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启蒙精读和泛读的比例(英语自学感悟4:)
英语启蒙精读和泛读的比例(英语自学感悟4:)在精读的过程中,会读生词,反复听对应的音频材料,跟着语音一句句读等也是精读的必经之路。所以,这样做精读,最后除了对口语帮助不是很大外,其它方面都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尤其是语法和写作提高会比较明显。因为不断重新分析,以前不会的语法就开始有点懂了,以前半生不熟的语法也就慢慢全熟了。英语语法就是易学难精,需要反复分析和练习。如果真的对一些精读材料了然于胸了,你写英语时就会去根据熟练的句子去套,而不是创新表达。我们写英文最忌 free style,因为百分之九十九的情况下,自己无根据琢磨出来的东西是错的。比如你之间 overcome obstacles,就不要想当然去用 overcome shortcomings 或 get over obstacles 等。你只见过 ease the pain 就不要试着去写 allay/alleviate/mitigate the pain。 或许没错,但没见
英语学习中,读原版书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训练方法,但又是一个门槛很高的训练方法,所以很多人在英语水平达到读原版之前,就放弃学英语了。恕我揭底,绝大多数英语学习者没读过几本原版书,包括大多数英语专业毕业生和英语老师。大多数人,既没有好好精读一本书,一篇熟读成诵的文章都没有。本人不才,读过26本原版小说,3本全英文的词汇书; 精读的教材也差不多有8本。所以,感觉还是有资格谈一谈精读和泛读。
不管是精读还是泛读首先得谈基础,如果常用语法没学全,词汇量巨小。那还是先跟着老师,把学校的课文搞清楚,把课文当做精读材料。具备所有常用的语法知识和一定词汇量后,再考虑从简单的材料精读或泛读。
上面说了,原版书阅读的门槛还是很高的,写给英美小学生读的《哈利波特》,我们国内的大学生,哪怕英语相关专业的,都读不下去,更别说写给成年人看的《双城记》等了。我看的第一本原版书是《纳尼亚传奇-魔衣柜狮子女巫》,看得很慢,而且看不懂,看了半截就扔下了。那时我的雅思和托福词汇背得已经很熟了,但就是看不懂,很不习惯看英语,每一句都在分析,生词也是隔一会就碰到。看半小时就头脑发胀,非得放下休息不可。你或许会觉得我语法出问题了,事实却不是,我因为新概念英语第四册精读和复述了无数遍,常见的语法都没有任何问题。问题就在于,八千或一万词汇不够随便选读原版书,那会对英语的语序等不适应。或许精挑细选的简单书有可能看懂,稍微难点的,不查字典看不懂,查了又几乎没有读故事的快感。
后来继续“大力出奇迹”式背单词,然后选择篇幅小的原版书,好像从《伊索寓言》、《小王子》等开始慢慢进入状态。其实这两本当时也读得一点不轻松,因为还是想搞懂每一句话,碰见生词就想查,而查单词是破坏阅读兴致的元凶。对生词的容忍度够高,可能八千一万也能读。后来改变了心态,每天规定读一万字左右,主要看故事情节,一个单词碰见三次以下坚决不查。后来形成习惯,有了信心,以这样的进度读了一年,差不多300万字吧。总体感觉就是阅读速度变快了,从以前四五个小时读一万字,到最后可以两小时左右读完一万字。可能是我阅读量还是不够,感觉除了对英语句子的语序更加适应,阅读速度提高外,其它方面真没感觉出太大进步。因为我们学中文就是靠大量阅读故事书和教科书等,字词才不断重复出现,出现多了也就会写了会用了。所以我现在觉得泛读作用不大,可能和我阅读量小有关系,可能读够一千万字左右会体会泛读的好处吧。
所以,我的结论是,有了基础可以泛读,但一定要从最简单的原版书开始,小学地读着费劲,完全可以选幼儿读物。不要不好意思,从简单的开始是一个聪明的选择,我在水平不够时读《纳尼亚传奇-魔衣柜狮子女巫》、《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双城记》、《1984》等,都是中途放弃了,背了半年单词再回去捡起从头开始。选择难度超过自己水平太多,很容易以为原版书都这么难,以后十年怕井绳。最好抱着读故事的心态,选喜欢的而且简单的书,少查或不查字典。
我和背单词一样,给自己定了一个排它的目标,每天读一万词。这个目标也不是随便定的,我自己读了一阵了,每天下班时间用来读书,发现4-5个小时,其实可以读到一万词的原版书。后来就一直这么坚持读了一年多。因为如果定的目标是每天读1000词,一本10万词的书,至少需要三个月,很多人坚持不了那么久就放弃了。如果每天读一万词,十天左右读一本原版书,这对你的激励非常大。当时还发现,看一部50集的电视剧可以读一本原版书,我发誓不再看电视剧。后来为了让自己更不受网络诱惑,把光纤给掐了,手机也不多买流量,一个月1.5g的流量,只够我关掉图片看新闻和用微信。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书一本本得读,一年多下来,成绩斐然。原版“读百万”的目标,很快就实现了。后来读书就是按BBC的推荐小说目录读的,什么《哈利波特1-7》,《霍比特人》,《魔戒1-3》,《纳尼亚传奇1-3》(总共7本) 《达芬奇密码》,《天使与魔鬼》,《双城记》等等。记得哈利波特全套是109万词,霍比特人和魔戒合起来是57万词,其它的都是小书了,10万词左右的。
