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瓢紫砂壶泡什么茶最好看(养壶养福)
石瓢紫砂壶泡什么茶最好看(养壶养福)亦散发动人的光泽温养出滑润的包浆诉说着我们的喜好与心情朝朝暮暮一次次使用,一次次湿润
养壶,养福
习惯了用一把壶泡一种茶
久而久之
这壶便染上几许特定的芬芳
诉说着我们的喜好与心情
朝朝暮暮
一次次使用,一次次湿润
温养出滑润的包浆
亦散发动人的光泽
它,只为泡茶而生中国茶文化流传数千年,我们现在常用的泡茶方式,是在明朝才广泛流传的。再往前,古人则是煎茶和煮茶。
不知是巧合还是必然,紫砂壶也是明朝真正步入茶事主流。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只为泡茶而生。
“壶以砂者为上”,只见它可观,可把玩,可赏读。再加上泥料细腻,其矿物有微粒的双气孔结构,具透气性能,泡茶时能保证茶味的纯正、茶香的持久,隔夜茶也不会馊。
多次使用后,又能浸润茶香,即便注入白开水也可得茶香,味久而情长。
本着“壶小则聚香”、“宜小不宜大”的选器标准,我们选择了肚大口小,更利于茶叶冲泡、聚香的“子治石瓢”紫砂壶。它温雅和润,以质朴无华、典雅端庄的造型而独占一席之地,且从古到今,长盛不衰。
顾脉陶艺,师徒相承顾氏陶艺,从开创者顾绍培起,顾家人就是宜兴顶好的制壶艺人。
顾绍培,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从事紫砂制作、研究六十余载,深研诸名师技法,集各派之精华,融艺术个性于一体。作品荣获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奖”、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金杯”奖等多个奖项。
嫡系传人顾勤,在紫砂艺术上独有建树,作品严谨规整,洗练精巧,凝重朴实,神韵俱足,传统与创新并重,颇具大家之气和风范。
曹宽,则是顾氏茗陶走出的新一代传承者。
他从师辈作品和经典老壶中总结经验,汲取精华。从最初开始的临摹,到后来自己灵活运用新思路,将自己的想法与理解融入壶中,直到传统的器型在他的手里,也能被演绎出一番别样的韵味,淳朴中带着灵气,大气又不显拘谨。
此次选器,子治石瓢恰是如此。
凭着一手制壶好技艺,曹宽对经典“子冶石瓢”进行了精巧复刻,壶身是下大上小呈三角形的石瓢形,比例恰当,分割合理,“形、神、气兼备”,非常精美。
▲ 子冶石瓢,最早是由子冶在石瓢上刻绘而得名,其壶身、壶把的三角形更为规整,被称为“瘦壶”,挺拔凛然。现如今,紫砂界把“壶身为典型的三角的瘦石瓢”,称之为子冶石瓢。
石瓢壶选用原矿老紫泥为泥料,泥质极佳,透气性很好。制作工艺上,遵循古法,以手工拍打成型,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纯手工完成,耗时费力。又经千度窑火烧制,才成就了这沉稳端庄的“子冶石瓢”紫砂壶。
△一把好壶的诞生
早春温养,从一把紫砂壶开始器物无言,唯有大美。壶身曲线柔和流畅,器型稳重,精神饱满。
上手把玩,很是轻巧。把手内外是圆头三角形,圆润又不失力度,使用时握感非常舒适。
壶嘴是直筒暗嘴,壶嘴截面平整,挺括有力。泡茶时,出水流畅,断水利落,控水好,高冲低酌,皆得心应手。
壶泡茶,茶养壶,壶的粗粝表面,经过多次的茶水浸淋,越养越润,形成滑润的包浆,也形成动人的光泽。新年伊始,愿在它的陪伴下,我们有壶,泡好茶,有福,更幸福。
新年好礼再接力,热热闹闹闹元宵
#紫砂壶# #陶艺#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