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虎穴探秘老虎生活习性(这是一只为14亿人所牵挂的老虎的故事2022年世界老虎日)
深入虎穴探秘老虎生活习性(这是一只为14亿人所牵挂的老虎的故事2022年世界老虎日)当晚21时,这只东北虎在村里游荡了近15个小时后,被救助队麻醉并捕获。它纵身一跃,用标准的捕猎姿势扑倒了这名妇女,但并没有进行后续的猎杀行为,而是继续向前跑去。这只东北虎的行为将自己置于险地,却也可能救了自己——它没有成为一只杀人虎。而人们对杀人虎通行的处置办法,不是击毙就是关进动物园,其中前者居多。老虎为什么会进村呢?一场全民对于虎的关注与思考2021年4月23日,黑龙江省密山市白鱼湾镇临湖村,一只东北虎出现在村里,视频瞬间引爆了网络。老虎快速奔跑,几步便接近了它的目标:一名站立在农田里的妇女。
2021年9月26日,吉林省天桥岭林业局辖区内的一台红外相机拍摄到一只东北虎。
它就是“完达山1号”,自从2021年4月23日在黑龙江省密山市进入村庄被捕获,到5月18日在黑龙江省穆棱市被放归,再到如今从黑龙江游荡到吉林准备建立自己的领地,人们对它的出现也由惊恐到适应,由猎奇到理解……
这是一只为14亿人所牵挂的老虎的故事。
《中国大猫》,吕植 著,中信出版集团2022年7月版
老虎为什么会进村呢?一场全民对于虎的关注与思考
2021年4月23日,黑龙江省密山市白鱼湾镇临湖村,一只东北虎出现在村里,视频瞬间引爆了网络。
老虎快速奔跑,几步便接近了它的目标:一名站立在农田里的妇女。
它纵身一跃,用标准的捕猎姿势扑倒了这名妇女,但并没有进行后续的猎杀行为,而是继续向前跑去。这只东北虎的行为将自己置于险地,却也可能救了自己——它没有成为一只杀人虎。而人们对杀人虎通行的处置办法,不是击毙就是关进动物园,其中前者居多。
当晚21时,这只东北虎在村里游荡了近15个小时后,被救助队麻醉并捕获。
可是老虎为什么会进村呢?它是谁?它从哪儿来?它要到哪儿去?
这只东北虎体长2米左右,体重约225千克,年龄2~3岁。这个年龄对野生虎来说跟人类的十七八岁一样,并且从它展现出的体态、活动能力来看,它毫无疑问是一只具备野外生存能力的雄虎。
东北虎(《中国大猫》内页插图)
事发的白鱼湾镇位于兴凯湖的西北角,这里并没有适合虎生存的山林。不过,从这里往东约100千米的国境外就是俄罗斯境内最大的虎种群——锡霍特阿林种群。而向北约50千米就是长白山北延支脉——从西南向东北延伸的完达山,这里近年来也不时有老虎出现的报道,其东北端同样挨着锡霍特阿林种群。从白鱼湾镇向南则是兴凯湖西南侧的太平岭、老爷岭,那里过去是东北虎的栖息地,现在也偶有老虎出现的报道。老爷岭南部就是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与白鱼湾镇的直线距离约为200千米。
综合来看,这只虎的种源应为锡霍特阿林种群。事实上,近年来随着保护力度的加强,该种群的数量持续增长,其在俄罗斯境内的栖息地趋于饱和,不少个体试图向中国境内扩散,完达山一线日益频繁的东北虎报道或许都与此有关。因此,这只虎极有可能是一只进入中国不久并试图拥有“中国国籍”的野生东北虎。
