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不压正三颗子弹(邪不压正让子弹飞)
邪不压正三颗子弹(邪不压正让子弹飞)其实,姜文在“民国三部曲”前作中就曾玩过这种套路,隔靴抓痒一般让人难受。开场就是一场血腥的灭门杀戮,结尾是兵临城下的决战。但可疑的是中间复仇过程却磨磨唧唧,冗余笔墨涂抹在哈姆雷特式的内耗上,
姜文导演的《邪不压正》是有魔性的,
打上了浓重的作者印记,不可否认他的探索精神在当今国内影坛独树一帜。
无论是根本之印、还是风仪之宝,满满的男性荷尔蒙气息,
迷恋翘臀蛮腰,迷恋刀枪火拼。
开场就是一场血腥的灭门杀戮,结尾是兵临城下的决战。
但可疑的是中间复仇过程却磨磨唧唧,
冗余笔墨涂抹在哈姆雷特式的内耗上,
隔靴抓痒一般让人难受。
其实,姜文在“民国三部曲”前作中就曾玩过这种套路,
名为“让子弹飞一会儿”,延宕高潮的到来,
以便达到一击中的之最后爽感。
姜文偏好在剧中埋设历史线,时不时掉个典故书袋,比如梁启超的肾、蒋正中的日记、帕梅拉挖心案之类。
剧中主要角色关巧红明显以民国侠女施剑翘为原型,放小脚,练枪法,嫁人夫,抛亲儿,历时十年替父报仇,
无论台词、还是经历,完全暗合真实历史。
据说,姜文还买下《施剑翘传》的版权,
有朝一日会将这段传奇搬上银幕。
看得出,姜文在《邪不压正》里存有私心,
把所有的美好都给了关巧红,雅致干练、温婉坚毅、聪颖睿智等等,
恰恰扮演者就是自己的媳妇周韵,
柔美的光线照在她俏丽的嘴唇,每个关注点都明写着两个字“迷恋”。
作者电影夹带私货无可厚非,影史上无数电影大师痴迷于自己的癖好。
希区柯克为了让自己在银幕上露个脸甚至甘愿扮个浮尸,
姜文讽刺揶揄一下只能写五个字的影评人也在情理之中,给电影作品增添了不少茶余饭后的谈资。
但是,作者的偏好决不能凌驾于艺术作品之上,过分本性袒露会生硬改变角色的行为逻辑,造成价值观的变形。
好的电影角色都是基于历史潮流与人物个性之间彼此相互作用,
无论顺势而为的胜利者,还是逆时而动的失败者,都有其背后必然的合理逻辑。
但在《邪不压正》里,我们看不到这一点,
所有人的行为动机总显得有些别扭。
究其原因,导演对于感官刺激的偏好,
追求燃爆、爽辣的压迫感,
大过了对于历史人文的理性思考,
甚至夫妻俩的一点小心思主宰整个电影走向,有损于这部成色相当不错的电影,
不得不让人有些遗憾。
姜文和周韵共同承担了《邪不压正》中无可匹敌的戏份,
所有人物都围绕他俩而动,
真正的男主角李天然也成为牵线傀儡,
像一叶小舟被各方势力蛊惑得团团转,
这就怪不得让观众有些晕眩迷茫。
姜文常抱怨普通观众看不懂他的电影,
怼影评人欣赏不了他的艺术追求。
可是,艺术源自思想,思想源自理性,
忽上忽下的屋面腾挪完全可以,
肆意妄为的左右互搏万万不可。
明面上,姜文饰演的蓝青峰,纵横捭阖下了一盘大棋,将所有人玩弄于股掌。
这应该是一个有深度的人物,亦正亦邪,
能够反映人性的复杂性和历史的局限性。
但是,姜文在理解和处理这个角色时体现了自我否定的窘迫,
蓝青峰舍己救国固然大志,却一心权术唯我独尊,两者同处一体,正邪面貌模糊,关键是主创者态度暗昧。
姜文的电影向来都崇尚暴力征服,也崇尚天性自然,
所以习惯性地迷恋粉饰蓝青峰的强者形象,
极端到只要客观正义就可背信弃义,
连杀人灭口也变成势所必然,
只要救出张将军一切都可被洗白,这就叫人有点哑然。
暗线里,周韵扮演的裁缝关巧红,
心思缜密,推波助澜,主导牵引着李天然的心理,激励复仇者从懦弱到果敢完成蜕变,
最后达到救人又自救。
因为有真实事件铺垫,故事线更扎实,细节更丰富,很大程度上消解了支线故事天马行空、插科打诨的不着调。
导演唯一做了改动的是,将人物原型施剑翘替父复仇的故事悄悄延后了2年,
改到七七事变爆发后的1937年,
讨巧地将这一切冠以抗日的民族大义,
让人物行为有了无可辩驳的正义感。
邪不压正,邪肯定不可能压倒正!
但问题在于,究竟谁邪?谁正?
剧中,贼喊抓贼的朱潜龙,不择手段的蓝青峰,狂妄残忍的根本一郎,风流痴颠的唐凤仪,都非善类,
背负家仇国恨的李天然也只是一个意气用事的莽撞少年,只有关巧红代表的女性形象成为剧中最高光的部分。
笼罩着完美无瑕的光晕,让那些尔虞我诈的阴暗男人世界相形见绌。
但是,过分虚幻美化关巧红,
只会让全剧的调性更加割裂,
就像姜文大费周章地刻意营造的老北平屋面一样,不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