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刘备与曹操的最终决战(刘备的头号谋士)

刘备与曹操的最终决战(刘备的头号谋士)而庞统的英年早逝,有两个人最开心,一个是诸葛亮,另一个便是法正。刘备得到庞统以后,庞统一直占据C位,刘备几乎走到哪就带他到哪,只不过刘备在与刘璋决裂之后,庞统为刘备出了上中下三计,刘备选择了中计,结果庞统率兵攻城时,被射了一个透心凉。这样说,或许会有人要向我吐口水,说我又要黑诸葛亮,请先忍忍,看完再吐也不迟。诸葛亮不是刘备唯一的谋士,只是后来成为军政一把抓的唯一,而在刘备阵营中,能力压诸葛亮的人,至少有两个。一个是庞统,另一个是法正。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诸葛亮一直都是刘备阵营中占据C位的唯一谋士。

相比较曹操手下的谋士如云,刘备阵营中的谋士则少得可怜,不过由于罗贯中老先生的故意吹捧,诸葛亮一个人,他的智商几乎能横扫东汉末年的所有谋士。

刘备与曹操的最终决战(刘备的头号谋士)(1)

还是鲁迅先生在评价《三国演义》时说得好:状诸葛之多智而似妖,可谓是一针见血。

毕竟《三国演义》只是一部小说,看看也就罢了,诸葛亮究竟妖不妖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看过《三国志》之后我们便会知道,诸葛亮也只是一个普通人,甚至连刘备头号谋士都算不上的普通人。

这样说,或许会有人要向我吐口水,说我又要黑诸葛亮,请先忍忍,看完再吐也不迟。

诸葛亮不是刘备唯一的谋士,只是后来成为军政一把抓的唯一,而在刘备阵营中,能力压诸葛亮的人,至少有两个。

一个是庞统,另一个是法正。

刘备得到庞统以后,庞统一直占据C位,刘备几乎走到哪就带他到哪,只不过刘备在与刘璋决裂之后,庞统为刘备出了上中下三计,刘备选择了中计,结果庞统率兵攻城时,被射了一个透心凉。

刘备与曹操的最终决战(刘备的头号谋士)(2)

而庞统的英年早逝,有两个人最开心,一个是诸葛亮,另一个便是法正。

在刘备与刘璋决裂夺取益州的过程中,法正功不可没,而他也凭借着出色的智谋,很快跻身进刘备的智囊团,而在庞统死后,更是力压诸葛亮成为了刘备的头号谋士。

在法正的奇谋之下,曹操吃了不少闷亏,后来也把法正当成了梦想中的搭档,只可惜,法正只活了45岁,如果他能多活10年,刘备兴复汉室未尝不成成真。

法正倒戈,刘备收益

建安初年,多地闹饥荒,法正便进入蜀地依附刘璋,刘璋这人虽然在当时也是割据一方的诸侯,但他看人的能力还真不怎样。

法正投靠刘璋之后,刘璋根本没有把他当回事,以至于很长时间里,法正连个官都没有当成,后来刘璋急用人,便让法正当了一个县令,这官职和法正的才能明显很不相配,而法正也感觉到了怀才不遇的悲凉。

刘备与曹操的最终决战(刘备的头号谋士)(3)

建安十三年,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大败,刘备趁机发展了势力,刘璋便让法正出使刘备以表结好之意,法正见到刘备之后,受到了热情的招待,而法正则认为刘备是可以辅佐的明主。

等到法正回到益州之后,便决定倒戈,奉刘备为主。

法正缺少的只是一个机会,而这个机会曹操亲自送了过来。

曹操一直想一统天下,便打算让钟繇征讨张鲁,刘璋听说后便害怕曹操兼并了汉中之后,便会兵出益州,在张松的建议下,刘璋决定迎接刘备入蜀,没成想却引狼入室了。

而在法正去迎接刘备时,送给他了一份投诚大礼包——益州。

刘备与曹操的最终决战(刘备的头号谋士)(4)

法正这样说:

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以响应于内;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三国志》

简单地说,就是趁机夺了刘璋的益州,然后以益州为根据地,向外扩张,最终立足脚跟,还别说法正的这一计策是真毒,让刘备轻轻松松夺取了益州,

法正奇谋,曹操叹息

刘备得到了益州之后,法正也被受到了重用,被封为了蜀郡太守,对外掌握着益州首府的行政大权,对内却成为了刘备的头号谋士。

建安二十二年,法正再次向刘备献了一计,这一计就比较猛了,不仅让刘备拿下了汉中,还让曹操损失了一员大将。

刘备与曹操的最终决战(刘备的头号谋士)(5)

法正观察了天下局势之后,认为曹操降服了张鲁之后,应该要进军益州,但是曹操却停下了脚步,只是留下了夏侯渊和张郃驻守汉中,仔细分析之下,法正认为,曹操的后方出了问题。

既然如此,那便是天赐良机,于是便向刘备建议发兵攻打汉中。

在法正的策划下,决定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先派兵去攻打张郃,张郃不敌便向夏侯渊求救,夏侯渊派兵去驰援张郃,而刘备则趁机偷袭夏侯渊,并放火烧了曹军的阵前防卫工事,夏侯渊急急忙忙带兵去救火。

刘备与曹操的最终决战(刘备的头号谋士)(6)

法正看到夏侯渊势单力薄,便命令黄忠从后方突袭,夏侯渊猝不及防,直接被黄忠斩杀,曹军溃败,后来曹操听闻这是法正的计策后,不由得感叹:

吾手奸雄略尽,独不得法正邪?

意思就是说,为何我就没有得到法正,由此可见,法正也是曹操心目中的绝佳谋士。

法正早逝,汉室无望

夺取了汉中之后,法正在刘备心中的地位已经远在诸葛亮之上了,至少在军事上,法正的能力没人敢怀疑。

据《先主传》所云云: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

刘备与曹操的最终决战(刘备的头号谋士)(7)

好在这两人都能以国家大事为重,而在刘备的调和下,诸葛亮主要的工作就是后方的政务,而法正的主要工作就是随军出征,为刘备出谋划策。

所以刘备、法正、诸葛亮这三人就如同一架战车前的三匹战马,在他们共同的努力下,蜀汉的势力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只可惜,法正早逝了,终年只有45岁,法正去世时,刘备痛哭流涕,一连数日以泪洗面。

而在法正去世同年,关羽也被杀了,再之后,张飞也被杀了,而气急败坏的刘备倾全蜀之力攻打东吴。

此举明显是极其错误的,但是刘备已经被仇恨蒙蔽了双眼,根本不听,后来刘备被东吴的陆逊打得一塌糊涂,最终退回白帝城,诸葛亮听闻之后,扬声长叹:

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刘备与曹操的最终决战(刘备的头号谋士)(8)

意思就是说,我诸葛亮自认不如法正,如果法正还活着,一定能阻止刘备伐吴,即便是阻止不了,那么有法正在一旁出谋划策,别说陆逊,就算东吴的四大都督一起上阵,都不一定是法正的对手。

由此可见,法正的智谋之高,是诸葛亮都自叹不如的,作为刘备头号谋士的法正,连曹操都想着收为已用,如果法正能多活10年,便不会有白帝城托孤,而没有了曹操的蜀汉,即便有司马懿,或许也无法抵挡法正,由此则汉室可兴。

参考文献:《三国志》等。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