作为一只年轻雄虎,它与自己的许多前辈一样,离开出生地开始寻找新的栖息地,以建立自己的领地。虎的领地范围很大,俄罗斯的雌性东北虎家域为224~414平方千米,雄虎则为800~1000平方千米。而黑龙江东部已经很少有这样大面积的连续栖息地,这只长途跋涉的东北虎发现,在它的栖息地里、在它扩散的道路上,到处都有村庄,避无可避。
或许在此之前它已经悄悄跨越了很多道路、桥梁、村落,只是并没有被人类发现;可能是村里的狗、猪等家畜吸引了它;或许它只是在夜间来到了村子附近,然后在白天找了个隐蔽的地方休息,打算等到晚上在夜色的掩护下离开,继续它的扩散探索之旅,直到最终找到自己理想的家园。然而它被发现了,后来又被捉住了,这才引发了一场全民对于虎的关注与思考。
野生动物救护的完美结局,必然是成功放归野外
在老虎被抓住,并确认其身体状况后,“是否放虎归山”成了大家热议的话题:有人认为这只虎不怕人,放归后会养成袭击人的习惯;也有人觉得应当关着它,给圈养的东北虎“留种”;还有人担心它眼睛受伤不能自理……
有人说,把救助来的虎放归山林后患无穷,因为“会伤人的老虎不怕人,放归之后还会再伤人”。然而,这只进村的虎真的不怕人吗?事实并非如此。其实它很害怕,但它不会蜷缩成一团、瑟瑟发抖或者情绪失控地逃窜,而会尝试躲避、离开,比如紧张地蜷缩于废弃屋后的草丛里,不安地在暴露的田间行走,左顾右盼后压低身体小跑穿过道路,愤怒地扑向追踪的汽车或暴露的人类后立刻离开,等等,这一切都表明这只进村的东北虎其实跟我们一样,对这次意外遭遇十分恐慌。即便是在被麻醉枪击中后,它也没有出现任何在未经干扰的情况下主动攻击人的行为,且它在攻击时也并未有意识地杀死被攻击者,整个过程更像是一种对骚扰的驱离。
雪地里行走的雌性东北虎。李东伟/摄(《中国大猫》内页插图)
此外,没有任何科学依据证明“伤人的老虎放归之后还会再伤人”。一方面,虎的猎物不是人,只是虎的家域太大,很难不遇到人类。绝大多数情况下,虎会提防并避免遭遇人类,即便是在虎密度很高的印度(印度一些地区的虎种群密度可达每100平方千米8.5~16.8只),虎致人伤亡的事件也相当罕见。另一方面,纵然扣留了这只虎,也无法保证不会再有其他虎出现在村庄内。相反,为虎戴上卫星跟踪项圈后放归并对其行踪进行监控,可以令研究者和决策者们了解虎的习性和生存状况,并在其接近人类聚居区前采取疏散或驱离等措施,防患于未然。
那“留种”可行吗?不少人认为,野生动物在野外的生存条件都很恶劣,而野生虎进入虎园“被包养”起来,不但衣食无忧,还能改善圈养虎的基因……然而,对虎这种家域广阔的独居动物来说,圈养永远无法满足其本性的需求,而中国圈养虎的总数已经超过野生虎,这只野生东北虎的加入对圈养种群并没有太大的意义。相应地,根据2021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发布的数据,中国野生东北虎的数量仅50只左右——也就刚够学校一个班级的人数,所以一只野生雄性东北虎在野外对种群的贡献远比它在虎园中大得多。
在捕获老虎之后的影像中,大家还发现这只虎的一只眼睛有充血的问题,尽管官方消息表示它的眼睛已在第二天恢复,但仍有不少人担心它的眼睛没好,或是四肢在冲突中受伤,放归野外后生存能力堪忧……其实,野生动物的生命力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坚韧,就算它的眼睛没有完全恢复也不影响它回归野外。在野外,即便身有残疾,猫科动物大多也可以正常进行捕猎,红外相机也曾拍摄到瞎眼的豹,断肢的雪豹、虎等特殊个体。
