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格律四个句式(五言近体句式总结篇3)
五言格律四个句式(五言近体句式总结篇3)第一个字是主语:色,向背,指面对或者背对。由于面对树林或者背对树林,因此竹笋的颜色深浅会有不同。这首诗的颈联,上联为:N-vn-VV,色-因林-向背,后两个字是动词。东园长新笋,映日复穿篱。迸出依青嶂,攒生伴绿池。色-因林-向背,行-逐地-高卑。但恐春将老,青青独尔为。
前言前两篇说了221结构和212结构的句式,他们各有8类。
在学习这些句式的时候,会发现字面上相同的句式,但是在分析整句的时候,其实主谓宾的次序可能是不一样的。例如221句式中的第4类和第6类,都是VN-VN-F,但是诗意却有不同。
今天继续介绍王力先生总结的1-2-2结构句式,这种句式在《汉语诗律学》中,仅仅有1种。区别在于,最后作为谓语的两个字,是动词或者形容词。
一、色-因林-向背唐朝李颀《篱笋》诗云:
东园长新笋,映日复穿篱。
迸出依青嶂,攒生伴绿池。
色-因林-向背,行-逐地-高卑。
但恐春将老,青青独尔为。
这首诗的颈联,上联为:N-vn-VV,色-因林-向背,后两个字是动词。
第一个字是主语:色,向背,指面对或者背对。由于面对树林或者背对树林,因此竹笋的颜色深浅会有不同。
大写表示主要地位,小写表示次要地位,可见中间2字是次要部分:因林,起到副词的作用,修饰后面的谓语:向背。
二、行-逐地-高卑下联为:N-vn-FF,行-逐地-高卑。后两个字是形容词。
行,这里是指竹笋的生长走势,可以引申为地位或者出身,当作名词看待。竹笋的地位,会因为生长的地方高低而不同。
当然,有人一定要把“行”看作动词,也能讲得通。竹笋的“行”,成为动态的变化,其色,也是在渐变之中。
无论动词,还是名词,都不影响我们理解这两联的背后含义。
上联与下联,虽然个别字词性不同,但是句式可以当作同一种来看待。都是主语 谓语:色 向背,行 高卑。中间2字:因林、逐地,修饰谓语:向背、高卑。
三、借物喻人古人咏物,大多有寄托。咏物,其实大多是咏人,借咏物而抒发自己的志向,或者评价某人。
李颀的《篱笋》中,把竹笋比作社会上不同的人。上联意思是,有人“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有人则不肯“催眉折腰事权贵”,因此气质(色)不同。
下联的大意是,有人出身高,有人出身低贱,这是善于投胎。或者说,有人后天善于钻营,有人不屑于喜欢攀龙附凤或者跟错了人,因此有人混得好,地位高,有人混得差,地位低。
这首诗前4句是赋体:东园长新笋,映日复穿篱。迸出依青嶂,攒生伴绿池。颈联用了比兴之法:色因林向背,行逐地高卑。
结尾二句对于竹笋进行了评价,也是对于人物的评价:但恐春将老,青青独尔为。至于这个人物是自己,还是其他什么人,并不是那么重要。
四、类似的句式李颀这两句诗,与杜甫的一副对联很相似: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N-vfn-F,区别是131结构。又如王维的:山-临清塞-断,江-向白云-平。
区别在于,李欣句中,中间是2个字,杜甫王维之中,中间有3个字。
关于上面提到的杜甫和王维1-3-1结构的诗句,王力说其特点是:
句子形式,包孕着三字的副词性谓语形式。(汉语诗律学)
所以,色-因林-向背,行-逐地-高卑。这两句诗,也可以解释为:
句子形式包孕着2个字的副词性谓语形式。
结束语今天提到的这个1-2-2句式,只有这一种形式:N-vn-VV(FF),这是主谓结构的句子形式。
其谓语,是最后两个字:VV或者FF,中间是动宾结构(vn)的2个字起到副词的作用,
@老街味道
五言近体句式总结篇2,常见的221结构可以分为8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