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让博物馆进入生活场景(博物馆才是后视镜的归宿)

让博物馆进入生活场景(博物馆才是后视镜的归宿)后视镜的角度不够广,仅能看到后方的部分场景,有时需要观察两个后视镜,比较麻烦。使用摄像头则不同,多颗摄像头拍摄到的画面,会被系统融合,通过中控屏就可以看到后方乃至360°全部的画面。首先,摄像头 中控屏,便捷性更胜一筹。后视镜越来越好用,但我们对它的需求却越来越低,与汽车取代马车一样,后视镜将被另一项配置取代,或许未来的百年时间里,它将成为汽车的必备配置。为了驾驶安全,我们需要观察道路附近的环境,既然后视镜的时代过去了,那么要靠什么来观察环境呢?答案是一块大屏幕和几颗摄像头。现在价格10万上下的汽车,通常都会配备一块尺寸在10英寸以上的中控屏,屏幕已经有了,那么缺的必要部位安装摄像头。可是在决定取消后视镜之前,我们也要考虑清楚,用摄像头代替后视镜,究竟有什么好处。

1911年,英国女赛车手多萝西发明了一项影响汽车行业上百年的发明——后视镜。

没错,卡尔·本茨发明汽车后的数十年中,司机转弯、变道时只能通过转头向后张望来辨别驾驶环境,直到1911年雷·哈伦驾驶着一辆拥有后视镜的汽车,参加了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的500公里越野比赛,后视镜才走进大众视野。

距离首次公开使用到现在,后视镜已有100余年历史。步入21世纪后,电子化和智能化进度加快,后视镜也加入了更多功能,例如转向灯模块、BSD预警灯、电动折叠、电加热除雾等。

让博物馆进入生活场景(博物馆才是后视镜的归宿)(1)

图源:pixabay

后视镜越来越好用,但我们对它的需求却越来越低,与汽车取代马车一样,后视镜将被另一项配置取代,或许未来的百年时间里,它将成为汽车的必备配置。

后视镜的未来,将被它取代

为了驾驶安全,我们需要观察道路附近的环境,既然后视镜的时代过去了,那么要靠什么来观察环境呢?答案是一块大屏幕和几颗摄像头。

现在价格10万上下的汽车,通常都会配备一块尺寸在10英寸以上的中控屏,屏幕已经有了,那么缺的必要部位安装摄像头。可是在决定取消后视镜之前,我们也要考虑清楚,用摄像头代替后视镜,究竟有什么好处。

首先,摄像头 中控屏,便捷性更胜一筹。

后视镜的角度不够广,仅能看到后方的部分场景,有时需要观察两个后视镜,比较麻烦。使用摄像头则不同,多颗摄像头拍摄到的画面,会被系统融合,通过中控屏就可以看到后方乃至360°全部的画面。

更重要的是,面对路况繁杂的交通,导航功能让必不可少,以至于许多人开车时必须一边看路况,一边看中控屏、手机的导航情况。但导航与观察路况,完全可以融合到一块屏幕中。

让博物馆进入生活场景(博物馆才是后视镜的归宿)(2)

图源:pixabay

作为一名新司机,小雷没有养成后视镜观察路况的习惯,基本都是用汽车的屏幕显示路况。开启360°影像时,导航软件会缩成一个小框,没有大体路线,但会有道路导航,能提示变道、转弯等。使用实体按键,可以一键关闭360°影像,在导航与影像之间切换,非常方便。

其次,后视镜能够适应更多场景,安全性更高。

在亮度不足的夜晚、大雾天气、阴雨天气时,我们的视野很容易受到影响,后视镜能够起到的效果会大打折扣,机器则不然。

通过摄像头、红外传感器等硬件,以及处理器和系统的计算,能够更加精准反馈出道路的场景。在手机拍摄领域,此类情况较为多见,伸手不见五指的深夜,手机的夜拍算法仍然能够在进光量较低的环境下,拍摄出较为清晰的的影像。

让博物馆进入生活场景(博物馆才是后视镜的归宿)(3)

图源:pixabay

肉眼看不清的景物,多颗摄像头和传感器,也可以精准收集信息,并反馈到屏幕上,能够大幅提升驾驶时的安全性,这点是摄像头未来能够替代后视镜的最大依仗。

第三,提高通行效率,减少风阻力,降低汽车行驶成本。

早在2016年,日本就立法,允许汽车取消后视镜设计。之所以会由日本带头,是因为当地人口密度太大,许多道路比较老旧和狭窄,在这种道路上行驶,伸出的后视镜很容易被磕碰。用摄像头替代后视镜,可以避免此类事件再发生。

另外,早前奥迪研究发现,取消后视镜后,汽车的风阻从0.28降低到了0.27。风阻的下降意味着汽车能耗的降低,更意味着出行成本的下降。特斯拉CEO马斯克曾表示,后视镜是多余的设计,取消后视镜后,特斯拉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可以提高5%。

由此可见,取消后视镜,在经济和环保层面也有不少好处,能够帮助汽车行业尽早完成碳排放目标。

然而早在2016年就立法推进摄像头取代后视镜的日本,新车依然大量配备后视镜,哪怕是价格高昂的豪车,如日前本田发布的奥德赛新车,依然标配后视镜。原因就在于,摄像头取代后视镜,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克服。

