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彭加木失踪为什么轰动(建国后一大悬案)

彭加木失踪为什么轰动(建国后一大悬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成功穿越罗布泊湖盆,打破了“无人敢与魔鬼之湖挑战”的神话。大家十分高兴,为了庆祝胜利,科考队在米兰农场购买了3只羊,痛痛快快地吃了一顿。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一方面是因为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另一方面是因为觉得目标完成后很快就能回家了。整个考察过程十分艰难,罗布泊到处都是荒漠和戈壁,别说人影了,连个动物的影子都很难见到。队员们不仅要忍受高温、干旱,还要面对路上时不时发生的小意外。好在一切有惊无险,在大家共同的努力和坚持下,6月5日,考察队由北向南,成功纵穿罗布泊,顺利到达南岸的米兰农场。因为这类科考存在不小的安全问题,再加上罗布泊环境极为恶劣,之前我国没有穿越罗布泊的先例,一切都充满未知,为了安全起见,军队也要配合科考队的工作。如果没有军队的帮助,这趟科考之旅很难成行。在马兰基地,科考队准备好了需要的物资,比如罐头、干粮等,军队还为科考队准备了一部电台,由一名战士背

1980年5月,一支科考队伍进入有“死亡之海”之称的罗布泊,领头的人是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彭加木。在罗布泊这样到处都是荒漠的地方考察,难度可想而知。然而,这次科考之所以让人多年来持续关注,并不是因为它取得了多大的成就,而是因为彭加木的神秘失踪。6月17日中午,科考队员们突然发现彭加木消失了,只留下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往东去找水井。

彭加木失踪为什么轰动(建国后一大悬案)(1)

彭加木是广东人,却和远在西北的新疆结下了不解之缘,多次奔赴新疆进行考察。彭加木曾经两次进入罗布泊考察,可以说是经验比较丰富。1980年,眼看考察条件比较成熟,彭加木萌生了再度深入罗布泊的想法,并上报了中科院。

很快,考察罗布泊的项目得到了批准,考察队被准许在罗布泊进行两个月的考察。实际上,此时彭加木的身体情况已经非常不好了,他早在1957年就患上了胸腔纵隔恶性肿瘤,虽然经过治疗病情得到了控制,但彭加木的身体也变得比较虚弱,其实已经不是很适合深入罗布泊这种环境恶劣的地方了,但是彭加木是那种把理想凌驾于生命之上的人,他曾说过:“就算死在罗布泊,也要用肉身为罗布泊增加一点中国的有机质。”

最终组建的科考队共有10人,经验最为丰富的彭加木担任队长。1980年5月2日,考察队从乌鲁木齐出发,来到新疆军区马兰基地。

因为这类科考存在不小的安全问题,再加上罗布泊环境极为恶劣,之前我国没有穿越罗布泊的先例,一切都充满未知,为了安全起见,军队也要配合科考队的工作。如果没有军队的帮助,这趟科考之旅很难成行。

在马兰基地,科考队准备好了需要的物资,比如罐头、干粮等,军队还为科考队准备了一部电台,由一名战士背着电台跟随科考队行动,方便及时联系。科考队配有3辆车,一辆五座吉普车,主要载着彭加木等科考人员;8座吉普车负责运送电台设备,第三辆车上面放着水和汽油等物资。

彭加木失踪为什么轰动(建国后一大悬案)(2)

5月8日,科考队从马兰基地出发,正式开始了考察之旅。这支队伍算是临时组建的,不管是队员还是普通工作人员,互相之间都不太熟悉,缺乏沟通,这也为后来的意外埋下了隐患。

整个考察过程十分艰难,罗布泊到处都是荒漠和戈壁,别说人影了,连个动物的影子都很难见到。队员们不仅要忍受高温、干旱,还要面对路上时不时发生的小意外。好在一切有惊无险,在大家共同的努力和坚持下,6月5日,考察队由北向南,成功纵穿罗布泊,顺利到达南岸的米兰农场。

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成功穿越罗布泊湖盆,打破了“无人敢与魔鬼之湖挑战”的神话。大家十分高兴,为了庆祝胜利,科考队在米兰农场购买了3只羊,痛痛快快地吃了一顿。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一方面是因为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另一方面是因为觉得目标完成后很快就能回家了。

但是此时彭加木有了新的想法,他觉得机会难得,想再去罗布泊东南区域考察一下。但是其他队员并不是很赞同彭加木的想法,一来是觉得原定的目标已经完成,没必要自找苦吃;二来是罗布泊东南此前没人去过,感觉很冒险。

经过四五天的来回讨论后,新疆分院给农场打来电话,批准了彭加木的提议。见此,队员们也同意了,大家都是做科研的,内心深处还是有一定追求的,所以也能理解彭加木的想法。但是为了安全起见,大家达成了一个共识:如果饮用水和汽油消耗到一半的时候,路程还没走到一半,队伍就要立刻原路返回。

