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为什么会辞朝(包公辞朝和包公辞官是一件事吗)
包公为什么会辞朝(包公辞朝和包公辞官是一件事吗)戏曲《包公辞朝》包拯辞官尽孝的事迹很快就传遍了乡里,大家都对他的孝心称赞不已。晚上,包拯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父母年纪越来越大,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家里又只有自己一个孩子,到底该怎么办呢?他想来想去,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最后只好再次上书,请求辞去官职,专心留在家里侍奉父母。包拯每天尽心尽力,无微不至地照顾父母。几年后,他的父母相继去世了。他也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在父母的坟墓旁搭了一间草庐,为父母守丧。直到丧期结束,包拯还是不忍离开。亲友们多次前来劝慰勉励,包拯这才决定离开家乡,去朝廷做官。
说到包公,我便想到了“青天大老爷”这个词,可见包公的形象多深入人心,包公辞官过很多次,最流行的当属《包公辞官》和《包公辞朝》,那他们讲述的是一回事吗?
《包公辞官》
公元1027年,包拯凭借自己的才学考中进士,被授任为建昌县(今江西永修)知县。这本是一件好事,可包拯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原来,建昌县离包拯家很远,他的父母年纪大了,经受不住长途跋涉,没有办法与他一同前往,但他又不忍心离开父母,所以非常苦恼。最后,包拯只好上书请求皇上,让他安排自己到离家近的地方任职。皇上被包拯的孝心感动了,就任命他在离家不远的和州任监税官,专门掌管钱粮税收。
包拯一接到任命,就立刻回家告诉父母,希望父母能够与他一起前往和州。父母舍不得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说什么也不肯离开,但是一想到儿子要离家到外地做官,他们又忍不住伤心难过。包拯看在眼里,既心疼,又着急。
晚上,包拯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父母年纪越来越大,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家里又只有自己一个孩子,到底该怎么办呢?他想来想去,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最后只好再次上书,请求辞去官职,专心留在家里侍奉父母。
包拯每天尽心尽力,无微不至地照顾父母。几年后,他的父母相继去世了。他也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在父母的坟墓旁搭了一间草庐,为父母守丧。
直到丧期结束,包拯还是不忍离开。亲友们多次前来劝慰勉励,包拯这才决定离开家乡,去朝廷做官。
包拯辞官尽孝的事迹很快就传遍了乡里,大家都对他的孝心称赞不已。
戏曲《包公辞朝》
北宋仁宗时,北辽侵犯边境,忠臣杨宗保挂帅御敌。兵部司马王昌胆大妄为企图反叛,勾结辽邦,暗通萧后,假意进献内设机关的宝蜡求和。
杨府安葬为国捐躯的尸骨,宋王亲自前往吊祭。意外发生了,这宝蜡燃至中间爆炸,早有准备的兵部司马王昌立即诬陷杨家谋反弑君。宋王听信谗言,也没审查一下就将佘太君满门问斩。
正义凛然的包拯闻讯前往营救,他知道王昌不是个好东西,便在午门当众怒打王昌,实在气不过又在金殿辞朝。
宋王后来才弄清真相,又赦免了杨家。刚正不阿的包公通过计谋保护了受奸臣陷害的杨家将,但包公并没为此欣喜,相反,包公很失望,他不想干了,挥挥手不带走一丁点云彩,归田园居。
回到故乡他过上了恬静轻松的农民生活。也许对他来讲是无官一身轻的最好解脱吧。在这出戏中,最精彩的便是他对皇上的一段唱,可谓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包公辞朝》是河南地方戏曲剧经典剧目之一,不知道您是否看过呢?