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眼镜需自备或到影院购买价格(眼镜应该由影院提供)
3d眼镜需自备或到影院购买价格(眼镜应该由影院提供)放映 3D 电影的投影机主要有主动式(又称快门式 3D)、被动式(又称偏光式、偏振式)两种。这需要从 3D 放映技术讲起。然而 3D 眼镜并不是在中国 3D 电影市场上唯一的一个 bug,3D 眼镜几乎折射出电影工业在新技术尚未成熟的情况下,电影艺术被资本绑架,套上了技术的枷锁,以及电影院线在过度扩张后的生存窘境。你怕是不记得当年 3D 眼镜是要收押金的了当我们需要花 3-5 元购买 3D 眼镜时,可能有的人已经不记得好多年前,看 3D 电影是要为 3D 眼镜支付押金的,2013 年的时候押金高达 100 元呢。
不知道多少朋友有过在电影院单独购买 3D 眼镜的经历?
如果你通常也是一时兴起去电影院,每次看电影都要买副 3D 眼镜,那么你应该和我一样,从家里整理出来的 3D 眼镜可以摆个摊了。
看电影时的 3D 眼镜究竟应该由影院提供,还是应该观众自行购买?
对于这个问题,中国消费者协会在 5 月 27 日认为,让观众单独购买 3D 眼镜,是影院转嫁自身义务的不合法行为:
3D 眼镜是观看 3D 影片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提供 3D 眼镜是观影服务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消费者按照 3D 电影的票价购买了观影服务,影院经营者就应当依约向消费者提供满足观影要求的全部服务,包括向消费者提供 3D 眼镜等观影设施。然而 3D 眼镜并不是在中国 3D 电影市场上唯一的一个 bug,3D 眼镜几乎折射出电影工业在新技术尚未成熟的情况下,电影艺术被资本绑架,套上了技术的枷锁,以及电影院线在过度扩张后的生存窘境。
你怕是不记得当年 3D 眼镜是要收押金的了
当我们需要花 3-5 元购买 3D 眼镜时,可能有的人已经不记得好多年前,看 3D 电影是要为 3D 眼镜支付押金的,2013 年的时候押金高达 100 元呢。
这需要从 3D 放映技术讲起。
放映 3D 电影的投影机主要有主动式(又称快门式 3D)、被动式(又称偏光式、偏振式)两种。
▲ 快门式 3D 眼镜
主动式 3D 通过把画面按帧一分为二,形成对应左眼和右眼的两组画面,连续交错显示,同时通过控制快门式 3D 眼镜的左右镜片开关,使得左右眼能够在正确的时刻看到相应画面。
主动式 3D 通过提高画面的刷新率来实现 3D 效果,配合使用的快门式眼镜成本较高,在 2015 年左右的成本为 200-300 元。快门式眼镜除了成本高,还需要充电,并且观众看久了眼睛会累。这么贵的眼镜,为了让观众使用时更加爱惜,当年收押金也是可以理解的。
如今国内的影院大多使用被动式 3D 技术进行放映。被动式 3D 放映机价格更贵,但是所使用的 3D 眼镜就变成了我们如今在影院看 3D 电影佩戴的眼镜。
现在的 3D 眼镜不需要充电,成本约为 1-2 元甚至更低。
▲ 被动式 3D 眼镜原理
有的影院把 3D 眼镜当做一次性用品来售卖,对外所使用的理由是「卫生问题」。然而在影院经营者看来,这更多是为了节约经营成本。
用影院经理告诉我们:现在的 3D 眼镜如果要重复使用,就需要使用质量更好的,自然成本也高一些,另外还要有员工专门负责,其中涉及派发、回收、擦拭、消毒、包装等等工序,在高峰期根本忙不过来,况且眼镜经常会被划花等损坏,后续重复使用起来观众体验也不好。
如此一来,对于影院来说,单独售卖 3D 眼镜不仅是一个节省人力成本的方式,还是一个额外的收入。
正如影院里售卖的经典零食爆米花,其实是影院重要利润来源。3D 眼镜这一项虽然单价不高,但毛利率也高,因此是让影院、院线开源节流的一个方式。
3D 影片折射影院的艰辛运营
不过在「3D 电影」上开源节流的方式很多,并不仅限于让观众单独购买眼镜,比如有的影院会在放映机上使用瓦数较低的灯泡,或者为了提高电影票价把 2D 电影强转成 3D。
一些影院在放映 3D 电影时为了控制运营成本,还会在放映设备上使用瓦数偏低的灯泡。一般影厅放映 3D 电影可能使用 4200W 或者 6500W 的氙灯,前者价格约为 8000 元,使用寿命 1200 小时。后者价格约为 10000 元,使用寿命为 500 小时。