摄像头取代后视镜,仍需要时间

摄像头取代后视镜,是汽车行业长期发展总结出来的方向之一,不只是一两家车企准备这么做。可现在车企与消费者还没准备好,只有克服了这些困难,摄像头才能全面普及后视镜。

第一,成本问题仍需解决。

既然决定让摄像头取代后视镜,那么自然要使用规格更高、稳定性更强的摄像头。考虑到汽车的使用环境和成本问题,以及视频分辨率的影响,大约500万像素较好(2K分辨率的像素点大约为368万)。

然而车规级高像素摄像头,一颗大约需要上百元,一辆车需要安装数颗到十数颗摄像头,累计下来的成本可不低。更何况这还是摄像头的物料成本,排线、设计、安装等其他物料和人工成本加起来,价格就更高了,数千元甚至上万元都有可能。

让博物馆进入生活场景(博物馆才是后视镜的归宿)(4)

图源:pixabay

如果需要考虑红外、超声波、毫米波、激光雷达之类的传感器,成本还要往上涨。因此,短期内摄像头无法全面取代后视镜,只能在价格稍高的汽车上应用。

第二,技术问题尚未全部解决。

摄像头取代后视镜方案,过于依赖智能系统的软硬件,必须确保万无一失,才能取消后视镜。贸然取消后视镜,一旦摄像头或其他软硬件故障,用户难以观察到后方的环境,就可能导致意外发生。

2020年底,CNBC报道称,特斯拉当年11月生产的汽车,摄像头内部的PCB存在问题,可能会导致摄像头无法长时间工作。本田旗下的飞度、LIFE等汽车,也出现过因摄像头质量问题,汽车被召回的案例。可见,车企仍需消除汽车摄像头存在的安全隐患。

此外,摄像头采集到的画面,需要经过系统处理,如果其他硬件出现故障,或系统卡死,也有可能导致中控屏无法正常显示路况。事关生命安全,谨慎终归是没有错的。

第三,消费者还需要时间适应。

一分价钱一分货,现在许多豪车不但配备有摄像头,还有许多雷达用于侦测环境、辅助驾驶,取消后视镜完全没有问题。然而这些豪车并没有直接取消后视镜,而是让360°影像与后视镜并存,因为老司机长期使用后视镜,一时间未必能接受摄像头与大屏幕的组合。

汽车的使用年限较长,一般在10年以上,一辆车开到正常更新换代,司机早已习惯了原先的驾驶模式,突然更换为没有后视镜的汽车,一时间可能会不习惯。之前与一位老司机同事驾车出行时,他依然保持着手机导航 后视镜的习惯,甚至连大屏导航都不愿意用。

让博物馆进入生活场景(博物馆才是后视镜的归宿)(5)

图源:pixabay

因此,车企还需要时间,让消费者养成不使用后视镜,使用摄像头 大屏幕的习惯。可能需要很多年时间,消费者才能完成转变,小雷这种刚上路的新司机,经验不够丰富,所以更加依赖方便的中控屏,是新方案的完美用户。

后视镜的未来,博物馆是最佳归宿?

从车企角度考虑,能否取消后视镜,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是技术,第二是相关政策。

技术层面,现在完全可以做到,车企需要的不过是降低成本和安全隐患,这点需要行业共同发展。一种东西的销量高了,成本被平摊,采购价格自然会下降,技术也会随着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搭载的车辆越来越多而变得成熟。

政策方面,全球目前仅有印度和日本立法,允许汽车不安装后视镜,但经过实践证明可行性后,小雷相信欧美地区会跟进。国内人多车多,路况较为复杂,为了方便用户观察环境,对于后视镜的需求较高,允许汽车不安装的后视镜可能会晚一些。

汽车后视镜还有一为大敌,那就是自动驾驶技术。如果都不用人来开车了,那么还要后视镜干什么。不过综合考虑成本、稳定性,以及司机适应时间,彻底淘汰后视镜至少还需要数十年才能完成。

让博物馆进入生活场景(博物馆才是后视镜的归宿)(6)

图源:pixabay

因此,这段时间后视镜还可以思考一些新的出路。考虑到拥有较多摄像头和大尺寸中控屏的车辆价格偏贵,一些厂商开发出了电子后视镜。外侧的后视镜,可以更换为摄像头或包含摄像头,与其相连的显示屏在车内,而且可以独立安装,为老旧车型提高科技感。

电子后视镜的好处在于,可以避免恶劣环境的影响,确保在阴雨天、夜晚,用户依然可以清晰观察到路况。电子后视镜与传统后视镜融合,是目前的主流方案,也是实现360°影像与后视镜两种模式兼容的方案。

在后视镜的下方、前方、后方都可以加入摄像头,用于采集信息。下方的摄像头用于手机路线车道信息,辅助导航,前后摄像头则可以手机车辆信息。这种方案会是未来几十年的主流,但随着自动驾驶、辅助驾驶,以及摄像头、传感器行业的进步,后视镜迟早会被丢在博物馆里。

封面图源:pixabay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