比如2012年2月,在俄罗斯远东地区滨海边疆区,有人发现一只4个月大的雌性东北虎幼崽,当时它正处于极度饥饿和昏迷状态中,并伴有冻伤,它的母亲很可能已经被偷猎者杀害。由于冻伤,救助人员为其切除了坏死的1/3的尾巴。15个月后的2013年5月,这只东北虎被放归野外,不久就适应了野外环境,后来还产下了小老虎。
再如2017年1月,一只雄性东北虎幼崽因面部中枪被送往俄罗斯犹太自治州的救助中心。兽医专家为其重建了鼻子和上颌周围的骨骼结构,并完成了眼部手术。2018年5月,它被放归野外。这只雄性东北虎仅放归三天就猎杀了它的第一个猎物,成功建立了自己的领地。
那么,面对野生动物,什么样的救助态度才是正确的?曾经救助过闯入民居的雪豹的西宁野生动物园副园长对此有个生动的比喻:“一个人到医院看了次感冒就赖在住院部不走了是不合理的;同样,人家到医院来检查感冒,医院直接给人扣下来按到住院部不让走,那更是没道理的。”
野生动物救护的完美结局,必然是成功放归野外,这只虎也一样。
放归“完达山1号”: 虎无法避免与人类相遇的未来
2021年5月18日早8时,黑龙江穆棱,“完达山1号”即将放归。在笼门被打开后,这只戴着项圈的雄性东北虎先是小心翼翼地向门外嗅闻观察了约20秒,接着向前迈出了右掌,缓缓走出笼子。离开笼子后,它蹲坐着向笼子的方向又探视了一会儿,随之迅速掉转方向,快步离开笼子,走向森林深处……
带着项圈的“完达山一号”。(《中国大猫》内页插图)
这是中国首次成功救护并放归野生东北虎。面对这只意外闯入人类村庄的东北虎,在慌乱和争议中,我们最终用目前最可行的方式,做出了当前最好的处理——这似乎代表着中国在野生虎保护方面又迈出了前进的一步。
然而放归只是个开始,“完达山1号”后续的生活状况、再次进入人类聚居区的紧急预案等,都需要相关人员持续监测并承担风险和责任。
得益于卫星跟踪项圈,我们知道“完达山1号”很快进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并长期在国家公园附近来回游荡:2021年5月25日,它进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的吉林天桥岭林区;8月12日,它出现在天桥岭林区和黑龙江林区交界处;9月26日,天桥岭林区向阳林场的红外相机拍摄到它的视频;10月29日,它进入天桥岭林区上河林场;11月27日,它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北岔林区被拍到;12月16日,它在天桥岭林区响水林场被拍到;12月27日,它被黑龙江东京城林业局拍到……每当它出现时,相关部门就会向林区群众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巡护考察小组则会根据跟踪轨迹实地勘查,评估其野外生存情况和健康状况。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东北虎。冯利民/供图(《中国大猫》内页插图)
“完达山1号”的进村似乎也预示了虎无法避免与人类相遇的未来,这绝不会是野生东北虎最后一次接近人类。那么下一次,我们是否可以更合理、更科学地面对这种“邂逅”?