知乎网友@罗啸在曾经算过这样一笔账,如果一个影院有六个厅,平均每天放映 10 个小时:
使用寿命 500 小时的 6500w 氙灯,平均使用 50 天,一年要 7.3 个灯泡,六个厅就是 43.8 个灯泡,影院在购买灯泡上的成本是 44 万。使用寿命 1200 小时的 4200w 灯泡,平均使用 120 天,一年要 3.05 个灯泡,六个厅就是 18.3 个灯泡,单个灯泡 8000 元,算下来一年就是 14.6 万。仅仅是使用不同瓦数的灯泡,这家影院一年就能节省 30 万元的成本。这个成本对于普通影院来说,这可不是一笔小开支。
另外,近些年来一些电影发行方为了拉高电影票价而强行将一些电影转为 3D 的行为,正在打击消磨观众对 3D 电影的热情。
拍摄制作 3D 电影会增加制作方的成本的,然而将电影从 2D 转制为 3D 的成本就只需要 500 万左右,强行转制 3D 的电影,电影票价当然是比 2D 要贵的。但 3D 版本能带来的收益却可以多几千万甚至更多。这种能省钱还能赚钱的操作,制片方的如意算盘打得真响。需要说明的是,影院播放 3D 电影还要和 3D 技术公司对票房进行分账。
应该也有朋友和我一样有过同样的经历:买了号称 3D 电影,端坐电影院,发现居然是只有字幕是 3D 的。
▲《谍影重重 5》在 2016 就把不少观众「看吐了」,图片来自:《谍影重重 5》
强行转制 3D 电影中一些亮度较低的场景,可能会变得模糊不清。如果画面晃动厉害,看完电影出来有的观众可能还会头晕恶心,把人看吐。当电影艺术被被资本绑架,套上了技术的枷锁,观众也不会买账。
热衷于开源节流的电影院,确实在面临着相当严峻的营收问题。
2019 年以来,国内新增影院 511 家,新增银幕 3250 个,中国银幕数量达到 63329 块,是全球电影银幕最多的国家。
虽然上个月《复仇者联盟 4》的上映让影院一度像春运,然而这一波热潮过后,过度扩张的事实背后是「大概一半的电影院是亏损的」。
与此同时,实体电影院也受到了视频网站这些流媒体的冲击。不少院线电影在上映不久后,就能够在视频网站上通过 VIP 或者支付很低的价格观看,逐渐有观众开始选择线上观看。
3D 电影热潮褪去,裸眼 3D 技术仍未成熟
2009 年詹姆斯 · 卡梅隆导演的《阿凡达》,是很多人的 3D 电影启蒙片。这部将多个奥斯卡奖项收入囊中的美国大片,其更深远的影响是让全球观众首次体会到了 3D 电影的震撼和魅力。
《阿凡达》的上映激活了整个电影市场。中国的电影银幕数量差不多也是从那时起,进入爆发式增长,从 2011 到 2018 年间增长了 6 倍多。
▲ 图片来自:影视产业观察
然而在近年来,全球多个地区的 3D 电影票房都开始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去年全球 3D 电影票房为 67 亿美元,占全球票房 16%,较前一年下滑了 20%。其中北美地区的下滑 34%,亚太地区下滑 14%。
特殊的电影引进、票房分账方式,让 3D 电影在过度扩张的国内影院中大行其道。参差不齐的 3D 制作水平,一面在刺激观众的视听,一面也在破坏观感,进影院看电影就是为了休闲娱乐,总不能变成一场关于 3D 观感体验的豪赌。
▲ 北美 3D 票房从 2010 年开始下滑,图片来自 Variety
除了好莱坞的电影公司逐渐对制作 3D 电影持有更保守的心态,国内不少 2D 电影凭借剧情和制作也有很不错的口碑。一些国产大片也逐渐回归心态,制作 2D 电影,而不是强求 3D 发行。
这项技术可以为观众提供更为沉浸的观赏体验,那究竟什么时候才可以不戴眼镜看 3D 电影呢?
目前比较流行的两种裸眼 3D 实现方法,分别为光屏障式技术和柱状透镜技术。但这些技术仍存在可视角固定的问题,也就是,这种裸眼 3D 只能从单个视角(单人)观看,而且在看的时候还不能随便动。
与影院 3D 技术有关的研究一直在进行,但如何将最新的技术在电影工业中应用,为全球观众提供图像清晰流畅的观影体验,依然是一个有待攻克的难题。
▲ 卡梅隆,坐在《阿凡达》电影中的装置上,图自 《纽约客》
《阿凡达》导演卡梅隆等电影人依然看好 3D 技术,为了在《阿凡达》续集中让观众体验裸眼 3D 技术,这部电影一直在跳票。最新定档上映时间为 2020 年 12 月 18 日,至于是否还会跳票,就要看卡梅隆和他的技术团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