精读一定要有耐心,很多不能忍受把几十篇文章不断反复读,感觉很无聊。我想说的是,那是水平太差,根本看不见自己应该从书里学哪些新东西。精读有一个门槛,就是你能看出人家老外写的东西,有哪些是你不会的,有哪些用法值得你学习,有哪些句子或形象或幽默,需要积累下来将来自己写作中用。如果这点审美品位都没达到,老觉着自己写得对写得地道,那是幻觉太重,还是建议跟着老师继续一字一句去学,不要急着自学不要急着精读。
精读对英语的提高几乎是全方位的,首先你得搞清楚里面不会的单词和短语吧,在反复阅读中这些单词从陌生到熟悉,甚至内化成瞬间能反应出中文义项不是什么难事。然后你得分析每个句子的语法吧,主谓宾在哪里,有没有不理解的小词,比如介词,有没有不熟悉的语法。只要没有真的理解或和以前掌握的语法不一致,就要问为什么,就要搞清楚。如果句子搞不清楚,开始一句句复述时,你会发现这个句子怎么都复述不出来,或者发现老是有小词复述错或者遗漏,这就欠的债,继续回去补吧。这里有个建议,虽说是复述,但尽量默写,因为复述没录音的话,可能没法回去和原文对照。这也是一个熟悉单词拼写的过程,对自己要求高点。在这里强调一点,最终要和原文一模一样,才算这句话。如果原文是 I am always amazed when...,你写的是 I am always surprised when... 那也要重新复述,反问自己为什么惊讶惊奇只想到surprise,想不到amaze呢。比如原文是help sb do,但你写的help sb to do,也要重新写,思考在句子里两个有什么不同,是不是help sb do sth后面还有to do表示目的状语的。原文是a discovery was made by America team 你却写的的是 An America team made a discovery 那也要思考主动和被动,在上下句的衔接上有什么不同。反正只要和原文不一致,就要改正并思考为什么,这样反复,你才能在单词、短语、句间关系、句内关系、段间关系等有所感悟,才能慢慢体会一篇文章的逻辑,最后自己写出的文章也有逻辑。
在精读的过程中,会读生词,反复听对应的音频材料,跟着语音一句句读等也是精读的必经之路。所以,这样做精读,最后除了对口语帮助不是很大外,其它方面都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尤其是语法和写作提高会比较明显。因为不断重新分析,以前不会的语法就开始有点懂了,以前半生不熟的语法也就慢慢全熟了。英语语法就是易学难精,需要反复分析和练习。如果真的对一些精读材料了然于胸了,你写英语时就会去根据熟练的句子去套,而不是创新表达。我们写英文最忌 free style,因为百分之九十九的情况下,自己无根据琢磨出来的东西是错的。比如你之间 overcome obstacles,就不要想当然去用 overcome shortcomings 或 get over obstacles 等。你只见过 ease the pain 就不要试着去写 allay/alleviate/mitigate the pain。 或许没错,但没见过,不要去用,用出来,人家老外可能觉得很奇怪。有人问一个老师,英文写作怎么地道,老师说,没见过的表达都不用就地道了。能做到的前提是你已经有了很大积累和储备供你调动,不需要自己胡乱创新就足以表达自己的想法。
既然精读有这么多好处,那只精读一本书,或者只精读,不泛读,行不行?当然不行。精读量太小,能提供的背景单一,对词汇的学习不够。比如,可能你不会知道novel还有新颖的意思,不知道 appreciate 还有增值,不知道 implication 还有 影响...也有一种可能你学了exert就只知道exert influence upon 这样用,学了unleash 就知道unleash your potentials...所以还是需要泛读去增加背景,学习一个词更深次层的用法。还有一点很重要,英语最终靠的自学,不可能一直靠老师讲课。老师讲一个,你学一个,这样永远学不好。最终自己去筛选常用词和常用短语等,怎么筛选?等有了较大的阅读量,你没见过的就不是常用词或短语,这个标准不会出太大问题。
最后说一点,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疗效更好,比如一段时间精读一本教材,却也泛读一些文章,或者先泛读,从泛读材料筛选有用表达多的文采好的用于精读。下图是我精读后标出的值得积累的词语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