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前门大街攻略(北京印象三十六)
北京前门大街攻略(北京印象三十六)老字号鳞次栉比,令人目不暇接。沿街排列的小胡同是不同的商业街。正阳桥牌楼,因其面阔五间,俗称“五牌楼”,牌楼南北两面都有匾额“正阳桥”。正阳桥牌楼始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年),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和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两次重建,1935年改建为混凝土结构,1955年拆除,1996年重建,2006年又拆除、并按原状在原址重建,木质彩绘,五间六柱五楼,是前门大街的地标(网上查阅)。街道笔直,有轨电车在中间穿行。沿街悬挂的老北京标识:鸟笼、拨浪鼓 。门口的铜像栩栩如生。
总是坐22路公交车,其终点站是前门,于是好多次看到前门大街的牌子,前两天才知道是一个繁华商业街。今天又是周末,一早就动身前往,看看有什么好看的,好玩的,好吃的。
前门大街的标志:正阳桥。
前门大街,南北走向,处在京城中轴线上,北起正阳门箭楼,南至珠市口,全长845米,宽20米。前门,就是正阳门。前门大街形成于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明、清、民国时皆称正阳门大街,是皇帝出城到天坛祭天、到先农坛耕田的御路,乾隆有诗:“丽日和风调玉律,彩幡花胜耀天街”,所以,正阳门大街也称为御路天街。1965年定名为前门大街。前门大街是北京市古城保护街区,著名的步行商业街。
曾到正阳门参观,看到的一幅清“乾隆南巡图”画卷,描绘了当年前门大街的样貌。从北到南,依次是正阳门、正阳门箭楼、护城河和跨河的正阳桥、正阳桥牌楼、御路。
正阳桥牌楼,因其面阔五间,俗称“五牌楼”,牌楼南北两面都有匾额“正阳桥”。正阳桥牌楼始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年),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和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两次重建,1935年改建为混凝土结构,1955年拆除,1996年重建,2006年又拆除、并按原状在原址重建,木质彩绘,五间六柱五楼,是前门大街的地标(网上查阅)。
街道笔直,有轨电车在中间穿行。
沿街悬挂的老北京标识:鸟笼、拨浪鼓 。门口的铜像栩栩如生。
沿街排列的小胡同是不同的商业街。
老字号鳞次栉比,令人目不暇接。
拐进著名的大栅栏商业街。
忍不住买了小猪属相的兔爷送给小孙女儿。
大栅栏步行街的商品就像北京这座城市一样具有包容性,有高贵的景泰蓝瓷器、银器、高档定制的绸缎华服,也有所有商品十元一件的大杂铺。
看到“六必居”的招牌,有点感慨。三十多年前,家住北京的同事探亲时给我带了几毛钱一袋的“六必居”黄豆酱,没想到就是这样一家做酱菜的老字号,在此竟然建了“博物馆。去年股市大消费板块“金龙鱼”、“海天味业”、“绝味食品”都是大黑马,更不用说各个板块的龙头被人以“茅”命名,可见民以食为天永远是对的。
“六必居”博物馆记录了这家知名酱菜企业的成长历程。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逼真的一组蜡像,从服装到皮肤、毛发、表情,咋一看以为是真人,凑近看,甚至眼睫毛、双眼皮都没有任何瑕疵,忍不住想伸手触摸一下。如此精工细作,也许就是老字号久立不败之地的秘诀吧!
转眼到饭点了,到小吃街填填肚子吧。
两碗老北京炸酱面,味道不错,一碗二十八元,够贵了。可能是疫情期间,进京还得核酸检测,游人不多,否则这个价格也不愁食客吧。
拐进“杨梅竹斜街”,民国时期书局集中的地方,里边还藏着一个个各具特色的咖啡馆。果然颇有韵味,如果再过几天待竹子碧绿、爬山虎长出新叶,这条街更是清幽秀丽。
查查攻略,“北京坊”是北京标志性建筑,交通银行旧址、劝业场等在此。今天累了,留等它日再仔细游览。
北京,处处是古迹,处处是景点。刚来时看到三环之内破旧的平房、沿街抵档的小店,有点惊讶、有点失望。住的久了,看的多了,才知道每一条胡同都藏着故事,每一座建筑都是历史。北京,国家的首都,各个阶层,各色人等在此共存。不到北京,不知道官小;富豪可以一掷千金,平民也能填饱肚子。也正是在这里,国家领导人才能听到各个阶层的声音,做出正确的决策。北京的百姓都爱谈政治,都爱关心国家大事儿,说明他们的声音有人在听。
要回家了,22路起点站在前门大街对面,天安门广场西侧,需刷身份证才能通过地下道。所以在北京出游,最好身份证随身携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