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中的良心和血性(传习录追求学问)
传习录中的良心和血性(传习录追求学问)王阳明就说:须于心体上用功,凡明不得,行不去?须反在字体上体当,即可通。其实他所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和我们刚才所说的一样,只是存留文字的概念,并没有用心去理解,并没有知道悟透其中概念。这句话意思就是说王阳明在吃饭的时候就说饮食这个东西是为了供养我们的身体,吃了就要消化,如果我们吃的东西只是存留在肚子里面,就成了积食了,怎么能够这样使用呢。后世的学者博学多闻,但是只滞留在胸中,也是吃了不消化的病。就好像我们追求学问和修身养性的一个智慧一样,我们懂得了这些智慧,但是只是留在胸中,并没有去消化,也没有在社会上磨练,这个都是徒劳无功毫无作用的。王阳明有一个学生,他就问王阳明说:看书如果不能理解那怎么办呢?
《传习录》:追求学问,不可流于表面,须从心体出发。
不管是追求学问,又或是追求修行的一个心得,我们需要学习概念的知识,我们更要拿这些概念的知识不断的去运用磨练以及到自己掌握的一个地步。
如果说你学习了东西之后,只是浮于表面,没有用心去体会,更没有在事物上磨练,那么这一些东西只是存留在你的脑海之中,是毫无用处的一个东西。
在《传习录》之中,王阳明就曾说:凡饮食只要只是要养我身,食了要消化,若徒蓄积在肚里,便成痞了,如何长得肌肤?后世学者博闻多识,留滞胸中,皆伤食之病也。
这句话意思就是说王阳明在吃饭的时候就说饮食这个东西是为了供养我们的身体,吃了就要消化,如果我们吃的东西只是存留在肚子里面,就成了积食了,怎么能够这样使用呢。后世的学者博学多闻,但是只滞留在胸中,也是吃了不消化的病。
就好像我们追求学问和修身养性的一个智慧一样,我们懂得了这些智慧,但是只是留在胸中,并没有去消化,也没有在社会上磨练,这个都是徒劳无功毫无作用的。
王阳明有一个学生,他就问王阳明说:看书如果不能理解那怎么办呢?
其实他所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和我们刚才所说的一样,只是存留文字的概念,并没有用心去理解,并没有知道悟透其中概念。
王阳明就说:须于心体上用功,凡明不得,行不去?须反在字体上体当,即可通。
也就是说,这都是因为你只是在文字表面上去探求,所以不能理解,如果这样看书,反而不如二程和朱熹做学问的途径。朱子的书看得多了,自然解释的通,只是朱喜治学解释的清楚,但是终身无所得,所以自学要从自己心体上去用功。
凡是做不明白的,要回到自己心体上去体会就可以读通了四书五经,不过也就是说一个心体,这个心体就是所谓的道心,明白了大道就是明白,两者分不开,这是自学的关键。
那么我们说到这里就要明白,王阳明所强调的,如果说真正的想理解事物,或者一个学问的内在,那么就要从自我心体上去感受,如果说有不明白的,还是要回到心体上去体会,才可以读通一些事情,悟透一些学问。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有一些小孩在很小的时候就会背诵古诗,但是他并不明白其中的含义是什么,因为他的年龄无法从心理上去认知。就好像我们在学做学问以及修身的时候就犯的错误一样,不要流于文字形式表面,我们只需要改变角度,从内在上去感悟,这才是我们今天所要说的一个智慧。
本文由国学人生原创,您对于《传习录》中智慧怎么理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