523772
新闻线索:(028)85471528
投稿邮箱:thebeltandroadrpt@163.com
联系人:肖露
声明:1.凡来源为“一带一路报道”的作品,版权属于“一带一路报道”杂志社,任何第三方转载均应注明“来源:一带一路报道”;2.转载其他媒体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刊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任何第三方转载时须保留“来源”;3.若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相应版权证明与我刊联系,核实后将依照相关规定支付稿酬;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我刊联系,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