理想的情况可能是,当早上发现一只老虎躲在屋后的角落里睡觉时,我们可以:
1.迅速地通知村民闭户,保证自身安全;
2.通知专业处置团队到达现场,在安全距离外用望远镜或其他设备观察和评估老虎:用长焦相机拍摄和识别老虎个体,通过影像来判断其健康状态,评估其是否需要救助;
3.若老虎伤病、情绪不稳定,则迅速救助;
4.若老虎本身并无问题,则通过科学的驱赶方式将其驱离村庄,或者静待并监控其动向,直至它自行离开——毕竟一只野生虎并不会一直住在村里。
对人类而言,虎不是猎物,而是土地和猎物的竞争者,也是野外活动时的敌人;而对虎而言,虽然它拥有杀死人类的能力,但人类也并非它的猎物。在人虎相争的漫长岁月里,虎学会了将人类视为天敌。作为一种非常警惕、善于隐蔽的猫科动物,虽然虎是自然界的顶级物种,但一只正常、健康的虎会本能地躲避人类,避免与人类起冲突。然而虎所需的家域是如此广大,人类的脚步又如此深入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它终究无法避免与人类相遇。
东北虎。李冬伟/摄(《中国大猫》内页插图)
今天的虎面对人类已经成为需要保护的对象,它们在野外的数量如今只剩下4500多只——不到中国三线城市里一个大商场周末的人流量,与中国庞大的14亿人口相比更是沧海一粟。但老虎保护并不意味着仅仅去保护森林里的老虎,与它们为邻的人类的安全同样需要得到保障。面对无可避免的人虎相遇,希望有一天,我们能形成更完善的人虎冲突应急处理机制,走向人虎和谐共处的未来。
近100年来,虎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虎曾经广泛分布于亚洲各地,今天虎的种群数量从100年前的10万只锐减到4500只左右,其分布区面积也退缩到历史分布区的约7%。
现今,虎仅分布于南亚、东南亚、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中国东北及西南边境地区。其中,孟加拉虎分布于南亚地区,主要见于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中国西藏东南部也有极少量分布;曾经广布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的东北虎,今天仅见于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中国东北东部靠近边境的局部区域;印支虎和马来虎在中南半岛以泰国克拉地峡为界分踞南北,北部的印支虎过去曾从中国云南一直分布到泰国、柬埔寨、老挝、越南等地,如今主要见于泰国,南部的马来虎主要分布于马来西亚;巴厘虎、苏门答腊虎和爪哇虎曾分别称雄于印度尼西亚的三个岛屿——巴厘岛、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如今只有苏门答腊虎代表着岛屿虎最后的荣光。
虎(《中国大猫》内页插图)
过去生活于中亚、西亚地区的里海虎也已经灭绝,其记录终结于20世纪70年代。中国南方的华南虎也在世纪之交从野外消失。
在中国,虎同样曾广布全国,除台湾和海南外,其他各省区都有虎的分布记录。中国曾有东北虎(含里海虎)、华南虎、孟加拉虎、印支虎共4个亚种,是世界上拥有虎亚种最多的国家,其中华南虎更是中国特有亚种。然而今天,只有东北虎还在东北边境的长白山脉维持着稳定的种群,孟加拉虎在西藏东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南坡保留着潜在的希望。
作为一种分布广泛的大型猫科动物,虎能适应不同的生境类型。它们较常见于相对平缓的丘陵地带,一些湿地周边的高草丛和疏林地带也是虎喜欢的环境。虎也能适应大型山脉,但会避开特别陡峭的山峰。虎的体型决定了它会避开特别茂密的丛林地带,一定的开阔度是它捕猎的重要条件。不管在哪里生活,虎都比较喜欢有水的环境。
近100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扩张不断侵占虎的栖息地,以及因其毛皮及医药利用、人兽冲突导致的对虎的大规模猎杀,虎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爪哇虎、巴厘虎和如今被认为应并入东北虎的里海虎相继灭绝,华南虎也从野外消失,仅存于动物园中。现在,虽然各国都立法禁止对虎的直接猎杀,但栖息地破坏和狩猎活动仍导致虎赖以为生的野牛、马鹿等大型有蹄类种群持续减少,使得虎种群的恢复举步维艰。现存的野生虎总数仅4500只左右。其中孟加拉虎是现存数量最多的虎亚种,其数量大约有3300只;其次是东北虎,有600余只(2018年数据);野生印支虎数量约300只;马来虎数量约250只。