6月11日,科考队再次向东边出发了。

随着深入罗布泊内部,路况和环境都变得越来越恶劣,吉普车几乎难以前进。更令人煎熬的是,汽油和剩下的饮用水也在一天天变少,队员们的信心也逐渐消沉下去。只有彭加木,始终充满干劲和希望,不断鼓励着大家。

彭加木失踪为什么轰动(建国后一大悬案)(3)

科考队有一张苏联人绘制的罗布泊地图,上面标注着泉眼的位置,彭加木十分相信这张地图,一路寻找水源,最终却什么也没找到。更加雪上加霜的是,为了寻找水源,大家已经耗费了大多时间在路上,汽油不够返程了,水只剩下半桶,而且由于长途颠簸,混杂了许多铁锈,成了酱红色的液体,让人难以入口。

在前方不明、缺水缺食物的绝境下,所有人的神经都绷得紧紧的,濒临崩溃。6月16日傍晚,彭加木和队员王万轩爆发了争吵。王万轩毫不客气地说:“这样下去,你会把考察队带入绝境。”彭加木立刻反问道:“怎么连你也怕死了?”听他这样说,王万轩非常生气,大声地说:“怕死我就不来了!要不咱俩下车比比,看谁更怕死!”

彭加木不再说话,沉默了十几分钟后,他主动向王万轩道了歉。可以想象,彭加木此时内心是十分难受的,他提议向东部出发是为了科研探索,但也让队员们付出了更多的代价,这让他始料不及,也感到非常内疚。

晚上,彭加木为大家做好了晚饭,并且宣布要向马兰基地求援。基地很快回电:停止前进,原地待命,等待救援。队员们都松了一口气,接下来只要等待部队派人来救援,这趟科考之旅就能圆满结束了。

不过,在救援人员到来之前,队员们还得寻找水源,因为剩下的水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大家的生存需要了。

因为缺水和食物,大家的身体都比较虚弱,第二天都起得很晚。当队员们陆续醒来后,却发现彭加木不见了,只留下了一张字条,上面写着:我往东去找水井。落款是“彭”,后面写着具体的日期——6月17日10:30。

大家觉得奇怪,因为彭加木之前再三强调过在罗布泊绝不能单独行动,最起码要两人结伴,但他说出去找水却没通知任何人。无奈,大家只能在原地等待彭加木,没想到等到晚上还是没有一点消息,彭加木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

彭加木失踪为什么轰动(建国后一大悬案)(4)

彭加木失踪后,国家先后发动了4次大规模搜索行动,但只是找到了彭加木坐在地上休息的印记和一张糖纸。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彭加木到底去了哪里?由于此事太过离奇,又至今未解,民间对于此事一直很关注,对于事情的猜测也是众说纷纭。

第一种猜测是“叛逃说”。事情发生不久后,香港一份报纸刊登文章说,彭加木在美国被熟人认出,但彭加木却假装不认识,匆匆离去。

这篇报道立刻成为了国内外热点,因为彭加木本就是科研人员,科研人员“叛逃”到美国的例子在世界上也不少,所以还真有人相信了。不过很快,报道中提到的当事人和彭加木的妻子就站出来辟谣了,表示这完全是子虚乌有的杜撰。另外,1980年11月18日的《人民日报》也专门对此事做出了澄清,所以“叛逃说”是彻彻底底的虚假报道。

后来,又陆续传出多个不同的猜测,有人说彭加木在罗布泊发现了一种神秘植物,所以离奇失踪后国家才会花大力气找他;有人说,彭加木遇上了外星人,甚至还有“双鱼玉佩”等玄之又玄的说法……只不过没有一个能站得住脚。

近年来,“队友杀害说”悄然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这种说法认为,彭加木为人固执,坚持要去东部,导致科考队几乎面临绝境。队友们因此怀恨在心,在一次大型争吵后合谋将彭加木杀害,弃尸荒野。

仔细想想,这种说法其实也是经不住推敲的。国家先后4次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去寻找彭加木,我们普通人能想到的一切可能,国家自然也能想到。科考队的成员肯定早已经过多轮审问和调查,根本瞒不过调查人员。

其实,复盘整个科考过程就能发现,当年的那次考察其实是比较仓促的,很多方面都没做好充足的准备和应对措施,最终引发了连锁效应。不然,彭加木也许不会因为缺水而自责,决定独自外出寻找水源,失踪在茫茫戈壁中。

彭加木失踪为什么轰动(建国后一大悬案)(5)

为了纪念彭加木,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在他失踪的地方立了一块纪念碑,上面刻着:一九八零年六月十七日彭加木同志在此科学考察时不幸遇难。纪念碑下埋着一个铁盒子,里面放着彭加木妻子夏叔芳写给他的一首诗:“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是唐代诗人王翰的《凉州词》。诗的下方,夏叔芳用娟秀的字迹写道:“加木,你带回的夜光杯已经破碎,我今天又买了一对留念。”旁边还有一封信,是彭加木的儿子写下的:“如果您走到这里,请帮忙找找我爸爸,他叫彭加木。”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