孟加拉虎脚印。王渊/摄(《中国大猫》内页插图)
虎代表着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和健康
在中国,虎的分布范围已经退缩到东北和西南边境。新疆的里海虎于20世纪初便已基本灭绝,广布于中部到东南部的华南虎也已野外灭绝,分布在云南的印支虎已经超过10年没有可靠的野外记录,分布在西藏东南部的孟加拉虎目前种群数量不明,只有分布在东北地区的东北虎才真正有复兴的希望。
华南虎作为中国特有的虎亚种,其命运最令人扼腕叹息。历史上,华南虎曾是中国分布最广的虎亚种,从华北南部到整个华中地区,再到华东、华南以及部分西南地区,均有华南虎分布。由于这些地区同样适合人类的农业发展和居住,华南虎也成为与人类矛盾最尖锐的猛兽。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激增,以及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无序利用,华南虎被作为害兽和经济产品而大肆捕杀,到了70年代,野外华南虎的记录已经非常稀少。
1990年至今,多次开展的华南虎大规模调查均未发现华南虎野外生存的证据。目前仅有200多只华南虎生活在圈养条件下,由于它们均为6只野外捕捉的虎的后代,因此面临高度近交的压力,很难复兴为一个有希望的健康种群。而它们的原生栖息地也早已被稠密的人口、肥沃的农田和繁忙的城市占据,很难再找到一片能够支撑华南虎种群的连续森林。
2007年5月,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云南西双版纳保护区中国—老挝边境地带用红外相机拍摄到一只野生印支虎。2009年2月,就在同一区域,一只印支虎被非法猎杀,此后云南再无可靠的印支虎记录。由于与中国接壤的老挝和越南境内的虎也已经灭绝,而缅甸有虎分布的区域并不与中国接壤,因此印支虎自然扩散进入中国境内的可能性已基本不存在了。
西藏墨脱县在20世纪90年代频发孟加拉虎袭击家畜的事件。
孟加拉虎脚印(《中国大猫》内页插图)
1996年,一只频繁袭击家畜的虎被批准射杀,此时墨脱格当乡被认为存在孟加拉虎的残存种群。2019年,科研人员在墨脱再次通过红外相机拍摄到孟加拉虎,据此判断藏东南确有孟加拉虎生存。依托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的优质栖息地,孟加拉虎可能在藏东南—藏南一带还有种群复兴的希望。
历史上,东北虎曾分布于中国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北部的大部分区域,并进入河北北部。进入20世纪后,东北虎在中国的种群数量不断缩减,至21世纪最初的几年,中国境内的东北虎已经濒临灭绝。而在东北虎最主要的分布区——毗邻东北的广袤的俄罗斯远东地区,东北虎在20世纪30年代也因为盗猎等因素而濒临灭绝,仅剩不到100只。不过,经过几十年的保护管理,俄罗斯的东北虎数量开始回升,今天已经超过600只。这些东北虎也开始向中国境内渗透或扩散,为中国的东北虎种群带来复兴的希望。
近年来,随着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成立,中国就东北虎的监测与保护开展了颇有成效的工作。根据2021年政府公布的数据,中国现存野生东北虎已经达到50只。不同于华南虎已丧失家园,中国东北地区还存在大片潜在的东北虎栖息地,因此在不断加强的东北虎豹保护的背景下,中国的野生东北虎种群预计将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
虎是亚洲陆地上顶级的食肉动物,它代表着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和健康。虎的生存需要大量猎物和大片的栖息地,对虎的保护意味着对生态环境的全面保护。中国很多地方虽然还存在相当面积的山林,但虎的主要猎物,如梅花鹿、水鹿等大型鹿类非常缺乏,这意味着虎没有希望返回野外。只有对生态环境进行系统性的全面修复,恢复从植物到大型食草动物在内的不同层级的生物群落构成,并且加强对虎的研究和种群恢复,才有可能在未来让虎在中国各地重归故里。
本文选自《中国大猫》,较原文有删节修改,小标题为编者所加,非原文所有。文中所用插图均来自该书。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
原文作者/吕植
摘编/安也
编辑/张进
导语校对/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